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书中所记载,这个国家叫大元国,却并不是中国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朝代。
开国皇帝万元帝朱正,本是一个小吏。因不满前朝韩国的统治,跟随当朝的驸马梁怀仁起兵造反。这位驸马命不太好,一生只得了一个女儿,嫁于朱正。刚要得到天下,驸马却伤病而死,顺利成章的,这天下就姓了朱。
朱正所得两子。长子朱孝友在万元帝死后继承皇位,称号正元帝。却不知什么原因在还活着的时候就传位于皇二弟朱孝明。书中也只是一笔带过“帝心仁厚,不能承继于天下,遂传位于恪亲王。”这一句让玉叶想起了唐朝的李显。
这位恪亲王做了10年皇帝,称号明元帝。他因独子暴病而亡,伤心过度也跟着去了,皇位就又回到了正元帝手里。
正元帝也是个有意思的人,年号仍然起用他以前的年号,而且还是接茬往下数。
正元帝死后,传位于独子朱清俭,称号康元帝,也就是当今的圣上。
书上写到这,也就没有了。玉叶也不明白如今的朝政是什么情况,要想知道只能多听别人说。
然而,这院子她能见到的人有限,也听不到什么。
香秀来到这个院子以后,玉叶便不让她打地铺了。两个人晚上都是一个床上睡。玉叶总是缠着香秀讲讲府里的事情,慢慢的对这府里有了些了解。
据香秀所说,这个府里的老太爷是当朝左丞相姓李,历经过三朝。府里还有三位老爷。大老爷和三老爷是老太太所生,二老爷是姨娘所生。至于这三位老爷当的什么官,香秀也说不明白。只知道大老爷为人忠厚,性子沉稳,是位翰林;三老爷为人洒脱,性子外向,在刑部当官;二老爷嘛什么都不在乎,就喜欢往府里抬姨娘,在礼部任职。
大太太知书达理,处事公正,对上孝顺,对下宽厚,在府里当着家,赢得了满门欢心。二太太出身将门,豪爽大方,不拘小节,最是得小丫头们的喜爱。三太太在娘家是独生女,最是娇养,却不刁蛮、跋扈,性子娇憨和三爷俩人最是相亲相爱,老太太是敬着大太太、爱着二太太、宠着三太太。
整个李府听起来是和和气气,互敬友爱的,这却是少见的。
另外府里还有六位小姐、五位少爷、四位姨娘,是个庞大的家庭。
玉叶又问香叶知不知道朝堂上的事。
香秀道:“老太爷从来不在老太太跟前说朝堂上的事。再说奴婢原是个二等丫头,刚顶上来一个月,因姑娘没有人伺候着,就拨到姑娘跟前了。”
玉叶有些失望。
香秀问道:“皇上的事奴婢不知道,宫里的娘娘们却听说了一些。都是丫头、小厮们瞎传的,也当不得真。姑娘且听着玩玩吧。”
玉叶催她。香秀道:“当今圣上如今也是二十八岁了,却没有子嗣。听说是宫里有个莫贵妃把持**,残害皇嗣,才这样的。”
玉叶来了兴致:“那这位莫贵妃一定是长得非常漂亮吧。”“这到是呢。这位莫贵妃听说已经三十八岁了,却像是二八娇娘,什么不可方物的。皇上喜欢的紧,只爱到贵妃宫里去,香草姐姐说是独宠**。”
玉叶疑惑地问:“这么大了,比皇上要大好多岁吧?怎么会进宫的呢?”“好像是听说皇上当年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在身边伺候了,是个宫女。”
玉叶到是挺佩服这位皇帝的,这可是真感情啊。当年这位还是皇子的时候,应该是他爹让位给他叔叔的时候,日子一定不好过。两个人一定是在患难中见的真情。如今皇上发达了,却还能不离不弃,真是让人嘘唏。
玉叶又道“那皇上一个孩子都没有吗?”“以前没有,就是这两年才生了两个小公主。”
玉叶不明白了“莫贵妃不是不让人生皇嗣吗?”
香秀也不明白“奴婢不知。只是听说以前皇上要是临幸了谁,那人准没有好结果。有了身孕的娘娘都没能生下来。”
“咦?这皇宫大院的事,你们怎么知道的?”玉叶不解。
香秀不以为然地道“姑娘不知,莫贵妃跋扈了好些年了,好多大臣都不满。前些年还有好些大人跪在午门前,要皇上废除莫贵妃,为天家留下子嗣呢。这可是咱们大元国都知道的。而且坊间也都有传莫贵妃的事,小孩都知道。”
玉叶翻身看着香秀问道:“那皇上被逼着废莫贵妃,后来怎么样了?”
香秀赶紧把玉叶按下去,埋怨道:“好姑娘,你小心些!莫着了凉。真是的,平日您总像个小大人似的,再正经不过。一听故事就像个换了个人似的。您躺好了。奴婢说给您听就是了。”给玉叶挟好了被角,香秀又道:“皇上没有废莫贵妃,只自己下了道罪已诏。里面的内容奴婢也不会说,只知道是皇上把错全都怪自己身上,把莫贵妃夸的像朵花似的,还自愿到怀化寺为民祈福三天,愿天下平安。从那以后,这事就没在朝堂上提过。反到是坊间流传的越来越入不得耳了。”
玉叶心里有什么想问的,却是想不起来,抓不住。听到“平安”二字,猛然想起,坐起来急问道:“我先前不是住老太太院子里的吧?那我住的哪?是谁照顾的我?我是谁?我爹、我娘是谁?我出了什么事才到的老太太院子里?我出事的那天,有谁死了?”
香秀害怕的要命,这是闯了大祸了!香草姐姐叮嘱过要瞎了眼、闭了嘴、聋了耳,自己不听,又因姑娘对自己甚好,这才多了言。姑娘句句逼问,字字要人命。这哪是她一个小丫头知道的呀!
香秀掀开被子,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拼命地磕头:“姑娘饶命!姑娘饶命!奴婢什么都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