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老夫人给萧逸和郑润娘准备好了两大包的东西。包括被一些水果大饼以及一些娘家在成亲那天送过来的回礼。另外还让萧逸去村子养鸭鹅的鳏夫那里买了一只鸭,并从翠花婶,即金秀家里买了一只鸭。时值大唐盛世,虽然因为太平久了积累了一系列的矛盾,但主体上人民的生活还是比较富裕的,即使这之前只有一老一少的两口之家里,也有着几亩良田。遇上农活时节,村里人都合伙轮流着来,所以这倒也解决了萧逸家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加上成亲郑父索要的彩礼钱并不多,因此萧逸家还是能拿出一些余钱来的。
吃过早饭后,老夫人就把萧逸和郑润娘两人打发上路了。濂溪村和郑润娘娘家所在的郑村离得并不远,说到天去也就三四里路的样子。所以萧逸和郑润娘走在路上还是比较轻松和惬意的。萧逸背着两大包裹,而郑润娘则只负责提拿鸡和鸭。本来郑润娘是打算完全由她一个人来肩负这些东西的,但是来自21世纪的萧逸自然不会让这种极度男女不公平的事情发在自己身上的。虽然这个时代好多时候好多人都会这样做。
这天是个艳阳高照的日子,一路和风袭人,柳花扑面。萧逸看着小道两旁野花丛生,群莺乱舞,一片水绿山明,不由心情舒畅。再见着身边亦步亦趋,迈着小碎步,身姿窈窕婀娜的郑润娘,禁不住嘴带笑意的说道:“润娘,你看今日叶吐嫩蕊,花开新颜,正是春光明丽的时候,我给你唱首曲子吧。可好?”
“你想唱就唱呗,谁还能封住你的嘴呀!”瞥了一眼身边的俊秀郎君,郑润娘略带娇羞地回应道。看来她现时的心情也是不错的。不过让她心情愉悦的多半不是路边的野花和嫩草,而是身边的人儿。因为三天前她坐着大红花轿从这里一路走来的时候,她要嫁的是一个气若游丝,危在旦夕,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撒手人寰的人,而现在回娘家却是伴着一个身轻体健的俊俏郎君,相比之下,这对于谁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喜悦。她当初上了花轿,虽然有一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怀着替父还恩的信念的。来时抱着守寡直至老夫人驾鹤西去的想法,而回时却在偷偷地规划着未来的幸福生活。
“那我就唱了,你可听好了:风吹着杨柳呀,唰啦啦啦啦啦。小河的流水,呀哗啦啦啦啦啦啦。谁家的媳妇,她走呀走得忙呀。原来他要回娘家。”萧逸便把这首之前世界里耳熟能详,老少皆宜的《回娘家》唱了出来。
“你在这唱的是什么曲子呀,我怎么从来都没有听过?”郑润娘惊讶地问道。古代的歌曲都是把诗词谱成曲子拿来唱的,不曾出现过这么通俗的歌曲,所以郑润娘在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也带有疑惑。
“这是我自创的曲子。还想听不?”
“嗯。”显然这别出一格的曲子勾起了郑润娘的兴致。
“身穿大红袍,头插一枝花,胭脂和花粉在她的脸上搽。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还背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喂。”
“我哪里有背着个胖娃娃?”以为是萧逸故意取笑她,郑润娘不依了。
“是你自己要听的,能怪我吗?”
“那你也不能这么唱!”两个人纠缠痴闹在一起,在路上留下了一串笑声。这可以说是萧逸来到这个世界心情最愉快的时候。
西方谚语说到达罗马的最近的道路是和朋友一起聊着天走。这几乎是个绝对的真理。在说说笑笑中,萧逸和郑润娘很快就来到了郑村。得到消息的郑父早早地就打发小儿子,也就是郑润娘的二哥郑大海来村口等待他们。看见这小两口从村外走来,郑大海老远就又喊又叫到,不等萧逸走上前来,他就冲上去,来了个大大的熊抱。郑大海是个结实高大的青年汉子,把萧逸抱在怀里狠狠地压迫了一番。使得有些清瘦的萧逸有些透不过气来。看到萧逸表情有些难受的郑润娘赶紧对着她的二哥抱怨道:“哥,你用那么大的力气干什么?逸郎身上可还有着伤病呢。”
“呵呵,对不起哈妹子,哥是高兴,没想到三天没见,小逸子就变得生龙活虎了,消息刚传来的时候可惊出了我一地的下巴。”对郑润娘说完,又哈哈大笑地对着萧逸略显瘦弱的肩膀大力地拍了拍。疼的萧逸直哆嗦。
“哥——你这说的是什么话?”郑润娘娇嗔道。
“哦,对不起对不起!哥说错话了,哥没有诅咒我小妹夫的意思。”
“你呀。”显然知道自己二哥性格的郑润娘有些无奈。
看着这对兄妹有趣交流的萧逸不禁咧嘴轻轻地笑了笑,看来这个二大舅子是个爽快的性情中人。
“萧逸见过二哥。”萧逸等他们说完话,施礼说道。
“都是自家兄弟,不要来文绉绉的这一套,走吧,老头子可是盼了你们好久了。”郑大海说完强行要过萧逸身上的包裹并背在身上带头向村里走去。萧逸和郑润娘相视一笑后也跟着去了。
郑润娘的父亲是个身材挺拔的中年汉子。身材高大健硕这一点郑润娘的两个哥哥都继承了下来了。郑父四十岁上下年纪,天庭饱满,太阳穴突出,精神矍铄,可以说是龙虎精神。来丈母娘家之前萧逸就曾问过郑润娘有关情况,知道这个神武的丈人以前是个走江湖的练家子。郑家的两位年轻后生也是个外家高手。至于郑润娘是否也练过则不得而知,因为当萧逸就此问她的时候她扭捏了许久才支吾着说没有练过,不过在学识过人的萧逸看来其可信度相当之低。
郑大汉原本在江湖中还有不低的名声,不过在一次遭难也就是被萧逸父解救的那次之后意识到长在江湖飘,难免要挨刀的真理,所以便洗心革面金盆洗手隐居在郑村了,当了个寻常的猎户农民。萧逸的丈母娘则是个三十七八岁的妇女,虽然岁月在其眼角留下了几处痕迹,但是仍然有点半老徐娘的意思,可料想其年轻时候定是个秀美女子。当然其实这一点从她生养的闺女郑润娘身上就能窥出一二。
“贤婿请坐!”没想到见了萧逸这个小姑爷,一介武夫的郑大汉竟也打起了文人腔调。
“不敢,岳父大人,岳母大人先请。”萧逸倒是淡定地回应道。
“坐吧,都做吧。”郑大汉看见萧逸不肯先坐,便自个先坐了下去,然后对着一旁的女婿儿子说道。而呆在郑大汉身边的丈母娘则在仔细端详了萧逸几番之后拉着郑润娘跑到后堂说娘俩的悄悄话了。
“贤婿能够如此神速恢复乃至痊愈真是天之大幸,否则真是委屈润娘这丫头了。看来润娘这丫头也是个厚福之人,你们俩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正大汉打起文人腔调也还有板有眼,语气有些庆幸又有些自豪,自以为做了件无可非议的事情。
弄得萧逸只得在一旁“那是那是”般唯唯诺诺地应付着。
“如今贤婿风华正茂,又已成家,可否想过准备将来以何立业啊?”
“不知岳父大人有何高见?”萧逸纵然淡定也被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丈人给震惊了一下。毕竟他来到这个世界才三天时间,正处于适应阶段,很多事情根本还来不及思考。至于未来规划这种关乎一辈子际遇的事情更是还不曾思索过。所以他便对着眼前的威武岳丈打起了太极。
“贤婿出生于书香门第,你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你的父亲更是曾中过明经,是个有功名的人。所以,老头子以为你还是应该继续走读书入仕之路,莫要没来由地辱没你萧家的赫赫声名。不知贤婿以为如何?”
这个时候的科举制度经由对隋朝科举的继承,加上唐太宗武则天的发展,乃至当今皇帝唐玄宗的努力,已经相当完善了。在唐玄宗时期,科举已经是十分重要的参与仕途之路,而且朝堂内外对进士科很是重视,当时有“非进士出身,虽位极人臣终不为美”的说法。与之相对应的是当朝许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而刚才郑大汉所说的萧逸之父曾中过的明经,则虽同为当时科举的两项主要科目之一,地位却没有那么高。因为它考的是经意而科举考的是诗赋,两者的意义和难易程度都有所区别。从当时流传的一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中就可见一般。
所以曾在江湖中闯荡过的郑大汉有此一说也就不必那么惊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