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96400000016

第16章 宏观历史观对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观的整合(3)

首先,学会阅读目录,宏观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历史教材中的目录不仅只是起到索引的功能,更能提示学习的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它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历史课本的内容,引导我们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阅读目录时要分析章与章之间,章节之间及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可以编制出历史图示,通过阅读目录可以了解一个章节之间的关系,这也理清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了本章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掌握了历史发展的线索。

如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文化的演变这一单元,包括四个课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从这四个课题,我们可以整体地把握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并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各个阶段的地位,就而不需要去死记硬背教材上的几点内容了,通过以上事例说明,学生如果能从目录上理解历史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目录这条捷径,那么学习历史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目录的能力和意识,我们在教学中有时特意安排学生上黑板板演目录内容。一开始学生觉得好笑,板演的效果也不尽理想,但慢慢地学生就会领悟其中的奥妙了,再次板演的时候效果就出奇的好了,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利用目录的这些功能。

其次,注意阅读单元(章)的引言部分。

高中历史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引言部分是一单元的“内容提要”,也是单元的“中心思想”,突出了重点。学习具体内容之前阅读引言,可以初步了解单元的主要内容。综观引言部分可大致分为知识概要式、框架线索式、内容补充式等几种类型。阅读概要式的引言,要概括要点,分清层次。比如,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引言中涉及到如下几个内容:原始的追溯,人从哪里来?自然界为什么有变幻莫测的无穷力量?从而在原始社会时期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成为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但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涵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的统治下,人文主义思想受到了压制。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随后,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相继展开,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社会的思想武器。

阅读线索式的引言,要理清阶段,把握其阶段特征。比如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目的引言,引言叙述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海外市场→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一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引言线索式地显示了这一单元历史发展的脉络。

再次,要认真阅读课文的正文。

教材的正文部分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能力的主要来源,是阅读的重点内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读懂教材。如: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意义等,这些属于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是形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这是分析和理解的重点部分,也是能力考查的主要区域。②理解正文的层次结构,读懂教材。理解正文的层次结构即是对正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阅读时分析每段所讲内容,概括其中心思想,提炼要点,并分析其与标题(章、节、目)的内在联系。我们主张对正文部分的讲解和学习把它和语文课的讲解和学习方法上要求一样,有时甚至要逐字逐句的地去讲解,去学习。亦即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做到,一读,二写出段落大意,三得出中心思想。对一些历史事件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有时候用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这样的阅读和学习,就能理解历史知识及其关系,训练了分析、概括能力。③区分史实与结论,读透教材。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与规律性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历史教材的编写是史论和史料的统一,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原则,阅读教材过程中要区分史实与结论,用史料说明要点,用观点统帅材料。阅读中史论结合,不仅有助于透彻理解教材,也有利于提高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对课本历史知识大胆质疑,挖掘知识内涵。读书离不开思考,而疑问不仅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对没有阅读障碍的历史教材,阅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无疑处求疑。通过求疑,对历史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拓展,也培养了分析、论证等思维能力。比如,《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一课中的《洋务运动》一目,课后习题有“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有个学生说出了很多观点,大胆的提出了与教材完全不同的观点——洋务运动并没有破产也没有失败。它属于开放性的要求,也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另外读小字(如“学思之窗”)、下脚注解、引文(材料)、图表、插画、插图等材料,它们具体生动地补充或说明了教材的主题内容,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概貌,如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的一幅唐与宋朝的文官与武将的场景图,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到两个朝代的时代特点,阅读这部分材料可使感性和理性相结合,从另一方面或侧面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深化,从而达到巩固历史知识的目的。另外教材的说明,版本,出版,大事年表等内容也该读一读。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要注意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活动探究课的设计与安排建议,这些内容补充了历史教材的主体部分的不足,以连贯的历史线索来表达历史事件与规律,尽管高考说明中明确了这部分内容不列为考试内容,但作为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一个环节,有些基础的东西还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这样就不至于割断了这部分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第二、如何进行课外阅读。

读史明智,历史学习离不开历史资料的大量阅读。然而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今天,更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老师把目光瞄向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探索,历史学习的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课外阅读逐渐受到冷落。当前不少高中生历史知识面非常狭窄,几乎不知道中学课本以外的其他历史知识,这种学科知识功底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标下的历史学习。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广大师生要有意识地强化课外阅读。

历史学习的课外阅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推荐书目。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总是离不开阅读的,离开了阅读,就成为了一个传声筒,也只是一个能使用教材的历史教师。历史需要沉淀,沉淀来自于不停地阅读,新时期以来,历史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历史课程要呈现真实的内容,就必须不断吸纳新成果。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教师也应该通过阅读,主动吸收新的史学研究成果,站在历史的前沿,用新的史学成果来指导教学,同时学生的阅读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过程。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再现性,无论在什么时候,回首历史的时候,总是偏离了历史的本来的面目。偏离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必然的,但是认识历史现象与历史规律,形成一定的历史素养却也是必须的。因此,历史学习的课外阅读就从书目开始。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理念是先进的,但是要求历史学习者的素质要求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标准。作为历史教师,在阅读教材之余,要有强烈的课程观、全新的教材观。首先要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再以阶级斗争的史观来看历史?”“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否是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学习的历史是知识重要、技能重要,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要?”等。因此在推荐书目的时候,必须是新的史学观点的材料,必须是以过严密的考证与思考的材料,必须是有着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材料。

高中历史已经不同于大众化的史学理解了,因此,我们在推荐书目的时候,可以选择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的一些著作,如《全球通史》等具有普遍意义的著作,还可以选择当代史学家们的一些对于历史事件新的解读的著作,从而使学生站在一个高远的角度来看待历史。同时我们在推荐书目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切合教材,却比教材分析更透彻更全面的著作,如我们对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史的认识,教材中只有几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且分析也比较简约,但是在历史的认识中,却不能如此的简约,要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来阅读一些相关的史著。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阅读,同时也不断地列出相关的材料与书目,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有目的有步骤地阅读,从而拓展历史思维,提升历史的能力。

引领阅读。阅读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素养,在阅读中能提升历史感。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运用的新历史观编写的,三大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现代化史观成为了历史教材编写的基本拐杖,以概念来解释概念,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如何真正地体会这三个基本的历史观,我们可以进行阅读,而且可以对比地阅读,例于在讲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找来《白银资本》来阅读,以世界的视角,来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以经济尤其是以货币的表现形式来看待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也可以用非偏见的眼光来正确认识西方原始积累的进步性与中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之处。由于高中学生的局限性,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出相关的而且学生可以理解的,同时也是教材中进行分析却语焉不详的相关史学著作进行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心得。阅读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历史阅读尤其如此。阅读要有心得才算真正的阅读,历史阅读的心得体现出来是多方面的,有对历史问题认识的深化与拓展,有对历史现象认识的清晰与理性化,体现在高中生的历史学习中更是明显。如我们不妨举一个在考试中出现的例子——

2009年第21题: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本题的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历史考查的方向却特别的刁钻,对于美国的历史而言,从来没有出现达贵族,除了英帝国派往北美殖民地的那些高官贵族们,在教材中,只有英法德等国的史料中才出现过贵族这个概念,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到底是什么?如果通过阅读美国的一些比较原始的史料及研究性的著作——《联邦党人文集》《美国宪法中的共和主义》,以及吴于廑、齐世荣的《世界近代史》等著作,不难发现美国从建国之日开始就确立了共和的原则。

同时,阅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理性思考,从而无论从情商还是智商方面都可以得到提高,一切人类的发展过程都是历史,学史使人明智,只有当不断地阅读与学习的时候,才真正地能使人明智。如果有兴趣了,更加理性了,那也就说明阅读的心得已经了然于心了,只是别人不可以明显地发现而已。

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发展的过程,史学是人学,有人才有史,只有当每个人都有自觉主动地汇入到历史的认识中,从而投入到历史的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将学习的效果、阅读的效果切入自己的生活中,那么这个人就发展了,从而也将历史的阅读表现于自身的心理活动及外在的表现了。

历史校本的研修,很大的程度上在于教师,在阅读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当阅读活动的展开,成为了一种习惯与自然,成为了提升人发展人的重要手段,成为一种共识的时候,历史校本研修的价值及主要的表现形式也呈现了出来——价值在于学习中的提升,价值在于不断地加强专业的修为,并施之以学生的成长。因而阅读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手段与途径。

同类推荐
  •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本书结合当今教育规律与中学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模式,成功教育的经验与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教学建构等。
  • 士者弘毅

    士者弘毅

    本书是潘维教授继《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之后的又一思想文集。书中收录了作者自2004年至今的人文类文章和近期的一些政论文。书中文章形散而神不散,体现了一位中国学者刚毅自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故名《士者弘毅》。书中的《忆先师陈翰笙》《理想主义与大学》《科学工作者的祖国》等文章曾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为什么大学要培养理想主义?当代学者的使命是什么?科学工作者的国家认同有什么意义?什么是“中国学派”?什么是我国百姓能理解的社会主义?如何理解“新时代”?如何实现人民之治?怎样的发展才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党和政府要“以小为大、以下为上”?如何提高大城市的治理能力?作者以深邃的思考、清新的史观、直击人心的语言风格回答上述问题。书中的观点或高屋建瓴、一针见血,或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给人以强烈的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
  • 单读20:新新新青年

    单读20:新新新青年

    这一辑的《单读》首先来自我们在互联网上持续了一年多的“新青年”和“公开信”计划,我们向更年轻、更广泛的写作者群体征稿,与他们通信,希望以此来追踪一代年轻人的精神轨迹。也都是有点浪漫气质的共同体行为。对一个希望借助文学向前看的思想阵地而言,这个题目的意义不言自明,我们几乎想都没想就决定了它。事实证明这几乎是《单读》最为艰难和曲折的一期。稿件来源变得更广,作者更新,如何取舍,怎样编排,与主题之间的关系,都需要逐一讨论,编辑之间出现了空前的分歧。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世界”“国际”“全球”这样的概念,今日几乎成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口头禅,国人大都耳熟能详。可是,如果真的放到世界和国际的范围内考察,则不难发现,中国人许多习以为常的概念用法,与各国有别,于情理不合,于实事有异。不过,这样的形态,背后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即近代以来“天朝”或“中华”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升降浮沉。
热门推荐
  • 天上砸下顶凤冠

    天上砸下顶凤冠

    正做春秋大梦、幻想逍遥天下,最大理想就是占山为王的白暮雨一觉醒来,面前忽然多了一份封后的诏书。这哪个缺心眼皇帝,封后的诏书都能送错了地方?这姑娘真幸运,能被封为皇后。本姑娘更幸运,能跟皇后同名。“既然诏书已下,无可更改,姑娘你容貌尚好,才情亦可,唯有德行稍欠,朕吃点亏,凑合过得了。”“滚……”我的占山为王,我的策马江湖,我的逍遥生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熊怪

    黑熊怪

    本书是新生代作家精选大系系列补充品种,是80后作家周李立最新的小说自选集。书中收入了其代表作品《去宽窄巷跑步》《移栽》《另存·更迭》《黑熊怪》等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客观敏锐地观察生活,犀利地解剖人性,反映出时下女性,尤其是中产阶级女性,面对的生活压力和意欲寻求解脱、自我救赎的心态。其中她的两篇“艺术区”小说,以北京某片艺术展示区为背景,将其突出为与世隔绝的小社会,细致描写出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以及情感纠葛,尤其细腻地刻画了其中女性的心理状态。《黑熊怪》则是她对中产社会中女性微妙情感的微妙把握,叙事技巧圆熟,心理刻画细腻。
  • 华棠传

    华棠传

    南城华家之女华棠,豆蔻年华,十三有余,心中有一愿,不嫁万人夫,但做一人妻。有人曾说:若是我喜欢的人,我不会藏着掖着,更加不舍她受到伤害,我定要她做这世上最快乐的人。你可知,这世上最美的地方,便是你在身侧。
  • 仙猫的生活

    仙猫的生活

    作为一名青少年,适安怎么也想不到她的穿越如此简单又奇葩――在中考考场上她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穿成只猫是怎么回事?当猫就当猫吧,又搞来一个成仙。成仙就成仙吧,TM还是只猫。淦!(成仙的时间会有点后,大概在十几章左右,感情戏相对薄弱,不喜勿喷,谢谢)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 爱人,别恨我

    爱人,别恨我

    龙野,一个庞大神秘组织的首领,童可馨,一所贵族学院的学生,两个世界的他们毫无理由地相爱,但命运却一次次残忍地捉弄着两个有情人……想看男主和女主如何在救与被救中悸动,伤害与被伤害中迷失,此书不容错过,敬请期待。
  • 德云熙攘只愿有你

    德云熙攘只愿有你

    抑郁症少女和他的偶像。(纯属写给自己看的,请勿上升到真人。)一生所爱德云社,辫儿哥哥是真爱陈姿:"我还没有穿上最漂亮的旗袍去见你们,我还不想死,我还想在活一段时间,最起码让我见见你们最后一面我就知足了。"张云雷:"那个女孩好像在哪见过,又好像没见过,坐在那里老实的让人心疼。"
  • 密塔兰的领主

    密塔兰的领主

    北部哥布林,西方兽人,南方魔兽。密塔兰领主凯特的每天生活,一边打打怪,一边种种田。“唉,当一个领主真难。”
  • 逆修道

    逆修道

    萧牧一个公司白领,有着十几万一年的年薪,也有如花似玉的未婚妻,然而一次偶然事件,无奈进入修练一途,当他发现世间仙神之流已无踪可循,神话传说亦真亦假,他是否能继续下去,又能否跨越前人所无法跨越的鸿沟踏上那无上大道,亦或是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