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下这时候各国国家领导人:魏王叫做姬增,恐于秦国强大的压力被迫转行搞起了建筑,魏国城池防御能力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激增了好几倍;韩王叫做韩然,能力是有的,想要扩大地盘,可是身边睡着都那头老虎(秦国)却时不时的出来咬他两下;赵王叫做赵偃贯彻挑软柿子捏的原则把手伸向了燕国;楚王名叫熊元,重用春申君,奉行亲秦政策;燕王叫做姬喜,估计不怎么喜欢太子丹,继续派太子丹去外国充当外交使者(质子);齐王名田建,不仅抠门小气还没有全局观念。
这些诸侯王都很有个性,国内外也是矛盾重重,介于他们都不具备主角光环,所以适当的略写一下。
话题回到五国伐秦上来,五国伐秦着实是抡了秦国一闷棍,然而这次联军作战并没有给予秦国多大的打击。相反秦国的反击更是让五国吃了不少苦头,秦国从来便不是一个任人欺负的国家。在击溃五国联军秦国进入了短暂的休整,休整是为了更好的报仇。
秦国第N+1l届军事会议召开,大会上以吕不韦为主的秦国高级官员针对本次五国联军做出相应的检讨后反省。会上着力批评了秦国情报局办事不力,五国伐秦这么重要的大事竟然事先一点消息都没有。情报局人员被说得是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吕不韦当即指出,下一步的计划是趁着五国战败,秦军新胜再次出兵开疆扩土。然而像这种重大方略又遭逢五国联军进攻,整个大会气愤异常紧张,武将表示应当趁势出击,文臣表示应当休养生息倘若冒然出兵山东六国见状要是再次联合对秦军的威胁就大了。
吕不韦力排众议,现在秦强六国皆暗弱,现在秦军携裹得胜之势东出必然能有所作为,而且各国联军向来貌合神离,此次五国伐秦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
大会最终决定,秦军东出,老将蒙骜与长安君成嬌统兵十万攻赵,丞相吕不韦坐镇后方,调度粮草。
收到命令后,蒙骜与成嬌统帅十万秦军东出,直扑赵国。秦国的目的很明显再次削弱同为超级军事大国的赵国,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事力量超越其他五国与秦国并列。虽然长平之战损失四十万精锐,然而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后战力、国力再度上升。战国时代就是枪杆子的天下,吕不韦的意图很明显,现在赵国已经成为东方六国的领袖,日渐膨胀的实力终究会威胁到了秦国,倒不如趁现在出兵赵国,削弱赵国实力。
想法是好的,赵国是不好惹的。
赵国自从胡服骑射后,军力一跃成为东方五国之首,战力更是不容忽视,唯一一个与秦军交战而不落于下方的国家在收到秦军来攻的消息后,立即召开军事大会。大会上赵王(悼襄王)任命老将庞援为将统帅十万大军迎战蒙骜,于是两位老将相遇了。庞援不愧是沙场老将,深知秦军乃虎狼之众,远道而来没有获得好处是断然不会走的,而且秦军新到战力强,野战也是不利的。庞援当即下令三军坚守城池,把龙城、孤城、庆城连成一片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意图在这一带尽最大努力消磨秦军的有效战力,使得秦军疲惫,然后寻找秦军的弱点再趁势出击。
蒙骜一路高歌猛进,然而到达龙城一带便发现有点不对劲了。赵军的反抗异常强烈,秦军久攻不下。蒙骜明白了,遇到赵军主力了。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向来是守城占据有利地位,双方兵力差距要在五倍左右才有希望夺下城池。然而赵军十万、秦军十万,一比一的情况下想要夺下城池是很难的,庞援正是知道这一点才在这一带建立防御阵地,先坚守然后等到秦军露出破绽再行出击。
果不如庞援所料,蒙骜久攻不下心急如焚之下,催动三军猛攻。庞援见势知道这是秦军最后一次进攻,亲自率领军队拼死抵抗,两军交战,箭如雨下。蒙骜不幸中箭身亡,庞援大喜,催动三军出击。老将蒙骜战死,秦军顿时军心不稳,又遭受赵军袭击,秦军溃败,长安君成嬌拼死重整军马,无奈兵败已成定局。秦军大败,赵军趁势追击,斩杀秦军五万。赵国国威大振,再度引领山东五国。
老将军蒙骜战死,秦军军心溃散,一切的重担都落年仅十六岁的长安君成嬌身上。成嬌年纪轻轻,第一次带兵打仗原本祖母的意思是跟着老将军蒙骜浑水摸鱼捞些军功,然而现在老将军蒙骜战死,秦军溃败,如果就这样回师的话按照秦法是要被严惩的。成嬌当即与众将商议,决定带兵袭取汲县。现在秦军新败,像击败秦军这种爆炸性新闻赵国一定会大吹特吹,而秦军远在赵国与赵军作战,山东其他五国肯定会以为秦军打不到他们,也就是说现在汲县(魏国)的防御肯定会有所松懈,如果秦军回军进攻汲县肯定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果然,秦军袭取了汲县,受创了的秦军进驻汲县。
这一年天象大变,彗星先是出现在东方然而出现在北方最后出现在西方,在西方逗留十六日才消失。秦国掌管星宿的官员连忙占圤算卦,然而却是在凶不在吉。如果把这星宿联系在一起的话,先是东方(秦军东出),后是北方(秦军赵地失利),最后是西方,也就是秦国还将发生一件大事!此时的吕不韦正处于风口浪尖,伐赵是他的主意,现在败了,丞相吕不韦难辞其咎,哪有闲情逸致管这不知可有的消息。然而消息传来了,夏太后先去了。吕不韦当时大松一口气,夏太后走得太及时了,这样一来全国的焦点就转移到了夏太后丧事上了。吕不韦心里暗喜,表面上却哭得一塌糊涂,比死了亲妈还伤心。连忙召集群臣上朝,会上主要讨论夏太后丧事问题。
太后丧事按照秦国的惯例是要和君王(丈夫)合葬的,然而夏太后不能,夏太后是孝文王(子楚的老爸嬴政的爷爷)的侧室,满打满算也只能算是妾级别的是没有资格和孝文王合葬的,华阳太后才是孝文王的正式。
夏太后生前已经想到这一点了,死前留下遗言“东望吾子,西望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老太后生前已为自己选好了墓穴,地点就在杜东(西安市南部的长安区)。当时孝文王的陵墓在秦东陵(西安临潼区),陵墓规模浩大,举国哀伤。
消息传回汲县,成嬌震惊了。最最疼爱他的祖母夏太后死了,韩系利益集团的领导核心倒台了,母亲韩夫人虽然是韩国王室,但是此时的韩国国小民弱,根本没有话语权,几乎成了秦军的附庸国,而自己又只是长安君而已。夏太后死了,韩系利益集团如遭重创,成嬌内心风起云涌……
夏太后就好像一把保护伞一直庇佑着成嬌,可惜,管得了生前管不了死后。
夏太后的死讯传开,各国纷纷报道,致哀的致哀写悼词的写悼词,山东六国的使者来来往往跑断了腿。然而长安君成嬌却回不了咸阳城,此时的成嬌带兵在外,不方便回咸阳。成嬌望着咸阳方向痛哭流涕,整日借酒消愁。
现在大秦王朝的托孤太后(祖母级别)的就只剩华阳太后了,华阳太后是属于楚系利益集团的,现在的局势是韩系利益集团衰弱,新崛起的赵系利益集团茁壮成长,秦氏家族企业依然处于两利益集团之间,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三人更是尽力维持各利益关系的平衡。赵系利益集团中的领导核心帝后则安心在雍城生儿育女,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实际上不尽然。
这一年小嬴政十九岁了。距离嬴政掌权理政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到时候什么韩系、赵系、楚系利益集团统统都得收归秦氏家族企业手下。
吕不韦知道,自己理政的日子不多了,剩下这一两年再好好干还给嬴政一个稳定强盛的秦国。成嬌知道,韩系利益集团存在的日子不多了,三个利益集团就数韩系利益集团与嬴政的关系最小,也就是说嬴政上台收权的话第一个收拾掉的就是韩系利益集团。早熟的成嬌当然明白当中利害关系,但是现在还不能轻举妄动。自己带兵在外,牵一发而动全身。
赵高在这场抗秦之战表现出色,国威大振。重新成为山东六国的领袖,君臣一心开始谋划如何尽最大可能削弱秦国的力量。
就在赵国君臣谋划“削秦之计”的时候,夏太后的死讯传来了,赵国君臣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夏太后死了,韩系利益集团的领导核心换成了韩夫人已呈现衰弱的趋势,而长安君成嬌带兵在外,如果能把长安君争取过来的话那便是极好,无疑是给了秦国一次重大打击。于是赵王派遣使臣前去与长安君秘密交涉,说是秘密交涉,所以内容我就不知道了。估计是商量一些,赵国愿助成嬌夺会王位,只要到时候成嬌能给赵国一些好处,说白了就是结盟。结盟这种事是国家之家的政治外交,认真的话说成嬌是没有权力和赵国结盟的。因为他代表不了秦国,除非
……
他想叛变
于是两个人躲在一间黑屋子里商量着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并且声称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有第三人知。现在我们俩的主要任务是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年轻的成嬌就这样上了赵国这条船,这条黑船。
面首入政
韩系利益集团的衰弱毫无疑问给赵系利益集团打了一针鸡血,原本相夫教子的赵姬觉得应该有所作为,起码得趁机壮大下自己的实力。现在可是天赐良机啊,夏太后死了,新任的韩系利益集团领袖韩夫人无论是从政治地位还是经济实力都远不如自己,现在楚系利益集团已经一家独大,如果自己再不采取些活动韩系利益集团就是自己最好的榜样。其实,纵观正常利益集团争霸战,楚系利益集团之所以能一家独大,在于他们是亲秦的中坚力量(暂时是),秦氏家族企业在吕不韦的左转之下赏罚分明,是朋友就给钱给粮,高官厚禄;是敌人就大刀阔斧威逼打击;韩系利益集团之所以会跟秦氏家族企业产生矛盾主要是在领导人继承问题上。这关乎着整个韩系利益集团的整体利益是否会得到质的飞跃,人是有贪欲的,对于权力更是如此。与赵系利益集团不同,赵系利益集团大可依着楚系利益集团,重振秦氏家族企业雄风。然而赵姬却不这样想,当年邯郸被困,秦氏为子楚迎娶韩夫人置嬴政母子生死于不管使得这位原本年轻貌美对丈夫百般信赖的女人逐渐明白了:
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于是再丈夫死后,她毅然决然的出台建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