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行业的市场营销,都有三个基本准则:诚信(真诚)、沟通(倾听)、服务。
一些长期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因为无论怎么好的产品,在质量、服务方面不可能做到一点问题都没有。可是只要诚信经营、注意沟通、做好服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这就是说,要把任何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是让“失火”越烧越旺。
在营销实践中,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由于不懂得“扑火”技巧,问题越闹越大的不在少数。
“火锅事件”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某火锅城的“火锅事件。”
一天,这家火锅城老板的一位朋友,带着一群人来吃火锅。几杯酒下肚,突然有人发现火锅里有一小团黑乎乎的东西,大家一边打捞,一边在祈祷着但愿不要是苍蝇。
不幸的事发生了,果然是一只苍蝇。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落到最低点。于是,不得不去叫正在忙活的服务员。
服务员显然没有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一时竟不知怎么办,所以只好去叫当天的领班。
领班小姐确实见多识广,看也没看,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可能会有苍蝇呢?不可能!”可是当她看到这只苍蝇的遗体后,原来紧绷着的脸上马上又现出了职业性的笑容:“对不起,我们的所有食物都是经过精心检验的,厨房也非常干净,这只苍蝇肯定是外面窜进来的……”
不愉快的处理方式
言不由衷的职业性笑容无疑是廉价的。此时此刻,这样的笑容在消费者眼里显得特别虚伪,不用说,这样的语气也完全是在推卸责任。
顾客有些不耐烦了,打断她说:“你看,出了这样的事该怎么处理?”
领班小姐脸上马上露出不快,语速极快地说:“这种事情我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要不这样,我叫厨房重新给你们上这份菜,同时在结账时按8折算。”
因为这几个都是老板的朋友,平时吃饭都是打9折的,现在才打8折,觉得有些“不划算。”再说了,碰到这样的事,碍于情面,又不好意思去消费者协会投诉,于是他们提出了打6折的要求。按照他们的设想,如果大家让一步,最后打个7折也就拉倒了。
没想到,这一要求遭到了领班小姐的断然拒绝:“我们从来没有打过6折,打8折已经是便宜你们了。要么打8折,要么把所有的菜重新上一份!”
这样的恶劣态度令顾客感到非常不快。于是他们一气之下马上换了一张桌子,要求将所有的菜重新再上一份,甚至连啤酒也一瓶不少,最后按9折结了账。
这个时候,他们虽然吃得面无表情,可是却丝毫不感到欠了别人什么。因为这位领班小姐在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上显然是非常不妥的,它违背了上述市场营销三准则。
发生“火灾”的原因
对照“三准则”的要求,领班小姐和顾客之间形成“火灾”的原因,主要在于领班小姐处理问题方式不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不真诚
领班小姐过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能”,让顾客感到不真诚;看到证据后还要推卸责任,让顾客感到这样的人无法信任。这样的人,当然要被顾客所抛弃。
难以沟通
在没有看到苍蝇之前,领班小姐就随意下结论“不可能”;在看到苍蝇之后又抢先表白、推卸责任;在顾客表明与老板是朋友时,仍然“拎不清”行情,不懂得顺水推舟把老板叫来,而是针锋相对。
特别是她不懂得耐心倾听顾客抱怨,面对顾客,忘记了“消费者是上帝”的服务宗旨,不懂得尽量满足顾客要求的处理方式。相反,却颠倒主仆关系,以为自己才是“上帝”、应当由自己说了算。
这都表明,她难以与顾客沟通。
服务不佳
接到顾客投诉后,领班小姐没有首先去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就证明她不善于“救火。”
因为按理来说,出现任何问题都应当首先寻找原因,然后再予以解决。
如果原因主要在顾客那里,那么责任就应当主要由顾客承担。遇到善于处理事故的人,这时候通过给顾客道个歉、打个招呼,或者陪喝一杯酒、送几瓶啤酒的方式,都很容易“收买人心。”
如果原因主要在店家,那么问题就应当由店家负责。这时候,如果顾客提出的要求相对合理,就应当予以满足;如果很不合理,那就应该请示上级、受权处理。
可现在的服务小姐却全然打乱了这样的处理程序,而是自作主张,甚至用带有“威胁”的口吻来对待顾客,就明显不妥了。
从中得到的启示
“火锅事件”从消费者角度看,是一起很普通的消费者维权事件,可是从营销角度看,还能得到许多其他启示:
不能角色错位
“消费者是上帝”不仅是一句口号,更重要的要把它付诸于实践。每个员工都应当牢记自己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不该发生角色错位。
尤其在那些竞争激烈的服务行业,这样的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得罪”了消费者,他们的口碑相传会导致失去很多生意。
提高“灭火”技术
企业应当培训员工学会处理顾客投诉,提高他们的“灭火”技术,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本案例中,无论是前面的服务员还是后来的领班小姐,对此显然都缺乏应有的驾驭能力。这种事情处理不好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难以消除的。
学会真诚和倾听
发生“火灾”后,服务人员首先应当倾听顾客投诉,用真诚态度对待顾客,千万不能和顾客争吵,最理想的方式是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种问题处理得好,就可以化危机为机遇——本来是一件坏事,最后反而会成为一件好事,弄得双方皆大欢喜,甚至“不打不相识”,由此培养出一批忠诚顾客来也是司空见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