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棒们衣着朴素,生活艰苦而单调。他们脸膛黝黑铮亮,神态憨厚卑微,在市井中时时出现,然而真正的市民生活却与他们相距甚远。他们肩头上磨得锃光瓦亮的棒子和辨不清颜色的尼龙绳,与这个光鲜艳丽、繁华喧嚷的都市构成强烈的反差,却又达成了某种特定的默契。这些手持棒棒的农民兄弟过着候鸟般的生活,农闲时,他们从乡下呼啸而来,农忙时,他们悄然回到村庄。城市的繁华虽然让他们眼花缭乱,但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让他们牵挂不舍的,仍然是乡下那贫寒的家和给他们希望与动力的妻儿。
在全国千千万万进城的农民工大军中,棒棒军成为重庆独具地方特色的队伍,甚至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特性。这个庞大的群体,年龄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不等,却从没有准确的官方统计数字,有说30万,有说40万,也有说10万人的。也就是说,在主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00万的重庆,每60个人里面,至少有一个是棒棒。
重庆已经少不了在历史变迁和特定生活延续下诞生的棒棒,他们质朴、坦诚、辛勤,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一个群体。1996年,一部电视连续剧《山城棒棒军》,更让重庆“棒棒”天下闻名,甚至有人把火锅、美女、棒棒列为“重庆三绝”。
看电视剧中的棒棒们虽然比我们穷,但过得或许比我们更开心。真实的棒棒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呢?也许这是一个提起来有些沉重的话题……
镜头一:重庆正阳农贸市场——最大的农贸市场之一,每天凌晨,棒棒们都会陆续来到这里。凌晨三点,一辆货车从远处驶来,棒棒们一拥而上。
镜头二:朝天门长途汽车站——重庆最大的长途车站,第一班客车将要到来的时候,棒棒们早已守候在那里。汽车到站,他们蜂拥而上,眼里放出光亮,希望走下来的人能喊一声“棒棒”。然而,许多人眼中的这抹光亮常常转瞬即逝。
镜头三:离重庆最繁华的解放碑不足200米的小巷里,辛苦了一上午的棒棒们或坐或蹲,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吃着简单的午餐。午餐后,等待他们的是更加辛苦的下午。
棒棒画家——田庆华
有梦才会美丽,有梦才会飞翔。
人类从来不缺少梦想,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梦想都有着不同的色彩。我们总会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涂上靓丽的色调,然后在小天地的一隅欣赏把玩。“棒棒”们每天经过身边,日复一日地伫立在车站码头,以焦灼的目光盯牢了来往行人,他们内心深处的梦想是什么?
某一天,你也许会突然被棒棒弟兄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后怀着一种诗意心态审视他们的生活,发几声赞叹,却并不理会在他们心中也许有着比我们更绚丽的梦想。
这一群让我们产生审美冲动的棒棒兄弟,他们的生活并不因我们的感叹而变化,他们的梦想也并不因被人忽略而失色。
就在这群棒棒兄弟中,有这么几位不太合群的人。有人叫他们奇人,有人叫他们疯子。因为他们在走街串巷、爬坡上坎做棒棒的同时,还当起了画家、模特。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看到一位长头发,很有艺术气质,操一口重庆普通话的嘉宾,旁边居然放了一根看起来很眼熟的棒棒。怀着兴趣看下去,才知道眼前这位嘉宾叫田庆华,是棒棒军当中的名人。除了手里的那一根棒棒,他还有着一件宝贝——画笔。这位棒棒兼画家、模特的田庆华,不仅在四川美术学院开办了画展,他创作的四幅油画,还被专门送到了北京,成了一个艺术展上的主角。
听田庆华用夹生饭一般的重庆普通话,讲述着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
二十年前,田庆华在家乡靠种地养猪为生,尽管每天起早贪黑,日子依然艰难。两个孩子过年穿不上新衣服,开学买不起一本字典。1988年春节后,三十二岁的田庆华无奈地决定进城寻找出路。怀揣三十块钱来到重庆,田庆华做起了棒棒。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时常居无定所,有时甚至流落街头。
一则美术学院模特招聘广告吸引了田庆华的注意:不需要文化,每月一百多块钱的报酬。虽不知道什么是模特,但考虑到可观的经济收入,老田最终决定为艺术献身。第一堂课,他一跨进教室,看见一群年轻的大学生,田庆华当时头脑是一片空白,整整脱了十多分钟,才把衣服脱下来。
一个月后,老田拿着当模特挣来的一百多元钱数了又数,这可是自进城打工以来最可观的一笔收入。
老田在城里做模特的事一直瞒着妻子。很长一段时间,他自己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职业。让他无比崇敬的那些文化人,又为什么偏偏要画一个光着身子的人。
除了做模特,课余时间老田依然还是靠扛棒棒贴补家用,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但不久之后,在一起的棒棒同乡们还是知道了老田这份收入颇丰的第二职业。尽管这两个职业看起来卑微,还会受到别人的冷眼,可毕竟还是养活了一大家子人。所以,田庆华还是依然做着他的兼职模特。渐渐地,人们发现田庆华发生了一些变化:头发越留越长,手里除了棒棒之外,还多了一支画笔、一个速写本。每当空闲的时候,他就蹲在街边写写画画,在美院门口,他的这个举动还时常吸引路人好奇的目光。
田庆华做了二十年的棒棒,熟悉每一条大街小巷,但他始终觉得都市的繁华,终究不属于自己,他也曾经想回老家去,可是离别多年的故土又让他觉得有些陌生。到现在,他还是拿着棒棒,继续在乡村和都市的夹缝里打拼着。他那略显笨拙生涩的画笔,仍然继续涂画着对未来的梦想。我们不知道,棒棒田庆华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他成为画家的梦想。
也许,他已经是一位画家了,一位为自己的梦想涂抹绚丽色彩的真正的画家!
棒棒军司令——刘晓萧
十年前,一个来自四川富顺的青年农民,棒棒军之一的刘晓萧,一夜之间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成为学者眼中“一道不可多得的城市风景”。
骄阳似火的正午,从石板坡,从那弯曲而窄陡的临江石梯道上传来《山城棒棒军》主题歌,几十个手持棒棒的兄弟发出希望改变穷困命运的呐喊。重庆棒棒军公司宣告成立!刘晓萧成为“重庆棒棒军司令”。
刘晓萧,一个曾经梦想与文学结缘的青年,怀揣着失去色彩的梦想离开富顺,来到重庆。做菜贩,守小摊,却因为连每日几十元维持其菜贩生涯的流动资金都找不到,最终做起了不要本钱、只要力气的棒棒。夜里,他就如同乞丐一样地睡在僻街陋巷屋檐下及工地的水泥管道中。在那些饥寒交迫、与绝望为伴的长夜中,那个自命为“小小鸟”、笔名“旦子”的文学青年的梦想,最终不能承受悲苦人生之重,其诗意与色彩彻底剥落。
某一天,坐在电视机旁的刘晓萧,满腹辛酸地看着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这个还有一丝想象力的青年人突发商业灵感。在他的鼓动下,两个朋友——一个叫夏进的裁缝和一个叫房天和的鞋匠,筹资注册了“重庆棒棒军公司”。刘晓萧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一个寻找幸福的棒棒弟兄,带领一群有着共同的心声和愿景的棒棒开始了一段传奇。
如今的刘晓萧已经从“司令”做到了“刘总”,“棒棒军公司”也已成为重庆一个独特的品牌。
棒棒棒棒棒
在棒棒们的心里,卖苦力当棒棒,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虽然,今天的重庆人不再如当初那样蔑视棒棒们的存在,已经视棒棒为左邻右舍。但那些“一根棒棒讨生活”,在困顿中守卫着心灵尊严的农民兄弟们,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不再当棒棒。
今天,不畏逆境、吃苦耐劳的棒棒已经成为不少艺术作品的“审美”对象。甚至有人提出,棒棒的精神气质可以成为新重庆人文精神的一部分。
但是,溢美之词无法改变棒棒的地位。变革之举,才能带给棒棒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
让城市的棒棒越来越少。这是一个摆在重庆面前的严肃命题。
明天,也许你的视线中不再出现棒棒。
棒棒棒棒棒!
在你的印象中,也许不再只是一句划拳的口诀。它会在你悠游自在到时候,让你忽然想起那一群曾经的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