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安排在一个老乡的艺术工作室里。作为艺术家的老乡本来从老家请来了老乡厨师做饭,春节老乡厨师也回老家过年去了,艺术家的夫人和几个年轻老乡赶来帮厨。饭菜一定是家乡风味的,不但如此,还有许多带辣味的特色菜。
来参加聚会的老乡们也会带来一些食物或酒水,以及其他小吃类的东西,为饭桌上增添一些花色品种。带来的尽是家乡的土烟土酒,这些来自家乡的“土特产”,上了饭桌让老乡们很开胃。
为此次聚会做东的艺术家是专攻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话题自然就会集中在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方面。结合现在的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化与艺术如何与西方文化艺术竞争的理论问题也在后期翻腾上来。由于老乡当中有艺术家,也有政府的文化管理官员,还有军队的文艺干部,更有在大学教书的文艺业余爱好者,就连在厨房做饭的老乡,也懂得裱画和艺术装修。老乡中还有企业家,他们已经是“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也是专门从事文化产业的商人。所以,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论同一个问题,文化的气氛就更加浓厚。这是我们社会稳定的因素,也是我们如此大国如此众多人口得以安定生活的文化基础。老乡社会在此意义上对社会稳定是发挥正向和积极作用的。
老乡在一起谈话,七嘴八舌,此时应该是最具言论自由的,也是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有时老乡之间也会发生争论,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大家会形成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共识,无论各自在私底下是否真的这样思考,但是在老乡聚会的文化共识下,大家一定会形成主流观点。由于谈话的品位比较高,谈话可以持续的时间就会比较长,有时这样的谈话要持续到深夜,有时到次日凌晨。如果是周末的话,谈话甚至继续到天明。
老乡聚会以后,几个星期内何兴果然接到两位原来不认识的老乡的电话,一位是政府官员,他朋友的孩子需要帮忙参考读什么书,另一位是从事文化普及工作的,希望何兴能够支持他的文化产业发展。后者的工作是民间的,但已戴上了一个“体制内机构的帽子”,比较容易同体制内的机构和人们打交道了。民企过去抢“红帽子”往头上戴,现在文化事业团体如果是私人办的,也同样抢红帽子戴,还要多拉一些社会上拥有资源的人加盟。“戴红帽子”和“拉有资源的人”加盟的目的,主要还不是增加政治资源,而是在于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取得新兴市场的经营先机。
行动点拨
要想借助老乡的力量为自己拓展人脉,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积极参与并主动发起老乡会。现在,各个大城市里老乡会的活动都有很多,虽然参与的人都能受益,但老乡会的发起者一定是受益最多的。当然,当“发起人”可能会投入一些人力和财力,但你的回报一定远远大于付出,如果你到一个城市的日子尚短,没有那么大的号召力,也要积极参与别人组织的老乡会,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异地他乡打开局面。
2.老乡们聚会不可缺少的项目就是通讯录,老乡之间总有新老朋友,大家因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才聚会,相识并希望从此长期交往,所以,大家通常要制作一个通讯录,以便将来有事情需要联系的时候互相联络。老乡的文化认同,一定不是在老家本地发生的,而是在外地才会发生的,在外地才会感到家乡人独特的亲情和信任。通过老乡聚会,更多的老乡互相认识了。以后万一有点什么事情需要找老乡帮忙的时候,这个通讯录就会发挥它的作用。老乡们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不在一个行业,但互相通过电话一般都可以找到。
3.老乡们的聚会和互相帮忙要打破单位、行业的界限,甚至打破地区的距离,产生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本的作用:社会信任与资源增大。
4.要勇于在老乡会中“出风头”,比如聚会的时候来一段才艺表演,或者在自我介绍时将发言设计得别开生面一点,引起其他人对你的注意,只有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异乡之难,靠老乡化险为夷
经典案例
全球2600多万犹太人,虽然不是个个是富翁,但是至少你不会见到有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的犹太人。只要你是犹太人,哪怕身无分文来到异国他乡,只要当地有犹太组织,只要你找到他们,你的吃饭住宿问题就立刻会得到解决。当然,犹太组织不是永远提供慈善服务的机构。永远提供免费吃喝,再多的钱也支撑不住,也不符合犹太人精于理财的传统,犹太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很快就会找到一个愿意帮助落难者的犹太商人,该商人怎么帮助自己的同胞呢?他的方法很妙,假如这是一个鞋商,他就对落难的同胞说,我这鞋店目前只在西边发展,这座城市的东边还没一家分店,你就到东面去开分店吧,我借钱给你去租店铺,货我也先提供给你,等你卖了鞋,赚到了钱再连本带利还给我。你站住脚了(这应该没问题,我会帮你站住脚),我就是你的长期供货商。
权威分析
犹太人这种帮助人的方法是精明的,也只有犹太人能将它作为一个传统长期坚持下去。一鸡三吃,是犹太民族的基本技能,即使在帮助落难同胞时,他们也会动起脑筋怎样既帮助了同胞,又帮助了自己。这样犹太人不但帮助了落难者自立,同时又壮大了自己的生意,正因为这种帮助模式对提供帮助者本身是有利的,因此这种慈善行为才能长期持久地延续下去。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尤其是到外地上学或谋生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 在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有某地学生组织同乡会性质的“联谊会”,有人觉得这些人落后、狭隘,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加其活动,更感到不可思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那“抱成团”的宗旨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去了“实惠”,解决了不少困难。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式虽是松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对外则团结一致,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
在中国社会,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际关系态度,所以,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要重视它,绝不可忽视它。
最起码,同乡关系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就完全是可以用的。
尤其是在人出门落难的时候,老乡就更能显出他的“威力”了。
联系现实
几年前,王先生从家乡的一个小县城来到北京闯荡,他开了一家小五金商店,生活境况还算过得去。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王先生的父亲被诊断得了脑膜瘤,估计做手术需要十万元,想起自己的经济情况,他一筹莫展,把家底都投进去,还是差几万块钱。为筹集手术费,他打算找当年一起来北京的几位老乡借点钱救急。
于是,他打电话给两位老乡,表示想借点钱,当时这两个老乡就各借给他3000元。“我原以为事情就这样了。”王先生说,但是,当一位老乡将同学们捐的15750元钱送到他家时,他才知道老乡们瞒着他,动员当时各自的朋友和其他认识的老乡为他父亲捐款治病。“当时我接到钱,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王先生感慨地表示。自从来北京之后,在这几年的时间里,老乡们的生活也并不十分宽裕,这次有这么多老乡给他父亲捐款是他没有想到的。
在老乡们的多方筹措下,王先生的父亲顺利进行了手术,而且手术非常成功。王先生把老乡们的捐款都记了下来,他说,他感谢老乡们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他一定会把老乡们借给他的每笔钱都还上。
行动点拨
出门落难靠老乡,前提是你要是一个善于利用老乡关系的人:
1.来点感情投资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遇到困难时,我们认为某人可以帮助解决,本想马上找他,但后来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会不会显得太唐突了?甚至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不免有些后悔“平时不烧香”了。
利用老乡关系也是如此,千万不要等出了事情或问题才去找他,那样显得太功利,也太不合人情了,在你能力范围内,平时多与老乡来往,多帮助他们。
2.只要事情还有希望,就不要放弃主动求助。这也是一个真理,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一直帮你,就是侠客也不可能负责每天保护你的安全,所以主动去找老乡,求老乡,才得解燃眉之急或救自己于危难之中。
3.参加或组织老乡团体活动、认识更多老乡,并与之搞好关系,在外面抱成团,家乡人就不会被欺负,但这不是所谓的“江湖义气”,互相帮助都必须在合法范围内进行。
故乡人,该求就求
经典案例
战国时期,卫子期在一个蔡国当上大夫,身受国君器重。但蔡国在当时地小人少,经常受其他大国欺负,为此,卫子期深感不安,与国君商量要找个大国作为庇佑,最后,他们挑中了毗邻的楚国。
可是怎样才能将这种意思传达给楚王呢?又怎样才能成功呢?还有,应怎样做才能做得既顾及国家体面,又可达到目的呢?
这些问题困扰了卫子期很长一段时间,他日思夜想。终于,他想起了一个人:那就是楚王身边的侍从公羊独,他是蔡国山齐郡人,与卫子期刚好是同乡。如果找他的话,一定可以达到目的。
于是,卫子期在通过其他人与公羊独接过头后,就化妆成一个商贾,前往楚国都城郢。
到了公羊独的府第,卫子期托仆人将一盒东西送进去给公羊独,不一会儿,只见公羊独亲自带领家人,前来迎接卫子期。
是何物竟使得公羊独如此看重呢?原来,卫子期当时在国内也为要送公羊独什么礼品而头痛过,他知道公羊独家产庞大,富可敌国,如送黄白之物则定然不喜,于是他出奇制胜,特叫人准备蔡国山齐郡的特产咸鱼干20马车,一路浩浩荡荡开往楚国。
公羊独在楚国什么都有,什么也不缺,但他有一个癖好,就是爱吃自己家乡生产的咸鱼干,可一直苦于吃不到正宗的咸鱼干,这次,卫子期以如此大“礼”相赠,他焉能不喜,焉能不乐呢?
权威分析
中国人特有的地域文化概念,让“老乡”成为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每一个出门在外的人,一定都有遇见老乡的经历。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是多年以前的事。“老乡见老乡,两眼直放光”这是现在的状况。
老乡一词,不再局限于行走江湖偶然相识时的快乐表达,而是拓展到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老乡这一层关系,经常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帮你的大忙。这样的帮助,会让你的生活有全新的际遇。
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的你,对老乡究竟有多少认知呢?
你喜欢跟老乡在一起吗?你会利用老乡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吗?抑或是曾经有老乡骗了你,令你一听到老乡就为之色变吗?
其实,只要做足准备,小心经营,利用得当,在生活里,良好的老乡关系是不可多得的良性关系,甚至可以这样说:“老乡就是生产力!”
因此,身在异地他乡的你,有了难处,求求老乡,实在是最划算的办事途径。
联系现实
原大勇是山西农村的一个民办教师,虽说在偏僻山村里任教,但博学多识,对自己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千方百计地教学生一些时代前沿的新知识。
有一次,为了给学生建一间动植物标本保存室,他想方设法去筹钱,村里借了,去邻村,邻村借了就到乡里……最后,他在实在无出路的情况下,到了城里,希望找几个老乡想想办法。
当听说有一个老乡现已有万贯家财之时,原大勇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地前去借钱,却不料这位老乡异常吝啬,一分钱也没借给他就把原大勇给赶了出去。
原大勇也是清高之人,遇到这种屈辱,叫他如何咽得下。不过,冷静之后,原大勇想到这个老乡对村里特别是儿童教育还非常有用,跟他关系搞好了,以后的教育经费就好办了,于是,他想了一计又去见这位老乡。
他找到了自己年过六旬的姑妈一同前去,这是因为想起他们小时候,家庭贫困,经常有吃不上饭的时候,那位老乡家里孩子多,更是饥一顿饱一顿,于是就常去邻家蹭饭。时间久了,大家都懒得招待他,只有原大勇的姑妈可怜他,多次收留他在家里吃饭,因着这层缘故相信老乡不会再翻脸不认人了。
果然,当那位老乡认出原大勇的姑妈之后,竟不禁热泪盈眶,最后答应了帮他办事。
行动点拨
求“老乡”办事时不妨运用以下方法:
既然是老乡,就必然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双方之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音”。
用家乡话当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相当重要,那就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份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你就会得到老乡所给你带来的种种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