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人不同,成功者在面对困难时,有一种享受的心境。如同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视困难为机遇一样”。当别人都已放弃时,那些敢迎“难”而上的人却还在坚持;当别人都已退却时,那些敢迎“难”而上的人仍然向前。
所以,我们说:看不见光明、希望,却仍然孤独、坚韧地奋斗着,这才是成功者的素质。
1.你越坚持,困难就越退缩
你越坚持,困难就越退缩。“坚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力武器,有哪件事可以不经坚持和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呢?坚持是持久心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生的重要品质。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用自己的是对持最终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很难想象,如果他在中途对自己失去信心,不坚持写作,那么我们现在又能到哪里去阅读这本巨著呢?也就不可能吸收他的思想精华。
国外类似的人物也大有人在,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坚持之上的。他坚持把好的字句抄在纸片上,有的插在镜子缝里,有的别在晒衣绳上,有的放在衣袋里,以便随时记诵。一点一滴的坚持终于让他成功了,他成为了一代名人。
比较来看,勇于坚持的人,他们不论做什么都会全力以赴,总是有着明确而必须达到的目标,在每次失败时,他们总是笑容可掬地站起来,然后下更大的决心向前迈进。而坚韧勇敢更是伟大人物的特征。没有坚韧勇敢品质的人,不敢抓住机会,更不敢冒险。一遇到困难,他们便会自动退缩,而一获小小成就,他们便会感到满足。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讲述过这样的一段亲身经历:
每当里根失意时,他的母亲就这样说:“最好的总会到来,如果你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交上好运。并且你会认识到,要是没有从前的失望,那是不会发生的。”
里根于1932年从大学毕业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时里根计划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于是,里根就搭便车去了芝加哥,敲开了每一家电台的门,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
无奈的里根又搭便车回到了伊利诺伊州的迪克逊。虽然迪克逊没有电台,但里根的父亲说,蒙哥马利·沃德公司开了一家商店,需要一名当地的运动员去经营它的体育专柜。由于里根在迪克逊中学打过橄榄球,于是就提出了申请。
然而,里根仍未能如愿,他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母亲提醒他说:“最好的总会到来。”父亲借车给他,于是里根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了特莱城。
里根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节目部主任彼特·麦克阿瑟告诉说他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里根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里根大声地问道:“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当失望到了极点的里根正在等电梯时,突然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一架麦克风前,叫里根凭想像播一场比赛。结果,里根被录用了。
正是不懈的坚持取得了收获。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成功者,也都是靠坚持而造就的。就像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坚韧勇敢者的掌握之中一样,当别人开始放弃无法再做时,他们却仍然坚定地去做,直到困难退缩。
职场中的我们,工作和生活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生活中的强者一样,只有一次次地度过艰苦的磨砺,一次次在失败中站起来,困难才会害怕,成功也就会离我们越近。
2.用心读懂“失败”这本书
与“困难”相伴,就要承受失败。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总有一些或很多的不如意,所以,失败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现代的职场人用心读懂,并记入心境。当然,不同的人对于“失败”这本书,是存在根本不同的。
有人曾问一个孩子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回答说:“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就学成了。”
所以,如果你天真地认为每一位成功者都只有成功的经验,那就错了。没有人能比成功者拥有更多失败的经验,也没有人比成功者更重视失败的宝贵教训和启示。
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努力战胜一时的失败,反败为胜,获得更大的胜利;后者一旦遭遇失败的打击,即坠入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自怨自艾直至自我毁灭。这就是不同的人对“失败”这本书的不同读法。
看下面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有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枯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于是,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就意思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地大声哭叫。不一会儿,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
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它都做了出人意想不到的处理:迅速地抖落下来,然后狠狠地用肢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都惊诧不已。
在我们的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会如尘土一般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它们统统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脚下。果真如此,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不正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块垫脚石吗?
人生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任何人都会遇到的,有失才有得,没有失败考验的心理准备,闯荡不了多久就要走回头路了。只有不怕险阻,勇于进取,不放弃责任的人最终都会走出困境,得到伟大的发展。面对失败,你要痛定思痛,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下一次奋斗中引以为戒。千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痛,甚至自虐般地流着鲜血还不知痛。
所以,对于职场成功者来说,面对困难我们没有理由退缩,只有积极地进取才能够让我们从绝境之中闯出一条生路,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永远是我们战胜它的法宝,“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要我们抱着必胜的信念,成功终将是属于我们的。
在现代职场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失败与挫折,在它们面前,人们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或是后退,或是消极抵抗。只有那些用心读懂“失败”这本书的人,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困难的人,才会成就一番事业。
其实,读懂“失败”这本书并不难,难的是有没有一个好有心态。如同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苦乐与成败并不是别人左右的结果,就在于他的心态是否健康。如果用悲伤的眼睛看世界,那么世界便暗无天日;如果用慈爱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就会发现有许多事物值得我们去感动。
所以,到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人不可能做什么事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在挫折面前被吓倒,而是要用理智面对它,冷静地找到战胜它的办法。没有这种理智的精神,不是你打败挫折,而是挫折打败你。
3.困难越大,失败也可能越大
敢于面对困难,并不是说所有的困难就都能克服。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困难越高,失败也会越大。
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在他授课的第一天,给了他的新学生一份乐谱。“试试看吧!”他说。
乐谱的难度很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上星期的乐谱教授提也没提。学生再次挣扎于向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周上课,迎来的都是一份难度愈来愈高的新乐谱。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向钢琴大师质疑:“这三个月来为何不断折磨我?”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最早的那份乐谱,交给了学生。“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钢琴大师缓缓地说:“如果我要你全部纠正你第一份乐谱的错误,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
这就是库柏定律,就是当你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你不妨向更高的困难和失败迈进,体验失败在你身上慢慢建立起免疫能力。这位有名的钢琴教授就是这么做的。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枚炮弹破坏了一座花园般的城堡,却炸出了一个泉眼,汩汩清泉喷涌而出,这里后来成了著名的喷泉景区。挫折也是这样,它暂时破坏我们的心灵,却激发奋斗的泉水。
其实,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也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看似很大的困难,永无歇止难度渐升的环境压力,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多般能力。
所以,世界上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在它们容易的时候来处理;世界上的大难题一定要在它们很小的时候来处理,所以,圣人从来不必处理大问题,却能成大事。职场中的我们,当困难的事情还在容易的阶段,就去处理它;当一件大事还很小的时候,就去处理它。
现代的职场人,请记住那位富裕的哲学家罗伊斯的话:“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你是绕着一只轮子旋转,因此没有人是永远不幸的”。就像生活的轮子在不停地转,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一定会为我们带来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