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才是无价之宝,就得付出与人才等值的代价。领导者招揽、留住人才的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厚待人才。
战国时期,魏惠王与齐威王有一次一道打猎,谈到关于国宝的事,惠王问威王:"齐王有国宝吗?"威王回答:"没有。"惠王说:"我们魏国虽小,尚且有直径l寸、能前后照耀12辆车的大珠10颗。怎么齐国这样的大国竞没有宝?"齐威王说:"我有位大臣叫檀子,我派他镇守南部边城,结果固若金汤,楚国不敢侵犯南境。雄威所至,泗水流域的个小国的国君都来齐国朝见;我有位大臣叫肘子,派他把守高唐,则坚如磐石,赵国不敢来掠夺我国西境,就连赵国的渔人也不到东边的黄河里去捕鱼;我又有一位大臣叫黔夫,派他去镇守边陲徐州,吓得燕国人在北门祭祀祈祷,越国人也在西门祭祀祈祷,恳求神灵保佑他们。最后有七千余家百姓归顺了齐国;我还有一位叫种首的大臣,派他在国内缉捕盗贼,负责维持社会治安,使盗贼闻风丧胆。国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安居乐业。我这四位大臣光华千里,岂止照耀12辆车?"魏惠王听了,大为汗颜。
齐威王接着说:"我认为,珍宝固然是宝,但国家富强安定,珍宝才可保存;如国家衰败,珍宝就可能为别人所有。所以,我是以人才作为国宝的。一个国家有了定国安邦的人才,就会兴旺富强,立于不败之地。我有许多这样的文‘臣武将,他们的光辉远照千里,岂止10颗珠宝呢?"魏惠王听了,羞愧地说:"我知道魏国之所以不如齐国强盛的原因了,多谢您的教诲。""世有贤才,国之宝也"。齐威王给魏惠王上了生动的一课,讲的就是人才就是无价之宝的道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实力的竞争,本质则是人才的竞争。
比如美国,从建国到发展成世界顶级强国,前后只花了不到年的时间。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人才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为了把一个德国原子物理学家抢到手,竟然将3个陆军师的进攻方向作了改变。二战结束后,在苏联人忙着搬运缴获来的坦克大炮的时候,美国人却忙着将三千多名德国科学家运回国内,上演了一出"智者抢人,愚者夺器"的好戏。
人才是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单位最宝贵的财富,没有杰出的人才,很可能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但怎样才能招揽、留住人才呢?那就是以财揽才、厚待人才。牛势领导者明白一个其实很浅显的道理:要得到无价之宝的人才,就得付出与人才等值的代价。
清末最成功的商人胡雪岩就说:"人才像其他东西一样,也是一分钱一分货"。这话虽然糙了点儿,但道理是不错的。想找聪明能干的人才,在金钱上和人家斤斤计较怎么能行?必须舍得花银子,多给工资,多发奖金,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才可得到真正的人才。
胡雪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筹办阜康钱庄之时,急需得力助手。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聘用刘庆生。这刘庆生原先只是大源钱庄一个站柜台的伙计,身份很低,但对本行本业非常熟悉,且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钱庄还没有开业、资金周转都没到位的情况下,胡雪岩决定给刘庆生200两银子的年薪,这还不包括年终的"花红",并且先预付了一年的薪水。
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呢?当时杭州城内,保持每顿荤素都有,冬夏绸布皆备的生活水准,一个八口之家一个月吃穿住的全部花费也不过十几两银子。刘庆生原先当伙计时的收入每月不到二两银子。当胡雪岩把200两银子拿出来的时候,刘庆生都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之突然。因为有了这一年200两银子,刘庆生就可以将留在家乡的母亲妻儿接来杭州同住,上可以孝敬于老人,下可以尽责于儿女,这样就再无后顾之忧了。心思安定了,脑筋也就活了,出谋划策自然就高明了。所以刘庆生日后将阜康钱庄经营得红红火火,一年不知道为胡雪岩赚了多少个200两银子。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很权威的理论,就是人的五个层次的需求。第一个层次是生存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的需求,第三个层次是社交的需求,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关系是:前面的是后面的基础。也就是说,人只有在能够生存、保证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够努力工作,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第一层次的生存需求基本上人人都得到满足了。第二层次的安全需求也没多大问题,但第三层次及其以上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很大程度上要以金钱作为支撑。有学者研究,金钱能够满足人80%以上的需要。
人才也是肉眼凡胎,也得吃饭穿衣、养家糊口。给人才优厚的财物待遇,不仅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领导者的事业中,还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因此,领导者招揽、留住人才的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厚待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