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时,据说女娲娘娘“积芦灰以止****”(《淮南子·览冥篇》),又“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淮南子·览冥篇》)、“抟黄土作人”(《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说到女娲氏“炼石补天”,就与我们四川雅州有关了。据说,女娲氏先把二郎山补好,天就全了,于是现在雅安的二郎山脚下就有了一个县叫天全县。据说女娲氏虽把二郎山补好了,却累死了,化成了现在雅州的座座碧峰。但是,天并未“全”,还是漏了雅州这边一大块。所以雅州自古就叫“天漏”。其地多雨,是为“雅雨”。在这“清风雅雨间”,特别是碧峰峡中,与女娲传说有关的地方很多,比如说“女娲池”等。
据说,女娲氏“人面蛇身”(《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人头蛇身”(《楚辞·天问》王逸注)。长沙马王堆帛画及西川汉代画像砖上均见女娲伏羲形象,可见这些记载是有据的。又,雅州青衣江为蜀国先祖蜀山氏、蚕丛氏等久居之地。蚕丛氏后为青衣之神,禹为川主,至今为蜀民所祭祀。故女娲氏与龙族轩辕氏、黄帝之孙禹、蜀国列祖一源矣。
早先即有一思,中华之图腾为龙,龙即蛇,蛇即虫,虫即蚕,蚕为嫘祖养,禹亦虫,蜀亦虫,蜀王为蚕丛、鱼凫、柏灌、杜宇、鳖灵,鱼凫、柏灌、杜宇均为鸟,鱼、鳖、鸟皆虫也,又有昌意于我蜀之若水生颛顼,故有中华文明之根在我西蜀。至是,地皇女娲氏与蜀之根源明矣。
近来易氏新著中华史,言女娲氏为蛙氏,其当大谬矣。若易氏果然,然蛙亦从虫,亦蛇也,亦蜀也,亦龙也,亦中华也,亦中国之天地也。
黄帝元妃嫘祖生盐亭
根据史料记载和四川省盐亭县当地的民间传说及实物遗存等证据,可以大致判定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嫘祖的故里在四川省盐亭县。
上古无文字,史迹皆通过口头相授而以民间传说的方式流传至今。还有一些史迹也通过神话传说的方式保留下来。因此我们对于古代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等,须加以重视。因为其中往往保存着一些重要的历史事实。若再辅以历史典籍的记载以及当地文物等实存,便可考证出一些重要的历史真实。太史公作《史记》,用是法甚多。特别是他在史记中作五帝本纪,殆均用是法。所以,我们考证黄帝元妃嫘祖的史实,亦可用是法。
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有个嫘祖村,村里有嫘祖山,山下有嫘祖湖,湖边有嫘轩宫,皆以嫘祖为名。这些足可以证明是地为嫘祖故里。该地纪念嫘祖之宫殿名嫘轩宫,既反映嫘祖为黄帝元妃之史实,又尊崇黄帝为我中华人文始祖之事实。因为黄帝名轩辕氏。中华民族以黄帝为祖,也表明是时我中华始入父系时代。但是,中华之民族有“儿随母走”的习俗,这既是对伟大母性的尊重,也是上古母系时代的文明遗存。我们常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始祖是黄帝。从“儿随母走”的角度,嫘祖才是我中华民族事实上的母亲和真正的祖先。
太白公之师、盐亭人赵蕤于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所题之《嫘祖圣地》碑文中说:“女中圣贤王凤,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尊嘱葬于青龙之首。”是为嫘祖生于盐亭之明说也。
《大戴礼记·帝系》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子,谓之嫘祖氏。”《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嫘祖始蚕”。据《史记正义》解释:“西陵,国名也。”西陵就是嫘祖的出生地。但对于西陵究竟在何处,史书中语焉不详。笔者今年自汉归,取道三峡,曾过夷陵。始知是地亦有嫘祖庙。三峡中有一峡亦名西陵。是地亦以嫘祖为其地人也。然余为蜀人,自当以嫘祖为余“邑”人也,以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也。
我们既然承认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那么黄帝的元妃嫘祖自然也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了。盐亭乃西蜀之地,故中华文明之根在西蜀也。盐亭县委县政府已提出要在当地建华夏母亲之都,大力发展以嫘祖文化为主导的旅游产业。是举若成,则华夏民族幸盛,中华之梦当成。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China”本“丝”也。因此,从嫘祖发明栽桑养蚕、纺丝织绸、制衣作服这些文明标志,也可以认为嫘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也可以认为中华文明之根在我们西蜀。
东方白帝少昊降江边
据载,黄帝元妃嫘祖长子为玄嚣,即后来黄帝死后即位的少昊(前2598—前2525年)。少昊,也作少皞、少皓、少颢,又称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或称朱宣,被后世尊为“大华夏显宗康皇帝”。
《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元妃之子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史记》定论江水在蜀之岷山。此自古以来以为岷江为江源也。据说,还是徐霞客到了金沙江边,才知道了丽水始为江之正源也。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言,江水、若水,蜀有此二水。唐代司马贞《史记》索引亦重申了江水、若水皆在蜀。自古以来,皆以江为长江,河为黄河,故江水在蜀,青阳降江水即降蜀自明。嫘祖在蜀,其子降蜀,亦自然之理也。
相传,少昊,是远古时羲和部落的后裔,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伏羲氏,即大昊,是羲和部落最早的首领,后来的皋陶、伯益等东夷部落的首领,当为大少昊之后裔。少昊以凤凰为图腾,包括后来的商,亦以鸟为图腾。诗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今,蜀都金沙遗址出土了太阳神鸟,专家以为当为时之蜀之图腾。由之可以看出,东方白帝少昊,不但降江水,而且在其部落之族源、文化等,亦与蜀之联系紧密。
少昊又称穷桑氏,空桑氏。蚕桑一体,盖与其母嫘祖之丝绸之发明相关也。少昊为中华五帝之首,亦我中华民族共祖之一也。此根亦在西蜀。
嫘祖次子昌意封若水
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前2839年),嫘祖于若水生昌意。黄帝七十七年(前2791年)令昌意降居于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并被黄帝封于西戎。四川为西南,西南亦当西戎之地。
据说,黄帝死后,其子玄嚣,也就是少昊,也是昌意的同母兄长,继承了帝位。因此,昌意被封于西戎,当是被迫之选择。自孔圣人推崇三代之禅让制度以来,世人多以为真。实则,古代帝王之更替,应更多的是以实力相争,甚至是兵戎相逼的结果。若传说,泰伯让位后居吴,等等亦然。昌意亦让于少昊矣。
少昊所降之江水在我西蜀,昌意所降之若水,亦在蜀。若为人所不齿之无行文人郭氏之名,据说亦以其家乡之二水命名。沫若者,沫水、若水也。若水,有称为青衣江也,有称为大渡河也。但以现在之定论,多以为若水为西康之雅砻江也。亦有多数学者亦以为若水即今雅安荥经县之荥水、经水。其证据为《汉书》《水经注》等书上说:“黑水、青水之间,若水出焉。”他们多认为黑水即泸水,即大渡河;青水,即青衣江也。故有是说。然不管怎样,若水均在我西蜀也。
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亦当为昌意居西蜀之证据。昌仆,盖为昌意妻后以昌意之昌为姓。或可解为昌意之仆。盖其时也,尚未有夫妻之制度,昌仆仅为昌意之仆女也。盖因仆生颛顼,且颛顼为帝,母以子贵也。仆虽为仆,然昌意对仆情甚专。据说传至今天的成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饮”,即是昌意之典故。弱水,即若水也。
昌意虽不得国,然其被黄帝封于西戎后,据说安息国就是其后安之所建。而雅利安等民族亦与安有关系,或现在之雅安,亦为昔日昌意子安之国度也说不定。若之,昌意之昌仆当为第一代之雅女也。昌意之子颛顼为帝,其功不可没焉。
据说若水边有若木,或以为即今之若水渡口之攀枝花树也。山海经云:“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今日之攀西以阳光为名片,盖其为“日所入处”也。屈子亦曾发离骚说:“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屈指一算,若木自南中笮山来,几卅载矣。据说,笮山中有苴却石,是石宜砚,传武侯渡泸时曾得之七星。故昌意于蜀不妄也。
尚古大帝颛顼居严道
据汉晋时皇甫谧所著之《帝王世纪》记载:“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嫘仆,蜀山氏女,为昌意正妃,谓之女枢。金天氏之末,女枢生颛顼于若水。昌意……降居若水为侯。及颛顼生,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史记》注云:“若水在严道。”严道,即今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
清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曾编《古文观止》之吴楚材辑《纲鉴易知录》,是册指出,《史记·五帝本纪》和《山海经》等古文献中,关于颛顼降生地之“若水”,“在四川雅州荥经县”。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帝王》一书沿袭了这种说法,亦明确地对“若水”注为“今四川省荥经县”。所以,上古大帝颛顼的故里在严道,在荥经,当为不虚。
笔者于2008年汶川地震后曾赴雅安及石棉县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其间回成都,荥经县是必经之地。因此,于颛顼故里荥经的传说颇为熟知。听县上的人说,早先在荥经县六合乡曾有个“颛顼帝故里”的牌楼,后来因修公路被拆了。
2004年,荥经县政府曾组织考察团赴河南省内黄县颛顼帝喾二帝陵考察联谊。据县上人说,内黄人一直称蜀山若水即四川荥经县为颛顼帝的“老娘家”。2005年11月,荥经县还联合四川省政协文史委、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历史学会和雅安市文化局主办了“中国四川荥经颛顼帝故里建设研讨会”。在这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均认为颛顼故里若水在荥经。若省政协文史委顾问、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李绍明说:“已有的文献和文物考证表明,颛顼出生在荥经是可信的。”荥经县委县政府已于严道镇青仁村(县城东南角小坪山)准备启动颛顼故里建设项目。是举若成,亦当为我中华民族之又一大幸事也。
据说彭祖是颛顼的玄孙,活了八百岁。现在四川成都的彭州市(原彭县,古称天彭)及三苏故里眉山市的彭山县盖均与彭祖有关。据彭山人说,彭祖及其女儿就出生在彭山,并于当地修行羽化成仙。现今当地的旅游胜地仙女湖即是彭女修炼之地。
据说楚国亦颛顼后裔。据说古蜀帝丛帝开明氏即鳖灵就是巴楚人。看来,楚人屈子折若水之木,亦有缘由矣。
总之,颛顼不但生在若水荥经,且于蜀国渊源深矣。
夏祖禹王治水出北羌
据说大禹王就是颛顼的孙子。《史记·夏本纪》上说:“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竹书纪年》称:“禹生石纽。”《史记》称:“禹兴于西羌。”我蜀扬雄在《蜀王本纪》中认为:“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考,广柔为汉武于元鼎元年(前116年)所置,故治于今四川汶川县西北约25公里,属汶山郡,辖境盖有今四川汶川、理县、北川及茂县、都江堰市部分地区。现在北川、汶川、理县、茂县、灌县、什邡等地均有石纽等禹迹,但据李德书等人考证,北川县禹里乡的石纽方为正宗。但是古人迁徙不定,若汶、理、茂、灌、什等地之禹迹亦当有据。他者若三台县有慕禹乡、南部县有禹迹山等,亦有渊源。
在北川,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若禹穴沟、石纽山、誓水柱、金锣岩、禹庙、刳儿坪、禹州池、一线天、血石流光等。据说,在石纽山的一线天到金锣岩的峡岩中有白石,其上红斑点点,好似血点浸入,相传是禹母生禹时随水而下的血渍。羌人崇拜白石神,盖与此有关。禹穴沟有江油人我李家太白公所书“禹穴”二字至今犹存。每年夏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时,这里都要举行祭祀大禹的系列活动。
现在,北川县已建成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成为华夏子孙追古寻祖的圣地。1991年,禹里建成大禹纪念馆,设有四川省大禹研究会。1992年,笔者正好大学毕业。这年,前国家主席我蜀乡长******同志为北川题写“大禹故里”。2007年,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牌北川为“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基地”与“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大禹开启夏王朝,奠定了我华夏民族的基本面貌,其功伟矣!前几年游学江南,曾访山阴战友,与数同窗同拜禹陵。其时之激动心情,今日行文于此,亦心潮澎湃。
近来有人说中华民族应为羊的传人,盖亦以禹夏羌人及其民族游牧特点为据。大禹带领羌等诸多人民治水出川,定天下为九州,一统宇内。后来党项羌人又在现今宁夏之地建立大夏国,其败于成吉思汗后,又回到这里。其宿命乎?估计,现在四川的羌人似当为禹夏羌人与党项羌人的后裔。此臆说矣,羌人莫怪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