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1057)
杜衍,字世昌,山阴(今绍兴)人。北宋仁宗宰相。大中祥符进士,补扬州观察推官,改秘书省著作郎,知平遥县(今属山西),通判晋州(今山西临汾),知乾州(今陕西乾县),徒知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县)。罢归,以太常博士提点河东刑狱,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徙知扬州,又徙河东转运副使,召为三司户部副使,出为河北都转运使,迁枢密直学士。宝元二年(1039年)
知永兴军(今湖北阳新县),次年为河东宣抚使。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召为御史中丞。庆历三年(1043年)任同平章事兼枢密使。次年拜相,任吏部侍郎,集贤殿大学士。因支持范仲淹等推行“庆历新政”而罢相为兖州知府。
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于皇佑元年(1049年),迁太子太师,封祁国公。衍为相,不置私产,第室卑陋,治政期间力革弊端,善决大事,好荐引贤士,为人称道。卒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
范仲淹曾因边境军务与杜衍在皇帝面前争议,对杜衍诋毁的言辞非常激烈。后来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遭到人家的攻讦,皇帝也打算罢免他的职务。杜衍却不记私恨,挺身为范仲淹辩白。
庆历七年,杜衍年届七十,上表请求辞职。他一生清介不置私产,离职之后寓居南京十年,居室简陋,出入不穿华丽高贵的服装。有人劝他着居士服,他回答说:“老而退休,哪可以高士自居呀。”逝世之前,杜衍要求儿子以一枕一席、低小的坟墓敛葬。临终还给朝廷上书,其中有劝戒皇帝“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数语。忧国忧民,言不及私,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