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的群众没有想到养鲁西羊的效益会如此丰厚。闽宁帮扶的鲁西羊效益好的消息到处传播着。更多的贫困户前来申请扶持,群众养羊的积极性非常高。于是,为了扩大养殖,汪成旺又争取闽宁资金20万元,让闽宁办主任鄢生平、县扶贫办干部咸国福等专程到鲁西羊的产地——山东省梁山县鲁西地区以每只380元的优惠价购买了500只优质鲁西母羊,给泾河源镇的白吉、高峰,香水镇的暖水、惠台、米岗、下寺,黄花乡的红土、胜利等村各扶持50只。从此鲁西羊便在泾源县更多的地方开始繁殖了。我们采访的鲁西羊养殖户于物利、于桂香、马金成、李金明便是汪成旺亲自扶持过的贫困户。
走进兴盛乡新旗村于物利家,新式平房,现代家具、电冰箱等电器应有尽有。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眉宇间透着英俊与精明,他很健谈。“我家里5口人,现在人均年纯收入5000多元。我能有今天全是这些鲁西羊。”他指着羊舍里一群雪白的鲁西羊对我们说。1999年4月,在汪成旺书记和鄢生平主任的关照下,村里给了他一只鲁西羊,不久便产下4只羊羔,3母1公。第二年老羊、小羊一齐产羔,一下发展到13只,给放羊人马亚东送了一只(现已发展到10只),留下老羊把其它全部卖了5000元作本钱来贩牛羊,生意很好,每年的收入都在两万元以上。于物利60岁的父亲告诉我们:“这鲁西羊只要喂好真能恩养人。我连卖几茬子,现在还有16只呢!”老人的脸上溢满了幸福的笑容。
走出于物利家我们又随村干部来到于桂香家里。几只雪白的母鲁西羊和1只高大健壮的公羊正在宽敞的院子里晒太阳。三个10岁左右的孩子在院子里做暑假作业。一位80岁的老太太告诉我们:女主人给羊割草去了。我们正感到失望时,于桂香却背着一大捆超出自己体重许多的紫花苜蓿回来了,汗水顺着她那黑红俊俏的面颊向下流着。她放下草热情地招呼我们。我们从各种材料读过这位20多岁就痛失丈夫的坚强女性的事迹。丈夫去世后,她拉扯三个孩子,孝敬老人,既是养牛、养羊、承包荒山的致富能手,又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她对我们说:“我丈夫去世后,幸好有汪书记和鄢主任的照顾,给了一只鲁西羊。我把心思都花在了羊身上,时间不长就下了三只羊羔,后来我又花700元买了一只种公羊,结果发展得很快,每年卖羊的钱就够三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开销了。这都是托闽宁帮扶的福!”
红土村因土质为红色而得名。这个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268户1087人,大多数分布在银钱子沟和老虎沟里。因长期居住在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深山大沟里,这里的群众长期靠山吃山,部分群众只能在生存本能的驱使下得过且过,过着推日头下山的日子。常言道,“救济救济,救济得炕上无席,身上无衣。”洞察他们贫困的原因,了解他们繁衍生息的环境发现:这里靠山,雨水多,无霜期短,经常遭受洪水和山体滑坡的侵害,是一片不产生希望的土地。1999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00多元。汪成旺在检查工作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50只鲁西羊投放给该村的50户贫困户进行试点饲养。几个月后他检查时发现效果很好。50只鲁西羊普遍产羔,最多产7只,最少的也产两只。50户鲁西羊产羔200只,成活150只。他又将给该村维修村部的钱挤出来,再次购买50只羊投放给另外50户贫困户,让更多的人发展鲁西羊。
老山羊、鲁西羊,满山遍野都是羊。泾源县利用闽宁扶贫资金、秦巴项目款、财政资金,在泾河源镇北营村、河北村、涝池村,黄花乡胜利村,香水镇的卡子村,建立了五个鲁西羊养殖示范园区。在畜牧富县的战略决策指引下,泾源县人养羊的热情空前高涨。
2000年,全县羊存栏达到3.2万头。鲁西羊存栏1.5万只,占存栏数的41.2%。全县出现许多养羊大户,其中养100只以上的就有30户,50只以上的有100户,30只以上200户。素有“养羊之乡”之称的泾河源镇养羊9000万只,北营、河北、上秦、下秦、泾光、白面、马家、余家八村依托北营、河北高档肉羊繁育小区,以发展高档肉羊养殖为重点,年户均养羊5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7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4%。人均畜牧业收入28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该镇的“养羊大王”于明福一家就养280只,年出栏200余只,仅养羊一项纯收入3万余元。当地人利用草山资源优势,咬住青山不放松,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劲头,给他们换来了丰厚的效益。
蓝天白云下,羊群满山遍野。有一天,自治区的一位领导来泾源视察工作时,看到公路边的山坡上有几名14岁左右的孩子在放羊,羊悠闲地吃草,孩子在尽情地玩耍。这位领导让停下车来,他叫来孩子问:“你们怎么不上学?”“弟弟妹妹要上学,我就得放羊。”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说。“你们在这玩不怕羊跑?”另一个孩子说:“不要紧,有臊胡领着头。”“什么叫臊胡?”领导不解地问。最小的孩子笑着毫无顾忌地说:“连这个都不知道呀,臊胡就是领导嘛。”在一旁的工作人员正要制止孩子。这位领导却说:“不要紧,不要吓着孩子,孩子说的对,训练好一只好羊、好臊胡更利于群牧,又能带好其它羊。”但是,这位领导的心情却很沉重,因为这些孩子的年龄是应该去上学的。
从此,那孩子的臊胡一词,便成为人们之间戏闹的口头语,臊胡也就成了大小领导的代名词。天真的孩子啊,这能怨你们吗?你们至今住在前几辈人盖的泥土房子里,房前屋后的高山,遮挡了你们的视线。你们只知道羊的习性,可你们知道学习知识对你们是多么的重要?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大,多么的精彩啊!你们在山间的小溪玩过纸船,却没有知识的船把你们载向更广阔的世界。父母亲为了几只羊的眼前的一点小利益,竟然漠视、剥夺了孩子上学的权利。
汪成旺知道这件事后,想了很多很多。
今天的文盲就是明天的贫困户,山区的畜牧业随着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群众思想还没有从愚昧、僵化、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放牧是对满目疮痍的西海固大地的再一次毁坏……他思索着,为建秀美的山川,应变放牧为舍饲,让更多的孩子返回课堂……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区,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地貌复杂,各种坡地、洼地极多,受自然条件制约,大量耕地产粮不收种,羊饲料主要来源于农作物副产品,如玉米、麦皮、沉渣之类,一般没有配合全价饲料。随着农民对优质人工牧草,如紫花苜蓿、红豆草等的性能、品质、营养特性有了深刻了解之后,用优质牧草代替农作物副产品,充当主食、精料,调制干草用以牲畜越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牧草的种植量也随之加大。
将羊的饲养放牧转为舍饲养殖,农户也开始想方设法增加羊舍的面积。汪成旺设法让农民懂得:只用农副产品作精料,秸秆作为填充粗饲草,辅以牧草喂养的传统养羊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养羊产业。让群众懂得了紫花苜蓿,其蛋白质含量可达20%,其营养成分对羊短期育肥,怀孕母羊营养补充,具有良好的性能。将优质牧草进行适当处理,用来代替农作物副产品,必须大力改善饲料方面的现状,将牧草打粉作高营养配合饲料的主要部分取代豆粉、豆粕,来直接充当精制饲料。
2001年,泾源也奏响了封山禁牧的序曲。养羊业发展起来了,但发了羊财,又念熟了羊经的泾源人并不满足。他们认为鲁西羊虽属高产羊,但随着市场价格渐落,便将目光盯在了市场前景看好国外优质肉羊上。为了与时俱进,追赶科学的步伐,汪成旺又让县扶贫办用闽宁资金首批引进了英国的“道赛特”、“萨福克”,德国的“美丽奴”等优良种羊9只,再利用鲁西羊产羔率高的特性进行杂交繁殖肉羊。道塞特羊:原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以考力代羊为父本,雷兰羊和英国道塞特兰为母本,再以有角道塞特公羊杂交培育而成。该羊胸宽深,背腰平直,四肢粗短,后身丰满,体型呈圆桶状,肉用体形明显,早熟性好,生长发育快,可全年发情配种。2000年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克隆羊基地又从澳大利亚引进100多只。饲养实践再次证实,该羊适应性强,具有罕见的耐粗饲和抗病性能,成为羊品种中的佼佼者。
萨福克羊产于英国英格兰东南的萨福克、诺福克、剑桥等地。该羊以南丘为父本,当地体大、瘦肉率高的黑脸有角诺福克羊为母本杂交培育而成,该品种羊性早熟,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颈粗短,胸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发育丰满,头及四肢均为黑色,全身粗壮结实,肉嫩脂少,产羔率为130%-140%。主要生产肉羔,该羊产肉性能好,常用作肥羔生产的终端父本。我国曾于90年代至2000年两次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引进数百只萨福克羊在各地饲养,共食性、适应性、抗疫性都很罕见,各地将此羊作为重点引进对象。
美利奴羊:产于德国,主要分布在萨克森州地区,是用泊力考斯和英国莱斯特公羊同德国原产地的美利奴母羊杂交培育而成。该羊品种早熟,羔羊生长发育快,产肉、繁殖力都很强,体格大,肌肉丰满,公羊体重140千克左右,产下130天左右就可屠宰。我国除进行纯种繁育外,曾与蒙古羊、西藏羊、小尾寒羊杂交,皮毛明显改善,生长发育快,将其改良成中国美利奴羊,也称“中美羊”。
首批引进的9只种公羊,分给北营村两只、胜利村两只、龙潭村1只、大庄村两只、卡子村3只。汪成旺又让县畜牧中心从兰州畜牧研究所请来了中科院院士张东孤教授指导搞优质肉羊杂交改良。60岁的张教授除代培当地畜牧兽医外,为项目执行村各培训两名农民技术员,长期实施羊改良技术。北营村的冶生俊,2002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家里连300元都拿不出,村上给照顾一只鲁西羊,在与这些国外引进的良种羊交配后,3年产羊13只,每年仅羊收入1万多元,现在5口人的人均纯收入早已过千元。村里的李志刚、赫伍拾,这两户养得最多,每户每年卖羊30只左右,仅卖改良后的肉羊,将原有经营利润提高了30%以上。2003年优质肉羊种群已发展到了1.5万只,占羊存栏的40%,多元化杂交繁殖羊存栏2.1万只,基本上形成了肉羊繁育所必需的多元化杂交结构。改良后的肉羊喜食鲜嫩的青绿饲草及脆香树叶,采食范围广,营养丰富。泾源羊品种老化,羊肉腥膻的现象已成为历史,泾源羊肉已成为远近食客交口称赞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