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不要因为某人一有过失,便轻视他,或一棍子打死,“一过定终身”。每个人都会有过失的时候,当别人因无意地冒犯了你的时候,请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一下:假如这个过失是自己造成的,自己会有怎么样的感受呢?
丙吉是汉宣帝的丞相,有一次他的车夫酒醉后呕吐到了他的车上,相府的主管骂了车夫一顿并想辞退他。丙吉说:“他如果是因为醉酒失事而遭辞退,还有哪里会收容他呢?你就容忍一次吧,不过就是把我车上的垫褥弄脏罢了。”丙吉仍然留下了车夫。
这个车夫家在边疆,经常目睹边疆发生紧急军务的情况。有天出门,恰好看见使者将边境的紧急文书送来。他一打听,得知敌人已经侵入云中郡及代郡等地。他马上回到相府,将情况告诉了丙吉,并说:“恐怕敌人所侵犯的边郡中有些太守和长史已经又老又病,无法胜任用兵打仗的事了,丞相最好是预先统计一下。”
丙吉认为他说得很对,就召来负责任免事项的官员查阅边郡县官员的档案。紧接着,汉宣帝召见丞相和御史大夫,询问敌人所入侵的郡县官员的情况,丙吉一一回答,而御史大夫却十分窘迫,无言禀告,只得降职让贤。丙吉则以时时忧虑边疆、忠于职守受到皇帝的称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话虽然这么说,但事情一临到自己头上很多人就不这样想了。在我们的一些企业领导看来,犯错误就像是犯罪,一旦犯了错误在人的一生中就有了污点。所以,一些人宁可碌碌无为让工作受损失,也不敢冒一点犯错误的风险。因此很多单位产生了一批明哲保身,似乎是紧跟形势,实际上却是无所作为的干部。他们宁肯坐失发展的机遇,也不去闯一闯、试一试,说白了就是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他们想的是——“我没做出什么成绩,但也没犯什么错误,能奈我何?”
与我们的思维定式相反,外国企业界人士对员工的失误普遍都很宽容。德国有家菲得斯科研公司,多年来形成了这样一条规矩:员工作实验失败了,经理亲自为其庆功,并燃放鞭炮以示“祝贺”,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日本一家集团性公司干脆提出了一条让人不可思议的用人原则:对企业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如在聘用一年内不犯“合理错误”,将被企业解聘。所谓“合理错误”,是指受聘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敢于开拓,敢于冒风险而犯的错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认为:如果受聘职员不犯这种错误,则说明此人没有创造性,更没有竞争力。一个平庸保守的人,绝不可能有所建树的,因为不敢犯错误、不敢冒风险,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要比捕捉的机会多得多,对企业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反观我们的一些部门和企业,如果一个项目或实验成功,便举室同庆,皆大欢喜;若失败了,则冷眼相看,闲话四起。这种以成败论英雄的传统观念,使部分人的创业激情和屡败屡战的顽强斗志逐步减退,实在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失败和错误是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每犯一个错误,就等于竖起了一个警牌,从错误中得出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只要干事情,就要冒风险,就难免犯错误。
“有过能改,善莫大焉。”作为领导,一定要有容忍属下犯错的度量。过错既已出现,就应该最大限度地考虑补救措施,一味地埋怨或单纯地处罚则无济于事。对于那些有过能改的人,要积极地给予他们机会,使他们将功补过,戴过立功。如此,犯错者必定感激不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