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这个大战场上,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办公室里那种与同事相处融洽八面玲珑的人总是能获得很多上司给的机会,也总会得到同事之间的帮助。这种人让人羡慕又让人有危机感,与其再抓破头皮去琢磨他是如何在职场上如此这般如鱼得水?不如现在你自己快点行动起来,也变成与同事相处融洽的职场“发电机”。要知道,职场中有一些“潜规则”你不得不懂,比如:特立独行的人会受到集体的排挤;不要轻易加入任何一个职场派别……当这些规则牢牢印于你心时,你也就再不会为职场人际关系而愁眉不展了。
合作多智,要善于向师友学习,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多方面的补充。著名科学家卢瑟福说过:“科学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思想,而是依赖于几千人的智慧。”现在科学愈来愈明显的显示了它的时代特征,它就是从单一性的个体研究进入合作性的集体研究。在这种趋势下,我们应适应这个趋势,自觉地将自己锻炼成具体集体观念的人,这种集体观念包括向师友学习,包括具有合作精神。具有合作精神的人如同海绵,可以多吸收各家的长处,增长自己的才干。一个外来人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完成自己的任务,最有效的捷径就是——融入这个陌生的集体。
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者的成功因素专业知识占15%,交际能力占85%,也就是说人际关系的强弱是最主要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人际关系只有在一个集体当中才可显现。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融入一个集体能力。在一个协作的社会里,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那么我们就需要融入一个集体,融入一个集体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大家同衣同食,让大家很难看出你是外乡人。”
文森特曾在博里纳日做过一段时间的牧师。
博里纳日是个产煤的矿区。在这里,几乎所有的男人都要下井。他们在不断发生事故的危险环境下干活,但工资却低得难以糊口。他们住的是破烂草棚屋,妻子儿女几乎一年到头都是在里面忍受寒冷、疾苦。
文森特被临时任命为该地的福音传教士。他在矿区的居民区里找了一所很大房子,为了取暖,文森特还和村民一同拿麻袋去装了很多煤渣。
文森特在大房子里即席演讲,他的讲道是那样诚挚而又充满信心,竟是在场的“煤黑子”们脸上的忧虑渐渐消退。从次,一传十,十传百。他的讲道人数逐渐增多,博里纳日人对他态度已由陌生人转变到毫不保留,大家都很信任文森特。他作为上帝的牧师,现在已经得到了这些“煤黑子”的充分认可。
文森特对于自己的成绩很满足,但是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难道是他为村里建了个大教堂,但这对于矿工来讲压根儿不算什么啊。虽然他刚才讲道热情洋溢,措辞优美,但是他曾经在简陋的小棚屋里和那座弃置不用的马厩里也都是一样热情洋溢,措辞优美。
为了使演讲更加精彩,文森特决定将自己的脸洗干净。他此刻才将自己来时带的一个香皂拿出来,走到镜子前,一看前额的皱纹里、眼皮上、面颊两边和圆圆的大下巴上,都沾着万千石山上的黑煤灰。他几乎认不出自己。文森特站在镜子前顿悟:“当然!”他大声道:“这就是他们对我认可的原因所在,我终于成了他们的自己人!”
文森特把手放在脸盆里涮了涮,脸连碰都没有碰就去睡了。煤灰每天都涂在文森特的脸上,从而使自己和别人看上去没什么两样。他的讲道依旧非常受欢迎。
在一个陌生的新集体,首先应该使自己在某一方面与他们相似或相同,这样就有了达成更多一致的基础。
犹太人的传统宝典《塔木德》上说:“众人着衣时莫要裸身,众人裸身时莫要着衣;众人就坐时莫要站立,众人站立时莫要坐下;众人哭时莫要笑,众人笑时莫要哭。”犹太人懂得,在生活中“入乡随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穿着与对方同样的服装,表现出与对方类似的举止,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和他的思想与地位是相似的,对方也就会对你产生好感。
任何人活在世上,都不可能不依靠他人,而独立生存。有道是:“一叶孤舟难以远航。”所以,我们几乎时时刻刻都活在一个集体当中,任何一个集体中,都需要有和谐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活在一个集体中就自然会出现与自己谈得来的人和没什么共同话题的人,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恩怨。
戴尔·卡耐基的恩怨理论则绝对是真理。他认为“即使我们实在难以去爱一个仇人和对手,但却总不能不去爱自己;我们要使仇人不能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外表。因为要是我们的仇家知道我们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精疲力竭,使我们疲倦而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受到伤害,使我们得心脏病,甚至可能使我们短命的时候,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