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逝,当时的情景深深的烙记在他的脑海,履新卫生局长,他暗下决心,用对母亲的感情对待全县人民。
37.关于医疗的三个故事
济慈说,“谁也达不到顶峰,除了那些把世界的苦难放在心里,并且日夜不安的人。”
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代。吴友忠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个“华佗”能把母亲的病治好。他甚至常常做一些古怪的梦,梦里自己变成神童仙子,长一副轻盈的翅膀,腾云驾雾飞翔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采来灵芝仙药为母亲治病。
他常跟同事们说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说他当乡村医生的故事。他说自他有记忆起他母亲就有病,但母亲不到医院去看病,而是经常自己到山上采一些草药回来煎水喝,实在抵不住了才到村卫生室去打一针,就这样扛着。
1979年,吴友忠临近高中毕业准备高考的时候,母亲病情加重,全身水肿,还是无钱到医院去治疗。这时他已无心读书,经常到学校门口一个草药摊子去看去问,试图找到治母亲病的方法和药。后来,他高考失败回到家里,发誓狠心做事挣钱给母亲治病,1981年他喂了一头猪,卖了80块钱,他兜着80块钱,跟他姐夫将母亲抬到县医院治疗。母亲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用到40块钱的时候,母亲死活不肯再治下去了,说剩下的40块钱安排10块钱去买一头小猪喂养,另30块钱怕病好不了以防万一。
母亲出院后在当年临近过年的时候去世了。这成了他后来学医当乡村医生的直接原因。他说在当乡村医生的六年中,他一边务农,一边给村民看病,当时,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自己穷,村民也穷。他采草药和采取针灸给村民治病都不收钱,垫钱买回的西药,平时村民看病后也是记账,要到过年卖猪有钱了才给。说是记账,但从来没有用笔和本子记过。过年了,村民会一分不少的给。农忙时,村民会不约而同的给他帮忙。
吴友忠做赤脚医生时十分认真。总是背个药箱,到田间地头,给村里人送医送药,他总要看着人们张开嘴巴把药服下去之后才会走开。所以,他这个赤脚医生深得村里人喜爱。那时的赤脚医生不光是送医送药,还要负责村里的公共卫生。
那时,吴友忠虽然长得单薄,但干起活从来不惜力气,人们经常见他一身汗、一身土,把村里的卫生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公社卫生院下来检查时,吴友忠每次都受表扬。
吴友忠的第二个故事是他当副乡长时,驻点在一个离乡政府有20里不通公路的山村,住户有一个十岁左右,非常可爱的小女孩。有一次,他到县里学习了一个星期,回时给小女孩买了一件衣服。回到村里,不见小女孩来迎接,只见路旁有一堆焚烧物品的灰。原来,在他学习期间小女孩因肚子疼死了。
他的第三个故事是他刚接任卫生局长时,列席县人大会讨论,一个代表在发言中说,新农合政策好,但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农民按比例报账以后,对照参合以前,钱没少出。说新农合按比例报账就像商场卖衣服先提价后打折一样。代表的发言,农民的心声,表现出对医疗体制的不满和对改革的期盼。他说代表的发言让他受到极大震憾。
这三个故事,表明他对农民的感情,农民疾苦的亲身体会和致力于医改的决心。
38.“用行动来证明选择”
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由却要一百个。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证明他不是懦夫,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吴友忠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选择。
2010年下年,新医改近期五项任务进行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攻坚阶段,此时出任县卫生局局长、医改办主任对吴友忠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说机遇,出任县卫生局局长、医改办主任意味着实现当年当乡村医生时“让村民看得起病,让医院能看好病”的愿望的机会来了;说挑战,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的攻坚阶段,是深水区,涉及调整的利益很多,无疑置于风口浪尖。
吴友忠是怎么证明自己的呢?
他想得多的是为因看病难、看病贵而得不到救治的千千万万像他母亲那样的病人尽力的机会到了。什么改革的艰难,个人的得失都当置之度外。
要推进医改工作,必须在“谋”字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
一“谋”政策。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认真学习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并研究本县的医药卫生实际,精通“上情”,熟悉“下情”,以便发挥参谋职能;另一方面是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增加县财政的负担,必须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政策。
二“谋”合力。医改涉及方方面面,除医药卫生行业以外,还涉及发改、财政、人社、物价等多个政府部门。吴友忠游说于各个部门之间,争取支持,行成医改合力。
三“谋”方案。在县委、县政府重视,部门配合的基础上,吴友忠主持起草了医改得一系列文件,并提交县委、县政府批准。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在吴友忠带领的团队的努力工作下,蓝山县于2010年12月31日顺利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于今年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和落实了五个机制。
一是药品采购机制。实现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在省级采购平台网上采购,百分之百采购基本药物。百分之百零差率销售;
二是公益性管理机制。确定乡镇卫生院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乡镇卫生院管理中心,管理乡镇卫生院的业务和财务;
三是财政补偿机制。县财政投入乡镇卫生院综合配套改革1060万元;
四是绩效考核机制。卫生院人员报酬实行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标准与公务员津补贴标准持平;
五是人事制度改革。使乡镇卫生院回归了公益性,医改取得了阶段成果。
乡镇卫生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推行了综合配套改革,建立了财政保障机制,今年的新农合筹资又总量增加,如何让改革成果惠及民众,吴友忠在想,再不能出现县人大代表说的“打折”现象。
那么,必须创新付费制度,实行“两个控制”,即控制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患者自付额度。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决不让改革的成果被无限上涨的医疗费用抵消。
吴友忠组织人员一是深入调研,合理测算。
将乡镇卫生院前三年的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次以及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进行分析,全县乡镇卫生院前三年年门诊人次为15万人次,住院人次为1万人次,门诊次均费用为71.5元,住院次均费用888元。根据前三年的情况考虑增减因素,确定全县乡镇卫生院年门诊总量为20万人次,住院1万人次,门诊次均费用可降为40元,住院次均费用可降为800元。
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实行门诊、住院总量全县预算,县内统筹使用,医院限额包干,限额内全额补偿,超支卫生院负担。
合理确定患者自付金额,既要最大限度减轻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又要控制因患者自付金额过少而产生的过度医疗,经反复对比确定门诊患者自付10元,住院患者自付100元,其余金额农合全部报账。
实施一年来,全县预算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20万次,补偿资金600万元,实际完成门诊人次23.35万次,占预算人次的116.75%,补偿资金583.64万元,占预算资金的97.27%;预算住院人数1万人次,资金700万元,完成住院人次9885人次,占预算的98.85%,补偿资金574.8万元,占预算的82.11%。全年门诊次均费用35.2元,比去年减少36.3元,费用下降50.77%;住院人均费用680元,比去年减少208元,下降23.42%。费用下降和补偿增加共为农民减少医疗负担2000万元。
通过实践,新农合“10+100”补偿模式是通过两个控制来实现控制医疗费过度增长,减轻参合农民医疗负担,没有增加财政新的负担,是一种具有活力可持续的付费机制,它不但使老百姓清楚明白的感受到政策的优惠,还像一根杠杆撬动了整个医改工作。
新农合“10+100”补偿模式的成功对吴友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动力是群众的拥护,社会各界的好评使吴友忠增强了医改工作的信心和力量;压力是下步的医改工作更加艰巨,他正在谋划着如何将医改工作向下延伸和向上拓展,按他的话说就是“这一模式推动了整个医改工作,想停都没办法停了”。
39.向不正之风宣战
梦想、时间和生命一样,人们无法跳过某一段,也不能延长某一段,只能在岁月之河中体验、感受、拼搏,却无法停止、拒绝、排斥。梦想是一种这样的存在:为一种高于当下的想法而沸腾,为实现它而努力,虽然知道为了它会经历生命的山高水长、时光的山重水复,虽然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存在一种无法一蹴而就的距离,可就是无法抑制不去做此事!
刚当局长时,医院“乱收费”现象十分突出。在整顿医院风气、规范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吴友忠没想到,小时父亲给他讲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竟然在自己身上上演。
第一个被查处的医生恰恰是吴友忠的一个有亲戚关系的熟人。研究处理意见时,大家看着吴友忠都不敢吭声。有人心里琢磨,“软硬不吃”的吴友忠处理过值班脱岗的小青年,也处理过违纪的护士;还拿下过几个违反规定的中层干部。吴友忠都没有含糊过。这一次与以往不同,这次是他的亲戚,这个“人情”关恐怕他过不了。
文件规定是大家都签了字的,研究处理意见,大家都不吭声;还有人用眼偷偷地瞟着吴友忠,意思是:这回怎么办?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按规定,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虽然不忍心,但又怎么能徇情枉法?而且,前有车后有辙。熟人撞在了枪口上,让他的处境多少有些尴尬。那些幸灾乐祸的人等着看笑话。
你不是软硬不吃吗?这回的人情关看你怎么过!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他的回答斩钉截铁。
老百姓交不起住院费的情况,吴友忠遇到过不少次。随着药价的日益攀升,这个问题日益严重。老百姓看病就医的医疗环境却不断恶化,一些患者本该到医院诊治的却因经济困难不去诊治,有的患者本该住院治疗的,却因交不起住院费,拿着诊断结果出院。
每当看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患者,作为局长的吴友忠,内心里既十分同情,又感到无能为力,同时又有一种不安。因为他对农民兄弟看不起病的苦衷有着深切的体会。
蓝山县对医生收红包的现象深恶痛觉。
红包就像是一块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颇具诱惑力,收“红包”的问题依然存在。医生收“红包”比较隐蔽,这种“猫腻”很难发现,如何治理是个难度比较大的问题。
为此,县卫生局常常收到患者的投诉。
尽管医院制定了严厉的措施和处罚规定,还是有人经不住“臭豆腐”的诱惑。这块“臭豆腐”在吴友忠这里却像一块“西瓜皮”,谁踩在上面谁就会摔跟头。
有一次,接到一位患者的举报。患者举报的收“红包”者竟然是一个业务科室的主任,而且是医院业务方面的权威。据患者举报,前不久,这位主任从北京请来一位外科专家为这位患者做手术以专家的名义收了患者5000元的“红包”。由于手术不成功,患者认为花了这么多钱,手术也没做好,于是进行了举报。
收到举报后,他十分慎重,也很犹豫,因为这件事不仅涉及到领导干部,还涉及到领导班子的形象问题。
“这让医院的职工怎么看待我们的领导干部?”吴友忠说,“必须严格处理,刹住这股歪风。”
最后,经调查了解后,这个主任被进行降职处分。
如果说,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突出的,而医药费越降越高、越治越乱则使中国医药卫生行业里的改革像一列驶入“岔道”的火车。
蓝山县卫生系统不愿随波逐流,他们要从驶入“岔道”的列车上跳下来。
为了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得起病,蓝山县开始向药品、医材流通领域里弥漫的不正之风宣战。
实行药品采购自主“招标制”——首先在医药阵地上打了改革的攻坚战。
吴友忠和班子成员协商研究后,决定对药品全部实行招标采购。公开招标这个市场经济学中的概念对一些人来说还只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使医药采购费用一下子下降了十几个百分点,挤出了药品采购中的水分。
这在当地成为一条爆炸性新闻,在医药行业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这些措施堵死了一些人的生财之道,触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自此,卫生局的班子成员在医药卫生行业这个圈子里也成了众矢之的。那些药厂的销售商和一些医院负责药剂采购的人员对他们恨得牙根直痒痒,在背后指着吴友忠骂他“狠”,说他是个“愣头青”。
也有“医药贩子”想“走关系”找吴友忠通融通融,甚至想方设法给点“油水”。
这天晚上,吴友忠开完会刚回到办公室,一家医药公司的业务员路着走进来。他和吴友忠寒暄了几句,放下一个小包扭头就走。
吴友忠越喊,那人走得越快。吴友忠打开一看,是厚厚的一沓人民币。
吴友忠一个电话打过去:“你给我回来!把包拿走。不然,我可交给纪委啦。”
谁都知道吴友忠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那人只好乖乖拿回去。
40.改革方法论
改革者、探索者都是第一个吃“螃蟹”或吃“蜘蛛”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成功或失败来肯定或否定他们的“勇士”精神。
一项改革探索在某一个时期可能适应,过了这一个时期,到了另一个阶段可能就不适应了。一切事物都不能一概而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辩证法、方法论。
18世纪英国政府为了开发新占领的属地——澳洲,决定将已经判刑的囚犯运往澳洲。从英国运送到澳大利亚的船运工作由私人船主承包,政府支付长途运输费用。但囚犯死亡率极高。英国政府不仅经济上损失巨大,而且在道义上受到社会强烈谴责。对此,英国政府巧妙地实施一种新制度以解决问题。
政府不再按上船时运送的囚犯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而是按下船时实际到达澳洲的囚犯人数付费。据说,新制度实施后效果显著,囚犯死亡率迅速下降到1%-1.5%。政府只是改变付费制度,一切就解决了。这正是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重要的原因。
从我们熟悉的一般思维方式上寻找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有:一种做法是进行道德说教,让私人船主良心发现,寄希望人性改恶从善,不图私利,使他们认识到囚犯也是人,应该为囚犯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一种办法就是政府进行干预,使用行政手段强迫私人船主改进运输方法。诸如由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饮食、居住和医疗标准,甚至由政府派官员上船负责监督实施这些复杂的规定。但以上两种做法都有实施难度,同时效果也许甚微。
200年前,几百名死亡在海上运输线上的英国囚犯,用生命代价换来了一个新的制度。制度并不是要改变人利己的本性,而是要利用人这种无法改变的利己心去引导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制度的设计要顺从人的本性,而不是力图改变这种本性。人的利己无所谓好坏善恶之说,关键在于用什么制度向什么方向引导。
选择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保证医疗资源有效利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理论上有按服务项目支付、按人头支付、总额预算制、按病种支付、按服务单元支付等几种支付方式。
理论上虽然有几种支付方式,但没有一个地方有成功的经验。
毫无医疗卫生经验的吴友忠没有精钢钻,为何敢揽瓷器活?
白天参观考察,吴友忠觉得意犹未尽,晚上还要在宾馆里“开夜车”,分析搜集来的各种材料,深入思考,从中提炼出更有价值的、可以借鉴的方案设计着未来的“改革方向”。
在吴友忠看来,要做成一件事情不在学习、思考上下工夫是不行的。不仅热爱学习,善于学习,而且勤于思考,善于研究问题。对任何事情他认真琢磨,直到琢磨透彻为止。他喜欢读书,打小时候就熟读四书五经、《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些名著,并对里面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记得滚瓜烂熟。
这些阅读的经验和习惯,使他形成了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适用于很多国家,也同样应该适用我国(尽管国情不同)。人类的任何一种疾病的诊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41.寻找金钥匙—DRGs
在对国外的医疗收费方式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吴友忠发现,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按病种付费的方式与我国按项目收费的方式截然不同,对于控制医疗费用十分有效,是一种先进的收费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颇为流行。这种方式起源于美国。DRG是在美国的卫生费用不断增长的背景产生的。
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曾经由1965年的420亿美元增长到1980年的2470亿美元,约增加488%。卫生费用占GDP百分比从6.2%增长至9.4%。联邦政府必须支付老年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所规定的费用,两部分人约占全国医院费用的54%,全年开支从1970年的45亿美元增至1980年的228亿美元。
医疗费用的剧增迫使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这一背景直接促使政府改革医疗机构传统的回顾式结算方式,即改革按项目收费的方式,进而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简称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
国外近二十年的应用经验表明,与现有的其他付费方式相比,DRGs是一种相对合理的医疗费用管理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既兼顾了政府、医院、患者等多方利益又达到了医疗质量与费用的合理平衡。DRGs的运用可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美国实施DRGs后,Medicare住院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已从1983年的18.50%6降至1990年的5.7%,DRGs的运用加强了医保费用管理,确保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可以说通过改革付费方式能够达到正确引导医疗行为、控制费用的目标。
这是一条普遍规律,适用于很多国家,也同样应该适用我国(尽管国情不同)。人类的任何一种疾病的诊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吴友忠发现,不久前,卫生局组织人员对近年来的多份病例,分类整理,分析药品耗材的使用数量和相应的费用,寻找每种疾病的诊疗规律,最终确定每个病种科学合理的价格,实际上与DRGs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就是在解决“规律性”问题。
吴友忠指示医院里审计处负责人,对病种的数理统计工作要继续进行,并深入细致进一步完善。他认为,寻找人类疾病的诊治规律要比“登月工程”、“神舟飞船”上天应该容易得多。现在人类的遗传基因密码不是已经能够破解了吗?同样,人类也肯定能够把每一种疾病的诊疗规律找出来,形成最佳的、规范的诊疗方案,像工厂的标准化生产流程一样,对人类的疾病进行标准化的有效诊断治疗。新兴的“循证医学”和“临床路径”概念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杠杆”。
美国人不仅为每个单一病种的治疗确定了一个标准化的治疗方案,而且还为多病种即复合病种(也称合并症)提供了一个规范的治疗程序。使人们通常认为无序的、不确定的、难以琢磨的病理现象、临床操作实现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他们的治疗不是针对的人,而是针对的疾病。
于是,美国人又提出了“循证医学”的概念。利用这种观念指导疾病的诊断,可以充分利用目前最好的成果和经验来确诊,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这种理念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试想可知,在我国的一所普通医院看个感冒要花一千多元,如果按照病种付费和“循证医学”的原则,把治疗一次感冒的成本降低到80元,那么,一千元可以治愈十多个患者,这是对社会资源多大的节约啊。
他想到的不仅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同时,他还看重了节约资源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