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53300000077

第77章 4 反周期调控方式的改变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破坏了正常经济生活,迟滞了经济快速增长,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世界各国一直在致力于平抑经济波动,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有的举措在一定时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经济波动并没有被消除。实践证明,反周期政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经济周期可以被平滑,但是不能被消灭。政府干预作为“看得见的手”,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方式不同,侧重点不同,作用效果也不同,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调整政府干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政府调控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这一时期,政府主要采用行政性指令方式进行干预,在经济膨胀过快时,采用限制基本建设投资、限制贷款额度等方法;在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大政府投资、放松信贷额度控制等方法。第二个阶段自1992年以来到本书出版。自从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讲话以后,国家的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最终确立,国家对经济周期进行调控,开始加大市场化调控方式的力度,例如采用公开市场业务、利率调节等方式。

与这两个阶段相适应,我们政府的经济周期调控方式也在发生转型。历史上,在各种反周期理论和政策主张中,凯恩斯的理论及政策影响最为深远。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说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不能自发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市场竞争必然会产生有效需求不足,只有政府出面,推行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补偿性财政政策,增加有效需求,经济才可能保持稳定增长。凯恩斯这套主张,一度曾经使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得到缓和,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矛盾的深化,凯恩斯主义也难以解决西方新的经济危机局面。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界和各届政府先后采用过后凯恩斯主义、供应学派、货币主义等主张,交替地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进了反周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稳定西方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实践说明,包医百病的药方是没有的,适用于任何时期的反周期政策也是不存在的。人们可以采取的方针只能是吸取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因时因地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减缓经济周期的破坏。

反周期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即期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是长期政策,如产业政策。1978年以前,我国对于经济周期波动的干预,较少采用即期政策,更多的是采用长期政策。例如,在1961年的严重衰退中,政府主要是着重调整结构,在停建、缓建一大批基本建设项目,抑制投资过度扩张的同时,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结构,力求扭转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状态。计划经济时期之所以较少动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较为重视产业政策,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货币信用关系不发达,行政手段更为可靠。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计划经济时期人们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经济周期,因而没有自觉的反周期意识和反周期干预动作,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储蓄和财政支出占社会总储蓄和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较大,对经济扩张或经济收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沈坤荣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政府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收缩的主要行为主体。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分灶吃饭,中央财政的积聚资金作用明显下降,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明显减小。调控方式、调控手段都反映了政府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就紧缩银根或扩张银根来看,1989年紧缩银根采用的是指令性减小贷款额度,1993年以来就动用了利率杠杆;1991年刺激经济回升采用的是政府扩大贷款额度,1997年以来就采用了刺激投资需求和刺激消费等直接市场手段。可以预见,今后政府对经济波动的干预将更多地采取市场化手段和方式,尽可能地减少政府行政干预的后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对外开放度的提升,我国宏观调控的条件、方式、手段都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刘树成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五次宏观调控进行了比较分析。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五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1)1979—1981 年;(2)1985—1986年;(3)1989—1990年;(4)1993年下半年—1996年;(5)2003年下半年—2004年(此前,1998—2002年为扩张型的宏观调控)。与前四次宏观调控相比,第五次宏观调控在各方面都具有新的特点。

一是调控时所针对的经济运行态势不同。在前四次宏观调控中,针对的都是经济波动中已经出现的超过11%的“大起”高峰,或是通货膨胀。第五次宏观调控针对的不是经济的大起(2003年经济增长率为9.1%),不是已经出现的全面过热或总量过热,不是投资和消费需求双膨胀,而是部分行业投资的局部过热,物价上升的压力开始显现。

二是调控时的经济体制基础不同。前四次宏观调控都发生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型、但尚未“基本转型”的过程中,而第五次宏观调控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之后的第一次紧缩型宏观调控。

三是调控时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不同。调控方式上,第一次到第三次宏观调控时,在最初作出调整国民经济决定的头一、两年内,实施上存在着犹豫不决、贯彻不力的问题,随后才进行坚决的大规模调整。第四次宏观调控时,汲取了前三次的教训,在作出治理整顿的决定后,实施上表现出雷厉风行的特点。第五次宏观调控因为见势快、动手早,所以采取的方式是渐进式的,由冷静观察、温和预警,到逐步加大力度,注意准确地把握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对看准了的问题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调控紧缩面上,第五次宏观调控不是全面紧缩,而是适时适度,区别对待,不“急刹车”,不“一刀切”。调控手段上,第四次宏观调控时,已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做法,开始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如开始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市场性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第五次宏观调控,从一开始就注重了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也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四是调控时对外经济联系程度不同。前四次宏观调控国际上均不太关注,而第五次宏观调控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对外经济联系已日益扩大。200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从总量看,我国的进口额只占世界总额的3.4%;但从增量看,我国的进口增量约占全球进口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采取什么方式调节比较有效,张守一在总结以往宏观调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一要逆调节,而不是顺调节。过去我们对经济波动一般是进行顺调节,而不是进行逆调节。在顺调节的情况下,波动振幅不是缩小,而是拉大,这是过去经济运行出现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二要掌握好宏观经济调控的力度和时机。随着经济运行进入高峰期,收缩政策的力度要逐步加大,随着经济运行进入谷底,刺激政策的力度也要加大。调控力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好,例如1989年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了8 。0%,1990年仅增长7 。5%,说明调控力度过大,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影响。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时机上,要考虑到金融手段的时滞因素,适当提前。具体说来,在经济运行达到高峰之前,就要采取收缩政策,在经济运行进入谷底之前,就要采取刺激政策。三要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对策抵消因素。当中央政府采取调控措施时,许多地方政府采取“逆调节”措施。其原因在于两者的利益有所不同,中央政府总是把保持经济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作为自己的双重目标,而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改善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表现干部的政绩,往往把维持经济高速增长作为自己的惟一目标。他们在长期战略确定的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再层层加码,往往把高速增长变成了超高速增长。地方干部都知道“物往高处走”的道理,哪个地区的物价高,各种资源就流向那个地区,他们宁可让物价高一些,也不愿压低经济增长率。这也是间接调控措施失灵、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直接行政措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幸福达人系列)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幸福达人系列)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让你很容易地搞懂经济学,搞懂政府在做什么,或者没做什么。有的人看财经新闻会闻出“钱”的味道,有的人却像是看天书……
  • 财富羊皮卷

    财富羊皮卷

    财富老总们拥有亿万的财富,他们的创业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一个人由穷变富的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财富的贫穷是一时的贫穷,素质的贫穷才是一世的贫穷。所以,不要羡慕他们的财富,真正要羡慕的是使他们拥有财富的素质。
  • 稳定型经济

    稳定型经济

    一个企业如何才能长久地经营下去?那就是稳!在全球化竞争中,兔子和狼、羊和老虎共舞,由于各自实力不相当,不能奢求速战速决,只能步步为营,以守为攻。奥田广弘曾说过:“我们仍然被认为是十分保守的,我们需要改变,但条件是不能影响我们正在取得的良好利润。”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必须把商品的质量看成是自己企业的生命,坚持保证自己商品优良的质量,让顾客认为自己花了钱值得。必须积极实施产品创新。产品是一个企业最终的有形产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企业全部创新的结果,是企业创新的载体。
  • 企业合同制作手册

    企业合同制作手册

    这本书从实用性出发,以形象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规范的合同范本,对十几种企业常用合同作了阐述,着重指引你如何签订与履行各类企业合同、避免发生错误,了解自己在各类企业合同中的权益及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帮你解决各类企业合同常见的陷阱问题。全书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是企业掌握合同技巧和防范合同陷阱的必备工具书。
  •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如何读懂国家经济政策

    地方官员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争取国家政策扶持,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只有把国家政策弄懂弄透了,把国家政策支持的投资方向和重点搞明白了,才能紧紧抓住一系列稍纵即逝的机遇,打开争取项目工作的好局面。企业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做到合法经营就必须读懂国家经济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创造条件享受各级政府乃至国家的各项鼓励和优惠;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往往体现了特定时期的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特点,因此只有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才能够制定适当的企业发展战略。投资界人士应读懂国家经济政策。无论是金融投资、实业投资还是风险投资,读懂国家的政策环境都是成功的前提之一。
热门推荐
  • 盖世豪雄

    盖世豪雄

    这是一个男人,以生为笔,用活作墨,所绘画出的壮丽篇章!天地玄奇,道法神妙,尽在其中;恩怨纠葛,人性本色,莫出其里。“管你甚么歪怪货色,我只要在这天地独称盖世,此界号那豪雄!”——徐秋。易而散之盖世豪雄,就此拉开序幕。(PS:读者交流群:220890891,14884008.我欲成神,若做不得神,便做那疯魔。)(PS:前期颇有几分水分,不过趣味仍有不少,希望大家能坚持看完前两卷,然后才是真正的精彩哟!嘎嘎嘎。)
  • 惊世狂妻

    惊世狂妻

    传闻,神君为一女子堕落成魔。据说,魔君为一女子毁天灭地。事实是……她走,他追。她逃,他截。她议亲,他破坏。某女:“神君,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改成么?”神君:“本君的喜好,独你一人,可千变万化。”某女:“自古神魔不两立,何况,神魔混血的后代基因不良。”半月后,神君嗜血归来:“现在,不存在神魔混血了。”阴谋诡谲大战爆发,魔女为天下魂飞魄散,神君为魔女颠覆苍生。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她重生归来,母死弟残,爱她的无一幸免,为扭转乾坤,她所作所为皆毁天灭地。他淡漠如雪:“你若被亏待,我愿这世间重归混沌。”
  • 大雪围城

    大雪围城

    东北是走向沉沦,还是蓄势崛起?顺城作为全国棚户区改造的策源地,历时三年时间创造性地完成了30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为全国棚改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作品通过一座城市35年的变迁,讲述了商人陈靖西、失业工人小阁、基层干部姜示范、乔亚丽等人物形象,反映了东北经济转型期,各种人等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撞击,语言幽默、故事鲜活,情感复杂,全方位地展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生活生态。
  • 极品皇后之恶女当道

    极品皇后之恶女当道

    她是黑帮闻风丧胆的黑道女王,她是连阎王爷瞧见了都觉得晦气的抽风女子,她叫顾厌之。她是高高在上的后宫之主,却任凭小三爬到自己头上。当懦弱皇后变成黑道女王,一时间四国风云再起,恶女当道,她风流天下动荡世人,她是——顾厌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废脉

    废脉

    旷世高手的王拓,在武林大会的前夕遭人暗算,一身内力尽失,杏林妙手丹师断言,王拓的寿命只有两年。
  • 空间重生:至尊女王太逆天

    空间重生:至尊女王太逆天

    天兮颜,天氏集团首席ceo,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惊世的容貌,却唯独看错了人心。一朝身死,落了个身败名裂的名声被折磨致死。重生携带仙灵空间,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丹神,炼器炼丹不在话下!他,夜瑾殇,撒旦般的王者,人人畏惧,京城里的混世魔王。───这一世,我不会再做那个默默爱着你的冷静少年。……───当他看见她和另一个男人亲密接触时,他太子爷竟第一次尝到嫉妒为何物……
  • 迷糊甜心VS霸道校草

    迷糊甜心VS霸道校草

    '第一次'见面是在大学报到的时候,一次是在军训时:她因为体力透支晕过去,他把她抱到医务室,她对他说谢谢,他漠视以对。一个男生向她表白,他用行动让那名男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当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坐以待毙时,决定开始追她,他们之间的小打小闹,到他们的正式交往再到……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敬请期待!!!!!!
  • 骑士与玫瑰

    骑士与玫瑰

    权力的纷争,鲜血与美酒,铁剑与王冠,玫瑰与骑士!
  • 桃花错

    桃花错

    这是一个大家小姐邂逅良人却又遭抛弃的故事。都说美丽的女子——多命薄都说娇艳的女子——多惹祸诉一段动人的凄美,寄一瞬间心疼的割舍,风不忍吹,雨不忍落,想像中的春花秋月,却成了他人的匆匆过客!春已去,桃花落,青山不改,情已错!错!错!
  • 刀剑神域之世界

    刀剑神域之世界

    《刀剑神域SwordArtOnline》同人。在这个已经化为死亡游戏的另一个世界中,原作主人公桐人之外的玩家又会怎么行动呢?……好吧,本书完全是我的个人妄想,想看桐人“面对疾风”之类的帅气场景的各位请出门右转看原作。至于换来换去的视角就不要在意那么多了。最后说句,章节更新相当不定期,如果喜欢本书的话先说句抱歉Orz……另外如果各位也想让自己的原创角色出现的话可以在评论区说啊(才不是我自己想不出什么新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