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成旺的形象,许多泾源人都非常熟悉:瘦削的面庞,黑色的皮肤,中等个头的中年人,戴着近视眼镜,有闽南人特有的外貌特点。1999年6月骄阳似火的季节,这位外表文弱但内心刚毅的闽南汉子走进了六盘山深处的泾源,开始挂职工作。他的职务是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
厦门——泾源对口帮扶“接力跑”的第二棒传到了他的手里。
六月份的泾源是绿色的——山青水绿,田野如碧。
绿色象征着梦想和希望。汪成旺感觉到似乎进入了一个绿色的梦想世界。刚开始连续20多天的下乡调研,除走村串户之外,他的心思集中在妇幼保健院的建设上。
他到任一个月前,妇幼保健中心大楼建设已如期动工。项目资金及时到位,招投标、设计、选址、征地已经结束。此时虽然积薪起焰,釜汤将沸,但仍歉一把火。有一件棘手事,让保健院的两位负责人一筹莫展。
事情还得从“选址风波”讲起。
卫生局副局长兼妇幼保健院院长拜发俊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回族汉子。从18岁当“赤脚医生”到现在,在卫生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0年,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他有切身体验。1993年7月他被任命为保健站站长时,保健站蜗居在几间破旧的平房内,院外没有合适位置悬挂单位的牌子,没来过的患者轻易还找不到地方。
当院长五年来,拜发俊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他的任期内,保健院能拥有一幢崭新、漂亮的业务办公大楼。
拜发俊心里最清楚这幢楼的份量。
1998年底,妇幼保健中心大楼正式立项后,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拜发俊是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基础建设。
副院长马玉莲是个女强人,瘦小精干,快人快语。保健院是她的“娘家”——1982年参加工作伊始,她就在保健院。1998年6月,她从县医院护士长岗位被提拔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等于又回到了“娘家”。
回到“娘家”刚半年的马玉莲,新官上任第一把“火”竟把选址会烧了个大窟窿。
1998年11月中旬,秋寒雨冷。自治区扶贫办主任黑保举、卫生厅副厅长窦敏章十分关心和重视三县妇幼中心楼建设,他们带着工作人员长途跋涉,从省府银川驱车近千里,第二次来到泾源,召开选址会议。
因为是闽宁扶贫基金为卫生事业投入的第一笔项目资金,所以区党委、政府要求组织实施的部门一定要落实好每一个环节。
在邓向贵县长陪同下,参加选址现场会的人员勘查了三个地方,经过讨论后,最后决定在县卫生局办公楼前合址新建妇幼保健中心大楼——这是一个权威性的决定。
可谁也未曾料想到,身材瘦小的女院长马玉莲,用她的大胆举动竟然动摇了这一既定事实。回忆当时的情景,马玉莲用女性轻松、俏皮的语气说:“我的人小胆大,在卫生系统是出了名的。”
对工作满腔热情的马玉莲,把心中的保健中心想像得很完美,对于这样一个“节约资金”的保守方案,她一百个反对。当时院长拜发俊出差在外,马玉莲参加了选址会,算是会场中顶小的“芝麻官”,即使心里反对,嘴里也不敢说出。但事关重大,不容踌躇,下午她找机会向卫生厅窦副厅长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反对理由:一是环境空间狭小,内部科室无法摆布,影响保健院的长远发展;二是病区与行政区混合一处,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应该另外选址新建。
她的大胆建议得到区卫生厅、扶贫办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原方案随之被否定。
“重新选址!”
卫生局长丁明海急得出了一身虚汗。多年来卫生事业举步维艰的境况,上至区、市,下至县、乡,那一级的领导不是心知肚明啊。
100万资金仅仅是主体工程,而且必须保证建设规模。同时,这批项目资金三县统一切块,没有机动余地;县财政“僧多粥少”的境况由来已久,挤出数万元计划外资金不啻于取肋抽筋。
压力虽大,但是为了第一座闽宁帮扶卫生项目大楼能拔地而起,丁明海默默地承受了。
窦副厅长当众说:“我们应该尊重用房单位的意见。楼还没有盖,方案虽然定了但也可以改嘛,只是缺口资金谁来负责?”
没等丁局长发话,马玉莲快人快语表了态:“配套资金由拜院长和我负责争取,不给厅长增加困难!”
院长拜发俊出差回来后,马玉莲告诉他选址会上“先斩后奏”的事情经过。拜发俊高兴地说:“好!好!你把咱保健院的大事办好了。”
目标是一种挑战,并且具有某种魔力。新址新建的目标确定,大家的工作热情很快被激发了起来。丁明海局长与拜发俊、马玉莲三人,两天内曾三次在县城四周勘查位置环境,调查土地情况,最后选定在县城北部香水街沿线的城关清真寺附近征用建设土地。
阳春三月,大地复苏。一个用石灰圈成的白色方框内,人群穿梭,忙忙碌碌——这是一个梦想的开始。
六月的山区夜晚,月朗星稀,非常寂静,空气依然阴湿,混凝土振动棒发出的刺耳的尖啸声传得很远。拜发俊披了件外衣来到施工现场。
大楼基础工程施工正处在关键时刻。作为项目建设负责人,拜发俊在睡梦里都牵挂着工地。
忽然间,在搅拌机旁正与工头交谈的一个瘦削的身影让拜发俊睁大了眼睛——“汪县长!”
拜发俊赶上几步紧紧握住汪成旺的手说:“晚上天气这么阴湿,汪县长还亲自来工地上看?”
汪成旺幽默地说:“北方的太阳下山早,我不好意思早早睡觉嘛!”
原来,汪成旺副县长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妇幼保健中心大楼工地上来看一看施工情况。工头神秘地告诉拜发俊说:“这个外地口音的人,天天都来工地转悠,我不知道他想弄啥哩?原来还是个县长哩!”
汪成旺告诉拜发俊说:“对保健中心大楼建设牵心扯肺的何止你我二人。我来之前,我们厦门市和开元区的领导对保健中心项目都很重视,有具体要求:一是保证施工质量;二是保证建设规模;三是保证竣工工期。蔡顺驰虽然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但他依然还在关心保健院的建设。”
1999年6月28日,汪成旺主持召开的妇幼保健院项目工程汇报会,对丁明海、拜发俊、马玉莲三人与其说是一次“加压会”,还不如说是一次“减负会”——汪成旺帮助他们渡过了缺口资金的难关。
汪成旺听取了丁明海、拜发俊和马玉莲各有侧重的汇报后说:“闽宁帮扶工作是连续性的,我们应该不遗余力地继续做好保健中心建设工作。第一,工程款按进度及时拔付,绝对不能挪用;第二,实行质量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第三,10月底封冻前竣工。”
“资金缺口因为是合理调整造成的,是既定事实,应该考虑解决。按实际缺口额计算后,我写报告请求市政府和开元区再支持一点。”
汪成旺的两句话让三个人重负若释。毕竟那次选址会风波后,大家为缺口资金的事一直感到胸口上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好梦少有,好事多磨。
一波未平,一波乍起。由于是独立新建业务楼,必须有供暖锅炉、车库等附属设施,原来的征地面积需要扩大,在扩征土地时偏偏遭遇了“钉子户”。征地牵涉到的香水镇城关村一户村民,任凭土地部门、村干部多次左劝右说,硬是不同意转让自家的土地,干脆拒绝说:“征旁人的地1亩两万元,征我的地10万、30万我都不给!”
汪成旺听到消息后,对拜发俊、马玉莲说:“这户农民估计有情绪,咱们到他家里去访一访。”
下午4时左右,农家人晚炊的轻烟早早飘起。汪成旺约上镇、村干部和保健院的两位院长踏进了那一户农民家的大门。
“你好!我到你家里聊聊天,你欢迎吗?”
“欢迎,欢迎!”憨直的主人见来客操一口“海味”普通话,有点诧异,手足无措,忙吩咐家里人准备茶水。
大家围坐在院子中间的树荫下。
听说这位南方来的客人是县上的副书记兼副县长,周围邻居家的人都来看热闹。
汪成旺坦诚地说:“老乡啊,我是专程来请你帮忙、支持一下我们妇幼保健院建设的。”
他告诉大家,泾源县的发展、变化靠一个人是绝对不行的,必须靠党和国家的大力建设,靠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可以说,泾源县的建设事业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也包括现在在场的每一个人。
“妇幼保健中心大楼项目寄托着福建省厦门市人民对泾源回汉群众的一片心意,是一件造福当地,让咱老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直接受益的好事情,同时也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幸福、平安的大事呢!大楼建在我们城关村的土地上,建在你们家的土地上,应该说是城关村和你这位老乡的荣誉啊!”
听着这一番入情入理的话,那位老乡深受感动,面对众人他发自肺腑地说:“人家福建人大老远跑来帮助建设咱泾源,吃苦受累为的是把咱泾源人的事情办好,咱自己还有啥说的呢!”他同时说明原先有误解,以为第一次征地是建楼,这一次又征地肯定是假公济私,借公家的名义给私人征地,所以坚决不予转让。他当众表示,他的土地愿意以公价转让,不附加任何条件。城关村的村主任与党支部书记及文书现场研究后拍板定案:10%的村提留全部免掉,支持妇幼保健楼建设。
事后,汪成旺对身边干部多次说:共产党的法宝之一是密切联系群众,当干部的要心贴心地接近群众,群众才可能理解你,支持你。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美丽斑澜的田野,淡黄的牧草,碧绿的土豆苗,排列成不规则的矩形方块,似乎是一幅淡雅和谐的抽象派水粉画。
如同秋禾在阳光和雨露的滋养中蕴育着成熟一样,保健中心大楼在汪成旺和许多人共同的关爱中,一天天高耸起来。
1999年是20世纪最后的一年,也是最忙碌的一年。为了实现中国政府对全世界所郑重承诺的“不能把贫困带到21世纪”,泾源县在党和国家坚持不懈的扶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全县10万回汉人民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终于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的宏伟目标。
也就是这一年,泾源县妇幼保健中心大楼建设快马加鞭,日新月异。进入10月份,大楼竣工已进入倒计时。
从开工到完工,历时四个月。该工程以资金到位及时,建设速度快,质量保证而创下泾源县建筑历史最短工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