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夜幕降临了,刘志从房间内出来,手上多了一串黑色珍珠手链,进入前放入房间内的物品,全部没了踪影。
刘志唤来管家,对着管家说道:“管家,将军府中晚上可能会有一些事情发生,不过无需在意,你吩咐好下人,晚上不要外出,否则不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听道长吩咐,我这就吩咐下去,不知这些将士怎么安排。”
“这些将军分为4组,就在钱币的埋放处集结,等候我的安排就是,你晚上去问一下大将军,密宝是否安置妥当。”
“诺。”
管家带将士们带出了小院,刘志回到房中,却是一阵心悸,感觉自己的心脏要从胸膛中跳出来,刘志的脸色变得难看。
从袖中取出3枚铜钱,这三枚铜钱是师傅南华道长在他临走之时送与他的,据说是西汉时期的母钱,用于问卜吉凶,无往而无不利,如今刘志想测一下今天晚上,自己所处位置的吉凶。
大家伙儿都知道,算命的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给自己算前程,这一方面是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变量,自己很难算出自己,另一方面则是卜算一道,向来是遭天妒人忌的,道行浅者,坑蒙拐骗,道行深者,游戏人间,而刘志作为南华的弟子,又是汉室宗亲,冥冥中有天意护佑,虽然无法明算自身危险,可南华教刘志取了个巧,不算自身,算所在的周围,若是有危险,及时避开便是。
正所谓:三枚铜钱通天地,六十四卦六爻来。刘志牢记师傅下山时的嘱咐,取出三枚铜钱在手中掷了六次,看到卦象,脸上神色先是一变,接着仿佛想到什么,紧接着就不顾自身损耗,开启了天罗地网大阵,对于即将来到的敌人,严阵以待。
这边刘志正在严防死守,那边王风则是在不停的给刘志增加麻烦,从刘志进入大将军府开始,王风就在洛阳四处奔走。作为三国世界的制造者,王风在这里拥有者种种的权限,一些神通使来,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王风制造这个三国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让刘志入道,传承青城一脉,可是王风真正来到了三国,并不像他想的那样,这归根究底,还是当主人公刘志是一个深受现代教育的青年后,一切都在改变。
王风深知刘志的能力,若是把这家伙放到古代,即使什么都不给他,他也是一个拿破仑般的人物,刘志是一个社会精英,这在大学时候已经初露峥嵘,工作后更是如鱼得水,一个颜值高、爱好广、学习好、情商高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吃亏,如今在三国里,刘志这种性格无疑能让他走入一个新的高度,无疑能让这些三国的故事面目全非。
如果是其他人的梦境,王风是无所谓的,可是刘志进入三国的目的是寻仙问道,这丫现在跑去改变三国历史,自己又将传承这些塞进了他的识海,这是王风没有想到了,对于刘志而言,现在他似乎并不想修道。
对于这个问题,王风处理的很粗暴,在没有通知刘志的情况下,王风选择给刘志制造麻烦的方式,将刘志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凡是刘志扭曲过的事情,他都去尽可能的扭转,将事情拉向正常的发展轨迹,这事情很难,可是作为一个好兄弟,王风感觉将刘志引向道途,义不容辞。这种做法在现代某些人看来,是一种强迫,可是对于某些人而言,这种观念的强迫,何尝不是自己的道。
王风在道途上也是一个新晋之辈,可是他从小就有自己的信仰,家学渊源,加上自己的悟性、天分、机缘,这才有了如今的王风,刘志不一样,刘志从小受到的精英教育是科学反宗教的,即使前面有那么多的震撼,事后他也会说这仅仅是不解之谜,就像我们明知道玄幻小说是假的,仍然去追捧,这其实是一个道理,大家求的是心灵上的安逸和解脱。
如今王风要将刘志带入道途,恐怕刘志要吃足了苦头了。那边刘志以疯道人的名号刚进将军府,这边王风就化作疯道人,来到了白马寺的门前。
这白马寺是何处?话说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到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有人说是准提)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看吧,这才是最开始的西天取经)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金庸的四十二章经的出处,便是这里了。)
在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来到白马寺译经,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计三百九十五卷佛经在这里译出,白马寺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译经道场,同时也是三国时期,佛修的重地。
而此时化作刘志的王风,站在白马寺的寺门牌坊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袖中掏出一根金色的绳索。
王风拿出金色绳索,这金色绳索竟是和刘志在大将军府中拿出的绳索一模一样。拿出绳索之后,只见这个刘志嘴角上翘,微微一笑,口中小声念道:“兄弟啊,我这是帮你啊,你可别怪兄弟我啊。”
小声的嘀咕过后,金色绳索在周围香客惊讶的表情中,缓缓升空,在空中见风就涨,化作一条蛟龙,飞向白马寺的山门,在山门盘旋一周后,一身仰天长吼,震得周围香客纷纷后退,而后蛟龙一飞冲天,尾巴狠狠的抽向白马寺门前的牌坊。
“砰”的一声,白马寺前的石质牌坊上面布满了裂纹,蛟龙的这一击,竟然没有将牌坊击倒,周围的香客一阵惊慌:“快跑啊,妖怪啊”
“快跑啊,牌坊要倒了。”
“啊,啊啊啊啊”
“赶紧跑啊”
“砰、砰、砰”蛟龙摆尾,从空中俯冲下来,再上去,在俯冲袭来,尾巴一下又一下的击打在牌坊上,这石头制成的牌坊也是坚韧,蛟龙尾部击打的地方,碎石崩飞,牌坊却是屹立不倒。
周围的香客人挤人、人推人,看到这牌坊被蛟龙击打的场面,一哄而散,白马寺前鸡飞狗跳,一阵慌乱。白马寺的两个知客僧,一个被吓得屎尿齐流,一个在哪里努力的疏散诸位香客。
“阿弥陀佛,道长,还不住手。”一句憋脚的汉语佛号和怒喝之后,一个大胡子白袍胖番僧从白马寺紧随而出。
此时香客依然散尽,只留两个知客僧,一个番邦僧人,一个气宇轩昂的疯道人。疯道人听到这声佛号以后,把手往前一伸,天空中盘旋的蛟龙改变俯冲向下的势头,在半空中盘旋。
白马寺山门前,只余下这四个人,一个屎尿气流的知客僧在地上瑟瑟发抖,另一个知客僧在其旁边搀扶着,丝毫不畏惧的盯着疯道人。
“你这道人,是何缘故,无辜攻击我山门?”那番僧话语虽然憋脚,可是入乡随俗,说的是大汉的言语。
疯道人嘴角上翘,微微一笑,道:“大和尚说话好生无礼,我无事便不可攻击你们山门,真是好笑,你番邦异教,来我中土传教,抢我信徒,毁我宗庙,断我大汉子民子嗣,我还要问一下你番邦佛教,是否经过我道家同意。”
“阿弥陀佛,道长若为此事,那今天便留下吧,容我擒下你,再问你师长讨个说法。”那番僧被疯道人一阵抢白,心头无名火起,话未说完已经将手中佛珠抛向空中。
这一串佛珠有二十四颗,被抛向空中后,呈顺时针不停的旋转,见风就涨,周身闪耀着金色光芒,一个个佛珠化作人头大小后,向空中的蛟龙撞去。
疯道人没想到这番僧说打就打,急忙指挥天上金色绳索化作的蛟龙迎战。
蛟龙原本在空中盘旋,见一串满是人头大小的佛珠袭来,在疯道人的指挥下,直接俯冲而下,迎着佛珠撞去。
番僧见半空中的蛟龙迎头撞下,嘴角挂出一丝冷笑,心中暗自念道:“我这佛珠是取自天竺海海底两千丈的金刚珠,质地远远超过金铁,他那蛟龙是其他物件幻化,如今定要破他法宝,不过这小道士来历不明,背后恐怕有道门高人,而我佛门如今东传百余载,虽是声名不显,可是这来挑衅的道门高人却是不少,可那些高人都是光明正大的来谈经论道,鲜有这小道士一般直接打上门来,不行,待会儿擒住这道人之后,一定要好生计较一番。”
疯道人不知这番僧心里嘀咕,可是看到番僧嘴角的一丝阴笑,心里却是一阵悲凉:“你佛门如今虽声名不显,可是在后世可是鼎鼎有名,别看如今道门繁盛,佛门沉寂,可是到了后世,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待到现代,道教更是没落,可是佛教在华夏的地位也被后来的基督、******取代,疯道人曾经在一位道人口中听到,基督教在中国的信徒有2305万,第二的******教2100万人,第三的天主教550万人,佛教僧尼有20万人,信徒大多还是不那么虔诚,下来才是道教的乾道和坤道加起来5万人。
十几亿的人口大国啊,职业道士才5万人(作者本人对这个数字极度怀疑,真正的职业道士有多少,大家心里懂就行),你可能要说了,没关系,还有很多道教信仰者呢,那么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对道文化有多少的信仰。”
想到此处,疯道人的眼中出现一抹的红色,那蛟龙仿佛感受到了主人的愤怒,从天空俯冲的速度陡然加快,眼看就要和佛珠相遇,在相遇的霎那间,蛟龙忽地消失不见,佛珠却是打了个空,接着往天空飞去。
“轰隆”一声巨响,白马寺门前的玉石牌坊轰然倒塌,大块大块的白玉石往山门砸去,原来金色绳索所化的蛟龙在消失之后,再度出现时已经在白玉石牌坊上空,蛟龙整个身子往白玉石牌坊上一撞,白玉石牌坊不堪击打,在一阵轰隆巨响过后,轰然倒塌。
此时白玉碎石砸向白马寺寺门,门前的两个知客僧,那无所畏惧的知客僧此时面对着飞来的巨石,脸上变了颜色,而那番僧脸上则是勃然大怒,此时真如金刚怒目,大吼一声:“小子尔敢。”
随着大吼,番僧左脚蹬地,身子飘然而起,直面这砸向山门的巨石,双手连挥,将砸向山门的巨石用巧劲拨到一边,边将碎石拨动,边对知客僧喊道:“窄融,带你师弟回去。”
疯道人一听窄融这个名字,眼中寒芒一闪,刚刚撞毁了白玉石牌坊的蛟龙腾空飞起,朝着知客僧窄融飞去。
这其中也是深有缘由:汉明帝时造了白马寺,到了汉桓帝时,就在宫中立浮屠之祀。由皇帝带头提倡,政策上又给予佛寺免税、免役、免刑等特权,到了三国初期窄融大起浮屠祠,凡来拜佛的人民,一概免役,还赐酒饭,因此,拜佛的动辄万人,耗资上亿,佛教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