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孙子·军争篇》
孙子在这里主张采用虚张声势浑水摸鱼的空城计。老板有时候也要用“空城计”。
耐克公司惊人的增长速度与它快速创立名牌有很大关系。明星造势,是奈特创立名牌的基点。耐克声势浩大的体育营销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大牌体坛明星吸引过来。在网球运动上耐克抓住了阿加西和彼得·桑普拉斯,在篮球运动上同西雅图海员队超级明星小肯·格利非签约。到1992年,耐克公司签约了半数以上大学运动联盟的篮球冠军球队,球员都穿耐克公司的鞋子,60多所体育知名大专院校都是耐克学校。此外,职业篮球球员乔丹、巴克利和十几个明星都在它的麾下,324名NBA球员中就有200名球员穿耐克公司的运动鞋,其中更有80名与耐克公司签合约,275位职业美式足球球员,290位职业棒球球员全穿耐克公司运动鞋。
法国的酿酒业历史悠久,尤其是白兰地,品质一流,清醇可口,早已享誉欧洲。20世纪50年代,法国曾向美国推销他们的白兰地,却始终没有成功。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发现,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法国白兰地,对法国白兰地酒的悠久历史更是一无所知。如何让美国人知道并了解白兰地酒,从而大喝法国酒呢?法国人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决定抓住一个“重要事件”大做文章。他们选定的“事件”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67岁寿辰。
在美国总统寿辰一个月之前,法国人就分别从不同的传播媒介向美国大众传播了信息:法国人民为了表示他们对美国总统的友好感情,将赠送两桶极名贵的、酿造已达67年之久的白兰地酒作为寿辰贺礼,特邀法国著名艺术企业特别设计制作酒桶。在总统寿辰之日,贺礼将由专机从法国专程送到美国,并举行隆重的赠送仪式,两名穿着法国宫廷侍卫服装的法国人将抬着这两桶酒步行入白宫。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法国白兰地公司还为此次“赠酒仪式”投注了巨额的保险。
在法国这两桶白兰地抵美之前的一个月时间内,法国人的精心宣传加上连续的报道吸引了千万个美国读者的心。在美国总统寿辰前夕,关于这两桶白兰地酒的传说,已成了华盛顿市民的热门话题。美国大众包括总统的胃口已被吊起。大企业都翘首以待,盼望着白兰地的大驾光临。
艾森豪威尔67岁寿辰那天,法国用专机将两桶白兰地酒运到了华盛顿,同时举行隆重的献酒仪式。穿着宫廷侍卫服装的法国人精神抖擞,风度翩翩。人不坐车,酒也不以车运。身穿盛装的宫廷侍卫们抬着由著名艺术企业精心装潢的两桶白兰地酒从机场出发,经过华盛顿宽敞的大街直往白宫走去。
一路上,华盛顿市民如同过节一般,夹道观赏欢迎法国白兰地,两旁的街道上竖着巨大的彩色标语牌“欢迎您,尊贵的法国客人”、“美法友谊令人心醉”。美国的新闻媒体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一重大新闻,关于名酒行踪的报道、专题特写、新闻照片挤满了当天各报版面,连广告费都不用花。
而白宫周围,早已人山人海,美国人热情奔放,挥动着法国小国旗,期待着白兰地的出场。
在白宫的花园里,举行了隆重的赠送仪式。艾森豪威尔总统面带微笑接受了这两桶被赋予了象征法美友谊的白兰地。这时,人群沸腾,欢声四起,奏响了两国国歌,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当天美国许多企业都是一企业人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这一盛况转播。而后,法国人又趁热打铁,通过新闻媒介宣称“为使美国人民能够领略白兰地酒的浓郁醇香,专列还带来一批白兰地酒,奉献给美国人民”。
就这样,法国名酒白兰地在这种轰动的气氛中一下子被美国记住了,并且大摇大摆地走上了美国人的餐桌。
在这一活动中,法国人借助艾森豪威尔67岁寿辰这个事件,把握住宣传时机,同时又赋予商品政治及人情意义,抓住消费者心理,同时又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运用不同的手法吸引各种传播媒介不请自来,制造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这种将白兰地与美国总统寿辰联系起来的构思,是典型的因事借势的谋略。
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有企业不出名的餐厅,餐厅老板发现:每当周二的时候,来就餐的人特别少。老板几次想扭转这种冷落局面,但都收效甚微。一个周二的傍晚,老板闲坐无事,便信手翻阅桌上的电话薄,翻着、翻着,老板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约翰·韦恩,老板一愣,但很快明白过来:这是一个与当时红极美国的巨星同姓同名的人,老板来了灵感,何不借用真约翰·韦恩的名字和名气,请“假”约翰·韦恩来就餐呢?到时候,镇上的人出于好奇,一定会光顾餐厅。老板先给“假”约翰·韦恩打了电话,邀请他携夫人于下周二晚8点到餐厅来就餐,餐厅免费供应他双份晚餐,“假”约翰·韦恩欣然同意。然后,老板贴出一张大海报:“隆重欢迎约翰·韦恩先生于下周二光临本餐厅!”
大海报一贴出去,果然在小镇上引起了轰动。人们在纷纷议论的同时,又焦急地盼望下一个周二早些来到,好一睹这位明星的风采。到了周二,餐厅的生意大增。顾客们询问老板:“约翰·韦恩什么时候光临?”老板回答:“晚8时准时到达。”这一天傍晚,顾客们早早地就进入餐厅就餐;不到七点,想要就餐的人就不得不在餐厅门外排起了长队;接近八点的时候,餐厅的内外已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了。
八点正,餐厅老板通过餐厅内的扩音器宣布:“各位先生、各位女士,约翰·韦恩携夫人一起光临本店,让我们共同来欢迎他和他的夫人!”
餐厅内、外顿时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餐厅门口——在餐厅老板和漂亮的服务小姐的陪同下,一位矮小的、地地道道的肯塔基州老农民与他的妻子微笑着、又有些忐忑不安地迎着众人的目光,走人餐厅。
“这就是巨星约翰·韦恩及其夫人?”
所有的人都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这只是很短时间内的惊疑。过了一会,人们很快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餐厅内爆发出一片善意的哄笑声,有人大喊:“欢迎约翰·韦恩!”于是,更多的人大喊:“欢迎约翰·韦恩!”人们把约翰·韦恩夫妇拥上上座,还纷纷要求与约翰·韦恩夫妇合影留念,整个餐厅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餐厅老板从邀请约翰·韦恩的成功中受到鼓舞,于是继续从电话薄上寻找与“名人”同名的人到餐厅免费就餐。当然,老板并没有忘记事先贴出一张大海报,遍告镇上的父老乡亲,而乡亲们也都乐意到餐厅来“捧场”。此后,每逢周二,这企业餐厅的生意最为兴隆。
某县一个农民出身的老板,看到农民种棉花积极性很高,棉花的价倍已达3元多1斤,但长期以来,农民用的棉种自已退化,急需新棉种,而市场供应并不充足。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他决定用棉花种子来发财。
这位老板专门跑到外地买了一些优质棉种。他买的种子并不刍,只够种一亩地。种棉花时,他没有采用一般的种法,而是很仔细地先下种,然后移栽。下种时,他还专门请了县里的一个技术员亲临指导。他这种虚张声势的做法,吸引了许多人来观看。
棉花种下以后,他多施肥,勤管理。天旱时,他勤浇水。田于管理得法,水分充足,他的棉花自然比别人长得好。棉花还未开,四邻的村庄就经常有人来参观。大家都对新的棉花种子称赞不已。
到了秋天,棉花田里一片洁日。为了进一步造声势,他又雇了三个小伙子和自己一起,天天晚上睡在地里看护棉花,而目还准备了两支猎枪。
收获时,许多人都想买他的种子,最后人们以40元一斤的高价将种子抢购一空。为了扩大效果,这位老板编了一本种棉花的小册子,发给买种子的人,要他们按科学的种田方法种棉,人们对他更佩服了。
由此可见,一个经商者,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场地的情况下,如果善于标新立异,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虚张声势,扩大影响,便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