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八年(730)正月,孟浩然带着身心的疲惫,从长安回到了襄阳涧南园的家。
孟浩然这次长安之行,花去了家里的黄金百镒,然而,结果却是仕途无望,两手空空而归。也许母亲孟夫人、弟弟孟洗然并不会对他稍有埋怨,但是,在他们心里,肯定对孟浩然的长安之行感到很是失望。
当然,对于孟浩然自己,长安之行无疑对他的自尊也造成了很大伤害,让他觉得无颜乡里。
孟浩然长安之行这一年多,襄州刺史独孤册、襄州长史卢僎、襄州司户裴朏都先后离开了襄阳,而那些新调任来的官员,孟浩然过去又没和他们打过交道。不过,这样也好,自己一个应举不第的落魄之士,不认识这些官员,也免得无端地受人讥诮。
开元十八年,孟浩然已经四十二岁,弟弟洗然也到了年届四十的不惑之年。洗然的儿女,都到了应该成家立业的年龄,加之浩然的洛阳之行和长安之行花了家里大笔的银钱,孟浩然与弟弟分家,自是不可避免。
孟浩然没有要涧南园的房屋,只是分了些涧南园的田产和果树,外加他在南山坡上的那几间草庐。
由于田地有涧南园的长工帮着打理管护,孟浩然在田地里的农事耕作和果树的看管收获方面,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孟浩然回到襄阳之后,王迥、吴悦、朱去非等一帮昔日故知前来看望。
到了二月,孟浩然独自一人住在南山坡上的草庐里,日子一天天开始变得沉寂。难道自己真的就要这样寂寂乡园,了此一生?
长安归来之后,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巨大的精神负担常常把孟浩然压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由此,在孟浩然的心里,渐渐有了再次出门远行,甚至参佛向道的打算。
二月水暖,襄水河里的水哗哗地涨了起来,涧南园后坡上的桃花春蕾绽开,粉红一片。恰在这时,李白的好友、蜀地道士元丹丘到涧南园来寻访浩然,孟浩然自是高兴,对元丹丘盛情接待。
元丹丘在涧南园住过几日,意欲前往鄂州武昌,去寻访那里的观主张骖鸾。孟浩然也欲再次远游吴越,临别时,二人约定,等过些日子,二人到黄鹤楼再相见。
孟浩然把元丹丘送上远去武昌的江船,临别时,他向元丹丘赠诗一首: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
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 洲。
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送走元丹丘后,孟浩然便开始卖掉自己名下的部分田产,为远游吴越准备盘缠。
这天过午之后,孟浩然正独自在南山坡上的草庐里自斟自饮,适逢有村上人从这里路过,说位于东边岘山道观里的道士云表往西边的村子里卖药来了。
孟浩然过去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喜欢跑到东边山上的岘山道观去找道士云表指点。云表虽然只是一个道士,但是他在天文地理、社会自然方面,却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观点和理解。孟浩然和云表在一起,两个人之间总有探讨不完的话题。每次和云表一番交流之后,孟浩然总能感觉到内心一片平静。
这次孟浩然自长安归来,却有些不好意思往岘山道观去。现在听说云表都到涧南园这边的村子里来了,却没有往他南山坡上的草庐登门一叙,于是,就急急地赶了过去,再一寻问,村里人说,云表在村子里卖过一些草药之后,便又往山上而回了。这让孟浩然觉得很是遗憾,于是,转身便往山上寻去。
孟浩然在山里走过一阵,眼看夕阳西垂,暮色渐起,山下的村子里腾腾袅袅地升起炊烟,已经快是吃晚饭的时间了。就在此时,他看见在林草丛生的山路上走来一人。孟浩然气喘吁吁地拄着木棍迎上前去,仔细一看,发现迎面而来的果然就是云表。
云表见是孟浩然寻来,很是惊讶。
二人各自一阵欣喜,互诉离别之情后,云表向孟浩然问起长安之行和应试科举的情况。云表觉得,凭孟浩然的才华,科举及第应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云表的话,让孟浩然一脸羞愧。他向云表讲述了这次长安之行的经过:他觉得自己是有机会入仕的,但是阴差阳错,被遗草泽。
说到长安之行,孟浩然一脸无奈。
二人站在山路边言说半晌,不知不觉,天色渐晚,于是,孟浩然在山中与道士云表挥手道别,各自归去。
独自一人回到涧南园的草庐之后,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孟浩然独坐在一盏孤灯之下,望着窗前一片漆黑的夜色,突然希望能像道士云表一样,如闲云野鹤般,心无凡尘。
自长安落第还乡回到涧南园后,孟浩然的心情总是这样,既复杂,又矛盾。
开元十八年(730)三月初,孟浩然筹足了盘缠,按照事先与元丹丘的约定,在襄阳拜别母亲,前往武昌而去。
路过郢州时,孟浩然稍作停留,看望住在那里的妻子和儿子。儿子孟仪甫二十多岁了,在郢州已经成家立业,落地生根,这让孟浩然感到很是放心。孟浩然在郢州住过几日,便从那里乘江船顺流而下,几日之后,来到了武昌。
元丹丘与孟浩然约好在武昌相见后,便往安陆给住在那里做许家上门女婿的好友李白修书一封。
李白得知这个消息,便自安陆动身,来到武昌。
孟浩然、李白、元丹丘在武昌受到了道观观主张骖鸾的盛情接待。三位好友在武昌欢聚几日,孟浩然欲前往吴地,李白欲回安陆,元丹丘欲往颍阳。
黄鹤楼下的黄鹤矶码头上,泊锚的江船已经挂帆待航,孟浩然与李白和众友人挥别登船。李白站立在江岸上,望着孟浩然乘坐的江船在茫茫长江之上越行越远,怀着对友人难舍的情愫,为孟浩然赋诗一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离开武昌之后,沿着长江往东南顺流而下,几日之后,在江州浔阳(今江西九江)下船,前往庐山游赏。
孟浩然上次途经浔阳,时值早春,到处天寒地冻,所以未游庐山。而这次前往扬州,时间非常充裕,并且来到浔阳时,正值初夏,是庐山风景最为清幽奇秀的时节,所以,他决定前往庐山,特别要去看一看当年慧远法师曾经住过的龙泉精舍和东林寺。
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唐朝时隶辖于江南道江州九江郡(今江西省九江市)。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庐山。庐山雄奇秀拔,云雾缭绕,山中流泉飞瀑,奇洞怪石,林立遍布,自然奇景美不胜收。它北靠长江,南傍彭蠡湖(今鄱阳湖),方圆达数百里,襟江带湖、江环湖绕,与大江、大湖浑然一体,山光水色、岚影波茫,雄奇险秀间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的千姿百态,更是犹如一幅充满着无穷魅力的山水画卷,吸引着历朝历代无数的名人雅士,在此流连忘返。
“一山藏六教”,庐山不仅是一座风景名山,而且还是一座宗教、文化名山。庐山道释同尊,早在魏晋时期,随着西域佛教传入中原,自那时起,便有人在庐山上开始陆陆续续地建起了寺院。不过,直到东晋太元六年(381),慧远法师来到庐山在赛阳石门涧建起了龙泉精舍和东林寺,庐山的佛教文化才开始得以广泛传播。
孟浩然一路登上庐山,举目四望,只见奇峰三千,遮云罩雾,幽壑悬岩,争雄竞秀。侧耳倾听,鸟鸣啾啾,山水潺潺;低眉俯视,涧谷森森,林海茫茫。再往前走,只见天池、铁船二峰对峙如门,此地故名石门。石门内有一瀑布垂落飞泻,名曰石门涧。庐山的奇峦幽峰,让孟浩然目不暇接,乐此不返。如此静美之地,不正是自己想要觅幽寻逸的志趣所在吗?
来到庐山之后,孟浩然前往龙泉精舍,找到易、业两位上人,然后就在他们的山房里住了下来。不知不觉间,炎炎夏日便在庐山的一片清幽中过去,孟浩然欲离开庐山时,没想到,自己竟然病倒了。
幸亏有易、业二位上人对他细心调理,及待仲秋之末,孟浩然的病才渐渐痊愈。
九月初的庐山,已经橘红霜起,寒意初露,在庐山最高的山峰上,渐渐开始有了积雪。这天傍晚时分,孟浩然来到龙泉精舍,此时精舍佛门洞开,长廊饭僧斋膳已毕,孟浩然便径直走进寺院,前去向易、业两位上人辞行。
孟浩然在庐山住了这么长时间,在心里对易、业两位上人非常感谢。
易、业二上人听说浩然要走,对他盛情挽留,但孟浩然说自己本来是路过庐山要到扬州去的,没想到在这里避暑以至落病之后,一下子就在庐山逗留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两位上人见浩然欲往淮扬,不好再相挽留,于是,二人一起从龙泉精舍相送而出。
离龙泉精舍不远,有泉流成溪,溪水奔腾如虎号,因名虎溪。虎溪溢流湍急,山寺送客,大都只是把客人送到这里就行了。晋朝时,陶渊明、陆静修来到这里,慧远法师和他们言语契合,每次临别相送,都是不知不觉间便一起走过了虎溪,及待发觉过了虎溪,三人方才醒悟,于是开怀大笑。这在后世被誉为《三笑图》,而慧远法师与陶渊明、陆静修三人言语相投的故事也由此传为佳话。
孟浩然和易、业二上人亦行亦言,不知不觉间便已经走过了虎溪,回想起当年慧远法师与陶渊明、陆静修临别相送的故事,孟浩然不由得感慨赋诗一首,分别赠送给龙泉精舍的易上人和业上人:
疾愈过龙泉精舍呈易业二上人
停午闻山钟,起行散愁疾。
寻林采芝去,转谷松翠密。
傍见精舍开,长廊饭僧毕。
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竹房思旧游,过憩终永日。
入洞窥石髓,傍崖采蜂蜜。
日暮辞远公,虎溪相送出。
九月初,孟浩然辞别易上人和业上人离开庐山之后,回到浔阳,因为自己在长安结识的好友刘昚虚此时在洪州做豫章县尉,于是,他决定经彭蠡湖南去,沿赣江而上,南游豫章(今江西南昌)。九月初九这天天晚时分,孟浩然搭乘的江船在豫章北面的龙沙泊下来的时候,他听见这里的人们在江上唱着船歌,船歌语调婉转,悠扬动听,这让浩然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很是好奇,于是便在龙沙下船,又在这里游赏几日之后,方才从这里启程南去。
孟浩然来到豫章时,张九龄早就已经离开洪州,调迁桂州做桂州刺史兼岭南道按察使去了。张九龄不在洪州,虽然让孟浩然感到有些遗憾,但是,好友刘昚虚对他的盛情接待,却也让他觉得不虚此行。
孟浩然遍游豫章胜景,转眼间,一个多月就过去了,他原本早就打算要前往扬州的,谁知不知不觉间,一年的岁末年终眼看着就要来了,然而自己到扬州的行程到现在才走了一半,他觉得自己应该从这里启程前往扬州去了。于是,孟浩然在豫章与刘昚虚依依惜别,坐上开往扬州的客船,沿赣江入彭蠡湖北返。
这日天晚时分,孟浩然坐的客船在彭蠡湖中停泊了下来,孟浩然本来觉得应该上庐山去向易、业两位上人辞行的,但是眼看年终将近,他想在年前赶到扬州,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在这里下船了,所以,只得眼望庐山,空自遗憾。
夕阳渐渐沉入远山的尽头,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澄碧的夜空,然而,在月亮的四周却生出了一圈月晕。船家看着天上的月晕,向孟浩然讲说明天将会有很好的风势,所以,只等天色一亮,他们就将挂帆远航。
第二天一早,孟浩然早早地起床,走出船舱抬头看去,月亮已经挂在了西边的天陲,东边的天空亮起了一抹黎明的曙光。置身于渺漫无际的平湖,在黎明的夜色之中远望庐山,只见迷蒙的山影黯黮如黛。这让他想到,旭日初上的时候,香炉峰飞流的瀑布就会映照出道道七色彩虹,只不过这美丽的山水景色自己已经无暇欣赏了,因为自己马上就要往扬州远航而去。
经过近半个月的行程,孟浩然历经漫漫水路,终于在年前,来到了位于秦淮河畔的古城扬州。
扬州古城始兴于汉朝。这里自古便是海内盐商汇集之地,故而一举成为“淮左名都”,“富甲天下”。一座扬州古城,壮丽压长淮,形胜绝东南;十里秦淮河畔,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扬州古城,寺庙道院林立,歌舞春楼遍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风物繁华的园林美景,招来无数的才子佳人,在此把酒赏月,夜度春宵,难怪连荒淫误国的隋炀帝,也会在此设立行宫。
孟浩然在扬州与友人薛业和奚三相见,自是分外高兴。薛业和奚三带着浩然遍游扬州古城。扬州的浪漫繁华,让孟浩然大开眼界。月余之后,薛业因为要随船运,去往江湘。孟浩然也打算离开扬州,前往吴中和越地。
孟浩然在扬州与薛业和奚三告别之后,乘船沿运河南渡长江,在润州驻留下来,与结识的友人遍游京口三山,其时,两年前自襄阳去往会稽的堂弟孟邕,闻知孟浩然已经来到吴地,便从越中赶来,二人在润州相遇,喜悦之情自不必言。孟邕在吴越之间游历已经有两年多了,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开元十九年(731)初春,他启程回乡,孟浩然来到润州城外北固山下的京口码头为他送行,站在异乡的长江埠头上,兄弟二人泪流满面,执手相望,难分难舍。
两年前,孟邕因为科举失意,前来吴越云游散心,孟浩然在襄阳为他送行时,还在对他进行安慰。一转眼两年多的时间就过去了,没想到,孟浩然现在也是因为科举失意来到吴越,而孟邕现在却要从这里回去了。码头送别时,反而是弟弟安慰起了哥哥。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世事好像进行了一次轮回。
孟浩然在润州送走孟邕之后不久,就听说了张说病逝长安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