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54500000043

第43章 商鞅变法

在列国争雄的战国时代,秦国以一个边陲弱国而一跃成为势可吞并六国的强国,与商鞅变法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孝公求贤

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渠梁即位,即秦孝公。秦孝公是一个有作为的国君,当看到其他国家在经过不同程度的改革,国力都增强后,便也积极地寻求一条使秦国富强的道路,以重现春秋时代秦穆公称霸的辉煌。国家富强,人才第一,秦孝公广泛地招揽人才,并下了一道求贤的诏令,许诺如果谁有能力使秦国富裕、强大起来,就封给他官职,赏给他土地。

就在这时,有个叫卫鞅的人从魏国来到秦国。卫鞅原是卫国的贵族子弟,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曾受过法家李悝、吴起的影响。

当卫鞅还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叔手下做小官时,公叔见卫鞅很有才能,在临死前曾把他推荐给魏惠王,要惠王委以重任,用卫鞅为相,并说:“如果不用这个人,就务必把他杀掉,不能让他离开魏国。”但魏惠王不相信公孙的话,觉得卫鞅没有什么本事,无非就是个能说会道的门客罢了,因而没有重用卫鞅,当然也没有按照公孙的话把他杀掉。卫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便想到其他国家去发展,这时正好听说秦孝公下诏求贤,于是就来到了秦国。卫鞅到秦国后,先求见秦孝公的亲信景监。景监向他求教,卫鞅很有见地地给他讲了天下大势及秦国国事。景监发现卫鞅很有才能,就向秦王引荐他。

三见孝公

于是孝公就召见卫鞅问他治国的方法。卫鞅就以舜、禹为例给孝公讲帝王之道,还没讲几句却发现孝公已经睡着了。卫鞅告退后,孝公召见景监,生气地对他说:“你这个门客太迂腐了,他说的对于我一点用都没有。”

景监退朝后回到家中,对卫鞅说:“大王说你讲的他根本不感兴趣。”卫鞅说:“我给他讲帝道,是他不能领悟。我愿再和他谈谈。”景监说:“等过五天,大王消消气,我再给你引荐吧。”过了五天,景监对孝公说:“我那个门客还有话要对您讲,希望大王能再见他一次。”孝公碍于情面,勉强答应了。

这次,卫鞅给孝公大讲王道。听了几句,孝公就对他说:“你确实知道得多,但你讲的这些对我都没用。”卫鞅回到景监家,景监问他:“这回讲的是什么?”卫鞅说:“我给他讲君王之道,他还是不感兴趣。”景监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能离开现在的形势而讲以前君王的事情呢?”卫鞅说:“这两次我没弄懂大王的兴趣所在。我怕他的志向太高,所以我先试探了他一下。现在我明白大王想听什么了,倘若再给我一次机会见他,我肯定能让他听得高兴。”于是又恳求景监再给他说说,景监叹口气说:“那再等五天吧。”

五天后,景监入宫服侍孝公,见孝公心情不错,就又和孝公说:“我那个门客自称有帝、王、霸三术,前两次他只给您讲了帝、王之术,还没讲霸术,不知您能不能再召见他一回。”孝公一听霸术,正是他所感兴趣的,就同意再给卫鞅一次机会。

这回,卫鞅开门见山,直接对孝公讲治国的方法,他说:“国家不富强,就没有能力整顿军队,不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军队不强大,就没有能力防御外敌的入侵。要想国家富裕,必须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百姓多开垦田地;要想军队强大,必须休战养息;在政令上必须赏罚分明,这样,国家就会慢慢强大起来……”秦王听后很高兴,说:“你说的这些我都能办到。”就这样,孝公和卫鞅一连谈了好几天,卫鞅给他讲了许多治国安邦的措施,孝公听得津津有味。

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就这样,秦孝公决定重用卫鞅,任卫鞅为左庶长,并对文武百官说:“今后国家政令,都要按照左庶长制定的遵守,如果有违抗的,就和抗旨一样!”

卫鞅在对秦国的法令进行仔细研究后,准备实行变法图强。卫鞅将新拟定的法令条款向秦王呈报,获准后,开始推行新法。

首先,他起草了一个改革法令,但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对老百姓说:“如果有谁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10两黄金。”不一会,很多人围过来,议论纷纷,但是没有一个前来扛木头。

卫鞅知道,秦朝自始以来很少讲信义,老百姓对官府的话根本不相信。他于是把赏金加到50两。正当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有一个体格魁梧的汉子跑过来说愿意试试。那人扛着木头往北门走去,后面跟了许多看热闹的人。人们很好奇,也很怀疑,想看看究竟会是什么结果。不一会,那汉子就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卫鞅立刻传出话来,赏金50两,一分都不能少。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轰动了整个秦国,人们都说官府是讲信誉的。

颁布变法令

卫鞅觉得老百姓已经相信他了,变法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在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进行变法,新法的内容包括:

一、编制民户,加强刑赏。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内各家互相纠察。一家作奸犯法,别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发的,腰斩。二、鼓励小农生产,崇本抑末。新法规定,凡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就必须分家,各立户头。努力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可以免除劳役。三、延伸阅读《尚书》书成中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编成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尚书”意即“上古的史书”。《尚书》所录,据称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关于《尚书》编订年代,以前有说为孔子所编,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订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后,《尚书》多残缺。《尚书》内容丰富,在中国史学、文学、政治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自汉以后,《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官僚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

奖励军功,凡在战争中斩得敌人一个首级的,赏给爵位一级。四、废除井田,“开仟佰封疆”。五、推行县制,将全国分为四十一县,设立县令、县丞等官职。六、迁都咸阳。七、统一度量衡。

秦强民惧

秦国自这两次变法以后,军事力量强大了,农业也发展了,人们也富裕了。

秦孝公见卫鞅的改革措施成功了,更加重用、信任他。但卫鞅大规模的改革,触及了秦国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极大的不满;而且刑戮太重,触犯新法者轻者发配充军,服苦役,重者削鼻砍腿。一次,卫鞅去查看囚犯,竟一日内诛杀700余人,鲜血都染红了渭水,哭声遍野,百姓晚上在梦中都吓得发抖。

这样一来,无论大小官员,还是百姓,都对新法有些不满了,有人开始反对新法。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卫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从上到下一律遵守,不能因为他是王族就逃脱惩罚,否则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而且,太子是嗣君,不可以施刑,应该处罚他的师傅们。”孝公觉得卫鞅说得有理,就同意了卫鞅的意见,将太子的老师公孙虔割了鼻子,另一个老师公孙贾则被在脸上刺了字。

卫鞅变法一共推行了10年,虽刑戮严酷,但也确实推动了秦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无盗贼,粮仓里面堆满了粮食,军队骁勇善战。随着秦国的日见强大,中原的诸侯国纷纷与秦国交好,连周天子也派使者送祭肉给秦国,封秦孝公为“方伯”。卫鞅变法的实行,为以后秦国的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卫鞅受封

卫鞅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兵强马壮,国富民强。秦孝公为嘉奖卫鞅的功劳,特封他为列侯,并把秦国攻打魏国的商於等15个城池赏给卫鞅,封号为商君,此后人们也把卫鞅称为商鞅。

商鞅谢恩回到他的封地,对自己的家臣说:“我以前在卫国当小官,后来归附秦国,幸而得到了大王的重用,助秦国励精图治,几度变法,现在又得魏国方圆700里的土地和15座城池,大丈夫能够取得的成功,我看我已经做到极限了。”商鞅手下的门客无不齐声道贺,争相逢迎。

突然人群内走出一人,径直走到商鞅面前厉声说:“有许多人说顺从奉承的话,不如一个人直言不讳。你们都是商君的门客,怎么能够进谄言而陷害主人呢?”众人放眼瞧去,发现这个说话的人是商鞅的门客赵良。

忠言逆耳

商鞅很是诧异,问赵良说:“先生说众人逢迎我,这恐怕不是事实吧。试问我呕心沥血地治理秦国,即使和穆公时代的百里奚大夫相比,我的功业也不算不大了吧?”赵良淡然地回答说:“百里奚是穆公的相国,他帮助穆公吞并二十多个国家,并让穆公成为戎翟的宗主。百里奚一生廉洁奉公,酷暑之下也不撑起遮阳盖,累了也不乘车。他去世之时,秦国百姓无不为之痛哭,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一样悲痛。如今您治理秦国已有8个年头,新法虽然已经颁行,但刑戮太重,人民只是害怕刑罚的残酷,而不是从心里想遵守它、拥护它。太子对于您处罚他两个老师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民间的百姓也早已怨声载道。一旦大王去世,您的处境可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危险了,您怎么还能贪商於的富贵,还称自己为大丈夫呢?您为什么不推荐贤人代替自己,您只要辞去官职不要俸禄,做一个耕地的农夫,尚可保全自己的性命呀!”

赵良的一席话,尖锐地指出了商鞅法令的一些弊端和商鞅所处的险恶环境,但此时的商鞅已经被眼前的荣耀冲昏了头脑,变得刚愎自用起来。听了赵良的话,商鞅不但不深思其中的道理,反而很不高兴,大声斥退了赵良。

又过了五个月,秦孝公得了重病,很快就去世了。秦国的大臣们按照孝公的遗愿,拥立太子驷即位,就是后来的秦惠王。这时的商鞅自恃自己是先朝老臣,孝公的红人,仍然飞扬跋扈,目中无人,没有对新君表示出足够的忠诚和敬畏。

车裂之祸

公子虔由于上次被商鞅削鼻,旧仇还未报,就与公孙贾同时向秦惠公上奏说:“臣听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将要面临着危险,尤其是在君王身边的人,君王也是很危险的。商鞅变法治秦,我国虽强盛,但天下老少妇幼都说是商鞅的法律,而不说是秦国的法律。现在他又得封邑15个城,位尊权重,日后必然叛乱。”

惠公说:“我早就恨死这个老东西了!但他是先王的臣子,不能轻易动他,所以姑且不理会他,但也不能让他太嚣张了。”于是秦惠王派人收回商鞅的相国印,让他回到自己的领地去。商鞅辞官回家,乘着自己的马车浩浩荡荡地出了都城,排场大得能和诸侯相比。

公子虔密告惠公说:“商鞅不知悔改,他车队的规模可以和您的媲美,如果这样让他回去,日后必定谋反。”惠公大怒,命公孙贾引兵3000追捕商鞅。公孙贾领命出朝。因为商鞅的新法令中刑罚很苛刻,多数老百姓对他都有恨意,听说要去捉拿商鞅,都愿意跟随,一下子跟来了数千人。此时商鞅走投无路,只好逃往魏国,但魏国人也恨他在秦国操纵朝政时的无义之举,不肯接纳他。商鞅只好又逃奔往郑国,还没到郑国,已经被公孙贾的队伍追上,最后被生擒了。公孙贾将商鞅带回都城,秦惠公历数其罪,吩咐将商鞅处以五马分尸的酷刑。

历史词典

玉器流行

玉是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华的美石,以玉制成的物品称作玉器。古代玉器不仅是日常用具和饰品,同时还是具有宗教意义的礼器,以及祭祀天地、沟通神灵的法物。战国时期玉器空前繁荣。当时工具和仪仗玉器比以前明显减少,璧、璜、环、佩等礼器和装饰用品增加较多,而且出现许多新的器型。制作工艺也有提高,雕刻细腻,纹饰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玉璧、玉璜、玉琮、玉圭、玉琥、玉璋是战国时代最常见的六种玉器。玉璧是有孔的圆形玉器,其纹饰主要有几何纹、云纹和谷纹。玉璜只有玉璧的1/3,初为祭器,用黑玉制成,是立冬祭祀北方的器物,后衍生成饰品,故又称佩璜。玉琮是内圆外方的管形玉器,用作礼地、发兵等用。玉圭指的是上部尖锐呈三角、下端平直、长方形的玉器,是标明身份的瑞玉和祭祖盟誓的祭器。玉璋与玉圭相似,“半圭为璋”,它与圭都是区分等级的器物。除以上的仪礼“六器”外,先秦日常社会生活中盛行用玉作佩饰,人们用佩玉来协调举止、标明身份、表达情意和作为承诺的信物。此外先秦的丧葬制度也盛行用玉。

在强秦的朝廷纵横捭阖一生的商鞅,就这样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固然是因为商鞅的才智遭人嫉妒,但也与他治国手段过于严苛、失了民心,同时自身太过骄傲自负有关系。法与情经常是矛盾的。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强大,秦国统一天下也许就要延后许多年,或许根本没有秦国的统一。但商鞅刑罚太重,虽然立了威,有了信,但却失去了人情,甚至失去了人心,为自己酿下了悲剧的种子。

同类推荐
  • 乱入那个三国

    乱入那个三国

    一直以为郭嘉和典韦死得太早,非常可惜,假如他们能够幸存下来,也许三国的历史会被他们改写,还有颜良、文丑、太史慈、庞统、关羽、张飞等人。如果能把这些人都弄来为自己效力,嘿嘿……于是我穿越了。但是本以为让我这个现代人穿越到了三国是为了给机会称雄历史,没想到其实是老天觉得三国历史里严重稀缺逗比而已……
  • 兴隋

    兴隋

    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究其原因只有当时的人知道。杨义一名现在的大学生穿越成隋朝靠山王的儿子,靠着自己的家世,再利用从现在学的知识经商、组建军队。泡尽天下美女,收武将、谋士。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外抗突厥、高丽,内剿灭反贼。
  • 还原吴三桂

    还原吴三桂

    描写吴三桂一身经历。披露历史真相。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事实。让后人更清楚的知道吴三桂的本来面目。所以编写了这个剧本。故叫《还原吴三桂》。在这之前人们对吴三桂及其历史事件的理解。是片面而模糊的……其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歪曲和隐瞒了历史真相。通过本剧人们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背景。更客观的认识吴三桂这个人……
  • 大唐第一狠人

    大唐第一狠人

    民间故老相传,将不过李,王不过霸,但是在大唐最无敌的却是李元霸。那么,穿越成李元霸的遗腹子,将会是怎样一种精彩的人生?惹事,他从来不怕。拼爹,谁拼得过他?……另有老书《大唐风华路》,也是大唐种田流,有书荒的建议去看看,均订过万,应该还能入您法眼。全订群:722290630
  • 大唐稀客

    大唐稀客

    人生百年起起落落,谁也无法跑到一分钟之后,看看自己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本文的故事只是借用了唐朝的年代,讲述着一个即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本文的主角杜凡本是大中华的一名特种护卫,在一次事故当中,奇迹般的穿越至了大唐盛世。凭借着21世纪的智慧与阅历,杜凡屡屡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但就在一切看似天下太平的时候,背后却总有一只大手在摆布着杜凡的人生。杜凡历尽辛苦揭开了黑幕的真相,却不知,这幕后的黑手,居然是自己寻找已久的故人。杜凡的感情与他的人生相仿,起起落落间却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似美好的姻缘,却是暗流涌动;看似有些无稽之谈,却让人唏嘘不已。饱尽坎坷,能够陪杜凡走到最后的,依旧是那对的选择。
热门推荐
  • 凡逆诸天

    凡逆诸天

    诸天万界,皇者冠绝古今,帝者震古烁今!诸天之下,人言凡体不可修。一少年凡体自凡间走出,打破凡体不可修行的魔咒,化作一代天骄!战神体,伐战体,力压一切体质在修行之路上大步而行,屠一切阻他修行之人,逆所有大道而修。以凡体逆天伐道!逆神!逆天!逆道!逆皇!一逆到底,凡者逆修!
  • 乱世皇妃之青君传

    乱世皇妃之青君传

    孟青君(柳长依):本以为紧守本心,孤独一世,却没想到兜兜转转,几离几归,仍是命中注定,历经磨难,终不负余生。魏炽(卫沐恩):本以为将会在仇苦当中度过,却来了人间温暖。原以为会人生圆满,却原来一波三折,险些人生遗憾。此生见你,定要有你,此生有你,定不会放你。总结:这就是是一对男女在乱世之中互相扶持,求仁得仁,终得圆满的爱情故事
  • 斗罗之我有双系统

    斗罗之我有双系统

    地球,三好学生肖奈,意外遭雷,穿越到斗罗大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尊敬师长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发现我

    发现我

    当朝夕相处的男朋友开始让你感到陌生,他的秘密随着一个神秘的铁盒逐渐显露,面对一张张来自民国时期的相片,以及男朋友诡异荒诞的信件,你该如何一步步揭开这个来自七十年前的男人所隐藏的秘密...
  • 龙战诸天

    龙战诸天

    这里是一个以武道为尊的世界!遵循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法则。21世纪,一个寒门学子在一次极其罕见的天象中意外的穿越。他,在敌人眼里,只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在兄弟面前,只是一个不抛弃不放弃的好兄弟。他,在爱人面前,只是一个至死不渝的好男人。他的横空出世,惊天地泣鬼神,扰动了整个世界。从此他踏上了一条战强者,灭万魔,收神兽,踏苍穹的诸天之路。(喜欢的朋友,可以将本书加入书架,相信大家的书架还是有很多空缺的,谢谢支持!)
  • 花海情缘

    花海情缘

    一个小女孩闯进了一片花海里,与一个小男孩说笑。却不知这一闯,不仅仅是花海,更是男孩的心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心的最后救赎

    心的最后救赎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冷漠中,那么将会沉醉在黑暗,可怜的少女啊!被亲人遗忘了。——自从忱佳琪出生以来,家里的人对她都很冷漠,可以说简直没有她的存在,相当于隐形人罢了,他们展疼的只有比她小一岁的弟弟(忱濯睿)渐渐的,她越长越大,接触的人也多了,从开始的孤独到开放,她也明白自己只能羡慕亲情,不能得到。她开始放弃亲情了,改接触友情了,但友情还是让她失望了。后来她什么也不愿信任了,只知道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没有人直得可信!直到遇到了他——【第一个对她好、真心的老师】他改变了她的命运,甚至更多的人的命,他领她走上了正确的人生道路。从此,她不再孤独了。。。。。。
  • 寄往初夏的风筝

    寄往初夏的风筝

    纪念那个相信爱情,爱做梦的年纪,纪念那些曾在我们的青春中出现的他和她,那个雨天对于高中女生初夏来说,是命运之路中的一块里程碑。初夏遇到了“黑车司机”徵渊,成了他灰暗生命中的一道曙光,而她却对初次见面的“堂哥”元江一见钟情。同时,徵渊的命运又被青梅竹马的余晴果紧紧纠缠,无力逃脱……命运将四个人紧紧缠绕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将如何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