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刘恒当皇帝了,举世欢腾。
凭什么呢?
因为被史学家称为“文景之治”的时代起步啦!
刘恒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注意,是非常有作为。
他能当皇帝,纯粹是天上掉馅饼的政治意外,所以这也导致了他必须采用一系列的政策巩固自己的统治。我个人将这些政策的核心总结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接着往下看。
对于整个国家,他采用的了一个字,而这个字成了他这个时代的一种总结:养!
当时的汉朝,经历多年战乱,经济急需要恢复,政治上又经历了吕氏家族的折腾,最需要的就是休息,就是养!
刘恒清晰地看到了这两大特征,也适时地采用了这样的政策,可以说刘恒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老百姓过得很爽的时代。
什么叫做老百姓过得很爽?我们不妨从个人角度出发,来憧憬一下:
房价持续走低,物资丰富,油价稳定,吃饭喝酒坐公车都便宜至极,每天出门不带钥匙不挂锁,警察叔叔站在路边等着扶老幼孕残上车过马路,每周工作三天休息四天,空气质量巨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均达到一级水平,毫无可吸入金属颗粒物……
当然,这个纯粹算是憧憬,“文景之治”是不可能有这么美的,要不我们华夏民族忙活了两千年到今天,早就去外空旅行去啦,哪里还用得着在小地球这个巴掌大的地方折腾呀。
具体情况,尚待慢慢进行。
上面不是讲到刘恒的登基仪式了吗,文帝赏赐功臣,首先将陈平的右丞相改为左丞相,然后让周勃担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就担任太尉一职吧。
新皇帝登基了,老百姓也快活快活。于是文帝大赦天下,赐给老百姓老牛与美酒,举国欢庆五天。
我这个皇帝是夹缝中挤出来的,必须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呀,功臣也罢,刘氏也好,都在想着我老实听话,所以才推举我出来撑场面的,一定要对咱老百姓好,这才最实在。
文帝于是刚一上任就废除了一些连坐的法律,“连坐”是什么?连坐就是一人犯法,全家受累,被牵连着一同入狱。类似于吕后废除的那个“三族罪”,区别在于,“连坐”的主要对象是平民百姓,“三族罪”的主要对象是权贵人家,所以说刘恒爱民,首先想到的就是废除欺压老百姓的刑罚。
刘恒不是刘邦的儿子吗?父皇死了,老兄刘盈上位;刘盈死了,吕雉自己接着干。折腾这么多年才终于捡了个皇帝当上,年龄也确实不小了,文武百官怕他坚持不了几年也要归西了,于是大年一过,正月一来,群臣都来上书请刘恒立太子。考虑到自己刚即位不久,还得谦虚一下,刘恒假意道:“我这个人本身也没有什么德行,不但没有把上天神明祭祀好,天下老百姓也没有得到我的好处,生活不够富足。如今我没能求取天下的贤人,以便把帝位禅让给他,你们反而劝我早立太子,这不是加重我的无德吗。这怎么对得起天下苍生呢?还是暂且把这个事情放一边吧。”
他这么一谦虚,有关部门的官员当然不依不饶啦,大家推举你当皇帝,肯定以后跟你混了,你不把后路想好,万一你翘了,谁给我们做主?于是再次三次地敦请道:“早立太子,并不是皇上您一个人的事情呀,而是不让他人有非分之想。这正是为了大汉天下的稳定,为了咱们宗庙的安全,是利国利民、保持安定团结的大事情啊!”
刘恒说:“楚王刘交,是我的叔父,年纪很大,对天下的事和朝廷礼仪都比我懂得要多;吴王刘濞,是我的兄长;淮南王刘长,是我的弟弟,他们都秉持着伟大的德义来辅佐我,难道他们不是下一任皇帝的最佳人选吗?刘氏诸侯王宗室的子弟也相当多,其中贤德的人也不计其数,如果推举他们当我的接班人,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呀。现在你们不搞选举,而说接班人一定要是我的儿子,天下百姓将要以为我自私了,居然忘记了有德的人而只关注自己的儿子,这是不为老百姓着想呀,对不起得很,我不能答应。”
官员们当然不会放弃,继续劝道:“培养接班人一定要从儿子里面选,这是古往今来的传统,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高皇帝扫平天下,分封诸侯王,自己为太祖高皇帝。诸侯王自己也是他们国家的太祖,子孙继承下去,永远不绝,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理呀。现在您想放弃自己的儿子,反而挑选宗室子弟立为太子,这是不对的。您的儿子刘启年纪最大,性格品德也最好,我们认为,不妨就选他立为太子。”
这样谦虚来谦虚去,你来我往了数次循环,文帝终于为了天下百姓着想,满足了群臣的心愿,选定了刘启为太子,把太子的母亲窦氏定为皇后。文帝身上还真继承了刘邦的优良传统,演起戏来真是丝丝入扣,搁现在,怎么着也又戴了几个皇冠了——影帝的帽子。
文帝自己的皇帝位子还没有坐热,就开始定好接班人,怕天下诸侯不服,于是下令赐给天下八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以及九岁以下的孤儿吃的穿的,进行赡养,并施惠于天下,大力安抚诸侯以及邻邦。当然,封赏宋昌是早就想好的啦,只是鉴于情势,没敢一开始就大肆封赏自己的功臣,但是宋昌的功绩自然记在文帝心中,这就是自己的班底啊,于是文帝对亲信们说:“我这次能够前来长安即位还真是多亏了宋昌兄给我壮胆,起先大家还都以为是别人设计了个圈套给我钻,想不到还真是一步登天坐上皇位了。”于是便封宋昌为壮武侯(也就是壮胆侯,这名字封得还真有点儿……),跟着我来冒险的,大家都封官,于是随行的六个人全部都官至九卿。
文帝的皇帝位置是捡来的,这个天下也不是他打下来的,也不是拼命抢来的,惟一的冒险也只是虚惊一场,于是刘恒的暴发户心态便来了,要封赏就多封点吧,不如把高祖的旧臣,刘氏的诸侯赏赐个遍吧。每个人都分点儿股份,谁也不落下,让大家都觉得这个国家也有自己的份,刘恒当皇帝了,大家都能得到好处,谁还天天想着造反。正是他这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心态,稳定了当时的政局,为接下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政治上的基础。
但事情总不会像想象那么好,稳定了内部,并不代表稳定了一切,外部又出了问题!
南下干部第一人:赵佗
天上掉下个皇帝位置给刘恒坐着,首先要做的,当然是培植亲信,分散功臣的力量,以期缓解缓解矛盾、巩固巩固地位。不想当皇帝的刘恒,一旦当上了,当然就不舍得走啦。坐在龙椅上我是皇帝,下位后就只能做冤魂了,这一点,刘恒比谁都想得透彻。
缓解矛盾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则表现在对待南越国的问题上。
南越国国王赵佗,曾被两千年后的一位伟人志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他原先是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秦朝的时候,曾经跑到岭南当过一个地区的县令。那时候的岭南,乃蛮人居住场所,所以赵佗的这个县令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当年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发兵征伐岭南,设立了桂林(今广西)、南海(今广东)、象郡(今广西西南及越南北部)三个郡,为了保证联系与巩固统治,秦始皇迁徙了许多中原地区的百姓到岭南去开荒,并与当地的土著蛮人杂居。
不想十三年后,秦朝大乱,南海郡尉任嚣听说陈胜等人作乱造反,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反秦,心想着咱南海郡地势偏僻,道路又特别辽远,担心那些乱兵被打急了,会来此骚扰,所以决定发兵隔绝中原和南海之间的所有通道,静观中原的变化。
遗憾的是,任嚣不巧碰上了大病,阎王索命来了。在他老人家快接不上气来的时候,赶紧把手下的爱将龙川县令赵佗召来,嘱咐道:“咱番禺(南海郡治所,今广东番禺)背靠高大的南岭,险峻异常,南北东西方圆有数千里,中原来的才干之士也挺多的,我们倘若在这里割据,也算是一州之主了,所以我想,不如咱就在此建国立业。我马上要走了,军中官吏就数你最强了,所以我今天把你召来,咱合计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