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着私恨公仇,两人在朝着对立越来越明显。杨义方的恨来的气势汹汹而明确,而陈豪刚开始还为自己未能对扬子嵋尽心而心怀愧疚,随着杨义方的穷打猛追般的处处刁难,陈豪也展开了攻势。
这种攻势愈演愈烈,最后不仅宫中上上下下的朝臣,就是皇帝都看在眼里。但奈何一个大将军的武将,和一个四代爵位的杨国公,都是重臣,只要不牵扯到国家利益关系,对两人的明争暗斗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两人像是燃烧的火焰一般,在皇帝提供的宽容环境下,更加肆无忌惮,奈何皇帝的厚重忍耐力让他们看出紧紧是靠富有情绪的弹劾和磨嘴皮子都不足以压倒对方。
而作为相对想息事宁人的陈豪来说,心中多少觉得对不住扬子嵋,并不想与之争斗。一直的反击也只为自保。但是随着两人关系的白热化,陈豪意识到假如两人无歇止的斗下去,哪一天惹怒了皇上,说不定非得有一人告老还乡不可,面对杨义方的咄咄逼人,并且也开始暗暗想着另外的计策。
自己的妹妹陈思柳却在此时看到了兄长的日日寡欢,陈思柳年方十八,比自己的哥哥小了十岁,因未能谋得良婿,至今未嫁。
再当陈豪问及陈思柳是否愿意嫁个皇上之时,没想始终对感情挑剔的陈思柳竟然一口答应。陈家与杨家的恩怨她是看在眼里,知道杨义方的性子火辣,爱恨分明,若是他真要针对陈豪,想必不把陈豪搬下朝堂,他是不甘心了。陈思柳进宫,为的是能保住陈豪以及可能会被殃及的整个陈家。
但进宫后的陈思柳依然保持着淡薄的性情,与世无争的性格惹得皇帝的万分爱恋,甚至让醋坛子般的皇后,孱弱的身子更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仙逝。
皇后去世之后,起来的有两个人。一个人在宫中多年并且始终兢兢业业勤俭质朴已经在**获得众多名气的纳兰樱,另一个就是淡漠寡言倍受皇帝宠爱的陈思柳。
大多数**的妃子婢女都看不惯陈思柳的无所作为,相反对始终微笑示人的纳兰樱则是赞叹有加,如果两个人中非的有一人接管皇后之位的话,一定是纳兰樱。
皇上的心思则在陈思柳身上,但众口难辞,只好让樱妃代替皇后执掌凤印,并没有给予相对的名分,而对陈思柳的宠溺,依然不减。
直到,杨义方把宁荷塘送进了宫。
陈思柳自是知道宁荷塘的身份,是正正宗宗自己的亲侄女,但往事不堪回首,她也不想这个侄女知道了真相对陈豪心生恨意,而这么多年在杨义方的教导下,恐怕对她陈家早已经如临仇敌,杨义方如此大方的把她送进宫,定然是洗了脑的,想来想去陈思柳选择对宁妃保持这个秘密。
虽然在朝廷之上陈豪和杨义方依然不上高下,但是随着陈思柳的进宫,皇上明显在私情上偏向陈豪更多。如今他自是知道杨义方把宁荷塘送进宫的目的,在保持了秘密的情况下,只好尽量想避免与之发生纠葛,但宁荷塘似乎并不领她的情,更觉得她好欺负,以至于处处针对她。
而宁妃的年轻漂亮,更是与宫中众多妃子不同爽朗清脆的性格,自是获得皇上另一种认可。
两人宠溺不相上下。
但是面对宁荷塘处处针对,无中生有,甚至妖言惑众,皇帝本来还算尽量不偏听偏信,由着对陈思柳的信任,旁敲侧击的向她求证,奈何陈思柳她并不做过多的解释,慢慢的,皇帝在对陈思柳的怀疑和不置可否中慢慢疏远。
终于有一天,宁妃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证据,说是皇后的仙逝与陈思柳有关,诬告她之所以对任何事情都不解释的原因,是自己做贼心虚。还找来几个宫中的证人,说皇后的突然逝去是陈思柳暗里让人日日用些让身体更加恶化的药物,导致皇后身子在调理中病情加重,最后连太医都无力回天。
陈思柳一再宽容,没想到宁妃是想置她与死地,她不想再做瓮中之鳖试图解释,但是长久的宫中孤立无援,如今需要的时候找个帮助的人也没有,才知道一切为时已晚。在皇帝不得已把她打进了冷宫,就是膝下已经有的儿子,也交给了纳兰樱抚养。
被禁之后,陈思柳便写了一封信。偷偷的派身边还有的几个衷心的宫女送到陈豪手中。陈思柳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恐怕蒋来也是凶多吉少,便把暗中观察到杨义方的次数,甚至与宁妃的种种都一一记载,不到万不得她并不想害杨家,奈何越观察宁妃越知道杨义方次次进宫的目的,大多是教习她获宠,或是怎么对付陈家。但是一个意外却探听到他对当今朝廷的不满,并意图通敌卖国。
陈思柳知道这是唯一在危难之时搬到杨家救助陈家的机会,便是把杨义方留给宁荷塘的书信偷了出来,其中一封书信,却是杨义方伪造的自己儿子杨寄瑞对宁荷塘思念之情,署名杨寄瑞的信中不仅尽叙了相思,还保证只要搬到了陈家,杨寄瑞就会把她娶回家。
宁妃虽然恨过杨义方把自己送到宫中,但毕竟是被他养大,更是在看到杨义方还对她保留着做杨家儿媳妇的位置时感恩戴德,并在杨义方的教导下,针对陈思柳的手段越来越狠毒。
两封信她一并交由丫鬟带给了陈豪,信中并声明,所为不过是希望能保住陈家,万不可为她做出什么不顾全大局的事情,而自己在冷宫也是落的清净,到也喜欢那种由着心性涂涂画画的生活。
面对这封全为自己着想的信,陈豪自是声泪聚下,后来派人去冷宫偷探,偷探回来的也说,冷宫设备一应俱全,陈思柳倒是很自在,几个丫鬟也是衷心,陈豪这才略略放心。但同时陈豪也意识到,如此只顾自保的心态只能让自己亲近的人陷入不可自拔的绝境,不管曾经是否对错,但如今却必须与杨义方展开真正的攻势。
凭着多年在宫中积攒的人心和那封对朝廷不满通敌卖国的信件,终于一举搬下了杨家。皇帝念在杨家几代为国尽心尽力,并且罪证还没来得及实施,并没有对国家造成实际的伤害,再加上宁妃的求情,便只身罢黜了杨义方的官职,并封闭了他的后代继续为官为爵的仕途。
恰巧博学多才的杨寄瑞偏偏在当年又中了状元,以为对自己的证明和荣耀可以替他减去与心上人分别之苦,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官场被禁的意旨。
杨义方含恨离别官场,觉得对不起祖上,竟然在一个凄风厉雨的晚上,一时想不开,在祖上的牌位面前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他倒不是没有雄心在东山再起,只是自己已经不惑之年,所谓通敌卖国不过是他为了获得外族蛮子的信任打到作为将军的陈豪的一个手段,没想到却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如今证据确凿,皇上能容他杨家白条性命已是仁至义尽,不可能再给他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机会。
于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给了自己的儿子杨寄瑞,死时,只在祖上的牌位前留下了一封信,要杨寄瑞不仅要报仇,更要重新收拾起家业,以东山再起的辉煌姿态,雪了他杨家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