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乳糖。乳类所含的糖为乳糖。母乳中含乳糖较多,为乳儿的主要热量来源,牛奶含乳糖少,需另加蔗糖。
(5)蜂蜜。蜂蜜的营养价值比蔗糖高,除了含糖可供热量外,还含无机盐(如钙、铁、铜、锰等)和维生素(如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C等);另外,还含有多种酶,对于促进人体的代谢起着良好的作用。
(6)果糖。水果、蔬菜可提供少量果糖,此外还是纤维素的主要来源。
四、维生素
在人体中,维生素既不供给能量也不构成组织,但它是维持各种酶活性所必需的物质,因此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
大多数维生素无法在体内合成,需要由食物供给,根据其溶解性可分为两大类: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 4种。由于它们易溶解于脂肪,故可储存于体内而不易排泄,不需每日供给,缺乏时症状发展缓慢,但过量则易引起中毒。②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1、B2、B5、B6、B12、叶酸、生物素、烟酸等以及维生素C。水溶性维生素常需每日供给。一旦供应不足,便很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症状。
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故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对要多,一旦缺乏,不仅症状出现比成人早,而且往往也更严重。
1.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维生素A又叫视黄醇,它和胡萝卜素都是脂溶性维生素,在一般烹调过程中不易被破坏,但容易在空气中、高温下和紫外线中氧化破坏。其中,胡萝卜素有甲、乙、丙三种,乙种即?维生素,活性最强,吸收后在肠黏膜中分解成维生素A,因此,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A源。
(1)生理功能。维生素A能促进眼内视紫红质的合成和再生,有助于维持正常视觉,增强眼睛的暗适应能力,防止夜盲症。还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粗糙、脱屑,眼球干燥、机体抵抗力下降。近年来深入的研究也进一步发现维生素A有协助糖蛋白合成的重要功能,糖蛋白作为抗体,在维生素A缺乏时其合成会受影响,从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维生素A对激活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来源。维生素A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如各种动物的肝、蛋黄、乳类等。在植物性食品中,深绿色、红色、黄色的蔬菜水果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如菠菜、豌豆苗、辣椒、胡萝卜、红薯、杏、柿子等。我们常说有色蔬菜的营养高于白色蔬菜(大白菜、卷心菜、茭白、竹笋等),其原因也就在于前者含有较丰富的胡萝卜素。由于在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奶、蛋和动物内脏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体内的维生素A有 70%~80%是来自于有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素,因此有色蔬菜的摄入在保证我国人民体内维生素A营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中国家,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存在着轻度的、亚临床型的维生素A缺乏症,给他们补充了维生素A以后,可使其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患病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也随之大幅度减少。
但过量摄入鱼肝油或维生素A制剂可致维生素A中毒。一般注射维生素A 30万国际单位即可产生急性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烦躁或嗜睡、呕吐、前囟膨隆等。如维生素A用量达每日数万国际单位,可于数月后产生中毒症状,表现为骨头疼、毛发脱落、体重不增等。所以,应用鱼肝油制剂或维生素A制剂时要严格掌握用量。
2.维生素B1
(1)生理功能。维生素B1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氧化,是机体利用糖类所必需的物质,为机体提供能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由于它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体内无法大量储存,即使长期服用多量维生素B1,只要停止摄入1周左右便会出现各种缺乏的症状。
幼儿缺乏维生素Bl,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发育迟缓等症。严重缺乏时可患脚气病、水肿等。
医学上曾对50余名用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无效的夜惊患儿,进行相关的实验测定,证明是维生素B1不足所致,经补充维生素B1后,症状明显好转;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病情可进一步发展而出现四肢麻木、下肢瘫痪;紧接着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故患儿往往生长迟缓、消瘦,发育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并可发生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下肢水肿,最终可导致猝死。这种情况曾多次见于战争和饥荒时的难民营中,但目前已经非常少见。
现在的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维生素B1缺乏症却有增无减,这是什么缘故呢?经过研究发现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主食消耗减少、谷物加工过精。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而且主要存在于谷物表皮的糊粉层中。近年来居民的主食越吃越少,米越吃越白,面越吃越精。根据上海的调查,全市粮食人均每月消耗量从1995年的10.7千克,到2001年已降到6.2千克;而且过度的碾磨可使糊粉层大量剥落导致维生素B1丧失。与此相仿,面粉中维生素B1的含量也随着精白程度的提高而相应减少。
②食物淘洗时损失。维生素B1易溶于水,故过度的淘洗或用手搓,均可造成维生素B1的大量流失。实验证明大米淘洗一次,可使维生素Bl损失10%~15%,用力搓洗一次,则可损失40%以上。
③烹调造成的损失。北方习惯吃捞饭,由于维生素Bl大多溶解在米汤中,故每100克捞饭中只含有0.03毫克的维生素B1,而一般烧饭则含有0.18~0.20毫克。有人喜欢在烧粥时加入少量的碱以提高其黏性,但维生素B1怕碱,加碱后可使之破坏殆尽。多吃生鱼片也可导致维生素Bl缺乏。
除了谷物特别是粗粮以外,动物的心、肝、肾、精肉以及豆类、花生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胡椒粉虽然维生素Bl的含量丰富,但因食用量过少,故没有实际意义。
(2)维生素B1的食物来源。谷类、豆类和硬果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谷类的维生素Bl主要存在于谷皮和胚芽内,吃粗制的糙米和带麸皮的面粉能摄入较多的维生素B1。动物内脏、蛋类、干酵母等也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l。标准米面虽然不如精白米、富强粉好吃,但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高。在调配孩子的膳食时,最好粗、细粮搭配着吃。豆类含维生素B1丰富,可多选用。蒸馒头用酵母发面更有营养。
3.维生素B2
(1)生理功能。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它是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呼吸过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若缺乏维生素B2,易得口角炎、唇炎、舌炎、皮脂溢出性皮炎、眼睑炎等。严重者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组织变性、巩膜出血等。孕期缺乏维生素B2,可使胎儿发育发生障碍。
(2)食物来源。维生素B2在动物内脏(肝、肾)、蛋黄、鳝鱼、发酵豆制品、本耳、硬果、野菜及豆类中含量较多。
4.维生素C
(1)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又称为抗坏血酸,是人体需要量最多的一种维生素。它在体内参加酶的激活以及激素的合成,协助造血,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并有抗癌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维生素。
维生素C可以促使合成胶原纤维,缺乏维生素C时,就会因胶原纤维合成障碍而造成创伤愈合困难,毛细血管壁脆弱,容易破裂出血。
维生素C能保护维生素A、R和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氧化破坏,防止组织损伤和消除引起人体衰老的自由基。
维生素C可帮助机体对钙、锌、铜等元素的吸收。
维生素C还参与抗体的形成,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它还可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止冠心病,并参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因此,维生素C可以称得上是“多面手”,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儿童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容易出血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坏血病。
(2)维生素C缺乏的原因。尽管维生素C的来源相当广泛,但许多人仍然容易缺乏,其主要原因是食物中的维生素C容易受到破坏。
①在维生素这个大家族中,有的怕酸,有的怕碱,有的怕热或者怕日照,也有的怕氧化。维生素C除了不太怕酸以外,对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它都怕,极易被氧化破坏。
②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但已知植物性食物中至少有5种酶可破坏维生素C,如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酶等。食物储存时间越久,则维生素C的含量越低。
③维生素C易溶于水,先切后洗可使之损失大部分。
④为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中的维生素C,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蔬菜、水果尽量买新鲜的,买回后也不宜久藏。蔬菜要煮之前才切,以免氧化;要先洗后切,以免流失;维生素C溶于水,加热易被破坏,烹调时宜用急火快炒,而且避免用铜锅;菜肴最好一次吃完,避免反复加热;能生吃的尽量凉拌生吃,也可以将蔬菜用开水烫过,然后做成凉拌菜;这样既可杀菌还能破坏蔬菜中的氧化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存维生素C。
(3)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含维生素C较多的蔬菜有辣椒、菜花、苦瓜、油菜、芹菜等。番茄也含丰富的维生素C,还可以生吃。橘子、鲜枣、山楂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冬天蔬菜种类少,可以常吃豆芽菜。
(4)水果与维生素C
有的人认为,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水果和果汁就不会缺少维生素C。但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譬如柑、橘、枣、柚子、山楂等水果确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野生的猕猴桃、酸枣、刺梨、沙棘中含量尤其丰富,但最常见的水果如苹果、梨、香蕉和某些葡萄中维生素C的含量并不高,每100克中还不足10毫克,而且一般水果中至少含有5种能氧化维生素C的酶。在采摘前,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是处于不断合成又不断分解的“动态平衡”中,采摘以后合成代谢中止而分解过程依然在进行,因此储存的温度越高,时间越久,则维生素C的破坏也越多。在购买时一定要尽量选择新鲜的。有不少进口水果久储后虽然并未腐烂,但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早已被破坏殆尽。
果汁口味宜人,食用方便,但其中所含的维生素C极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破坏。果汁标签上所注明的维生素C含量是指出厂时的含量,并不代表消费者真正能吃到的数量,因此,瓶装或盒装的果汁并不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
5.维生素D
(1)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维生素D能促使骨、软骨以及牙齿的钙化并不断更新,从而保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还能防止氨基酸从肾脏中流失,一旦缺少了维生素D,钙不但吸收减少,还会从小便中流失,骨骼和牙齿的钙化也进行不了;在婴儿中会发生佝偻病,在成人中则导致软骨病。
(2)晒太阳与维生素D。鱼肝油和动物内脏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D。除此之外人和许多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转变为维生素D3原,然后再经过3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转变为维生素D并供人体使用。医生经常建议家长们将婴儿抱到室外晒晒太阳,其道理也在于此。
晒太阳既不花钱也很安全,这是人们获得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由于普通玻璃能吸收紫外线,所以在室内隔窗晒太阳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对婴儿来说,晒太阳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使加上了从食物中摄入的量,往往也达不到正常每天需要400单位的标准,因此应该额外补充鱼肝油。1岁以上的孩子,由于户外活动较多,晒太阳的机会也明显增加,故不一定再要吃鱼肝油了。
6.维生素E
(1)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维生素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保护生殖系统。它在体内最主要的作用是:抗衰老,增强免疫力,保护肺部,有抗污染作用,特别是治疗儿科疾病,如治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小儿营养不良、儿童大骨节病、小儿呼吸窘迫症及皮肤病等。
(2)维生素E的主要来源。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各种油料植物的种子中,谷类的胚芽也是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其他如畜禽肉、奶油、蛋类及鱼肝油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维生素E。
7.尼克酸PP(烟酸)
从18世纪的西班牙到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流行着一种奇怪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皮炎、腹泻和痴呆。由于这3种症状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D,故又称之为“三D症状”。皮炎多见于外露以及容易受损伤的部位,如面颊、头颈、手背、前臂、脚背和小腿等,最初呈红肿、水疱;随后转为红棕色、表皮粗糙、过度角化呈鳞屑样改变,不久鳞屑脱落(故称为癞皮病),局部留下色素沉着;腹泻常常经久不愈,这与肠黏膜受损有关;严重的病例可伴有忧郁、记忆力减退、失眠,最后可发展成为痴呆症。因本病可以用色氨酸来治愈,故一度被认为是由于玉米中缺少色氨酸所引起的。
直到1937年有人从酵母中分离出烟酸并发现它对此病有特效,又经过近10年的努力,才知道在人体中每60毫克的色氨酸可以转变成1毫克烟酸,从而对此病才有比较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