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感召性
领导者的语言信赖度大,号召性强,具有突出鼓动性和感召力。有为的领导者总是善于利用人有感召力的语言艺术去工作,或用富于哲理的语言,或用奔放的语言,或用火热的语言,或用激励的语言,扣人心弦,励人斗志,激起群众的热情,增强群众的信心。
《三国演义》中曹操使属下“望梅止渴”就是一个成功的典故。而且,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情感,因而也日益要求领导者运用情感的影响力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许多领导者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在运用语言时善于以情感人,增强语言中的感召力。作报告或演讲时,语言朴实无华,亲工入耳,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能博得群众的喜爱;在交谈中或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与人为善,入情入理,运用亲切和蔼的语言感化人、催化人,具有说得“石人落泪”和化冰消雪的功夫。
5.针对性
有针对性即指看人说话。它并非“看人下菜碟”、搞实用主义那一套,而是说领导讲话不应千篇一律、“一锅煮”,要有针对性。不同听众、不同场合、不同目的,说话的语气、用词、角度、时间长短等等也应该不同。在鼓动听众时,要在全篇中充满希望;在说服听众时, 要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多用亲近、同情的语言,取得听众的好感;在要求听众时,要多讲提要求的理由,使听众认识到它的合理性;在拒绝听众时,要多用婉转的语言,不使对方感到沮丧,得到应有的谅解;在赞美别人的时候,要多用事实说话或第三者的口吻,不要过多地运用浮华的语言;在批评别人时,要一分为二,不能因出了问题就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或言谈中带尖刻、挖苦的话,让人难下“台阶”……总之,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因人制宜,看人说话,根据听众的不同情况,相机行事,采用不贩说话技巧。
6.实质性
对于这些言之无物,空洞虚泛的客套话,叶圣陶行生曾做过这样的批判:“这些话在说出来之前,演讲者未免少了一点思考。你说不曾准备,没有什么可说的,那么为什么要踏上演讲台去呢?你说随便说说,没有什么意思,那么刚才的一本正经是不是逢场作戏呢?自己相信不过的话,却来说给大家听,又算什么品德尼?”叶老的这一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套话的虚伪性。所以领导者应走出套话的误区,注重讲话内容。既有时代气息,也有真实料,关键的还是要 理论联系实际,让听者接收到有价值的信息。
那么,怎样说话才能说得贴切、简洁、巧妙,艺术性地表达思想情感呢?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博学、多思、实践。没有这个前提,“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口才是智慧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智慧的获取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来实现。
正如《颜氏家训》所说的:“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这考验的正是一个人积蓄起来的言谈风度,所谓言由心声,通过言谈就可以大概地了解一个人的智慧、知识与思想,因此,卓越的领导若想在言谈中棋高一着,那么增强腹内诗书”是必经之途。
真正的领导力源自人格
纵观所有事业上有成就的领导者,他们无不具有高尚的个人品格。人格是领导力的基点。没有人会愿意被一个人格低下的人所领导。只有人格高尚的人才能赢得下属的信赖和追随。真正的领导能力是来自让人钦佩的人格,在领导人的个人修为中,品格的修为是最为重要的。
华盛顿一生都位居高职,从大陆军总司令到第一任美国总统。但他对权力和金钱看得很淡,以一种超然态度处之,这也是他魅力所在。他出身豪门,拥有万贯家财,他为国效劳时拒绝接受报偿,因此,别人不能指责他想利用独立战争发财致富,从而给人以信任感。
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他放弃了高官厚禄,退隐回家。换了别人,也许会向国家索取一笔金钱以满足贪欲,华盛顿却认为自由人民的满意和钟爱是他获得的最大报酬。这并不奇怪,他的一生便是这种高风亮节的最好证明。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好几次退隐的经历。第一次是在他当选为弗吉尼亚州的议员后,他便辞去军职,过起了乡绅生活。但当独立的风潮席卷英属殖民地各州的时候,为了民族的利益,他再度出山,出任大陆军总司令。他自己写道:“宁静的北美沃原,要么血迹四溅,要么奴隶安居乐业,一个正直的人难道不应该果断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吗?”
而当美国的独立战争结束,他认为自己的使命已完成后,于是又二度退隐,回到了他的弗农山庄。这位大陆军总司令八年置私事于不顾,得到的只是一片好名声,而在公众心目中享有这种好名声正是他竭力企求又最为珍惜的东西。
为此他极力避开政治论争,他在一封信中说:“我将在平静的哲学光辉中,用安详的心情注视着忙忙碌碌的世界。这些是追逐荣誉的军人和热衷名望的政客所无法享受得到的。”在另一封信中更是充满了激情:“对谁也不嫉妒,我决心对一切感到满意,而这,亲爱的朋友,就将成为我的进军令,我就这样慢慢地沿着生活的溪流走下去,直走到和家父一道躺下为止。”
对于华盛顿来说,出任公职只是出于公心,出于爱国之心,是为国家尽义务,而并非寻机向上爬,他胸襟坦荡因而不怕别人对他的非议攻击,更不像普通人那样处事不择手段,喜欢报复。大敌当前时,他把国家利益放首位,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别人攻击他时,他从大局考虑,竭力辩护,以熄灭内部纷争,他的高尚品德使得他后来当之无愧地当选为美国第一位总统。
历史选择了华盛顿,华盛顿的领导魅力也长存人心。林肯总统有句至理名言:“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些什么!”拥有高尚人格的人总是会以优秀的品德感染人,以强调自己的贡献来影响人,以严格要求自己来带动人,坦荡的心胸容那人。他们并不会在下属面前强加权力或用命令的方式,他们总是以人格的光辉来赢得发自内心的追随。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成就灿烂辉煌。但它历经坎坷、屈辱,从17世纪起一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受尽掠夺和压迫。印度人民从未甘心忍受异族的统治,印度历史上的民族起义、民族自决运动此起彼伏,风起云涌,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最有权威的领导者,他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国父”。
甘地创造了一个历史上的奇迹,“他让那些失去了一切的人们又恢复了尊严;沉默寡言者又发出了呼声;胆战心惊、畏缩不前的人们现在高高地昂起了头;被解除武装的人们锻造出一种使大英帝国的刺刀丧失功能的武器。”目的只为一个——印度的独立,人民的自由。如果认为是甘地只身一人带来了这种变化,似乎言过其实。因为任何个人,无论他具有何种才能,都不可能享有历史的唯一创造者的盛誉。但如果没有甘地的领导,印度也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甘地获得印度人民的爱戴与其说是凭他的成就,不如说是他的人品。他的人品比其成就要伟大得多。甘地是一个追求永恒真理与道德完美的多才多艺的人。他非常虔诚并忠于自己的信仰,毫无畏惧地摒弃任何他所否认的普遍道德与博爱法则。
但他绝非生来如此,他早期所显示的才能与普通人并无差异。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他胆小羞怯,外表简朴并无任何天才的表象,甚至连一点隐约的激情都没有。如果说他确实与别人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他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孜孜不倦,为遵循永无休止的道德欲望而费尽苦心。
从一个普通印度青年至圣雄甘地,他经历了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他以常人的步伐,一步步地攀登着,当他到达顶点时,人们看到他已超越常人。尼赫鲁说:“甘地能够支配国大党和整个国家,并不完全因为他所主张的意见——而是他的独特人格。”
甘地的品格激励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他在斗争中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与爱国热情,培养了印度人民的品格和骨气,而且获得了惊人的成功。甘地人格的神奇魅力,抓住了印度人民的心,给人们以希望和力量,使一个长期萎靡不振、人心涣散的民族重新振作起来,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甘地的品格带动了印度人民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他在领导每次不合作运动时,不仅运筹帷幄,指挥全局,而且在实际斗争中身先士卒,以他大无畏的具体行动带领群众勇往直前。
纵观甘地的一生,他信念顽强,对真理不懈追求,与民同乐,与民同苦,以自己的人格与坚韧不拔的毅力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由此可见,管理工作需要高尚的人格来塑造领导力。如果一个管理者能够拥有高尚人格,并在管理工作中时时体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下属心中最愿意信任的人。
能够获得员工发自肺腑的信任,这样的管理者怎么会不具有应者云集地领导力?
注重人际关系
领导者的成功有时并不在于他有多强的业务能力,当一张无所不至的人际关系网铺下时,领导就成功了一半。人们在事业和生活中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的是人际关系。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个体间形成的特定心理关系。交往是指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往来。这种交流和往来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满足一定需要而进行的信息、物质、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和联系。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共同活动形式。交往只存在于人类。正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只是直接利用现成自然界以求生存,不同社会发生真正的“关系”。交往活动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参加才能得以进行,即单个人的独立行为不构成交往活动。
在参加共同活动过程中,相互之间还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沟通,或发生某种信息交流与联系,否则,也构不成交往。那些走在同一条马路的游人,虽有交往的可能性,但相互间在不发生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并无交往可言。
交往是相互的、双向的。听报告,讲演,看演出、比赛等等,只是些有来无往的活动,即便报告人、讲演者可从听众、观众的情绪中看到某种苗头儿,反馈到某种信息,也是片面的、微弱的、单向的,所以算不得真正的交往。
另外,人类总是在同两方面的实体打交道:一是人类自身,一是客观事物。交往只是人们之间的联系,而人同事物打交道则不称其为交往。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联系有时以物为媒介,甚至有时直接交往于人之间的就是物,但交往既不是指这种交流信息的中介手段,也不是交换物本身,而只是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的信息的交流或联系。所以我们称这种交往为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从主客体的存在形式上,可划分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三种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个体与个体的交往才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最普遍、最常用的方式,因为个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往来最容易实现认知上的相同,情感上的相容和行为上的协同,进而为实现共同的活动目标合作奋斗。
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的关系,双方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就会关系疏远,彼此矛盾甚至敌对。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关系的民族,中国人以对于人际关系重视而闻名于世。作为中国的领导者,身处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中,忽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甚至于把各种“关系”置之度外而只注重自身的完美,都将可能成为领导工作和人生发展的巨大障碍,可见领导者依据中国人重关系的大气候特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是必需的。
领导者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既是领导者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领导工作的要求。领导者关系网的建立非常有利于团结全体属下员工齐心协力,发挥团队战斗力,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这是组织提高绩效,造成和谐目标的更高标准和境界。
人际关系网络的形成对把握职业生涯,特别是对获得影响力来说是很重要的策略。建立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在需要时寻求支持的能力,对一位领导者发挥其非权力领导力是至关重要的。
奉献更像是一张网
所谓奉献,就是领导者在带领下属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和辉煌而奋斗的时候,不能仅仅从自己能得到什么出发,不能仅仅以追求自己的卓越个性和才干为目标,而要有为事业,为组织,为下属奉献的思想和准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这种奉献是很有必要的。
之所以这样,因为领导者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对现实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越是富有魅力的领导者,其设置的目标的挑战性越大,挑战就意味着风险,为此,领导者往往要有相当大的牺牲,包括名誉、地位、金钱甚至还有被“炒鱿鱼”的可能性。为了实现理想,魅力领导者一般来说,是会在所不辞的。
并且领导者为了实现理想,将自己的一切都投入进去本身会对下属的士气形成鼓舞。既可以让下属感到,领导者的气度恢弘,不以个人的得失来作为领导的最终目标,也可以让下属对领导者提出的战略设想产生信心,使得他们更投入地去追随领导者,去完成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