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修证的人,他的思想可能正确吗?可能圆满吗?许多人并没有从事过真正的修炼,但是当他谈起修行的见地时,往往大家也会觉得他讲得很圆满。其实没有实证的理论是不会真正圆满的。
这种情况在过去许多祖师大德身上都出现过。甚至当代的几位大和尚和一些大居士,他们三四十岁时的佛学思想与他们七八十岁时的佛学思想都有很大的出入。为什么他们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佛祖三十五岁就悟道、得道,并开始弘法,一直到八十岁,前后近五十年的时间,他讲的道理始终都是一致的,从来没有出现过前后不一致的情况呢?
一个修证功夫没有圆满的人,他的见地绝对不可能究竟。他会随着自己修行的进步,今天把昨天的见地推翻掉。就像“科学”,经常会出现今天的科学结论把昨天的科学结论否定掉的情况。因为科学也是在不断地进步。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科学与心灵结合起来?可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朝心灵方面发展,就无法深入科学研究;如果你朝科技方面发展,在心灵方面也无法一心深入。
世间上各行各业似乎都有这样一个规律:你要想把这个行业弄懂、弄通并掌握它,没有七到十年的时间,你理不出一个头绪,把握不了它的轮廓。
虽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脱离人群,脱离社会,去修定力,乃至也修出了一点小小的功能。可是,你们是否注意过,凡是这一类型的人,都是脾气古怪,与社会、人群格格不入。既然如此,你修出来的这一点所谓的功夫又有什么用呢?
佛陀明确地为我们指出:修行人以发菩提心为根本。这句话在经中是这样讲的:“一个修行人以发菩提心为因,以慈悲为本,以方便为究竟。”他并没有说以修出五眼六通为究竟,也没有说以开智慧、了脱生死为究竟。
为什么说以方便为究竟,以慈悲为本,以发菩提心为因呢?这为我们佛门里常说的一句话做了很好的注释:你做错了事不要紧,关键看你以什么动机来做事。如果你发的是善心,但是把事情做错了,从戒律上讲,你是不会受到大的果报的。你只是因为智慧不够,无明太重,才造成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