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361)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东晋大书法家。原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北),年轻时生活于晋都城建康(今南京),后迁居会稽(今绍兴)。并于兰亭聚会后两年的永和十一年(355)年,又徒居剡县(今嵊县)。出身贵族,为东晋元老、司徒王导之侄,起家秘书郎,历任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后以性好山水,不愿仕进称病辞官,并于父母墓前立下誓言。幼年说话迟钝,少年时沉默寡言,不为人所注意,十三岁时,参见尚书左仆射岬,以机智颖慧受到赏识。从小苦练书法,早年从学于其表亲卫夫人,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诸体备精,推陈出新,并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一变汉魏以来质朴之书风,开创出妍美流畅的新体,其字势雄强而多变化,后被世尊为“书圣”,唐太宗称其书“尽善尽美”,其书兼隶、草、真、行各体,尤擅行、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修禊,王羲之集当时名士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于山阴(今绍兴)
之兰亭,一觞一咏,这次聚会有二十六人作诗三十七首,写出与会诸人的观感,王也当场挥毫,为这三十七首诗作序,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书迹刻本甚多,散见宋以来所刻众帖中,行书以《兰亭集序》为代表作,草书主要有《丧乱》、《快雪时晴帖》、《初月帖》等。王羲之不仅是著名的书法家而且也长于诗文,其风格文雅从容,顾盼不定。《兰亭集序》即是他集书法、文学于一体的佳作,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流传后世。其书法理论著作主要有《书论》。王的夫人和他的七个儿子都善于书法,是一个闻名的书法之家。
宋嘉泰《会稽志》载:“王羲之宅在山阴县东北六里,旧传戒珠寺是也。”民间相传,王羲之既爱养鹅,也爱玩珠。一次不慎失落一颗明珠,他疑为过从甚密的老僧所窃,老僧因此含冤而死。其实明珠为白鹅误食,当王羲之发现后,追悔莫及,便舍宅为寺,以戒玩珠之癖,并亲自题书“戒珠寺”匾额。
戒珠寺原有卧佛殿、上方院、竹堂、雪轩、宇泰阁等建筑。宋高宗驻跸绍兴时,一度为越中士子学习场所,朱熹也曾在这里小住。此后,戒珠寺时有兴废,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咸丰、光绪年间均有修葺,正如诗人黄逵所说:“舍宅山阴兴废多,招提不改旧山河。”现存戒珠寺山门、大殿和东厢等建筑,系1924重建。这里背靠蕺山,坐北朝南,前有墨池,后为大殿。山门上“戒珠讲寺”四字,为赵朴初题书,两侧“此处既非灵山,毕竟是甚么世界;其中如无活佛,何须用这般庄严”的对联,为张大千所撰。
“最著名的书法圣地”绍兴兰亭是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圣地,也是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兰亭在兰渚山下,山多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临水为祭,称为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等修禊宴集于此。借酒赋诗,使得原来已有山水竹林之胜的兰亭更负盛名。
现今的兰亭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府沈盛修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知府许宏勋重修;三十四年(1695年)又奉敕重建,有御书《兰亭序》,勒石于天章寺侧,上覆以亭。1916年由绍兴陶荫轩(陶堰人)主持耗银2.5万重修兰亭。1956、1962年,兰亭先后遭台风、洪水侵袭,毁坏几尽,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进入兰亭胜景,穿过修竹夹道的石砌小径,迎面就是刻有“鹅池”两个大字的石碑。传说王羲之刚写好“鹅”字时,忽闻皇帝圣旨下达,连忙搁笔接旨,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一碑二字,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亭畔一泓碧水,即为鹅池。过鹅池就是流觞亭,亭前曲水叠石,相传就是王羲之等人修禊、流觞、饮酒、赋诗的地方。流觞亭的右侧有小兰亭,亭中碑刻“兰亭”两字,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御书。流觞亭的左侧,则为右军祠。祠的建筑古雅别致,祠内一泓池水,池中有四角方亭,即墨华亭,南北两端有石板小桥相通。相传王羲之勤练书法,经常洗笔,年深日久,使池水都染黑了。故后人称此池取名为“墨池”。流觞亭后有御碑亭,亭内有一块巨大御碑,重1.8吨。正面镌刻着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春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阴是乾隆游兰亭时写的七律《兰亭即事》遗墨。
“兰亭帖”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书法角度,称之为“兰亭帖”。序文共324字,由于作者是乘兴而书,所以字体极为潇洒自然,富于变化,尽善尽美,以至于王羲之自己后来虽然“更书数二百本,终不及之”。
王羲之身后,兰亭帖为王氏的传家之宝,世代珍藏。但当传到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弟子辨才手里时,却被酷爱“二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派御史箫翼设计骗去。太宗视兰亭帖为至宝,他让大臣欧阳询、猪遂良等精心临摹,又命宫廷拓书人赵模、冯承素等人钩摹廓填了若干本分赐给皇子和近臣,还选取临摹最好的欧阳本刻石于内府。而真迹一直留在唐太宗的案头,在唐太宗死后又作为陪葬品埋入了昭陵。
由于真迹不复再现,唐人的摹刻本便身价大增,也成了稀世之珍。南宋的米友仁就曾发过“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易万金”的慨叹。也由于“摹拓日广,研习岁滋”,兰亭帖的版本越来越多,如宋理宗搜集的就达117种。到了清代,乾隆帝搜集了唐人虞世南、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及明代董其昌等人临摹或书写的兰亭帖8卷,作为宫藏珍品,世称“兰亭八柱帖”,很是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