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纶,字子理,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纶沉毅知兵”,“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辄调,居官无淹岁”。他出任蓟辽总督之后,即上疏提出,蓟州、昌平兵不满10万,而老弱居半,分散于二千里的防线上,因此当务之急在于练兵。练兵有四难:募兵三万人,所需粮饷岁计54万,一难也;北兵军纪不振,召南方兵二干人,以为指导、师范,而论者以为不可,信任不专,二难也;边地近京,骤加严法,必生流言,至令边将掣肘废功,三难也;妒贤嫉能,功未成而祸先至,四难也。谭纶提出,为今之计,当调蓟州、真定、大名、井径及督抚标兵三万,授戚继光以总理练兵之职。又请速调浙兵三千。对谭纶提出的要求,在内阁中筹划边防的张居正都予以满足。
谭纶鉴于以前北边的边将行动举措多受牵制,往往事未行而议论盈庭,遂上疏提出,对边将任之未专,是蓟镇练兵几年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要求使自己和戚继光“得专断,勿使巡按、巡关御史参与其问”。这一要求立刻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巡抚刘应节提出异议,巡按御史刘翩、巡关御史孙代又弹劾谭纶自专。张居正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对谭纶、戚继光这些有才干的边将,只有“假之以便宜,需之以岁月”,使“事权归一,法令易行”,他们才能有所展布。所以他从中建议穆宗允准谭纶的要求,“穆宗用张居正言,悉以兵事委纶,而谕应节等无挠”。
得到专断的权力,谭纶遂根据地形地势,分蓟镇为12路,每路置一小将,立三营,东营驻建昌,备燕河以东,中营驻三屯,备马兰、松、太,西营驻石闸,备曹墙、古石。三营按时练兵,互为犄角。节制详明。通常,逢到秋收之时,鞑靼便来搔扰劫掠,以往常调陕西、河间、正定兵防秋,至此皆罢。隆庆六年(1572年),张居正当国,谭纶入为兵部尚书,给事中雒遵弹劾谭纶,谭纶三疏乞罢,张居正都拟旨挽留,直到万历五年(1577年),谭纶病逝于官。
戚继光与谭纶共事齐名,当时人称“谭、戚”。戚继光,字元敬,世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中嗣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他用兵飙发电举,屡败倭寇,使“戚家军”名闻天下。戚继光被调到北方以后,谭纶集步兵三万,又征浙兵三千,请专属戚继光训练,立刻得到了张居正的同意和支持,于是,戚继光被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
戚继光到任之后,视察情形,感到北疆的边防积弊甚多,于是上疏朝廷,提出了十几个方面的问题,建议逐一加以解决,其中包括兵员、训练、管理、战术等等。同时,戚继光又提出自己的为难之处。蓟州、昌平、保定三镇原来各设有一名总兵官,现在,张居正出于对戚继光的格外倚重,创制了一种新的官职,使戚继光总理三镇冻兵,但是,这却造成了事权的分离,以至总理三镇练兵的戚继光和三镇总兵的职权关系不清,“诸将多观望”,所以戚继光提出。“臣官为创制,诸将视为缀疣,臣安从展布”。兵部议论的结果,决定调还蓟州总兵郭琥,而以戚继光为蓟州总兵官。戚继光由总理三镇改为一镇的总兵,尽管实权增加了,但是名衔却贬黜了。戚继光为此怏怏不快。张居正感到有解决的必要,以大学士的身份,他本人没有权力公然发布指令,所以他给谭纶去信,建议谭纶提出恢复戚继光总理的名衔,建议送到内阁票拟时,他便可以从中活动,促成此事。但是谭纶似乎有为难之处,故未提出这项建议。于是张居正便直接出面,说服穆宗用特旨将戚继光的蓟州镇总兵官改为总理练兵事务兼镇守,解决了这一难题。
当时,朝中有些人排挤戚继光,提出戚继光虽在南方卓有战功,但不适于北方,对戚继光多所挑剔。这时,张居正非常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戚继光的声名,虽著于南土,然其才智,并非拘于一局。他又致信凌云翼参政,要他“调适众情,消弭浮议,使之(指戚继光——著者注)得少展布”。
戚继光初到北边时,北兵军纪松驰,操练无方。谭纶、戚继光调渐兵三千,浙兵历来训练有素,军纪严整,可以应缓急之用,同时,又作为北边军队的中坚力量和骨干,从事训练。一天,天降大雨,三千浙兵列阵郊外,从早上一直到下午,在如注的大雨中,“植立不动”,这使北兵感到十分惊骇,“自是始知军令”。
万历四年,郜光先巡边,回京后,提出蓟镇无军功,南兵调北没有必要。张居正致函郜光先,分析了蓟州的特殊性,蓟州迫近明朝皇陵,故他镇可以战为守,蓟镇当以守为守,在他镇以杀贼为功,而在蓟镇则以贼不入为功。至于南兵北调之事,张居正追述隆庆初年北兵军纪松懈的情形,详加解释,以说明当时调南兵的必要性。以后,在张居正当国期间,指责戚继光的言论一直不断,而张居正认定,蓟镇一矢不惊,令敌人不敢觊觎,即为上功,对一切不利戚继光的盲论都多方疏解,千方百计地维护戚继光。
戚继光不负张居正所望,他轮训各地边兵,又招募沿海流民,开垦荒屯,保证粮饷的供应。同时,他根据边防一带地形的特点,在边外山谷仄隘之地用步战,在平原之地用车战,在近边之地用马战。戚继光又根据蓟镇防御的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术——马、步、车协同作战,车一辆用四人推挽,作战时,几十辆车可以衔接成圆形或方形的防御据点,马、步军处其中。当敌人攻击时,先以骑兵冲在前面。阻挡敌人,战车乘机排列成阵,敌军逼近,骑兵退入阵;当敌人进入火器射程之内时,战车上的火器齐发。火器攻击之后,步兵以战车后冲出,持体轻便利的拒马器,排列向前,间以长枪筤筅,进行攻击,待敌人队形散乱,溃奔之时,骑兵从车后整队出击。这一套混合编组的战术,是戚继光的天才创造。张居正以为其才不拘于南土,是慧眼独识。由于戚继光的经营,“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
戚继光在北边的另一建树,是修筑空心台,又叫空心敌台或敌台。北京一带的长城原为明初大将军徐达所修,是当时的国防工事。嘉靖以来,长城虽修,但墩台未建。戚继光巡行塞上,建议修筑空心敌台,以增强防御能力。他上疏提出,“蓟镇边防,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达”。空心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上有雉堞,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这个提议由督抚呈上,张居正再一次给予全力的支持,才使这一浩大的工程得以如议开工。戚继光和谭纶在自己的防区内,西起居庸关,东到山海关,筑敌台三千。从隆庆三年(1566年)开始建台,至隆庆五年(1571年)台功告成。又增“募浙兵九千余守之,边备大饬”。以“蓟门守甚固,敌不能入,尽转而之辽”,结果,使镇守辽东的李成梁屡建战功。
俺答“封贡”之后,兀良哈朵颜部酋长董狐狸交通土蛮,常扰蓟州。万历三年(1576年),戚继光大败董狐狸,俘获其弟长秃,董狐狸与其侄长昂率亲族300人,叩关请死罪,乞赦长秃。戚继光受降,释长秃,与其保持通贡互市关系。以后,终戚继光在镇之日,二部再也未敢犯蓟门。
自嘉靖“庚戍之变”,俺答兵犯京师之后,北边的防卫独重蓟州,增兵益饷,搔动天下。复置昌平镇,与蓟州相唇齿,然鞑靼兵仍不时蹂躏内地,总督王伃、杨选并坐失律诛,17年间,易大将10人,悉以罪去。自戚继光调守蓟州之后,“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继之者,踵其成法,数十年得无事”。戚继光在蓟州保卫北部边防取得的巨大功绩,除了他本人的天才外,实赖当国大臣的鼎力支持,“居正尤事与商榷,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张居正知人久任,使戚继光得以施展其才略,成为拱卫帝都、立功北边的名将。戚继光对张居正的爱护、信任和重用,心存感激。张居正归乡葬父时,戚继光特地派人卫护,张居正仅留下其中的六人作为随行,以示接受戚继光的厚意,也表示和戚帅的密切关系。这种亲密关系,一直保持到张居正去逝时为止。张居正身后,其家被抄没之时。在审讯其子张懋修时,竟有人提出:戚继光与张居正相结,戚帅凡有书信,即使夜间,亦开门递进,莫不是要图谋不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边疆有事,夜即纳书,足见张居正理国的艰辛。张居正对戚继光的爱护,完全出于为国整饬北边的苦心。他曾经自己剖白过:“仆何私于戚(继光)哉?独以此辈国之爪牙,不少优假,无以得其死力。今西北诸将如赵马辈,仆亦曲意厚抚之,凡皆以为国家耳。缕缕之忠,惟天可鉴”。
张居正去世后,又有人提出戚继光不适于北方,此时,朝中已经没有张居正这样的首辅了,呕心沥血地经营北边16年的戚继光,被调任广东总兵,第二年,即以病谢职。在清算张居正时,给事中张希皋等又对戚继光提出弹劾,戚继光遂被罢官,三年后,又被夺俸,这一年,戚继光在悒悒不得志中离开了人世。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为兵家所重。
李成梁是张居正在整顿北方边防中重用的又一名大将。
李成梁,字汝契,为人“英毅骁健,有大将才”。隆庆元年,土蛮大入永平,李成梁赴援有功,由辽东险山参将,进副总兵,协守辽阳。隆庆三年,李成梁迎击张摆失等,斩杀张摆失,歼其卒160余人。隆庆四年(1570年),辛爱大举入侵辽东,总兵官王洽道战死,擢李成梁代之。隆庆五年,插汉部长土蛮入侵,李成梁夹击之,斩首580余级。隆庆六年、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二年(1574年),连续击败土蛮的入犯。张居正以李成梁“忠勇可用”,所以辽东的防卫,颇倚重之。
万历三年,土蛮犯长勇堡,李成梁击败之。这年冬天,泰宁部的炒花等会合二万余骑,从平虏堡南掠,又转掠沈阳。李成梁与敌人大战,发火器,敌军大溃,弃辎重以逃,李成梁乘胜追击,击斩敌人以千计。张居正对李成梁“厚赏以劝之”。李成梁加太子太保,世荫锦衣千户。万历四年,李成梁在大清堡边外,率精锐驰二百里,攻击来侵扰的土蛮从父黑石炭、弟大委正,杀部长4人,斩60余人。
万历五年,李成梁又击退土蛮进攻。万历六年(1578年),泰宁部的速把亥纠合土蛮,再次大举入侵,扎营劈山,李成梁率军队驰至丁字泊,夜出塞二百余里,捣毁敌人劈山营,斩杀敌430人。捷报传来时,正当神宗大婚在即,自然十分欣喜,慈圣太后认为,由于张居正的运筹策划,才使李成梁得建此奇功。因劈山大捷,李成梁加太保,世荫本卫指挥使。
万历六年十二月,泰宁部长速把亥、炒花、烂兔、拱兔,会合插汉部长土蛮及黄台吉、大、小委正、卜儿孩、慌忽太等三万余骑兵,进攻辽东东昌堡,深入到耀州,来势十分凶猛。李成梁派诸将分屯要害,遏止敌人进攻,同时,自己带领锐卒,出塞二百余里,直捣圜山,大获全胜,这便是著名的东昌堡大捷。这次战斗,斩杀敌840人,斩酋长9人,获马匹1200匹。敌人闻之,仓皇出塞。这是一次对鞑靼骑兵的巨大胜利。这一次大捷报到朝廷,神宗告谢郊庙,在皇极门对百官宣布捷报。张居正更觉欣慰,他对李成梁用奇出捣的战术十分赞赏,同时表示,对李成梁的战功,准备请旨加恩,“且不肖于渠(指李成梁——著者注),奖提爱护,意固不为不厚,然以为国家,非敢有一毫市德望报之心也”。张居正建议神宗封李成梁为伯爵。他提出,李成梁屡建奇功,忠勇为一时之冠,只有封爵,才可以鼓励将士为国奋勇。五月,李成梁被封为宁远伯,岁禄八百石。此前,为王皇后父王伟封爵之事,以神宗之命,张居正勉强行之,但是,奖励立功边陲的大将,张居正不惜官爵,主动为之请封。
万历七年(1579年)十月,蓟辽总督梁梦龙报告土蛮大举入寇,张居正遂对防卫土蛮的进攻作了布署,“如敌骑入,勿轻战,坚壁清野。野无所掠,彼将自阻”。同时又令梁梦龙驻永平,戚继光驻一片石,伺机截去。既而,土蛮与速把亥合驻红土城,声言入海州,而分兵进攻锦州、义州。李成梁出塞二百余里,直抵红土城,击败鞑靼武士,斩首470余人,这便是红土城大捷。“是役也,张居正实预授方略云”。
万历八年(1580年)三月,六百余骑鞑靼武士侵犯云圣阳及黄冈岭,指挥王守义战死,鞑靼更以千骑从永莫入侵,李成梁出击,追出塞二百余里,斩首750人,尽毁其营垒。捷报传到朝廷,张居正并红土城之功,予李成梁世袭伯爵。
万历九年(1581年)正月,土蛮与黑石炭、大、小委正、卜言台周、脑毛大、黄台吉、以儿邓、烂兔、拱兔、炒户儿聚兵塞下,谋攻广宁。李成梁率轻骑从大宁堡出击,至袄郎兔与敌人大战,从早上麈战到下午,李成梁军锐气不减,愈战愈勇,以至鞑靼骑士力不能支,遂败走。李成梁正要率军返回营地,鞑靼骑兵又追过来,准备掩杀李成梁军,李成梁指挥军队掉头反击敌人,且战且走。这一次,先后斩杀敌340人,杀敌酋长8人。张居正表彰其功,增岁禄百石,世荫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