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重庆,必定得经受一次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红岩》有关的渣滓洞、白公馆是一定要去的,杨虎城将军、江姐、许云峰等等太熟悉不过的名字留在了那里。江姐在狱中绣红旗,小萝卜头的大脑袋……革命故事深深地烙入了人们的记忆。
红岩文化在重庆有着众多的人文遗迹,除渣滓洞、白公馆这两个“活棺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还有红岩村、曾家岩5号、桂园、新华日报社旧址等****南方局活动场所已被辟为纪念馆。重庆人以此为骄傲,并以各种方式继承和弘扬着红岩文化,用各种艺术形式加以宣扬,形成了一个红岩艺术系列。1961年,《红岩》小说出版后,相继又诞生了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作品。歌乐山下的《浩气长存》的大型群雕和红岩魂广场已成为重庆的一大景点。
不快乐的歌乐山
山城重庆,山与城与人融为一体。重庆人在山的怀抱中成长,山带给他们无尽的情趣与遐想。
歌乐山,一座曾经歌舞宴乐的所在,因“大禹会诸侯于涂山,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名。山水、林泉、云雾,清丽而幽深,古朴且旷达。嘉陵江汇流奔腾,与歌乐山相遇,孕生了巴渝文明。
雨后的歌乐山空气清新,大片的马尾松、香樟随风起舞,松针花醉人,樟树嫩叶扑鼻香,马兰花惹人眼……
清代巴县县令王尔鉴所描写的“山上松杉翳日,遇风雨则万籁齐鸣,人以为上方仙乐”的天籁之音,让人如痴如醉中与天地融为一体。源于歌乐山顶峰云顶寺的“歌乐灵音”,因云顶寺不复存在而消失,唯云雾间的歌乐山犹如蒙上了一层轻纱,树木隐于雾气之中,忽隐忽现。半山烟云半山松,阵阵松涛入耳。
山如其名。歌乐山,一个个松树覆盖下田园诗般的小小农庄,有潺潺流水相连,带给人别样的韵致,成为人们寄情山林的所在。马蹄井、龙泉井、聪明泉、巴文化雕塑长廊等众多融入神话传说充满灵气的巴渝人文景点,历代文人骚客、达官名士在山上留下的名文佳句与题刻,使歌乐山拥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曾几何时,歌乐山脚下,抗战时期的陪都遗迹、白公馆及渣滓洞监狱等红色旅游火了起来,具有史诗般时代特点的景点,使歌乐山成为了一座英雄的山。红岩文化,一种由鲜血和生命浸染构筑的文化,彻底改变了歌乐山“歌乐”的气质。
在歌乐山下,每当看到“红岩”这两个字,我心中不自觉地沉重,仿佛一种兄弟间搏杀的血淋淋的现实扑面而来,让人喘不过气来。
1949年11月27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和他身经百战、患难与共的战友们于一个多月前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而此时,300多个生命却在那一刻死于屠刀之下,倒在歌乐山脚下。
多年后,一本震撼人心的小说《红岩》,一部电影《烈火中永生》,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那个幼小心灵中同时充满天真和仇恨的小萝卜头,曾经让无数同样被天真和仇恨缠绕的观众们潸然泪下。几十年来,以“红岩”为基础,派生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电影、电视、歌剧、歌曲、展览等层出不穷。“红岩”造就的一种英雄主义的文化,让重庆的城市形象日渐高大。重庆人也把狭义的红岩拓展为广义的红岩,把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活动涵盖进去。一根“红岩”主线,串联起无数关于革命、斗争的记忆。
今天,走近歌乐山,你就走进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走近歌乐山,你就靠近了那些儿时教科书上颂赞的革命烈士。低沉哀婉的《红梅赞》在空中回荡,蓦然发觉满山满坡的松树背后掩埋着一段痛苦的历史,把人的思绪牵引到了六十多年前那惨烈的场景中。衣裳破旧但精神饱满、形体枯瘦但斗志高昂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让人收敛笑容,重拾那曾经的哀伤,同时又迸发出一种正气豪情。
从重庆市区到歌乐山经由一条很狭窄的小路,然后顺着布满了蓊郁的树木的山道而上。环山道上,烈士塑像不断,偶尔有一群胸前佩戴着白花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这里寻找几十年前那些鲜血的印痕。
呈现在山回路转中的红岩魂广场,弥漫着一种悲怆凝重的氛围。人流如潮,四方慕名而来的游客压抑着兴奋,在庄重肃穆的氛围中浏览拍照。偶尔可见三三两两的“老革命”,眯缝着眼睛辨读石柱上的文字,在风雨如晦的记忆中,忍不住老泪纵横。
爬上一排石梯,歌乐山烈士陵园,一个长方形土堆,绿草茵茵上堆满了小白花。几十年前,这里是阴森恐怖的“中美合作所”;几十年后,络绎不断的扫墓者,用他们的静默来怀念那些坚贞不屈的灵魂。
继续往上走,繁花翠树中,形状各异的石头上,或慷慨激昂,或朴质无华的诗行铭刻其间。成功济苍生。换得神州永太平……”
“失败膏黄土,愿以我血献后土,驻足一尊尊诗文碑前,触摸那一块块石头,一段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历史让人感慨万端……那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太平的梦想,在一次次的历史风暴中都不曾褪色,成为国人的红色记忆。
向西约五华里路程,半山腰间松林深处,有一栋被铁丝网包围的铅灰色房子,那就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环境幽美的“白公馆”。从外看,白公馆并不壮观,左边悬着一记小溪,溪水潺潺而下。上山小路如一条轻柔的缎子挂于山间,尽显别墅之恬静安然。“香山别墅”四个字依然静默。从里看,最小的******——小萝卜头当年精心呵护的那棵石榴树开满了花,却怎么也遮不住青山隐隐中那触目惊心的罪恶所在,心底不由生出一种对人性的恐惧。据说这棵石榴从来不结果,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从这棵树种上衍生出来的石榴树,它们也都是只开花不结果。想着临到石榴树的咒诅,心中的酸楚无法言喻,只见眼前有无数翠绿松柏静静地挺拔山冈。
在白公馆后面的松林坡是一个更幽静、更曲折的去处,著名的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在此遇难。
再往前两三里路,一座山坡旁,绿树夹道之中,辟出几块平地,雕像屹立其间。阴曹地府般的“渣滓洞”隐藏在这里,警戒森严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社”,昔日曾是令人谈虎色变的“魔窟”。江竹筠、叶挺、罗世文、车耀先在此先后被杀害,更多的塑像是无名氏,他们兢兢业业,矢志不渝地奋斗着,反抗着,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渣滓洞,原为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被国民党军统局辟为看守所。它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楼一底共男牢16所,另有两间牢房为女牢,它最多关押过两百多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逃离重庆前夕,将关押在“渣滓洞”内的革命者集中到几个牢房内,在用轻重机枪射杀之后,又纵火焚烧监舍,147人殉难,仅15人脱险。翌日清晨,当解放军冲入渣滓洞,红旗插上歌乐山时,“渣滓洞”监舍还燃烧着熊熊大火……迈步无言的渣滓洞院落,在宅院内许多条状青石板上,当年那场大火焚烧后遗留的黑色痕迹依然清晰,向人们默默诉说着昔日的腥风血雨……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切都成为了历史。多年以后,每当夜幕降临时,在渣滓洞、白公馆等景点内,就会有一群应该被称做“演员”的人扮演国民党士兵和革命者,以实景实物为道具,配合声、光、电等现代技术,模仿当年的“严刑拷打”和“慷慨激昂”。如此被人凭吊,对慷慨赴死的先烈们而言,是幸还是不幸?
链接——歌乐山森林公园
摆脱眼前沉重心情的最佳方案,则是继续往上攀援。名闻巴渝大地的“辣子鸡”,其正宗发源地就是歌乐山三百梯的“村中乐”餐馆。一饱口福之后,便可以游嬉到最高处——歌乐山森林公园了。
重庆是一座雾都,歌乐山也常年多雾。山高云低,云烟弥漫,置身山顶,只见乱云飞渡,云涛奔涌,虽不比峨眉山的茫茫云海,但“半山烟云半山松”的景致倒也使人如临太虚。如果有兴致在山顶四处转转,就能看到从明代到抗战时期大量的名人摩崖题刻,这些痕迹,令“文化名山”的美称名副其实。“歌乐灵音”另有传说,说李冰之子二郎治水有功,玉皇大帝派天宫仙乐队表彰,乐作如闻钧天之音,仙乐风飘,响彻山林。实则山上松柏茂密,山风吹拂,松涛阵阵,再加明代古刹云顶寺大雄宝殿飞檐翘角上12对铜铃随风震摇,风声、涛声、铃声混响,以致空谷传音,万籁齐鸣。
现云顶寺早已塌圮,重庆政府在古刹遗址上建造了三壁合围、长110米、高 5.7米,反映巴文化的气势恢弘的浮雕长廊,在巴蛇吞象、巴人开垦的历史回溯中,感受巴人在历史长河中的韧度与剽悍。漫步其间,享受若即若离的松风天籁。
站在歌乐山顶峰,俯瞰重庆,即可将整个城市美景尽收眼底。嘉陵江和长江在此交汇,在山与山之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高楼大厦和公路街道。此情此景,很难和那些血雨腥风联想在一起。
不知从何年起,歌乐山慢慢成了老人们颐养天年的乐园!康寿中心里,老人们悠闲地在庭院里晒太阳、聊天、下棋,一派自得其乐的景象。
成渝古道三百梯
歌乐山三百梯是巴渝儿女开辟的著名的成渝古道,据记载,它始建于明代中叶,已有400多年历史。因公路的兴建,古道已荒废,沙坪坝区林业局重新将一小段古道修复,作为历史的记忆。
从高店子往下经水库后便到达三百梯。从歌乐山抗战风情街而下,三百梯上端,曾经有一株硕大无比的黄桷树,儿时我们常在上面攀爬。可惜前些年这株黄桷树枯死了。当年,黄桷树下有一栋破旧土平房,后来这里有户张姓人家发明出“辣子鸡”,再后来形成了一条街兴旺了一段时间,如今仅剩下黄桷树旁几家在经营了。走完修复的三百梯后,发现确实只有三百余梯,只是古道的很小一段。古道可惜已无人维护,有不少损毁处,让人感叹不已。
下完三百梯,往左下山直到白公馆,往右步入了直通松山厂的石栏杆大道。千百年来,无数川渝儿女穿行在这条大道之中。过去的繁忙景象不再,山沟中的小石桥被拆了,人们喜欢于此歇脚的石栏杆也满目疮痍,孤零零地诉说着历史的兴替沧桑。
重庆的山
南山——由汪山、黄山、袁山、蒋山、岱山、老君山、文峰山组成,像一道天然的屏障矗立在长江的南岸。这是自然的山,森林茂密、四季常青,满山野花、终年不衰,被称为重庆城的“绿肺”和“氧吧”,被誉为“山城花冠”。南山中心的南山公园,更有中外名贵花卉1000多种,是重庆山茶花、海棠、樱花、桂花、梅花、杜鹃花、玉兰花、紫薇、兰草、黄桷兰等十大名花的最大种植地。这是人文的山,抗战时的民国官墅、外国使馆,历朝的佛庙道观、私家园林,点缀其间,被称为山城的文博山。一年四季,市民都喜欢到南山休闲度假、赏花品茗,巡阅遗存,享受南山给人们的无限惬意。
缙云山——素有“小峨眉”之称,古名巴山,位于重庆北碚区,是保护较好的物种宝库。缙云山终年云雾缭绕,在旭日夕阳的照耀下,云层似红色的飘带萦绕着座座山峰,因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缙云山因此得名。缙云山春天鸣鸟语,夏天满绿色,秋天成金色,冬天披银装,变幻的色彩带给人们四季的遐想。缙云山有九峰,其中狮子峰景色最佳,站在太虚台上环顾俯瞰,簇簇浮云,高耸群峰,层层梯田,竹林小院,农家炊烟,云中高楼,彩带似的嘉陵江环绕繁华城市,真是美景如画。
曾家岩下周公馆
曾家岩50号,坐落在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青灰黑瓦、依岩垒石的三层小楼,一栋带有大小两个天井的砖木结构,两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普通建筑。它在重庆人心中已被另外一个名字代替——“周公馆”。在周公馆的对面,当年是一所名为“明诚教会”的学校,在教会学校和周公馆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小巷。多年前,人们顺着那条狭窄而幽静的石板小路,走进一段让国人记忆深刻的历史,去追寻一位已逝去的伟人当年的足迹,感受那已流逝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