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更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汉江从城边奔驰而过,秦岭巴山山脉环抱着这座小城。地处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汉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麦、水稻皆有种植,汉中人在吃喝的方面是完全称得上富足。
进入八月中旬,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城里虽然还没有五年后的繁杂,但还是很热的,城市热岛效应已经初现端倪。孟凡拿到了段位证书,训练量虽然没有减少,但是对他来说,现在的训练量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他也恢复了以前的作息,每天坚持训练和读书。
不过孟凡有规律的作息没持续多久,他就不得不向张教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因为家里人决定,要重新盖自家村里已经废弃的老屋。
孟凡姥爷家里的老屋距离城里不过5、6公里,现在有车的情况下,十来分钟就能到老屋。孟凡的姥爷参加工作后,老屋里没有人住,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人回去收拾。长时间来,老屋年久失修,房梁已经塌了下来。家里人一商量,决定拿出当时开网吧时给家里特地存的两成利润来翻修老屋,结果孟凡姥姥去查余额的时候,差点没把老太太吓出个好歹,整整6位数,三十多万的存款把老太太吓了一跳。
和银行的工作人员再三确认后,终于肯定这钱都是自家的。回到家里,把情况一说,众人又是一阵惊讶,当初一个小小的动作,现在居然变成了一笔巨款,在2005年,30万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
“爸,我看,咱还是不要翻修了,干脆把老屋一推,用这些钱重新盖一间算了”孟凡的舅舅一听有这么多钱,也没说要重新翻修,直接就提出重新盖一间,毕竟翻修起来还是太麻烦了。
孟凡舅舅的意见得到了家里一致赞同,但是在盖多大的问题上,众人又产生了分歧。
孟凡的舅舅认为,房子不用太大,按照原来的规格,建一个差不多大的,只要结实就好。姥姥倒是很同意,毕竟不能花那么多钱去建一间平时没什么人住的房子,勤俭节约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么。
孟凡的姥爷不同意,老人家坚持认为,现在家里有钱了,就该好好的建一栋新屋子,对于他来说,这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孟凡的妈妈和大姨也赞同。
结果一家人分成了两派,不停地就这个问题争吵。孟凡一看这架势,短时间内怕是没法解决了,于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照我看,老屋肯定要重建,不但得建,还得大建,修他个五层小楼,以后咱家每家一层,等到交通方便了,咱就不住城里了,乡下多好,空气好,还安静。”
孟凡说完,家里一下安静了下来。众人都在思考这个胆子很大的建议,农村的房屋向来没有太大的限制,盖个五层小楼只要去村委会坐一会就能搞定,何况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不会为难谁。
孟凡的姥姥姥爷很意动,年纪大了,不就想儿孙满堂,天天围着自己么,城里虽然交通方便,但是经常十天半个月见不到儿子女儿还有孙子孙女。要是把这个建成了,几年后,交通好了,一见人就住楼上楼下,那还不是想什么时候见就什么时候见。
“这个法子好,我看凡凡这个意见不错,”姥爷当时就赞成到。
“我看也好,一大家子人住一块,多好。”孟凡的姥姥也赞成。
孟凡的大姨想了想,现在城里的房价已经开始涨了,自家的房子虽然不小,但也不大,如果自家有个五层小楼,每层的房子有个2、3百平那还不是和玩似的,以后城里的房子就算自己不住,拿来收租子也好啊。而且乡下城里都有房,那还不是更方便了;朋友聚会,往自家小楼弄个天台,那可比农家乐什么的好多了;以后自家女儿上学了,城里房子也可以不租,自家住着,比那些天天想着在城里买房的强多了。
没有反对的声音,众人接连下了决心。姥爷也难得大气了一回,大手一挥,“先拿20万出来,按照最好的标准建个五层小楼,不够了咱们就加钱,一定修个最好的出来”
孟凡看着姥爷拍板了,心里也高兴,别人不知道,他可清楚,未来村里有些家里赚了钱,争先恐后的回乡里盖房,那些人回来建房,一个是为了光宗耀祖,另外一个不就是看中了村里空气好,安静么。不出两年,村里已经大变样了,三四层的小洋楼都有好几栋。当时孟凡的姥爷拍着腿,一阵后悔,早知道就早点建了,当时的人工便宜,又来等人家都修好了,人工费已经涨了近一倍。
说做就做,孟凡的舅舅第二天就向单位请了一个星期假,忙着去联系村里有名望的工匠,大姨也靠着原来的同学弄来个不少好木料,按照她的说法,咱家就不用买家具了,找大表叔手工做一套,那可比城里卖的好多了。
孟凡的大表叔年轻的时候是有名的手艺人,那家具做的,样式新,质量还好,就十里八村的少说也有十几家还用着大表叔做的家具,到现在还好好的。
孟凡的妈妈也没闲着,这两天带着孟凡和孟天回到乡里,联系好施工队连夜就把老屋推了,只等着舅舅联系的建筑公司过来打地基了。
姥爷也是每天必到,骑着他的小电动车,每天从城里晃悠到老屋,边看边感慨,说着他小时候每天有多辛苦,现在的日可可比原来好多了,而孟凡、孟天还有和孟天一般大的孟凡的舅舅的女儿张玥就成了他最好的听众。
结果第二天,孟凡的二爷爷也闻讯赶来了。孟凡的二爷爷是孟凡姥爷的亲兄弟,比孟凡姥爷小两岁,当时的老屋是太爷爷的。太爷爷走的时候把老屋分给了俩兄弟,一东一西,东边的给了孟凡的姥爷,西边的给了孟凡的二爷爷。但年他俩结婚的时候,为了自家方便,便给中间建了一堵土墙,这也是当时农村的习惯,一个院子里就是一家人,结婚了就得分家,建一堵土墙也是分家的意思。这俩人也没因为这个生疏,恰恰相反,两家人反而越来越亲近。只是这些年儿女都大了,单位分的房子离得也远,走动的比原来少了。
听到大哥家要在老屋上重新建一座房,二爷爷便天天跑来,就是看看要建个什么样的,他的心思也好猜,就是也想着把自己的那栋老屋也推了重建。听着孟凡的姥爷要建个五层小楼,二爷爷二话不说,回去就把孟凡的小舅舅拉了过来,耳提面命着让小舅舅给孟凡家画个施工设计图。
孟凡的小舅舅是当年汉中的高考状元,正儿八经的建筑系大学生,现在留校当老师,二爷爷也是火爆脾气,二话不说就把孟凡的小舅舅拉来了。
没办法,自家老爷子发话了,孟凡的小舅舅只得熬了俩个通宵,连夜把图纸画了出来。还别说,这个年头的大学生还是很厉害的,几居室,怎么分布,楼上楼下的楼梯,怎么施工清清楚楚的在图上标了出来。
刚忙完这,小舅舅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孟凡的二爷爷连拉带拽的弄回家,不知道他们家怎么商量的,只见不到两天功夫,施工地连夜就把孟凡二爷爷家的老屋给推了。
孟凡现在可没空操心那个,现在的他也被抓了壮丁,带着木料,往村西头的大表叔家去了。这是孟凡的妈妈给他安排的工作,农村盖房子也不用太多人,每家都出些人,实际上只用请上几个老师傅,剩下的活都让自家的壮劳力包圆了。
孟凡也没办法,他今年14,按照孟凡妈妈那时候来说,这已经是大小伙子了,早都该帮家里干活了,现在让他送木料这样的轻松活计已经算是对他的照顾了。再看看只穿着短裤,赤着上身的舅舅在那挥汗如雨的搬砖,孟凡心里平衡多了。
说道孟凡的舅舅,那也是个不错的段子,孟凡的舅舅年轻的时候也是个壮小伙,搬个砖什么的都不是个事,可惜这些年做惯了办公室,那一身腱子肉都成了一层膘,这两天可是要了他的老命。
相比起来,孟凡的姨夫可就强的多。孟凡的姨夫原来是空军,具体做什么的孟凡也不清楚,只知道姨夫做的一手好菜,武力值也不低,现在家里有个什么宴会,多半都是姨夫的手艺。前几年复员后,姨夫便开始帮着家里的忙。现在孟凡家里的收入,养这么一大家子人绰绰有余,在前年把网吧开了分店以后,收入又是一个猛烈的增长,现在在城里,孟凡这一大家子人也算是小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