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向成人挑战
每当职业、社交、爱情和婚姻等各种问题一起逼近时,那些已经成年而尚未做好生活准备的孩子,会显得慌乱异常、举足无措,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遇见异性时忸怩不安;厌烦生活问题,等等。
每当职业、社交、爱情和婚姻等各种问题一起逼近时,那些已经成年而尚未做好生活准备的孩子,会显得慌乱异常、举足无措。诸如他找不到能够吸引他的工作,而认为自己终将一事无成;对于爱情和婚姻,他总是忸怩不安,遇见异性时,也会慌乱不知所措,假使异性和他说话,他会面红耳赤,无言以对;他会一天比一天地感到绝望,他对生活的所有问题都觉得厌烦,也没有人能理解他;他不注意别人,不跟他们说话,也不听他们的话;他不工作,也不读书,只终日幻想,进行一些粗鄙的性活动等。但是,这种病症其实只是一种错误而已。如果能够证明他走的途径不对,并指点出正确之途,他便能立刻痊愈。然而,把他的整个生活以及过去的生活中所学的东西都一一纠正过来,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意义不能只凭私人的臆想妄加猜测,而必须以科学的眼光重新予以检验。
如果对生活的三个问题欠缺适当的准备与训练,将给青春期带来很大的危险。如果孩子们对未来心怀畏惧,他们自然会以不费力的方法来应付它。孩子们愈受到命令、告诫、批评,愈觉得彷徨、不知所措。
我们的一切努力之所以会徒劳无功,是因为我们没经常多鼓励他们的结果。
有些孩子在步入青春期后,却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长大,反而希望自己还留在儿童时代。他会与比他们小的孩子一起玩,甚至会以儿语说话,装得像婴孩般的忸怩作态。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会竭尽所能仿效成人,他们模仿大人的姿态,满不在乎地花钱,调戏异性并做爱。在一些特殊的个案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孩子很早便迫不及待地胡作非为,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与此同时,他们还未看清该用何种途径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情况尤其是在他少年时有过犯罪行为而又未被发现,且自以为聪明得可以避尽天下人耳目时最容易发生。犯罪是从生活问题面前逃离掉的简捷方法之一,特别是在经济问题面前。人们是否觉得在14岁至20岁之间的少年犯罪率在急剧地上升。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把儿童时期已存在的犯罪暗流摈弃掉,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新的环境。
有许多孩子在步入青春期时,便患上器官性疾病或神经失常症。而每一种神经病的病症,在拒绝解决生活问题时,是不必以降低个人的优越感为借口的。神经病症出现,通常是在一个人面临社会性的问题而又不准备以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式来解决它的时候。青春期身体的情况对这种紧张特别敏感,所有的器官都会被它掀动,全部的神经系统也都会受其影响。器官的不舒适也可以作为犹豫和失败的托辞。在这类事例中,他不管是私下还是在他人面前,都会因为他的病痛而认为自己可以不必负担任何责任,这样便构成了神经病。每一个神经病患者都表现了最诚挚的意愿,他十分了解社会感觉和应付生活问题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在他的病症里,他才能逃开这种普遍的要求。能够使他释下重负的是神经病本身。他的整个态度似乎在说:“我也急着要解决我的问题,但是我的病却叫我无能为力。”这一点就是他和有目的犯罪的不同之处。他对社会感觉麻木不仁,经常也是毫无顾忌地表现了自己的不良意愿。神经病症的动机虽是善良,但他的行动却让人讨厌。因为他自私,有意妨害别人。因此,它们哪一个对人类利益的损害较大,我们是很难决定的。
三、青春期的防范
许多人醉心于其他人对自己的赞赏。男孩子寻求别人的夸奖,那是很正常的事;而女孩子通常都比较缺少自信,她们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当作是证明她们价值的惟一方法。这种女孩子很容易落入善于阿谀的男人的圈套。
在小时候被宠坏的孩子,在其青春期时多半是失败者。由此看出,随着他们年岁的增长,并认为生活欺骗了他们。因为他们渐渐地不再是众人注意的中心,尽管他们多么希望像以往一样受众人的宠顾。那些以前看起来天资不高的儿童,此时会超过他们并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能力。他们心中充满了新的构想和新的计划。他们的创造性生活开始弓上弦,剑出鞘,他们对人类活动各方面的兴趣也变得鲜明而热烈。
独立的意义是获得和奉献给别人更多的机会,而并不是要冒失败的危险。
许多人醉心于其他人对自己的赞赏。男孩子寻求别人的夸奖,那是很正常的事;而女孩子通常都比较缺少自信,她们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当作是证明她们价值的惟一方法。这种女孩子很容易落入善于阿谀的男人的圈套。一些女孩子认为自己在家中不受赞赏,于是就与男人发生性关系。她们只是希望用此种方法,来获得一种能被注意并赞赏的地位,同时也想要证明她们已经长大了。
且让我举一例:有一个出身贫寒的15岁女孩子,她有一个从年幼时代起便一直体弱多病的哥哥,因此母亲对她哥哥的健康格外小心。在她出生时,她的母亲也没能好好照顾她,并且在她幼年时,而母亲应用于照顾她的许多时间,却被卧病在床的父亲占用。因此,这个女孩子从小就了解被人照顾的意义是什么。她很注意这件事,一直盼望着能够得到照顾,但是她在家中却总是无法如愿。后来,母亲又生了一个妹妹,这时父亲虽然也痊愈了,母亲却又将全副心力转移到妹妹身上。结果,这个女孩子觉得自己是惟一没有受到关爱和温情的人。她继续拼命奋斗,在家中她是好孩子,在学校她是好学生。由于她的成功,父母决定让她继续她的学业,把她送到一所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的高级中学去。一开始,她因不了解这所新学校的教育方法,以致她的功课一直赶不上别人。因此,老师的几句批评,也令她万念俱灰。她急于寻找别人的赞赏,她该如何是好?家里没人赞赏她,学校也是如此。
她急于想找一个了解她的人,在几经尝试,环顾四周后,她终于离家出走了。她的家人到处寻找她,对她忧虑万分,而她却与一个男人一起生活了14天。到一定时间后她又会后悔自己做出的荒唐事。于是她选择了自杀,她送了一张便条回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已经服了毒药,我很快乐。”事实上,她根本没有服毒,她之所以这样做,原因也不难了解。她的父母对她很慈爱,她觉得她还能博得他们的同情,所以她不自杀,只是等着母亲来找到她,把她带回家。假如这个女孩子知道她所追求的其实只是别人的赞赏而已,那么这场风波就不会发生了。曾经,这女孩子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倘若她高中的老师能知道这女孩子对“赞赏”很是敏感,若他能了解这一点,并稍加注意,那么小女孩的情形也不至如此悲惨。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孩的父母性格都是很柔弱的,而对这个小女孩的降生母亲大为失望,因为她母亲总是想要一个小男孩。她一直很瞧不起女性的地位,她的女儿也难免受其影响,她不止一次地听见母亲对父亲说:“这个女孩子一点都不讨人喜欢,她长大后,一定没人会喜欢她。”“她长大后,我们该拿她怎么办呢?”她的十几年都是在这种家庭中度过的,她曾看到过母亲的朋友给母亲写的信,她安慰她,并说,她还年轻,不会只有一个女孩的,将来一定会有个男孩的。
我们不难想象这女孩的感觉会如何?后来,她去乡下拜访她的叔叔,在那里却遇到了她的“情人”,那只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乡下男孩而已。不久,她甩掉了他,但是他依旧对她一往情深。当我看到她时,她已经拥有一大群的男朋友,可是却没有一个能令她称心如意。她来找我,是因为她现在患有焦虑性神经病,不敢一个人单独出门。当她对获取别人赞赏的某种方法觉得不满意时,她就会以自暴自弃的办法来“糟蹋”自已。现在,她是以身体病痛来让她的家庭为她感到烦恼,令别人对她束手无策。她哭泣,以自杀作为威胁,把家闹得鸡犬不宁。我们很难让她相信这样的事实,很难让她认清她目前的处境,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她,却把如何脱离被轻视看得如此之重。
四、青春期的****
性教育与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一样,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家庭内部的合作和友爱精神。有了这种合作精神,有了早期关于性别角色的知识,有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孩子会很好地应付将来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重要的是,他们已准备好以健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人生的工作。
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性教育的问题。近些年来,性教育问题被恶意夸大了许多。在对待性教育问题上,有些人甚至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
他们主张在每个年龄阶段都要进行性教育,并夸大性的无知带来的危险。不过,如果我们观察一下我们自己和他人过去在性教育上的经历,我们既看不到有这些人所谓的问题,也看不到有这些人所谓的危险。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告诉他们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应当跟他们解释,男孩长大成为男人,女孩长大成为女人,他们的性别是不能改变的。这些是个体心理学经验指导的。孩子知道了这些,即使他们缺乏其他的性知识,也不会带来什么危险。只要让孩子认识到,女孩的教育不能以男孩的方式进行,反之亦然。这样性别角色就会固定在他的意识中,他也肯定会以正常的方式发展和准备自己的性别角色。相反,如果他认为通过某种戏法就可以改变他的性别,那么就会产生问题。而且如果父母老是表达希望改变孩子的性别,也会给孩子带来麻烦。《孤单的井》就有对这个问题的精彩描述。父母经常也乐于把女孩当男孩来教育,或把男孩当女孩来教育。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孩子女扮男装,或男扮女装,给他们或她们拍照。有些女孩长得可能有点像男孩子,周围人便以男孩来称呼她。这些都是应当避免的,因为会给她带来很大的困惑。
我们应当教育孩子认识到男女是平等的,更要避免主张男性优越于女性的论调。这很重要,它不仅可以防止女孩产生自卑情结,也可以防止男孩产生错误的性别观。如果男孩被教育认为男性优越,他们就会把女孩当作仅是泄欲的对象。如果他们被教育认识到自己未来的责任,他们看待两性关系的眼光就会是好的。
换言之,向孩子解释性的生理知识和正确的爱情观念、婚姻观,才是性教育的真正问题。这个问题和孩子的社会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如若他欠缺社会兴趣,他就会完全从自我欲望的满足上来对待与性有关的一切事物,并对性玩世不恭。这种时有发生的情况反映了我们文化的缺陷。女性是受害者,因为我们的文化更有利于男性发挥主导作用。不过,男性实际也深受其害,因为这种虚幻的优越感,使他们丧失了对最基本的价值的关注。
对于性教育的生理知识方面,我们可以等到孩子对其产生好奇,并想了解这方面情况时,再告诉他们,因为孩子没有必要过早接触这方面的教育。如果孩子太过羞怯而不愿意问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对关注孩子需求的父母总会知道什么时候该主动告诉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假若孩子就直接问父母这方面的问题,那是因为他把与父母当作朋友。但是我们要避免给予他们可能刺激或激发其性冲动的回答,并且应用适于孩子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们。
与此相关的是,不必太多惊慌孩子的性早熟。性发育很早就开始了,实际上,在出生后的数周就已经开始了。婴儿肯定也能体会到性快乐,有时他们会故意刺激性的敏感区域。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必恐慌。不过,我们要尽力加以阻止,同时也不要把这个问题搞得太过严重。如果孩子发现我们对此类事情太过担心和忧虑,他们就会故意继续这样做,以引起我们的关注。孩子的这种行为常常会使我们认为他们已经沦为****的牺牲品,而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把这个习惯当作炫耀的工具。小孩正因为知道父母害怕他们这样做,即玩弄自己的性器官,还会经常这样做,这与他们装病的心理是同一道理。他们已经注意到,只要他们一生病,便会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宠爱。
父母不应当太过频繁地亲吻和拥抱孩子,这样可以避免刺激他们的身体,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样做对他们是很不好的。我们也不要从精神上刺激孩子的性意识。孩子通常会在爸爸的书房里看到一些轻浮、挑逗的图片。我们在心理咨询诊所也不断遇到这种案例。孩子不应该接触那些讨论超越其年龄理解水平的关于性的图书。我们也不应该带孩子去看关于性主题的电影。
我们如若想对孩子没什么担心的话,只有使他们避免所有形式的过早的性刺激。我们只需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孩子简单的解释,不要刺激孩子的身体和性意识,给予他们真实、简洁的回答。重要的是,不要欺骗孩子,如果我们还想拥有孩子的信任的话。如果孩子信任自己的父母,他就会信任父母对于性的解释,就会对来自同伴的关于性的解释大打折扣——我们90%的关于性的知识都来自同辈人。
家庭成员之间在回答有关性问题时所使用的各种托辞与回避远比不上他们如朋友般的关系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重要。
倘若孩子的性经历过早或是太多,那么他们通常会对性丧失兴趣。这就是为什么要避免让孩子看到父母做爱。如果可能,最好不要让孩子和父母同睡一屋,当然,更不要同睡一床。兄弟和姐妹也不要睡在一屋。父母要留意孩子是否行为得当,也要留意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看到,性教育与孩子其它方面的教育一样,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家庭内部的合作和友爱精神。有了这种合作精神,有了早期关于性别角色的知识,有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孩子会很好地应付将来可能遇到的任何危险。重要的是,他们已准备好以健康的态度去迎接未来人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