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现身
1935年,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举办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开幕了。这次展览共展出了5000多件中国古代文物,参展文物都是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品出借的文物。
当时北京故宫博物院挑选了700多件精美文物参展,这是故宫、也是中国古代文物第一次以国家的名义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上举办的文物展览盛会。故宫的文物学家庄尚严和傅振伦先生参加了这次展览会。展览会上,他们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看到这么多流失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作为故宫和中国的文物专家真是备感亲切又感慨万千,他们尤其被一件青铜器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一件代表大英博物馆参展的展品,一直收藏在大英博物馆,能作为大英博物馆的代表参展,可见它的珍贵。
这件青铜器高约20厘米,器身的纹饰十分精美。凭借着多年文物工作的经验,两位专家知道这件青铜器应该是中国古代食器和祭器的一种——簋。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件青铜器还有几十个铭文字,这是相当难得和珍贵的。在国内,曾有一些文物专家听说过这件青铜簋,但谁也没有见过它,更不知道它的具体情况,难道这只青铜簋就是那件只闻其名未见其面的珍贵文物吗?
对话青铜簋
庄尚严和傅振伦当即要求大英博物馆允许他们为这件青铜器做一份拓片,以便带回中国进行研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邢侯簋铭文拓片拓片带回中国后,俩人立刻着手研究。青铜器上铸刻的68字珍贵铭文终于让他们解开了这件神秘青铜器的身世——
“唯三月,王令荣内史曰:艹害(邢)厂矢(侯)服。易(赐)臣三品:州人、亻东(重)人、()人,拜稽首,鲁天子造厥濒(频)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终)令(命)于有周,追考(孝),对不敢坠,邵(昭)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典王令(命),乍周公彝。”
意思是:在三月的一天,内史荣宣读了王的诏令,邢侯顺应了天命,服从了王的安排,授予邢侯职,锡给臣属三品;州人、重人、庸人……之后的稽首、奔走上下等等之语,为对周王商王一种赞美之语,国内学者在很多青铜器中皆有所见,并有趣的称之为“程式化的表决心语言”。大概表达受命者要恪尽职守,勤于王命之义。“用典王命”更是表明邢侯因册命而为周公作彝器。
从铭文上的邢侯二字,我们便可推断出这件青铜器叫做“邢侯簋”。旧时,也有人称之为周公彝,但无论其名如何,器所铸之义都是一样的。
邢侯簋是邢侯因为自己祖上的荫庇及自身的才能而得到了周王的封赏,铸造此件青铜器,一是为了称颂周天子的才能,二是为了祭祀自己的父亲周公。周公,是周朝有名的贤臣和政治家,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公元前11世纪,武王儿子周成王即位时年幼,周公又竭尽全力辅佐成王,稳固了周成王的统治地位。周公死后,周成王为报答周公辅佐之恩,便封周公的第四子姬苴为邢侯,封地就是今天河北省的邢台。姬苴受封后,为祭祀父亲周公,铸造了大批青铜器,邢侯簋便是其中之一。
黄绿相间的斑驳铜锈显得古老而神秘,经过漫长的岁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邢侯簋部分已经锈蚀、脱落。但精美的花纹和簋底的铭文依然清晰可辨。他的腹部很深,显得庄重而典雅,但凸起的腹部上铸着两两对应的象兽纹,四个垂耳自然下垂,上面也装饰着精美的兽纹。它周身的一切无不在向人们展示着自身的华丽与高贵。
遭遇飘零
如今这件青铜簋已经在大英博物馆静静地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他是如何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呢?
1921年,正是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年代,邢台一伙盗墓贼趁机大量盗掘古墓。当地有个传说,有一个远古诸侯的墓葬中有大量的稀世珍品,这座墓葬便成为“掘金校尉”们首当其冲的目标了。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墓的主人是谁,他们也并不关心这些,他们所去的目的只为古物珍宝。没过几天,他们就从墓里盗掘了大批的珍贵文物,很快,这些文物就被卖到了河南洛阳的文物市场上。
一天,一个外国人在文物市场上闲逛,忽然看见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只见它的器身上有四兽垂耳,周身装饰着精美的花纹。这个外国人叫做尤莫伐拉斯,是英国籍的希腊巨贾。尤莫伐拉斯喜好收藏各种文物,尤其喜爱中国文物,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东方神秘古国,给了尤莫伐拉斯太多的惊喜,今天的这件青铜器又是一个惊喜。尤莫伐拉斯买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邢侯簋。
当初看到邢侯簋的时候,尤莫伐拉斯并不知道这件青铜是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只是喜欢就买了下来。回到英国后,尤莫伐拉斯便把这件邢侯簋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由于不了解邢侯簋的来历和身世,尤莫伐拉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得到的竟然是一件中国青铜器中的珍宝。邢侯簋以其出身、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考古等多重价值于一身的特性,可谓是珍宝中的珍宝。
家乡的祭奠
今天,经过中国考古专家的发掘和研究,已经确认中国河北省邢台市西南的古墓就是邢侯墓,邢侯簋的“娘家”也就是这里了。
1999年,邢台市政府专门为邢侯墓立碑,来自各地的邢氏后人也来此认祖归宗,参加隆重的立碑仪式。
邢氏文脉源远流长,但是,那些珍宝的身上,似乎记载着远去的国殇。现今,邢侯簋身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邢侯的子孙只能遥望着远方祭奠先人用智慧铸就的文明瑰宝,有骄傲,也有伤痛。
品物赏宝
邢侯簋
名称:邢侯簋
通高18.5厘米
年代: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
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
相关链接
周公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周公像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邢侯
据史料记载,邢侯名姬苴,是周武王之弟周公旦的第四个儿子。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旦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侯迁都夷仪,外藉齐兵,内聚士气,几经争战大胜,为庆功建邢侯之台。邢台之称,原源于此。
邢台是以古都闻名的城市,但邢台为都情况,一般人不清楚,故略述之。邢台是伴随着商王“祖已迁于邢”(《史记·殷本纪》)而载入史册的。祖乙从相(河南内黄)迁邢,邢台第一次为都是祖乙都邢。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夏的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盛邢侯墓遗址时东达黄海,西至青海,南到洞庭湖,北达渤海。祖乙是有为君主,迁邢后迅速强大。祖乙迁邢至今3400年。祖乙迁邢是邢台历史上一件大事,研究祖乙迁邢意义重大。邢台第二次为都是邢国都邢,西周初年,周开国功臣周公姬旦第四子姬苴封于邢。西周邢国强盛,春秋时衰落,前635年,为卫国所灭,邢国都邢距今2900年。内邱冢圪塔村曾发现邢侯墓。邢国为封国,但立国400年,在邢台历史上影响深远。
邢侯墓-景点简介
邢侯墓遗址公园,位于邢台市西南郊轮胎厂内南侧,10.0公顷,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500米,是一处由商代遗址与周代墓葬共存的文化遗址。1993年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勘探和发掘,截至1999年已发掘墓葬200余座,车马坑30余座。其中大型墓葬6座,推测4座为邢侯墓,1座为邢侯夫人与邢侯并穴墓葬,1座是春秋时期的赵襄子墓。在墓地中南部还发掘先商、中商遗址4200平方米。
邢侯墓-纪念戳
邢台市于2007年7月21日启用“邢姓发祥地”纪念戳一枚,主图为邢侯墓出土的“邢侯钺”,为本年度邢台启用的第一枚连体戳,由杨文忠策划,李建辉设计。戳为胶质,规格30×6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