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雄起”的解放碑
解放碑,重庆人心中的最高,
慢慢被各种更高的建筑淹没!
解放碑,以一种宁静的方式
伫立在重庆人的记忆里:
是它变老了,还是我们都长大了?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标志,任何一个标志性建筑都是一个城市精神的缩影。
在山城重庆,即使在那个能闻到火锅香味却很少吃到火锅的年代,如我一样的重庆崽儿,口中最常说起的就是解放碑。如果老师叫我们画重庆,画出的画里肯定是有解放碑,可见解放碑在重庆崽儿们心目中的地位。虽然并不知道“解放碑”究竟意味着什么,但一天不提起解放碑,就好像自己不是重庆人!
重庆城市标志——解放碑,就这样,如根须伸进重庆人心中的大树,无时不在萌动着生命的活力。就像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像,永远定格在现代中国人的记忆里,抹也抹不掉。
第一次看到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的解放碑,就不自觉地拿它跟曾经见过的佛塔比较。眼前这砖头水泥块砌就的八角形柱子,似乎并不如佛塔华丽壮观,但衬托在灰黄色的天幕和云朵下的解放碑,却有着不一样的雄伟。站在碑下往上看,有一种直冲霄汉的英雄般的冲动。
因了这份冲动,解放碑特有的历史内涵,牵动着年少如我之景仰的目光。心目中的解放碑就成为精神的永恒母体,最具代表性的重庆代名词……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解放碑,解放碑无疑最具人气和商业气。但它的雏形,却是在一次又一次对战争的愤怒谴责,对和平的渴望呐喊中诞生的。
一次,看到一张黑白照片:灰蒙蒙的天空下,一个黑黝黝的炮楼般的木质建筑静静地挺立。解放碑最早的这个样子,让我怎么也不能把它和矗立在重庆人心中的解放碑联系在一起。直到查阅大量资料后,方敢确信,这个模样像炮楼的木质建筑就是解放碑的前身。
重庆成为陪都的日子,正是国家民族灾难深重的日子。为了动员民众抗日救国,1940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在重庆市中区都邮街广场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并命名为“精神堡垒”以激励中华民众奋力抗争以取得胜利。保垒为四方形炮楼式木结构建筑,共5层,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战),为防日机轰炸,外表涂成黑色。作为抗战陪都时期的“精神堡垒”,这块木碑被赋予了特有的精神内涵。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黑色木质的“精神保垒”旧址上,建造起高27.5米,为八角形柱体盔顶的钢筋水泥“抗战胜利纪功碑”。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对“抗战胜利纪功碑”进行改建。1950年10月1日,修饰一新的碑体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题字,将“抗战胜利纪功碑”改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
从那时起,重庆人习惯称它为解放碑。见证了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历史的解放碑,就成为重庆的标志性建筑物,成为重庆盛大集会、重大节日的庆典之地。
渐渐地,钢筋水泥建造的解放碑,仿佛一个由灵魂与精神构筑的生命体,在经过战争的风雨和历史的熔炼后,挺立在重庆人的心目中,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正所谓“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饱经风霜的解放碑真正的历史不到百年,但长江和嘉陵江似乎约定了要在最后的汇流前在此收一收腰,有意要将那人气、灵气和财气通通聚拢在这里。于是,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解放碑一跃成了中国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寸土寸金的“黄金口岸”。特别是重庆直辖后的短短五年里,在它那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囊括了购物、旅游、商贸、餐饮、娱乐、休闲和金融等各种功能,解放碑成了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段。
今天的解放碑已经成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重庆的“名企高地”、中央商务区(CBD)的代名词、跻身中国第三大商圈,是全国最大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它是重庆的象征、山城的名片,重庆最时尚和最繁华的去处,购物者的天堂……
清晨,解放碑顶的大钟奏出重庆人再熟悉不过的《东方红》,宣告着新的黎明,长江上游的经济脉搏在这里开始跳动,新巴渝文化在这里涂抹着都市的调色板。
在离别多年之后,我踏着厚厚的浓雾步入解放碑的步行街,融入川流不息的人群,解放碑的种种再一次填满我空洞的内心。
走在步行街上,商店门口挂着“七折”牌子的华伦天奴,三两成群围坐谈心的星巴克,夹克平均价为1500块的BOSS……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类似,一切让人恍惚。然而那无处不在的重庆话提醒我:这里是解放碑。
穿过那些繁华的街道,在高楼组成的森林中寻访解放碑。渴望与解放碑再次相见,渴望再一次站在重庆的山脊上!
远远望去,解放碑孤独身影伫立街心。那个解放初期曾和伞塔同为重庆市内高耸的建筑物之一的解放碑,不再雄伟的身姿在现代化都市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环视下,显得那样的清瘦单薄。那一瞬间,我的心也好像被阴影笼罩,有些冷,有些痛。难怪当年的伙伴听说我要去看解放碑时,表情是那样的复杂。
固执地迎着解放碑走去,终于来到它的脚下,手抚碑身,默默地环顾一栋栋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碑还是那座碑,牢牢地钉在了这个渝中半岛的核心,以它7丈7尺的身高提醒着络绎不绝的看客,不要忘却它曾经的风雨。但是,眼前的它已经和今天的时尚潮流不太搭调,和那些有着威猛俊朗的身材、华贵装饰的外衣的现代建筑比起来,显得那样的寒酸。
我再一次举目仰望,在重庆灰蒙蒙的天空下,倔犟的解放碑依然昂首挺立,连接天与地。和抬头看那些钢筋水泥的森林,我的感觉似乎还是有些不同:修62层世贸容易,要建造坚固耐久的精神家园却很难。
解放碑,虽不再如往昔在四周的低矮的建筑中“雄起”,但我为它的坚持而感动。
傍晚,华灯初上,大厦楼体广告牌望不到首尾,电子荧屏播放着电视节目。忽明忽暗的霓虹灯,把人影映得光怪陆离,一如旧地重游者纷乱的心。站在流光溢彩的解放碑前,脑海里浮现出“精神堡垒”那黑色木质的模样。
解放碑,重庆母城的城中之城,在夜晚的空气里弥漫着迷离与梦幻,繁华与激情;与周边湖广会馆、城市规划陈列馆、通远门城墙公园、洪崖洞巴渝民俗文化风情区里喧嚣的人群、绚烂的霓裳遥相呼应。
望着夜幕中屹立的它,我想:何年何月,这个城市里被欲望禁锢的灵魂也能得到彻底的解放呢?见证了重庆几近百年历史的解放碑是否也能见证重庆人对它的百年爱情?
恍惚中,专卖店里传来了王菲的《百年孤寂》:一百年前,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解放碑前看美女
时光流转,解放碑一直是重庆文化活动的中心。在原大十字一带,有大小影剧院近十座,重庆的主要文艺院团一直在这里,重庆最大的新华书店、古籍书店在这里,中西文化一直在这里交流、融汇……在这块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上,解放碑散发着浓郁的人文魅力。
当美女成为一种文化的时候,解放碑依然成为美女文化的活动中心。如今这座城市最迷人的风情就在解放碑这方寸之地惊艳着。
以至于大多数人去过重庆后,巴不得早点有机会再去,但也有人说再不敢去重庆了!因为重庆美女早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这样的名片可不是一张,而是三五成叠;在解放碑,美女们解放并张扬着桀骜不驯的个性和一种摧毁男人理性的魅力,这就很让那些心旌摇曳、难以自律的看客觉得可怕了!
曾听人说笑话,在解放碑,有心脏病的男人一定要带救心丸,因为重庆女人是心脏加速器,会令你心跳加快。很多小眼睛男人看美女,个个变得浓眉大眼。有个外号叫“驼儿”的男人,在解放碑转了几天,居然直了背……
每天,山城心脏解放碑是花的海洋,周围的摩天大厦灯火璀璨,摩肩接踵的时髦人群川流不息。步行街像巨大的竞美台,整条街涌动着如云美女,让人眼花缭乱。街心的长凳,是形形色色、神态各异的男人“打望”憩息的首选之地。
“打望”一词,对重庆崽儿来说并不陌生。也曾在街头打望,看一路的青春飞扬。带着往昔的感情色彩,看今天“重庆解放碑美女”时,便会觉得在极深的心底,有一些莫名的颤动,若隐若现,欲升还沉,所有的情绪都蒙上了一层光怪陆离的晕光。不知是不是因为心已老,所以原有的都变了味。
从密密麻麻的人头望过去,美女笑脸,都市繁华,多了些精彩,少了些激动……
看周遭景物被时代潮水冲刷而变幻更迭,绚丽绽放。但中流砥柱,碑石如故,顶着时代暴风的肆虐侵袭依然坚守。
有碑如是,等待千年,我信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