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其实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超越中,人才能体验到真实的自我,体验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欢愉。超越何其容易,超越的过程就像一条蛇形的小路弯曲反转难测的盘旋延伸,人就在这莫测又充满希望的蛇形路上追求着自我,实现着自我,超越自我。
世界球王贝利在20多年的足球生涯里,参加过1364场比赛,共踢进1282个球。并创造了一个队员在一场比赛中射进8个球的纪录。他超凡的技艺不仅令万千观众心醉,而且常使球场上的对手拍手称绝。他不仅球艺高超,而且谈吐不凡。当他个人进球记录满1000个时,有人问他:“您哪个球踢得最好?”贝利笑了,意味深长地说:“下一个。”他的回答含蓄幽默,耐人寻味,像他的球艺一样精彩。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决不应自满,而应迎接新的成功,应把原来的成功当成是新的成功的起点,应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永远有新的目标,才能攀登新的高峰,才能获得成功者的无穷无尽的乐趣。
生活是一种不断的竞争和自我的超越。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做什么工作,都需要全部的投入,千万不要存在一种“客串”的心理,得过且过地混日子,那是最划不来的事了。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一样都投入,我们也没有那样的精力,但是,我们总可以选择一样两样,牢牢地抓住它才行。比如说,读书是自己的事,在任何学校里都有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问题是,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书读得好不好,无论是谁,若是因为书读得好而起骄傲心的话,他就不算读过书了。相反,若是功课成绩并不好,却随时保持着学习的精神,才是一个真正读过书的人。
和我们的一生相比,大学学校教育不过短短几年,它只能证明你有过这段经历,它不可能成为你一生的依靠和凭借。生活是一种很复杂的学问,“哭也一世,笑也一世”,我们实在没有必要让一些莫名其妙的标准来干扰我们,学历或证书只是一个往事的符号。
我们的社会将越来越安定,分工越来越细,无论从事任何行业,若肯全心投入,总会做出一些成绩来。也许开始的时候看不出来或不明显,但是一段时间后,你反省一下,会发现自己真的做了不少事,因而产生成就感,心里自然就会比较快乐。
我们缺乏的是踏实,过多拥有的是浮躁。就像精神快餐,不能咀嚼。文化的底蕴就像流过我们胃肠,没有消化、没有吸收,我们渐渐失去了优秀的传统。我们很多的烦恼是从最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的。我们应该知足,却没有知足,我们只有避免无谓的竞争和烦恼,生活才会过得比较快乐。但这并不表示我们退却或自欺欺人,做消极的人,而是做乐观豁达的人。
因此,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不断地超越自我。
陆仁集团经营“三便宝”是“思路打开出路,思路决定出路”的成功典范。1999年内蒙古6位个体老板获悉河南商丘福源集团保健食品厂创制出新产品“三便宝”。当时产品销量不大、包装不起眼,而品质优异、市场潜力大、前景可观。于是6位老板决定与福源集团联合经营销售“三便宝”,注册陆仁公司。他们以年薪百万元的气魄聘请哈佛研究生做经营指导,并花几千万元做广告,短短几个月时间,“三便宝”就在全国各大城市叫响,产生轰动效应,迅速形成了近亿元的无形资产。
这说明一个道理:先知先觉是机会者,后知后觉是行业者,不知不觉是消费者。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个出路。在激烈的竞争中要争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出新思路。“思路”是指一个人做事情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它决定了个人成就的大小。所以,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推动发展。在逆境和困境中,有思路就有出路;在顺境和坦途中,有思路才有更大的发展。
面对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环境,团队想要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就必须不断创新。创新意味着生存、发展和成功。善于创新,将能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赖利·巴熙迪说:“创新能力强的人,往往有卓越的执行力。”团队只有进行全面的创新和变革,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发展变化。
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一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当初太自满,没有努力练习。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
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自满使我们目光短浅,安于现状;懈怠使我们固步自封,坐失良机。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嘛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嘛还要到我这里求教?这就是“空杯心态”的起源,说的就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受到批评要警惕、警醒,获得赞扬更要警惕、警醒。在鲜花和掌声面前,看到差距;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失信心,学会创新。从前有个人叫商汤,他的洗澡盆写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他在洗澡的时候,外洗身,内洗心,外去身上污垢,内去内心的渣滓,所以他洗完澡身心都很舒畅。我们现在洗澡,只洗身,不洗心。在洗澡的时候,还怨这个恨那个,真糟糕,不洗也罢。真正的洗澡,应该是外洗身,内洗心,把外在和内在的过时的东西、心灵的杂草、大脑的垃圾等,通通一洗了之,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有的企业花钱培训员工,有的员工学到了东西,而有的员工则抱怨没的学。其实,有的学没的学,关键在于自己想不想学,有否“空杯心态”。还有的人,学习怀有很重的功利目的,不是真正学习去了,而是为了混文凭。混上了文凭,评职称;评上了职称,往上爬。学习,成了工具和手段,别说“空杯心态”,连起码的学习心态都没有,能学到真正的学问吗?
其实,在职场上真正经得起风雨的人,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有“空杯心态”的人。有的人认为自己在某个行业里做了很多年,就认为是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没有他不懂的东西,于是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外行,别人讲的东西都听不进去。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加快,如果不虚心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即使你原来的专业知识很扎实,也一样会被社会的进步潮流所淘汰,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