选对老板,跟对人
有一句话是“宁可拜错神,也别跟错人”,真的很有道理。如果拜错了神,我们可以从“心”改过,或者用灯油香火进行补偿,抑或神的博大心胸会免责于我们;而一旦在“跟人”方面发生了错误,那就是一辈子的损失。人生能有几个“一辈子”呢?错一次,便是错终生!
成功学大师林伟贤先生也曾说过:“在30岁以前要跟对人,在30岁以后要做对事!”时下的畅销书中也总是强调“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其实不管是30岁跟对人,还是20岁跟对人,都强调了跟对人的重要性,相信很多过来人对此会有同感。跟对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因为所有成功者都始于此。跟对了人,会让你顺风顺水,事半功倍,阔步向前;而一旦跟错了人,就好比根基没打好,或者方向完全错误,即使后天再努力,也只能事倍而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南辕北辙。
袁平是一名大学生,在一家保险公司实习,由于勤奋刻苦,再加上有个赏识自己的经理,毕业后他就留在了该公司。在经理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他第一个月就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后来的几个月也都进账不少,仅仅半年时间,公司方面就看到了他的成绩,袁平自己也得到了可观的收入。
但是后来,一个意外发生了,袁平的经理要带着他们大家集体跳槽到另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因为当初经理对自己比较看好,袁平为了感谢他,几乎都没有考虑就随着经理跳槽了。到了新的公司,制度和薪资标准都和原公司不一样,没想到因为原来的经理给罩着,袁平还是觉得挺放心,也没有太多不适应和压力。可是不久之后,袁平突然换了个新领导,他原来的经理却不见了,并且另外两个和他一起跳槽的同事也不见了。后来一打听,他才知道原经理又被以前公司以高薪重新聘请回去了,只把那两个能力更强的同事带了回去。由于原经理的行为让新公司的领导比较生气,所以对袁平自然也没有好印象,加上袁平自己也对新公司的制度感到不适应,又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很懊恼,很孤独,接连两个月的业绩都非常差,所以算是试用期都没过,就被新领导下“逐客令”了。
在职场上,跳槽本来是很普遍的一件事。可以说,它是一种寻求自我价值实现和维护自尊意识的行为,只不过具体在不同的人身上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罢了,比如有人跳槽是为了能获得更高的薪水,有人跳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有人跳槽是为了职位的提升,有人跳槽是为以后创业积累经验和关系。而故事中袁平跳槽却跟他个人的发展没有丝毫关系,他几乎从未将前后两个公司进行过对比,也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发展或薪资等,结果却被上司利用来达到自己升迁、提薪的目的,结果袁平落得个被上司“甩包袱”的下场。这种情况归根结底,就是缘于他跟错了人。
所以说,职业道路上一旦跟错了人,除了会使你的一腔热血难以挥洒,满腹才华无以施展外,还极有可能让你血本无归,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所以,在选择领导时一定不要盲目,不要因为领导的一点赏识或是一点小照顾,就认定了他,做什么都在所不惜,而要用头脑去分析,生意场上,对你过好或许都是另有目的的,要知道怎样去分辨这种情况。同时还要明白,拥有满腹才华并不是关键,能将满腹才华施展出来才是关键,只有用到实践中去的才华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才华”。就拿金子来说,它之所以珍贵不是因为它能发光,而是因为它可以为人们带来实际的收益,否则它便一无是处,甚至还不如一堆可以砌墙的石头。
想要在职场上闪光,那就先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吧,看准人、跟对职业老板,你的前途才会无限光明。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好老板、跟对人呢?
在情场上,或许你可以相信一见钟情,但是在职场上,如果也相信一见钟情,那就有些冒险了。找恋人可以凭感觉,找老板可不能单凭感觉来决定了。因为一个老板关系到你的职业生涯是否能够有好的前景,关系到你的才华是否能够被发现或者被善加利用,倘若遇人不淑,可能就此碌碌无为过一生了。既然能够当上老板,那就说明他是不简单的,但是不简单并不能说明他适合你或者你适合他,所以,不能用简单的一个“好”或是“不好”去评判人。请对你的老板进行360°的全方位观察,抛却“一见钟情”式的选人理念,真正了解一下你想要跟的这个人到底能不能提供一个让你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你创造更多的机会,帮你提升自己。如果能,那么可以跟;如果不能,那么一定不要跟。
在中医上,给病人看病时都讲究望、闻、问、切。而把这个“四字法则”用到职场上选择老板,也可以借鉴。
第一,望,也就是指看问题,这是选择的第一关——眼关。
首先,要观察你要选择的老板对待他的亲人是什么态度。假如他连亲情都不讲,那么这样的老板就不要跟了。一个人连对自己亲人都冷漠或者残酷的人,那么也别指望他能对你多么热心;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关系都无法妥善处理,那么也别指望他能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对于这样的人,跟着他除了会成为一块垫脚石之外,得不到什么好处。无论何时,情义二字都不容忽视,一个老板,首先得是有情有义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值得你去“托付终身”。
再者,看他对待下属的态度。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板对下属是否重视,是整个团队能否凝聚成一体的重要因素。一个老板对待下属的态度直接代表了他对待事业的态度。如果他不把下属放在眼里,那么说明他根本就不知道下属对他事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事业还能往哪个方向发展。不懂得用人的老板,力量是单薄的,不善于用人的老板,力量是涣散的,所以,如果他对待下属的态度是怠慢的,不尊重的,那么,请远离他,因为这足以说明他没有长远的眼光。而你,若跟了一个不被大多数下属拥护的老板,也必然会成为孤家寡人,前途究竟怎样,相信不说你自己也能想象出来。
第二,闻,即听结论,这是选择的第二关——耳关。
决定跟随一个老板打江山之前,要多听听曾经在他手底下干活的人对他的评价。正所谓“吃人家的嘴软”,如果是你正在一个老板的手下干着,一旦有人打听关于你现在老板的事情,你会说他的不好吗?不会吧?是的,别人也不会。所以,要想获悉较为真实的信息,最好还是去找那些曾经在他的手下干活,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是他下属的人去咨询,这样,对方说的话相对就会真实很多。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无论是向谁了解情况,都一定不可听一就是一,还要有自己的判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另外,你也可以打听一下小客户是怎样评价你打算跟随的老板的。通常情况下,对于大客户,老板自然是殷勤有礼的,这不能体现出什么来。如果他不分客户大小,一视同仁,都礼貌对待,那么,至少说明这样的人品质是好的,也就具备可以追随的一个条件。
第三,问,即找内因,这是选择的第三关——嘴关。
语言是沟通最直接的途径,所以想要了解一个人,就少不了语言的沟通,不妨多找一些机会与他面对面地进行交谈。不一定非得直接询问工作或者事业的事情,完全可以与他聊一些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家长里短等,通过这些简单的对话,你不仅会了解到他的一些生活习惯,而且还能了解到从外表上看不出的东西,即能够挖掘出他内在的一些真实元素。
第四,切,即作判断,这是选择的最后一关——心关。
切,是选择的最后阶段,可以说是一个统揽全局的过程,前面望、闻、问所获的信息、线索、资料等就如“百川归海”一般,最后将会汇集于此,等待被有效地利用、分解、组合、搭配,最后形成“CPU”(中央处理器)发挥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大凡死搬硬套的,都收效甚微,只有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可照搬上述“望”、“闻”、“问”、“切”的四种方法,而要把握灵活多变的原则,从各个层面去尝试着了解对方,才容易避免因“看错人、跟错人”而铸成的大错。
我们都知道,下棋时,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选择老板也是同样的道理,若稍有疏忽,职业的棋局也会输得很惨。
四“心”帮你赢天下
也许很多人会说“是金子就会发光”。或者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可否认,这些话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能把它视为真理去信奉。还有许多人说:“金子不一定就发光,发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这话说得或许更有道理一些。金子虽然总是闪着耀眼的光芒,且是财富的象征,但是毕竟“僧多粥少”,尽管有无数人夜以继日地去追求,但能得到它的人只能是少数,而那些盲目等待、守株待兔的人就注定会两手空空地度过一生。真正的聪明人都会去主动发光,让伯乐青睐自己。
现在,就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怎样做才能让老板在看到我们才华的同时,青睐并重用自己。要想成为一名这样的员工,身处职场的你可以尽力去拥有这四颗心:收心、尽心、细心、留心。
1.收回高傲的心
留过洋的“海归”、刚毕业的高材生、自恃有才的“高手”和“久经职场”的“老兵”都难免会有一种优越感。但是,你需要明白,在当今职场上,并不存在谁比谁优越之说,只有把自己的“高傲”小心珍藏,老板才不会把你看低。
汪洋是一位德国留学归来的学生。初回国时,他带着一种“海归”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自认为会有很多单位抢着聘用他才对。但是,在寻找工作过程中,虽然不停地降低薪资,但仍然四处碰壁。一次,汪洋去上海的一家知名企业应聘,当时,他自认为已经降了很多身价,开出的月薪是7000元。没想到,他一开口,其中一位面试官就冷笑一声后很是讽刺地说:“本地最有名大学的本科生来我们公司当前台,月收入也没超过3000元。”他吸取了这次教训,放下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变得谦恭和谨慎,不久就找到了回国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一家出国咨询机构当一名普通咨询员。这家老板就是看中了他谦逊的态度,也因此给他开了稍高于一般新员工的薪资。
2.凡事都要尽心
也许很多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进入一家公司,满怀激情想大干一场时,却被领导分派去做一些发资料、传达通知、整理文件,甚至是打扫办公室卫生之类的“小事”。此时,大家的心里肯定感到郁闷,难免会有屈才之感,从而对工作应付了事,或者干脆辞职。其实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一个敬业的员工来说,就不应该看不起一些小事,凡事没有大小,简单也不等于容易。只有把小事做好了,老板才会相信你有能力胜任更重要的职位,也才会把更重要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你做。而如果你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好,老板又怎么可能对你委以重任呢?
延续上例。汪洋从德国留学归来,自认为应该比其他的新同事甚至比一些老同事在某些方面懂得更多。开始以为老板会很重用他,直接让他接触核心事务。可是没有,老板只是让他做一些组织员工活动、宣传企业文化或者指导出国申请的人填写表格。开始他有点失落,感觉自己的优势半点没用到。不过他马上转变了态度,说:“我要踏踏实实对待每一份工作,哪怕它再小,也要尽力去做好。”在宣传企业文化的时候,由于不熟悉,他就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比如向老同事请教,翻看公司的介绍和相关的文件等,最终让宣传活动进行得顺利而有效果,他也在这次活动中比别的新同事更快地了解了公司的文化和运程序。
3.做事要细心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这样说过。的确如此,在职场中,细心尤为重要。一个细心的下属更容易赢得老板的好感,老板才能对他予以信任。而作为一个细心的员工,也一定会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促成自己的事业成功。
延续上例。在一次比较大型的咨询会上,汪洋作为会场布置人参加,不过细心的他在做好分内的事情之外,还收集了近200位有效客户的资料。后来公司要另开设一个咨询部,他握着这200位客户的资料,自然首先就作为公司骨干去了新的部门,并由此奠定了自己的客户基础,在公司也得到了重用。当别人都问他为什么进步这么快时,他只笑着说了句:“作为一个下属,最重要的就是细心。”
4.处处要留心
“处处留心皆学问”讲的虽是做学问,但用于职场也是一句真理。平时的工作中,也许你只是捕获了很小的一个细节,但有时,一个细节往往可以力挽狂澜。留心是一个良好习惯,不是带着功利目的去留心。留心那些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细节,到了一定的时机,就会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