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虚实篇》
指挥战争不能被动地应付敌人,受敌人摆布,而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争取主动,就要突出一个“先”字,如“未战先知”、“先为不可胜”、“先至而得天下之众”、“先处战地而待敌”,对于有利的地形,必须“我先居之”等。凡事都须尽可能抢得先机,在战争未发动之前就予以压制。如果先机被夺,即使是高手也都无法下出好棋。
新产品销售战中,优先出品的制造商总要占尽优势,后出品的厂商则会受到诸多限制,为弥补劣势,必然会造成其物质及精神上的最大负担。日本象棋界名人木村义雄有一套特别的战略,一般人在下棋时总会为陷于逆境而不得不蹙眉长思,木村反而是在占上风的时候端坐长思,大多数对手因此而斗志顿失。这是因为战况好转时,许多人往往在高兴之余走出昏招,以致无力回天,而对方所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20世纪30年代初,山东烟台啤酒厂为将产品打入上海市场,于是便主动出击,征得上海“新世界”游乐场同意,在游乐场举行喝啤酒比赛,48瓶1箱的烟台啤酒一下子被喝掉了500箱。时隔一月,该厂又在报上登载一则消息:烟台啤酒厂将在某月某日在上海半淞园隐藏1瓶带有特殊标记的烟台啤酒,找到者将奖给啤酒20箱。最终的结果是,这两次活动烟台啤酒厂前后仅用了520箱啤酒,就使原先鲜为人知的烟台啤酒在上海市民中企业喻户晓,其他啤酒厂想打进上海市场就难上加难了。
我们注意到《孙子》在解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时,没有提到防御制胜的例子。这是因为防御者往往有精神上的消极面,比如精神萎靡、消极竞争,或者兵力涣散、势单力孤。防御某个地域时,如果百般思索敌人出兵的方向,就不得不兵分多处,所需兵力自然庞大;然而如果能集中使用兵力,则采取攻势应该不难。企业若能持续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妨将利润的一部分用于更新设备或用于新产品的开发,这便是采取“攻势”。如果做法更细致的话,则会以调薪、奖金、慰问金等方式来激励员工的斗志。可是有些老板在获得利益之后就患得患失,老想到“万一以后情况不好”将会怎样,因而以守势经营,终究难成大器。
当然,在市场上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并不见得永远奏效。凡事皆有利有弊,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主动出击可能会过早地暴露企业的战略意图。倘若领先企业的创新的确有利可图,众多竞争对手必然蜂拥而至,并对创新产品或服务再做有的放矢地改进,以蚕食被占领的市场份额。另外,主动出击、先发制人还存在一个成本劣势,其早期诸多开拓性工作所付出的成本一般较高,而受益的往往是整个行业并非是市场领先企业一企业,所以极易造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被动局面。
所以提倡主动出击、抢得先机并非不计成本的盲目行为,而要在衡量资源、竞争动向及市场情况之后才采取行动。主动出击应避其尖锐,击其虚空。硬碰硬,两败俱伤;强击弱,长驱直入。
老板把实现利益目标的谋略先在高层次寻求制胜之道,如求之不得,再根据情况逐次地下移。生意场上,处处都是计。以谋略取胜,就是要能面对现实与未来,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对成功路上的种种问题,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方案、绝招,从而解决问题,达到目标。各种谋略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对话五:孙子上兵伐谋与老板企业运筹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