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24800000014

第14章 学会进退,甘蔗可以两头甜

第一节 行藏之间,以平常心处之

古人讲进退,是指做官还是退隐的问题,薛文清说:“进将有为,退将自修。君子出处,唯此二事。”中国自古就有很多人在进退之间权衡得当,从而在官场上如鱼得水。李泌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

曾有一首《咏方圆动静》的诗这样写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这首并不太像诗的“小诗”,是唐代一位奇人所作,他当时只是一名年仅7岁的小小孩童。此人就是有“白衣丞相”之称的李泌。

李泌小时候就有“神童”之称,深得唐玄宗的喜爱。后来他与当时还是太子的肃宗相识。到安史之乱时,肃宗面对强大的叛军,很想找些心腹来帮忙,于是他请来了隐居的李泌。

说起来,唐王朝没有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灰飞烟灭,一方面多亏了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的浴血奋战、殊死报唐,另一方面也多亏了李泌那条“山人妙计”。

唐肃宗收复京师之后,李泌去见肃宗。唐肃宗留李泌宴饮,同榻而眠。当时,李泌常受小人猜忌和陷害,为了明哲保身,他决定退隐山林。在隐退之前,他决心尽自己的最后一次努力,保护自己曾经爱护的皇太子广平王李豫。

当天晚上,李泌对肃宗说:“臣已略报圣恩,请准我做闲人。”

肃宗非常惊异,说:“我同先生忧患多年,应该与先生同乐,您为何要离去呢?”

李泌答道:“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让我离去,免于一死。”

唐肃宗问:“这五不可留指什么呢?”

李泌答道:“我遇陛下太早,陛下任我太重,宠信我太深,我的功劳太高,事迹太奇,有此五虑。陛下若不让我走,就是杀了臣。”

肃宗不解地说:“先生为什么怀疑我?朕不是疯子,为什么要杀先生呢?”

李泌道:“正是陛下不杀我,我才敢请求归山,否则我怎么敢说?并且我说被杀,不是指陛下,而是指那五点原因。我想,陛下对臣这么信任,有些话尚且不敢说,等天下安定了,我哪敢再说什么!”

肃宗说:“我知道了,先生要北伐,我不听从您的建议,先生您生气了。”

李泌回答:“不是,我说的是建宁王一事。”原来,不久前,肃宗听信奸臣诬告,将建宁王李倓赐死。

肃宗说:“建宁王听信小人的话,谋害长史,想夺储位,我不得不赐他死,难道先生还不知道吗?”

李泌又说:“建宁王倘若有此心,广平王必定会怨恨他,可是广平王每次与我谈话,都说弟弟冤枉,泪如雨下。况且,以前陛下想用建宁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我请改任广平王。建宁王要是想夺太子的地位,一定会恨臣,为什么他认为我是忠心,对我更加亲善呢?”

听到这里,肃宗也不禁流泪道:“我知道错了,先生说得很对,但是这件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我也不想再提了。”

李泌说:“我不是要追究以前的责任,是为了让陛下警戒将来。当年则天皇后有四个儿子,她错杀了太子弘,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次子内心忧惧,作《黄台瓜》一诗,想感动则天皇后,但则天皇后不予理睬。李贤被废之后,死在贬所黔中。《黄台瓜》一诗是这样说的:‘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更摘使瓜稀,三摘犹可为,四摘抱蔓归。’陛下已经摘了一个大瓜了,千万不要再摘了。”

肃宗惊奇地说:“怎么会有这种事?我当把这首诗写在绅带上,时时警惕。”

李泌说:“只要陛下记在心中就行了。”之后,李泌就归隐泉林了。

直到唐代宗继位,他又被请出山,出任朝廷要职。后来遭排挤,便安然退隐。待到唐德宗朝,李泌再次出山。

李泌一生,身经四朝,于安史之乱等危难之时,他鼎力相助,以大智慧定策平贼,居功甚伟。四朝皇帝都对他恩宠有加,奉为师友,亲密至极,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之师”。李泌如果想要一般人梦寐以求的高官厚禄,那简直是唾手可得。但他却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远走隐退。正所谓“大隐隐于朝”,李泌实在是深得道家精髓的绝世高人。

李泌四隐四仕,能够顺其自然,还做到了儒家所提倡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则建功立业,“藏”则修身养性,无论“行”还是“藏”都过得十分充实,平静处世。李泌对待个人进退荣辱的平静心态,对于今人的意义依然很大。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最高明的智者会在出世和入世间进退自如,不受名利的束缚,既能全身,又能成就大业。

第二节 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忍让,是大智大勇的表现,它不计较一时的高低、眼前的得失,而是胸怀全局,着眼未来;忍让,是一种美德,它以宽广的胸怀、无私的心灵去容纳人、团结人、感化人;忍让,是一种修养,它面对荣辱毁誉,不惊不喜、心静如水;忍让是一种眼光和度量;忍让能克己忍让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现。

楚汉相争时,刘邦由于势力较弱,经常吃败仗。汉四年,刘邦兵败,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刘邦的大将韩信亲自率领一队军马北上作战,捷报频传,接连攻下魏、赵、燕各国,最后又占领了齐国全境。

韩信派使者来见刘邦说:“齐人狡诈反复,齐国又与强大的楚国为邻,如果不设王进行威慑,不足以镇压安抚齐地百姓,请大王允许我暂时代任齐王。”

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我现在被围困在荥阳,日夜盼望你韩信带兵来增援,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此时的刘邦只看到了自己所处的危险境况,全然没有了王者该有的风度,把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

正说着,刘邦感到自己的脚被人狠狠踩了一下。他发现坐在他身旁的张良向他示意了一下,便止住了下面的一连串骂人的话语。

张良清楚地知道韩信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将才,眼下又拥有强大的兵力,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刘邦如果现在与韩信翻脸,会对他大大不利;反过来,如果能调动韩信的兵马,就能给楚军以沉重打击,使楚汉对峙的局面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变。

因此,张良靠近刘邦,悄声说:“大王,韩信手握重兵,帮助大王则大王胜,投靠项羽则项羽胜,我们对他的要求要慎重考虑。”

刘邦气还没消,不高兴地冲着张良说:“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被这小儿挟持不成?”

张良说:“现在我们正当危急时刻,弄翻了关系,他自立为王,我们也毫无办法。逼急了他,他一旦与项羽联手,大王的大事就麻烦了!不如趁势正式立他为王,调动他的军队攻击楚军。请迅速决断,迟则生变!”

刘邦毕竟是非常聪明的人,听了张良的话,马上恢复了理智,但他故意接着刚才气汹汹的口气骂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做齐王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齐王!”

刘邦当即下令派张良为使节,带着印绶到齐地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攻打楚军。局势很快发生了重大转折:汉军由劣势向优势转变,逐渐对楚形成了包围之势。

后来,刘邦终于在垓下全歼楚军,赢得了楚汉战争的最后胜利。应该说,刘邦在隐忍方面做得非常好。而韩信要官做,急于成王的行为则背离了隐忍的大道,他最终被杀,在很大程度上跟他自己锋芒太露有关。

苏轼在《留侯论》中对于“忍”亦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有远大志向的人,不会为一点小事去与人争斗,这样做不仅无助于事业,而且可能会伤害到自己。对于无故降临到自己头上的灾难与屈辱,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不惊、不怒。

同时他还认为,汉高祖刘邦之所以战胜项羽取得天下,而项羽却自刎乌江,其根本就在于能忍与不能忍之间。项羽不能忍,所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而刘邦能忍,他知道羽翼不丰满不可以高飞,所以耐心地积蓄力量与项羽周旋,等待破敌的最佳时机,最后大获全胜。

“小不忍,致大灾。”“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古往今来,人世间多少憾事、多少不幸、多少悲剧、多少恐怖,皆因人与人之间争强斗胜,不能相互容忍而发生。

在这个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个性偏激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不能够礼让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因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有勇气接受世界上的一切不幸和灾难,并在此基础上求生存和发展,尽可能把这些不幸和灾难对我们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果我们不负责任地感情用事,企图以更大的代价来补偿已经付出的代价,以更大的损失去弥补已遭受的损失,那不是太和自己过不去了吗?

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理智、冷静、慎重,遇事要三思而后言,三思而后行。合理的、适当的、理智的让步,必将有助于矛盾的消除和事情的解决。我们必须集中自己的智力,去进行有益的思考,集中自己的体力,去进行有益的工作。不要总是企图论证自己优秀,别人拙劣,自己正确,别人错误;不要时时、事事、处处总是唯我独尊;不要时时、事事、处处总是固执己见。在非原则的问题和无关大局的事情上,善于沟通和理解,善于体谅和包涵,善于妥协和让步,既有助于保持心境的安宁与平静,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们如果变得冷静了、明智了、宽容了,世间就不会发生太多的悲剧、恐怖。

“和为贵,忍为高。”聪明的人总是懂得礼让,因为礼让能带来幸福。很多时候,两强相遇,狭路相逢,双方如果能够明智地各退一步,那么,大家都有条生路,还有可能赢来生命中的另一个契机。

第三节 功成身退天之道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自古辅佐他人成就一番事业者,几乎大多数都会落得这一悲惨的下场。有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时不知如何自处,因此化作刀下冤魂,而有一些人却懂得身在高位急流勇退的道理,因此能够远离灾祸,保全自身。

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位深谙高位保身之道的人,他就是汉代的谋士张良。

张良智慧过人,屡出奇计,为西汉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评价张良时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请他自选齐地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坚辞不受,最后被封为留侯。

对于张良的谦逊,很多人颇为不解。刘邦的另一位谋士陈平就曾问张良说:“先生功高盖世,荣宠受之无愧,又何必拒绝呢?我们追随皇上,出生入死,今日有幸得偿所愿,先生不该轻言舍弃。”

陈平见张良一笑不答,又说:“先生足智多谋,非常人所能测度,莫非先生别有筹划?”

张良敛笑正容,说道:“我家几世辅佐韩国,秦灭韩时,我幸存其身,得报大仇,我愿足矣。我凭三寸不烂之舌,做了帝王的臣子,贵为列侯,我还有什么遗憾呢?我只求追随仙人遨游四方了。”

张良从此闭门不出,在家潜心修炼神仙之术。跟随张良多年的心腹一次忍不住问张良:“富贵荣华,这是人人都不愿放弃的,大人何以功成之时,一概不求呢?大人也曾是义气中人,这样销声匿迹,岂不太可惜了吗?请大人三思。”

张良随口一叹说:“正因如此,我才有如此抉择啊。”

张良的心腹闻言一怔,茫然不语,张良低声说:“我年轻时,散尽家财,行刺秦王,追随沛公,唯恐义不倾尽,智有所穷,方有今日的虚名。时下大局已定,天下太平,谋略当是无用之物了,我还能彰显其能吗?谋有其时,智有其废,进退应时,方为智者啊。”

张良与心腹有此一谈,但和外人他从不袒露心声。好友探望他,他从不议论时事。一次,群臣因刘邦要废掉太子刘盈之事找他相商,他枯坐良久,最后只轻声说:“皇上有此意愿,定有其道理,做臣子的怎能妄加评议呢?我对太子素来敬重,只恨我人微言轻,不能帮太子进言了。”

群臣苦劝,张良只是婉拒。群臣悻悻而去,张良的心腹对他说:“大人一口回绝,群臣皆有怨色,再说废立太子乃天下大事,大人怎忍置身事外,不闻不问呢?”

张良怅然道:“皇上性情,我是深知的啊。此事千头万绪,关系甚大,纵使我有心插手,只怕也会惹来一身的麻烦。群臣怪我事小,皇上忌怪于我事大,我又能怎么样呢?”

吕后派吕泽去强求张良,软硬兼施之下,张良无奈给他出了个主意,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辅佐太子。后来,吕后照此去做了。刘邦一直崇敬这四个人,待见他们出山相助太子,大惊失色,自知太子羽翼已成,不得不放弃了废太子的念头。

吕后派人向张良致谢,张良却回绝说:“这都是皇后的高见,与我何干呢?请转奏皇后,此事千万不可再提起了。”

吕后听了使者回报,感叹良久,她对自己的妹妹说:“张良不居功是小,弃智绝俗才是大啊。我先前只知道他智谋超群,今日才知他是深不可测,非我等可以窥伺得了的。”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张良对世事的变故一概不问,求见他的大臣他也一律不见。吕后见他潜心研学道家养生之术,便不以他为患,反而对他愈生钦敬,她派人对张良说:“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应该及时享乐。听闻你为炼仙术,竟致绝食,何须如此?切不要自寻烦恼了。”

在吕后的一再催促下,张良这才勉强用饭。吕后对其他的大臣或杀或贬,却唯独对张良关爱有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上进的人一定是不断追求成功的人。然而,花太盛易衰,人太强容易遭忌,特别是在领导身边,功高盖主,其功也是过。因此,与其等着主子卸磨杀驴,不如自己明智退隐。但是正如《红楼梦》中所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是啊,一旦功名在手,谁又能舍得就此罢手呢?甚至还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惜多走一步就会从“竿头”摔下,顷刻间摔得粉身碎骨。

所以,当我们身在高位时,应该学习张良,头脑清晰,适时退隐,这样才能逍遥自在,颐养天年。

第五节 形势不利时,暂时退却

明代冯梦龙在其著作《智囊》中认为,人与动物一样,当其形势不利时,应当暂时退却,以屈求伸,否则,必将倾覆甚至灭亡。纵观历史,很多人在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大多会使用屈伸之术,以保全自己,等待时机,然后东山再起,或另立山头。善于使用屈伸之术,该屈则屈,该伸则伸,是许多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径。

春秋五霸中,属晋文公重耳的经历最为独特。他本为晋献公之子,后来被迫逃亡。逃亡时,他已经是43岁的中年人了。为了避祸,他先后辗转于狄、齐、秦、曹、宋、郑、楚等国,直到62岁回国即位,在外流亡19载。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女人,她就是骊姬。自从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娶骊戎之女骊姬后,晋国一直内乱不息。这个祸国殃民的狠毒女人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奚齐当上太子,阴谋陷害献公的其他几位公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结果申生被迫自杀,重耳和夷吾流亡在外。

晋献公的儿子们死的死,逃的逃,因此骊姬打算让亲生儿子奚齐继位。谁知朝中大臣不服,他们合谋杀死骊姬及奚齐,欲迎重耳为君。但重耳却推之再三,没有回国即位。这个看似不合情理的决定,其实是重耳的智慧所在。因为他明白国家变故之时,在外避难的诸公子各挟强邻之力,都在觊觎君位,随时准备为夺位而相互残杀。另外,朝中大臣出外迎君也是各怀心思。在此国家大乱之时,重耳不想将自己置于危险的中心。

就在这时,秦穆公派公子挚以吊孝的名义分别探询重耳和夷吾的态度。公子挚以愿出兵协助两公子复国为诱饵,两位公子的态度截然不同。夷吾迫不及待地许诺以割让五城为代价请求秦国出兵支持,而重耳婉转地表示:“父亲去世,做儿子的悲伤还来不及呢,哪敢再有他志?”公子挚回去复命时,将其观察结果告诉秦穆公说:“重耳之贤,过夷吾远矣!”可惜秦国意图在于“选择一个坏的晋君”,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对秦国十分有利,因此他们帮助夷吾当上了晋国的国君。但夷吾执政后,屡次失信于秦,而且国内的形势难以驾驭,国内外矛盾更加尖锐。晋国再次大乱,夷吾被迫下台,重耳回国执政。他这一次回国正是顺应民心。其实在19载流亡生涯中,晋文公也是忍辱偷生,他多次通过以退为进的策略保全了自己。在出亡中,重耳一行长期忍受寒冷饥饿以及他人的嘲弄、排斥和打击,多次遇险,数度面临绝境,一路狼狈不堪,到处企求。在楚国,一次宴会上,楚成王以开玩笑的口吻试探重耳:“公子将来回到晋国,不知何以为报?”重耳不卑不亢地回答:“玉石、绸缎、珍禽、美女贵国都不缺。如果托大王之福回到晋国,但愿两国结为友好邻邦,若哪天两国军队不幸相遇,我将后退三舍作为报答!”结果在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交战。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90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恐惧,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在逃亡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困难,重耳没有放弃,没有退缩,而是带领他的随从们艰难地生存了下来,最终成功回国即位,并在执政后迅速推动了晋国的崛起,成就了春秋霸业。

纵观重耳从出亡到回国即位的经历,他以退为进的政治谋略体现了审时度势、以柔克刚的大智慧,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古人一向推崇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处世方式。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一味蛮干,那只能变成一个莽汉,结果也只能是自讨苦吃。如果能够尊重客观事实,采取战略上的让步,取得喘息、休整、积蓄力量的机会,往往能够收到极好的效果。当然,“以柔克刚”的目的是“克”,而不是一味地“柔”,“以退为进”的目的是为了“进”,而不是一味地“退”。

第六节 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

为了捉住敌人,首先要放纵敌人,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进十步”,处理问题既需要果断,也要善于忍耐,以等待最适宜的时机。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为“欲擒故纵”,说的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就是说遇到强大的对手,如果不能一招制胜,就要假装屈服,暗中积蓄力量,然后趁其不备,一举成功。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小国,史称后蜀,乃十国之一,其开创者为高祖孟知祥。高祖死后,其子孟昶继位,这便是蜀后主。后来,蜀国被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所灭,孟昶也成为一代亡国之君。但是蜀地富庶,境内很少发生战争,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却与孟氏父子的治理有着莫大的关系。

孟昶17岁继位,他在接受群臣朝拜之后,正准备退朝,突然有人高叫:“陛下,我是托孤之臣,为保国泰民安,臣提出要掌管六军,请陛下恩准!”

孟昶定睛一看,原来是李仁罕。他稍一思索,便答道:“朕准你掌管六军。还望你不负朕望,多为朝廷出力!”

退朝后,孟昶想:这老臣李仁罕多年来在朝中目无法纪,横行霸道,贪赃枉法,霸占民田,私建屋宇……今天,又要掌管六军,看来他是欺我年幼刚刚即位,在朝中立足未稳,想乘机揽权。有朝一日,他必有夺权之举,看来此人不可留!可他在朝多年,亲信多、势力大,弄不好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对,欲擒故纵,然后再突然袭击!

不久,孟昶又加拜李仁罕为中书令。李仁罕更加骄横无比,逢人便夸耀:“我是托孤之臣。圣上不仅让我掌管了六军,还加拜我为中书令,还打算过些天封我为公呢!”

李仁罕的私欲更重了,言行也更加放肆,孟昶感到他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

两个月过去了,李仁罕焦急地等待孟昶封他为公。一天,孟昶传旨召他入宫。李仁罕高兴坏了:“准是要封我为公了!”他趾高气扬地入了宫。

“李仁罕听旨——”

“臣在。”

“朕今日赐你死!”

李仁罕一愣,马上大叫:“臣有何罪?”

“你图谋不轨,在禁军将领中宣称禁军只能听从你的指挥,其他无论何人的命令都不能听,你把朕置于何地位?你动用府库之银建私宅,你还……”

李仁罕当时就傻了,连声高叫:“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拉出去,斩!”

就这样,孟昶欲擒故纵,终于将李仁罕除掉,巩固了自己的帝位。后来,他勤于政事,拓展疆土,发展生产,境内日渐富饶,百姓生活安宁。

孟昶曾经得意地对群臣说:“自古以蜀地为锦城,今日观之,真锦城也。”

孟昶以暂时的屈服,后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正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谋略。《老子》第三十六章写道:“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变通思想,也是以屈求伸的策略,即为了捉住敌人,首先要放纵敌人。

第七节 能屈能伸,等待时机成熟

做人当能屈能伸,屈是能量的积聚,伸是积聚后的释放。屈是伸的准备和积蓄,伸是屈的志向和目的。一旦时机成熟,将积蓄的力量释放,就会“伸”他个惊天动地,绽放出耀人的光彩。

古来成大事者必是能屈能伸的伟丈夫。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此时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应当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根据祖宗的惯例,康熙满14岁那年举行了亲政大典。可是亲政后的康熙帝,仍然没有实权,鳌拜继续大权独揽。皇帝与权臣之间的矛盾,终于在如何对待苏克萨哈的问题上公开化了。

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临终时指定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一向为鳌拜所妒忌。在一次朝会上,鳌拜对康熙说:“苏克萨哈心怀不轨,蓄意篡权,我已下令将他抓了起来。请皇上同意将苏克萨哈立即正法。”

此时康熙尽管对鳌拜的做法不满,可自知实力太差,远不是鳌拜的对手,所以只好忍痛,不敢公开为苏克萨哈开脱,两人一个要杀,一个不准杀,谁也不肯让步,但是实际上还是鳌拜势力更大。

鳌拜一气之下,扬长而去。满朝文武,人人惶恐,没人敢说出只言片语。鳌拜一回到家,马上传令绞杀苏克萨哈,同时诛杀了他的家人。

康熙听到苏克萨哈被处死的消息后,气得两眼冒火,决心除掉这个欺君擅权的鳌拜。但是,康熙心里清楚:鳌拜羽翼丰满,并且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亲信党羽遍及朝廷内外;鳌拜本人也身高力大,武艺高强。康熙帝深知要除掉鳌拜绝非易事,弄不好会激起兵变,那他这皇帝的位子也就别想再坐了。

经过一夜的冥思苦想,康熙帝最后定下了除鳌拜的计策。

第二天鳌拜上朝时,康熙帝不露声色,也不再提苏克萨哈的事情,仿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昨天那场争执。

鳌拜却心里暗自得意:皇上到底是个小孩,你一厉害,他就软了下来。他哪里知道,这是康熙大帝高明的地方,先忍一步,为的是获得最终的胜利。

没过几天,康熙帝给鳌拜晋爵位,加封号,又给鳌拜的儿子加官晋爵,鳌拜心里美滋滋的。康熙一面故作软弱无能,稳住鳌拜,一面挑选了十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在宫内舞刀弄棒,练习摔跤。康熙帝自己也加入摔跤队伍中,与小太监们对阵取乐。消息传到宫外,大家认为只不过是小皇帝变着法子闹着玩罢了。鳌拜进宫奏事,见一伙小太监们练习摔跤,康熙在一旁忘情地呐喊、助威,也认为是小皇帝瞎折腾,闹着玩。

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机智,沉默忍耐,康熙确实有过人之处。他这样才使得自己掌握了主动权。从表面上看,朝中大事一切照旧,鳌拜还是那样为所欲为,康熙对鳌拜还是那样信赖,鳌拜渐渐放松了戒备。练习拳棒和摔跤的小太监们,技艺逐渐纯熟。康熙见时机已到,决定对鳌拜下手。

一天,康熙派人通知鳌拜,说是有要事商量,请他立即进宫。鳌拜直奔宫中,康熙此时正和小太监们摔跤玩耍。鳌拜上前,正要与康熙打招呼,十几个小太监打打闹闹地挨近了鳌拜身边。说时迟,那时快,大家一拥而上,拉胳膊扯腿地将毫无防备的鳌拜翻倒在地。

等鳌拜很快反应过来,感到大事不妙想要挣扎反抗时,十几个小太监已牢牢地将他制伏在地,哪里肯让他脱身。他们拿来准备好的绳索,将鳌拜捆了个结结实实。

康熙正颜厉色地对躺在地上动弹不得的鳌拜说:“你欺凌幼主,图谋不轨,飞扬跋扈,滥杀无辜。今日下场是你罪有应得。你鳌拜罪行累累,罄竹难书,待我查清你的罪行,一定严惩,绝不宽待。”

鳌拜自知难逃一死,紧紧地闭着双眼,一句话也不说。

康熙智擒鳌拜这件事向我们揭示了进退规则的玄机,退有时是为了更好地进,特别是当我们的力量还处在弱势的地位时,更应该多一些隐忍,等待机会成熟之时再大显身手,以取得极佳的效果。

为人处世,参透屈伸之道,自能进退得宜,无往不利。

第八节 忍辱负重,人生大业苦中求

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事实上,能屈难,能伸也不容易。大家都知道勾践灭吴的故事。当他被吴国打败,困于会稽山上时,可以说他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扇矮门!他选择了弯腰和侧身通过这扇门,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励精图治,终于一举灭吴。这正是勾践能屈亦能伸的结果。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战火不断。一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夫差倾国出动,在木叙山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夫差率领大队人马追赶上去,他在船头亲自击鼓为将士助威。吴兵士气高昂,快速向越兵冲去,包围了会稽山。

这时,越王勾践觉得大事不好,就急忙和谋臣范蠡、文种商量。勾践对范蠡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你的话,对吴国掉以轻心,才有今天之祸。”

范蠡说:“现在说这些也救不了国家,您只有带着礼物到吴国去认罪求和。如果他们不答应,那您只好给他们做奴隶,以求得夫差的宽容,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勾践知道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只好先派文种带着大量的礼物到吴军军中去求和。文种来到吴军阵中,跪在夫差面前,给夫差反复叩头,行臣子之礼。他说:“我奉亡国之君的命令来给大王请安,冒昧地向您转达勾践的心愿。他愿意做您的臣子,他的妻子愿意做您的仆人,为大王日日夜夜服务。”

后来,勾践作为亡国之君来到吴国,吴王让他们夫妻白天放养马匹,晚上为先王守墓;夫差出行时,让勾践在车前牵马。勾践受尽了羞辱,只把仇恨藏在心里,表面上对吴王十分恭顺。

有一次,夫差大病,勾践便暗中命范蠡探看,范蠡回来告诉他夫差的病不久即可痊愈。于是勾践亲自去见夫差,当然是以“探问病情”为理由,并且当着众人的面亲口尝了夫差的粪便。之后,勾践便向夫差道贺,说大王的病不几日就能好转,并且向夫差磕了一个头,凑近他身旁告诉他:“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些苦,这是得了医生所说的‘时气病’,此症一定能够好转,大王不用太担忧。”

没过几日,夫差的病果然好转。夫差为勾践的话语和行动所感动,恻隐之心一起,便把他放回越国去了。

勾践从吴国回到国内,尽心治国。他整天忧心苦思,为国操劳,食不甘味,睡不安席,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他还将一枚苦胆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睡的时候看着它,休闲的时候也打量着它,吃饭之前,也要先尝尝这苦胆。他常常提醒自己:“你忘掉了在吴所受到的耻辱了吗?”他亲自纺织,亲自种地,不吃肉食,只吃蔬菜,不穿华丽的衣服,和百姓们一样,只穿粗衣粗衫。他放下国君的架子,谦虚待人,热情地接待四方宾客,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大量有德行、有智谋的人归顺越国。

这样过了七年,越国的力量大增,越王勾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准备向吴国报仇。大夫逢同说:“我看现在还不是时机。吴国目前是诸侯中力量最强的国家之一,我们不能轻易和他相斗。我们只能胜,不能败。凶猛的鸟袭击目标时,一定要善于隐藏他的身体,对待吴国也是如此。现在许多国家都不满于吴国,我们可以联合楚、晋、齐三国。吴国的野心很大,如果这三个国家不听吴国的,吴国一定会发动战争,让这三个国家先和吴交战,我们利用它的疲惫再消灭它。”

勾践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就采用了。又过了两年,果不出逢同所料,吴国征讨齐国,伍子胥哭着进谏:“我听说勾践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除,一定是我吴国的心头大患;而齐国之事对我们来说只是像身上长了个脓包。大王真是打错了对象,你应该先去攻打越国。”可是这时的夫差哪里能听进去这样的话,执意攻打齐国,得胜而归。他从战场回来后,讽刺伍子胥:“我要是听你的,在家里睡大觉,哪里会有今天的胜利?”但是,伍子胥非常冷静,他说:“大王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这句话差点没把这傲慢的国王气死。吴王大骂伍子胥,说他倚老卖老。

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勾践于是称霸于诸侯。

老子说:“道,空虚而有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永远也没有穷尽。它不露锋芒,以简驭繁,碰到光明就和光明相拥,遇见尘埃就和尘埃混同。别以为道看上去好像碧湛湛的天空什么也没有,其实它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大道无穷,能够顺应大道的人,必将是个经得起得,也经得起失,经得起宠,也经得起辱,经得起喜,也经得起愁的人。”

人生有起有伏,当能屈能伸。伏,就伏他个如龙在渊;起,就起他个直上云霄;屈,就屈他个不露痕迹;伸,就伸他个惊天动地。这是多么奇妙、痛快、潇洒的生命境界!

第九节 以退为进,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一计就是“以屈求伸”,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运用这一计谋,一般是在施计方暂时力量薄弱、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先忍受屈辱,委于对方,以这种暂时的屈辱,使对方放弃预先的打算,而使己方避凶化吉,蒙混过关,赢得时间。然后再依计行事,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等待时机,进而制伏对方,消除祸患。历史上十六国时期石勒就灵活地运用了这一计谋。

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开国君主。他是从奴隶到皇帝的第一人,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西晋羯族的来源,一说是附属于匈奴随之入塞的羌渠部后裔;一说来自中亚的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羯人高鼻深目多,信奉祆教。石勒父祖都是羯人部落的小帅。

石勒年轻时被卖为奴,后来聚众为盗,最后投奔刘渊。刘渊称汉帝后,石勒便成为他手下一名得力的战将。石勒有胆略,善骑射。他在与晋军争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了自己的势力。刘渊对他十分重视,任他为安东大将军,给他很多特权。晋永嘉六年(312年),他身边的谋臣张宾见他东征西战,流寇一般,劝他在襄国和邯郸间择一根据地,消灭群雄,称王称霸。石勒听取了张宾的建议,率兵占据了襄国。

当时,晋大司马、尚书令王浚是石勒开创王业最大的拦路虎。永嘉七年(313年),石勒决定铲除王浚这个障碍,于是与部下商议策略,张宾又进计道:“王浚表面上是晋臣,其实有篡位之心。此时,他肯定想招揽各路勇士,以图谋天下。将军如要成就大业,就得先卑身事人,向他俯首称臣。取得他的信任后,再设法除掉他。”石勒认为此法甚是,于是派门客王子春等携带奇珍异宝,献给王浚,并进表劝其称天子。

王浚也非酒囊饭袋之辈,开始时他并不相信,因为石勒独据赵国旧都,与自己成鼎峙之势,岂肯甘心臣服于自己。王子春则装作很坦诚的样子解释道,自古以来确实有成为名臣的胡人,却没有成为帝王的胡人;石勒不是不想称帝,只是担心他一称帝会招致天怒人怨。所以他才想拥戴“州乡贵望,四海所宗”的王浚称帝,而他愿效犬马之劳。王浚听他说得合情合理,就相信了石勒,封王子春为列侯,并派使者带着特产回报石勒。

在王浚的使者没到襄国时,恰好镇守范阳的王浚的司马游统背叛王浚去投降石勒。他暗中派人和石勒联络,石勒立即杀掉来人,把首级送给王浚,以表明自己的诚心。所以王浚更加不疑有他了。王浚使者到达襄国时,石勒已经事先叫人收起了锐兵精甲,“虚府羸师以示之”。石勒恭恭敬敬地向北跪拜,接下了王浚的信函;对王浚赏赐的东西也虔诚地供着。

接着石勒又派董肇去幽州,上书给王浚,请求亲自去幽州面谒,劝其称帝。王浚的使者返回幽州后,也报告说石勒兵微将弱但忠贞不贰。王浚听后大喜,以为在自己称帝的路上又得了一员忠诚的猛将。

且说石勒见王浚上了圈套,心中暗自高兴,准备动手除掉他。为了稳妥起见,石勒又向王子春询问幽州的形势,王子春说道:“幽州自去年闹水灾以来,出现了饥馑。王浚库存粮食极多,却不拿出来赈灾救荒。他实行严刑苛赋,卒税徭役繁多,而且残杀忠良,排斥谏臣。百姓难以忍受,纷纷外出避难。他的盟友鲜卑、乌丸均怀异心,身边的奸佞严嵩、田矫又贪婪横暴,群臣心情压抑,士卒疲弱不堪。他本人却还在大兴土木,修建台阁。幽州城内又屡生谣言,闻者莫不寒心,而他仍旧扬扬自得,毫不戒惧。这些情况正说明王浚的死期到了。”石勒听了,拍着几案笑道:“王浚被擒,指日可待!”

建兴二年(314年),一支精锐的轻骑兵日夜兼程,奔袭幽州,这就是石勒的军队。石军行至易水时,王浚诸将闻讯,请求出兵阻截,王浚却发怒道:“石勒来幽州,是想拥立我为天子,谁敢声言攻击他,就格杀勿论。”说完,命人准备筵席,以款待石勒。天亮时,石勒兵临蓟城门下,叫开城门后,石勒唯恐城中有伏兵,便先把数千头牛羊赶在前面开道,说是送给王浚的见面礼,实际上是用这些牛羊堵塞各条街巷,使王浚纵有伏兵也无法出击。王浚这才感到大事不妙,可惜为时已晚。王浚最后被斩首。

就这样,石勒以巧计扫除了通往帝位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都说要做铁骨铮铮男儿汉,不可轻易向他人低头。但是在人生路上,如果我们做事缺少柔韧性,不会适当地弯曲,就很容易中途受阻,甚至与成功无缘。因此,做人要懂得屈伸之道。人在遇到不测风云时,能站起来就站起来,站不起来就得见机振作。要能屈能伸,不可撞到头破血流,从而再难有东山再起之日。遇事当学石勒,屈伸有时,刚柔并济,以屈求伸。只有能屈能伸,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第十节 急流勇退,见好就收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自古以来,懂得其中深意的人不在少数,但在权力的诱惑下,没有几个人能够全身而退。因此,能够进退自如的人就成了“非正常”的人,他们在功成身退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就成了后世赞美的对象。这样的人历史上有很多,比如范蠡。

越王勾践之所以能灭吴复国,这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他的两大功臣:一个是范蠡,一个是文种。范蠡辅佐勾践二十多年,灭掉吴国后却上书请辞。他对勾践说:“过去大王受辱,臣不敢言退。今日大仇已报,臣不敢居功享乐。”勾践十分不解,劝他说:“你遍历辛苦,难道不想有快乐的这一天吗?现在你功高位尊,无所忧患,正是尽享富贵的时候,为何轻言放弃呢?” 范蠡搪塞掩饰,不肯正面回答,但心里已打定主意,带上家人悄悄离开。

当范蠡回到家中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时,遭到全家反对,范蠡没有生气,他只对家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这样的君主岂能轻信?”

他的家人不想逃难,也不相信范蠡的判断,他们说:“以你的功劳和大王的交情,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富贵得来不易,眼下正是再进一步的时候,机不可失啊。”

范蠡自信无失,长叹说:“人的一念之差,往往决定着一生的生死福祸。若为贪念所系,不加约束,祸发之日再想收手,就悔之不及了。何况远离官场,无争无斗,自得其乐,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归宿,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是他带着家人从海路逃到齐国,改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田,再创家业。他出逃之后,曾给文种送来一封信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觉得范蠡太多心了,不过,从此以后他也不大过问国事了,终日称病在家。但是他终究没有躲过越王的猜忌,最后只能伏剑自尽。

范蠡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经营有方,加之苦心不懈,没多久,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富甲一方。齐王听说了他的才能,深以为奇,便任他为相。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殊荣,范蠡的想法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忧心说:“治家能积累千金,居官能升至将相,这是平民百姓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了。至此若不思退,不用理智制止放纵之念,凶险马上就会降临。”

于是他退回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远走。他的家人苦劝不止,又说:“有官不做,我们无话可说,可散尽家财就不可理喻了。这是我们辛劳所得,不贪不占,为何要白白送给别人呢?”

范蠡开口说:“官高招怨,财多招忌,这都是惹祸的根苗。人贫我富,人无我有,若只取不施,为富不仁,钱财再多也无益,不如放弃!”

他把家财分给好友和乡亲,自带一些珍宝来到陶邑,隐居下来。

初到陶邑,范蠡自觉无比快乐自在。时间一长,他不甘清闲,又思治业大计。他的家人埋怨他说:“人人思富,个个求财,你富不珍惜,认为钱财无用,今日何必再提此事?钱财有那么好赚吗?”

范蠡轻松一笑说:“穷富之别,在乎心也。只要有心,钱财取之何难?”

范蠡在陶邑以经商为业,求取利润。范蠡的经商谋略也是超群的,他采用“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的方法,买贱卖贵,有进有止,遵循“积贮之理”,没用多久就又积聚了巨万资财,成了当地首富。

后来,范蠡又散尽家财,周济贫困的乡党故旧,为此他表白说:“在我看来,经商是一种乐趣,在求取金钱上不该贪得无厌。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过分看重它才能得到它,此中真谛非守财者所能悟出。它让人受益无穷啊!”

范蠡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陶朱公,被后世尊为财神。

清代诗人徐公修曾写诗赞范蠡:“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范蠡在名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懂得及时舍弃荣华富贵,具有大智慧。

“功成身退”的思想,在今天对许多人来讲已经不太灵验。因为它会使人失去进取心,从而满足于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其消极之处。事实上,这里提出的“功成身退”仅是一种退守策略,是指一个人能把握住机会,获得一定成功后,名利已有,见好就收,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识时务的俊杰。

第十一节 淡泊名利,进退自从容

现实生活中,没有谁的一生能够青云直上,走一条顺风顺水的宽阔大道,总有遇到独木桥的时候。特别是那些欲成大事者,更是面临着人生的起起落落,风风雨雨。真正能从容地走过这些风雨的人,必然是在人生的赛场上最后胜出的人,而他们那一份进退自如的潇洒,总能给后人许多启示。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令尹,中国历史上有“孙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之说。作为春秋时期辅佐楚庄王称霸的一代著名贤相,他在执掌楚国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过程中,都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在他的辅佐下,楚庄王成为当时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其实孙叔敖的先辈们一直在楚国做官,他便出生于楚的国都郢都。后来因父亲获罪,而迁居期思邑,他便过着隐士的生活。后来被人推荐给楚庄王,三个月后便做了令尹(宰相)。他善于教化引导人民,因而使楚国上下和睦,国家安宁。

当时有位孤丘老人,很关心孙叔敖,特意登门拜访,问他:“高贵的人往往有三怨,你知道吗?”

孙叔敖****:“您说的三怨是指什么呢?”

孤丘老人说:“爵位高的人,别人嫉妒他;官职高的人,君王讨厌他;俸禄优厚的人,会招来怨恨。”

孙叔敖听过之后,笑着说:“我的爵位越高,我的心胸越谦卑;我的官职越大,我的欲望越小;我的俸禄越优厚,我对别人的施舍就越多。我用这样的办法来避免三怨,可以吗?”

孤丘听了老人很满意,于是走了。

孙叔敖真正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了,结果避免了不少灾祸。但他也并非一帆风顺,曾经三落三起。有个叫肩吾的隐士对此很不解,就登门拜访孙叔敖,问他:“你三次担任令尹,也没有感到荣耀;你三次离开令尹之位,也没有露出忧色。我开始对此感到疑惑,现在看你的气色又是如此平和,你心里到底是怎样想的呢?”

孙叔敖回答说:“我其实也没什么过人的地方!我认为官职爵禄的到来是不可推却的,离开是不可阻止的。得到和失去都不取决于我自己,因此才没有觉得荣耀或忧愁。况且我也不知道官职爵禄应该落在别人身上呢,还是应该落在我的身上。落在别人身上,那么我就不应该有,与我无关;落在我身上,那么别人就不应该有,与别人无关。我的追求是顺其自然,悠然自得,哪里有工夫顾得上人间的贵贱呢!”

肩吾对他的话很是钦佩。

孔子后来听说了这件事,深有感慨地说:“古代的人,有智慧的不能使他意志动摇,美女不能使他****,强盗不能劫持他,就是伏羲、黄帝也不配和他交游。死和生对于人是极大的事情了,可都不能改变他的操守,何况是官职爵位呢?像他这样的人,精神穿越大山无阻碍,潜入深渊也不会被水沾湿,处于卑微地位不会感到狼狈不堪。他的精神充满天地,他越是给予别人,自己越是感到富有。”

孙叔敖后来得了重病,临死前告诫儿子说:“楚王认为我有功劳,因此多次想封赏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为了奖励我生前的功绩,一定会封给你土地,你千万不要接受富饶的土地。在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地方叫‘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名字也很不好听。楚国人信奉鬼神,越国人讲求吉祥,都不会争夺这个地方,因此这个地方可以长久拥有。”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要封给他儿子一块相当好的土地,他儿子辞谢不受,只请求寝丘之地,楚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按照楚国的规定,分封的土地不许传给下一代,唯有孙叔敖儿子的封地可以世代相传。

孙叔敖淡泊名利,对人生的起伏看得很淡,知进退,从而使自己一生平安,且受到重用,还福荫子孙。他确实是将人生看得透彻的智者。

人生本身就是一门哲学,有时有欢笑,有时也有眼泪;有时需要前进,有时却又需要后退。前进和后退,就如同加法和减法一样。在人生中,大多数人都喜欢加法,追逐名利、追求富贵等,同时许多人又忽视了减法。其实淡泊名利,不计较得失,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同类推荐
  • 一生气你就输了

    一生气你就输了

    本书详尽分析了生气对人生各个方面的危害,如影响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影响婚姻生活、使不良情绪无止境地蔓延、丧失积极进取的勇气等等,同时阐述了远离生气地各种方法,讲授了不生气的智慧,是一部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心灵读本。
  •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成功靠自己

    《女人幸福靠自己》内容简介:一个光着脚的人和一个饥饿的人结伴而行。光脚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双鞋,饥饿的人对幸福的定义是有一餐饱饭,但是当他们看到路边有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时,他们突然感觉自己是幸福的:虽然没有鞋穿,但至少还有一双可以走路的脚;虽然饥肠辘辘,但身体还是健康的。而轮椅上的人说:“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还活着。”
  • 职场潜伏秘籍

    职场潜伏秘籍

    本书是让员工从优秀到卓越能力的升华,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工作技能,态度和人际关系,永远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全书共分二十个章节,通过直白的语言和事例来告诉年轻人,初入职场怎样才能受到领导赏识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怎样修炼好自身的修养及预防职场危机和风险。
  • 成功创富者一直在做的33件事

    成功创富者一直在做的33件事

    差距,就在不起眼的地方;微小执行力,却能造就大不同的人生!创富成功与否之间的差异是巨大的,而其起源却在一些寻常事上。成功的创富者重视这些事,一直在做并且尽力做好这些事,他们通过这些事积累成就财富的资本;而失败的创富者忽视这些事,敷衍地做着这些事,从而与财富渐行渐远。本书引用了众多成功创富者的案例为你揭秘成功创富的秘密,告诉你成功的创富者们一直在做的事,引导你像成功的创富者们一样去做、且做好这些事,从而走上创富的康庄大道,并最终成功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人生。
  •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

    《优秀的人,从不毁在心态》,这本书为励志类的精品图书,全书围绕“心态”这一主题展开论述,从多个方面讲述了积极的心态在激励人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端正思想,调整心态,获得更多有益的启迪,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不断取得进步,收获成功。
热门推荐
  •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

    《现代社交礼仪指南》(作者马银文)从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介绍了相关的礼仪,有日常生活礼仪、人际交往礼仪、仪态服饰礼仪、商务活动礼仪、职场办公礼仪、仪式庆典礼仪、会面接待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服务行业礼仪、居家相处礼仪等。无论是商务人士、各类职场人士,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通过阅读《现代社交礼仪指南》,相信都能受益匪浅。
  • 北有南枝

    北有南枝

    传闻将军府小小姐慕南枝巾帼不让须眉,舞大刀,耍花枪,战敌国。只有君北辞知道,那个在外可以一敌十的小姑娘有多么温柔。慕南枝:上辈子,你守护了一世的国家,却为我而亡,这辈子,我来替你守护国家,你来守护我吧。君北辞:这辈子,不愚忠,只卫国。你的余生,有我。
  • 道士快趴下

    道士快趴下

    夺命的笔仙,扰人的风水,泣血的娃娃,诡异的画皮,我说那个道士,你没看见有鬼么?快趴下!
  • 诗经殷谋

    诗经殷谋

    西周全景式历史爱情小说,以《诗经》为主格调、历史为纵线、人物为纬线,精心描绘三千年前那段荡气回肠、不会认知的隐秘故事。
  • 末世之希望

    末世之希望

    不一样的末世,不一样的无限,游戏里,动画里,电影里的人物突然降临到地球内,杀死他们有什么好处呢?梦幻系统的降临,奖励点?有什么用呢?打怪掉装备?网游现实版的末世。想成神?行!那就努力活下去。想希望?那OK!那就要变强吧。新书首发,本书不晓得会不会TJ,但是我保证只要不突发神马情况,这本书就会坚持下去,要是有希望,猥琐也会坚持下本。(求推荐,求收藏,觉得不错的童鞋们,请不要吝啬你们的票票和收藏,把你们手中的票票砸向猥琐吧,猥琐不会介意的!!!)
  • 和小姐妹互穿后混得风生水起

    和小姐妹互穿后混得风生水起

    林一南和在湖里的小姑娘互穿了。开学第一天,林一南就遇上了自己的情敌,两言不和间两人掐了架。不过一个晃眼,倒地的林一南就变成了古代的小姑娘,她红着眼,娇滴滴的看着林一南喜欢的竹马哥哥道“公子,你做什么推阿南,阿南可有事例之处?这样有违君子之道。”面对变了个样的林一南,木景行有些把持不住了,谁知,小姑娘换了个人后,变得不喜欢他,甚至还有些害怕了。木景行只能温声细语地哄着她,看着小姑娘红红的耳朵、娇羞地脸颊很是满意。就这样,娇小姐不知不觉间帮蛮横千金得到了心爱之人的心。启国元年201年。林一南作为被娇惯着长大的人,此时被人推倒在地,很是狼狈,她握紧拳头,道“你得为你的行为付出代价,小姑娘。”她一个起身,打的那人哭爹喊娘,一手太极和跆拳道的组合瞬间让木言未婚夫眼前一亮,整日整日缠着自己的野蛮未婚妻请教。林一南挣不开狗皮膏药只能妥协,直到妥协出了感情。木言围着林一南,爽朗一笑,捂着被打肿了的脸颊,贱兮兮地道“南南,昨日你的功夫让我很是受教,我最喜欢被你打了。”林一南觉得他上道,又给了他一番指教,围观群众只看到,木少将军瘸着腿,喊着林将军家的千金叫媳妇,带着笑脸回家擦药。
  • 管理与销售的10大手段

    管理与销售的10大手段

    本书以生动的寓言故事和生动的管理、营销故事,再加上管理、营销方面的经典句子压后。介绍了管理与销售的10大手段。
  • 心魂之朗朗情空

    心魂之朗朗情空

    君以灵魂换卿魂,匆匆岁月淡拂尘。愿使此卷换伊醒,字字句句皆真心。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永生难忘的青春时代,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一个个跳动的灵魂,他们陪伴了自己走过了那段凶残又难忘的岁月。当然,这其中肯定有最美的一幅画,画中是暗恋多年却一朝情散尽的那个ta!青春,是座最神奇的迷宫,即使每每碰到绝壁也绝不改追寻探索的初衷。只道年少太过天真,泪眼败给迷蒙......可是啊,青春又是场多么美妙的修行,她摇曳着曼妙身姿炫着这个最美的季节最无穷的活力,紫色的年华包含着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语,一点一滴......竟是如此仔细......
  • 他的小尾巴回来了

    他的小尾巴回来了

    (宠文,超甜无虐,打脸虐渣。)大老的小尾巴回来了,但是他发现小尾巴不在黏在他了,不过没关系你不粘我,我粘着你就好全城的人都知道高冷无情是肖少的代名词。可是突然有一天画风突变了。“柒柒以前你最喜欢粘着我了,现在为什么不粘着我了,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听着大佬委屈巴巴的声音众人也是捏了一把汗。苏言柒无奈的扶了扶额头,还能怎么办自己选的男朋友就算脸丢光了也要宠着。“乖啊,我们回家”肖沅野:“我的老婆我宠的,我的老婆只能我欺负,其他人一边去”苏言柒:“我的男人我宠的,看不惯的你就别看。”众人:“你们不出门好吧,简直是行走的狗粮批发商”太难了
  • 霸道校草:恋上甜心丫头

    霸道校草:恋上甜心丫头

    璎珞贵族学院内,一个并不起眼的女生,却能轻易俘获六大校草的芳心,她没有让人惊羡的出身,却才艺出众,她没有无与伦比的美丽外表,却让校草为她神魂颠倒,她是整个学院排名第一的数学天才,她第一次参加全国奥数比赛,拿了个第二,她不甘心,此后的半年里她专攻数学,在第二次参加全国奥数比赛的时候拿了第一,得分创下了最高分记录,她是学院文笔最好的女生,全校女生的手里都有一本她写的小说或者散文,她的笔名是烟花易冷,她的英语无人能及,就是这样一个女生,无与伦比的学霸,在学院的知名度却很低,她在学院里没有朋友,性格却很好,她的身上还有无数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