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中记载了管仲的一段话: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退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仲的这段话,讲了他与鲍叔牙交往过程中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在他年轻穷困的时候,由于鲍叔牙家比他家富有,他们曾经合伙做买卖,每次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些,旁人都认为鲍叔牙糊涂,吃了大亏了。其实是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穷,根本不计较,也不认为管仲贪财。
第二件事:他曾经为鲍叔牙出主意办事,结果事情办得十分糟糕。可是,鲍叔牙并不因此就认为他是个笨蛋,而是知道由于客观条件所限。
第三件事:他曾经三次当官,又三次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是没出息,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机缘。
第四件事:他曾经三次作战,三次败北,退下阵来。鲍叔牙不认为他是胆小鬼,而是知道他因为顾虑老母亲。
第五件事:他原来曾为公子纠争当齐国国君出过力,与后来当了齐国国君的公子白,即齐桓公有过“一箭之仇”。公子白当了国君后,管仲就被“幽禁”而“受辱”了。鲍叔牙不认为他忍受侮辱是无耻,知道他“不羞小节”,只是耻于不能显名天下。鲍叔牙还在齐桓公面前为管仲说好话,并推荐他当齐国的相国,自己甘心做管仲的副手。所以,管仲感触很深地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
如今,很多人都把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视为朋友关系的典范。其实,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知己关键在于理解。鲍叔牙的难得之处在于他能理解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时常会由于不善于正确理解他人的动机、心意以及难处,而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生出了许多本不该有的烦恼。
在仙崖禅师的禅院中,有一个贪玩的学僧,他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常常在傍晚时分偷偷溜到后院高墙下,架起一张高脚凳,翻墙出去玩耍。
仙崖禅师发现后,并没有声张。一次,学僧又翻墙出去了,仙崖禅师随后将凳子搬到一边,自己坐在墙下,等那学僧归来。夜深人静,学僧兴尽归来,不知墙下的凳子已被搬走,从墙上翻下时,感觉到脚下的凳子变软了。下来一看,原来是踩在仙崖禅师肩上,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不敢言语。仙崖禅师把他拉起,并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禅房休息吧!”
学僧回房之后,心中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心禅师会当着所有学僧的面惩处自己。时光一天天过去,禅师从来不提此事,更无他人知晓。学僧深感惭愧,从此再也没有私自外出,而是潜心修行,终成一代名僧。
每一份理解都是一种尊重和每一份宽容都是一种体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其实就是一个彼此理解和信任的过程。不计较,不仅仅是为他人,更是为自己。苛责得多了,最终伤害的只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