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撒谎者。你的邻居表面上称赞你家花园围栏很好看,实际上她根本看不上眼;还有的商店大喊全店打折,但实际上仅有少数几件商品降价……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P·埃克曼说:“谎言会发生在朋友之间,会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丈夫和妻子、证人和陪审团、律师和委托人以及商人和顾客之间。”
研究谎言的科学家说,大多数人每天都撒一两个谎。而且,我们极少被抓住,因为这些假话通常都微不足道。“我刚才在路上堵车了。”“你穿那种颜色很好看。”“我刚好要给你打电话呢。”埃克曼对谎言和骗局的研究长达40年,并有若干专著出版。他说:“说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性,人们在社交活动中应正确理解说谎现象。”
虽然常对人有疑心不是什么好事,但是面对重要的事情或者某个决策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还是怀有疑心为好。如何能够识别对方说的话是谎话呢?都说水深可测,人心难测。说谎的人不会都像皮诺丘一样鼻子会变长,我们也不可能总在警察局里用测谎仪测试。无论是事业或者爱情,如果跟说谎的人在一起肯定会受到欺骗的。所以重要的是要赶紧识破谎言。
(1)听声音辨真假。注意说话人声音的音调是否比平时有所变化?比如声音发哑或变粗,而他平常并非如此。类似这些变化的声音都表明有虚假嫌疑。
埃克曼在旧金山大学对509名试验对象的识谎能力进行了测试。这些人包括机要人员、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以及大学生,让他们看的录像中有十个人说话,需分辨出哪些人在说谎,哪些人讲真话。
其中一名女士假想自己看着一束鲜花,并对漂亮的鲜花满口赞美。尽管她说话时面带笑容,但还是有几名受测者发现了她的声音中有一种奇特的迟疑,言辞呆板,手势僵硬。一名安全部门工作人员断定这名女士在说谎。其实这名女士看的并不是真正的鲜花,而是主测人播放的幻灯片。实验结果是,来自安全部门的人员成绩最好,识谎率达86%。
尽管人在说谎时也会在行为举止或表情上发生变化,但是声音的非正常变化尤其特别。例如,说话速度变得更快或更慢,甚至呼吸的节奏也有变化。
(2)飘移不定的眼神。
很多人都把飘忽离散的眼神理解成典型的撒谎标记,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与眼神相关联的内容。所以,有经验的桥牌选手不轻易使用眼神。
专家们发现,如果某人在思考疑难问题时眼睛走神,这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意味着撒谎。可是当回答一些很容易回答的问题时出现飘忽的眼神,这就有撒谎的嫌疑。在交谈中要注意对方对正文话题的反应。如果某人遇到使其感到羞耻的话题时,他的眼神就很难保持注视的状态。但说的是善意的谎言,人的眼神会更为专注。
不能单凭身体或面部某一部分,比如眼睛、鼻子、嘴巴、手的表情或动作来判断某人是否撒谎。应该根据说话人的面部、身体、声音和语速来综合考虑,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总之,要尽可能多观察人的各方面表现,注意说话人的常规行为举止,必然能发现其撒谎的线索。比如手部动作的微小变化;手势变化次数的差异;耸肩动作与平时不一致等。还要注意在谈话中说到关键问题时,谈话者体态和行为的变化。比如平时最爱说话的人说到某个问题时却缄口无言;或者平时沉默寡言的人说到某个问题时却变得滔滔不绝。
掠过脸上的细微表情,往往能暴露出说活人真实的感情和思想。这些和他假装出来的感情和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不过,这种一般只有l/4秒的瞬间表情是很难捕捉到的。即便是训练有素的测谎专业人员,比如警务人员、法官、律师等也都不能总有把握鉴别出这种稍纵即逝的表情。老练的说谎者总是用微笑等表情把谎言掩盖起来。
但是假的总是假的,谎言终会露出破绽。重要的不是笑的次数多,而是笑的质量。假笑是皮笑肉不笑,而发自内心喜悦的笑不仅需要嘴唇的活动,而且需要眼睛周围肌肉的配合。
假笑的目的是掩盖恐惧、愤怒、悲伤或厌恶情绪。如果你善于观察,就会看出说话人泄露出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