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若是连自己都照看不好,的确不能够给他人好好照看工作、照看事业、照看家庭的信心。
这不是虚荣,也不是造作,更不是只看重外表,而是尊重自己有限的人生,尊重信任你的人,尊重爱你和你爱的人。
所以,不要再邋里邋遢丢三落四做不好工作也收拾不利落自己,还一脸自豪地说:“我这是女汉子!”
也不要再蓬头垢面穿着肥大的家居服满脸晦气地问,“为什么我那么爱他,他还要离开我”了!
先对自己有点要求吧,给你爱的人尊严,也给自己尊严。
别给自己留后路,我就是你的后路
梁先生最近很忙很忙,忙到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秒回我的信息。
隔着1500千米,我都能从他一个小时后回复的“对不起啊,没及时回复你实在是……”里感受到他工作上的不顺利和受到的气。
于是我也不敢多向他抱怨我这里的焦头烂额,遇到什么问题也都自己默默消化。
终于前两天压力很大又很累还被恶心的人气到不行的时候给他留言说:“烦死了!老子不干了!每天累死累活还受气!”
他立马回了条:“我给你打电话吧?你发泄发泄。”
电话很快过来了,我知道他肯定又是花了几秒钟时间狂奔到办公室外面。
我在电话里如愿以偿地发泄了一通,说:“那群坏人!那群混蛋!我不要跟他们打交道!我不干了,不干了!我要天天出去玩儿!”
他很耐心地听我骂骂咧咧,一边附和一边呵呵笑着说:“好啊,好啊,不干了。我养你,你出去玩儿。”
我说:“就你那点工资哪养得起我啊。”
他说:“我努力养。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你开心就好。”
简简单单几句对话,心却一下子柔软了下来。撂下电话,心情又变明媚了。
其实我也知道我不可能不干了,我也不可能让他养,就是想听这句话而已。
我前阵子也遇到过一个创业的小伙子,女朋友不支持,于是最后赔了夫人还折了兵。我说的是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分手了,团队伙伴也纷纷退出了。
这样的例子不少,因为一方不支持另一方在做的可能看不到未来的事业,最终在吵吵闹闹中散了场。
每多听一次,我就愈发地感激仍陪在我身边的梁先生。
梁先生和我是在国外的青旅认识的,他住我下铺。
这开头似乎有点艳遇的味道,可事实上完全不是。
我俩一开始谁都瞧不上谁。
我那个时候在沙拉店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在青旅一住就是一个多月,看着每天多人间里变换着的面孔。因为厌倦述说自己的旅行经历,外加每天工作的疲倦,每天回去洗完澡就爬到上铺,听音乐看食谱。
梁先生第一天晚上来,我便注意到了他,因为他个头高得居然能够俯视上铺的我。我爬上床的时候看他床上摊着满满一大堆科技产品,iPad Air、电脑、手机、相机、三脚架,以及我都没见过的一堆转换器啊线头什么的。
因为长得高大也不丑,又是一副器材帝的样子,一来就被同屋的几个女生当成了宝。看着他一本正经地给她们解释说:“我这个东西很高级的,直接能把相机照片传到iPad上。”我厌恶地转过身去,面朝墙壁,把音乐声音调大。
又是个靠器材博取女生欢心趁机搞艳遇的多金主儿,烦人。
而梁先生,似乎也对我没什么好感,从来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
事情照这么发展下去,我俩应该在我学厨结束他旅行结束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可事情的转机就发生在我快要离开那座城市的前几天。
因为很不得已的原因,我请他吃了一顿饭。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梁先生完全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多金主,他就是一个靠自己努力拼搏奋斗才得以走到现在的普通男生。
他也终于知道我不是外表看上去那么高冷的女孩子,对我的反感也没了。
当我说到自己已经把公司转让的时候,他很明显地犹豫了一下。然后很严肃地对我说:“其实,我觉得你不应该转让掉,既然它能赚钱,你就该把它当作个保障。万一这件事情做失败了,你还能够东山再起。”
“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我就是不想给自己留后路。” 我抬头看着梁先生说。
“你的勇气我很欣赏,但是这样会不会太鲁莽?你要是失败了,可就一无所有了。” 梁先生摇摇头,一脸忧心忡忡。
我笑着不说话。
“哎,还是觉得你这样其实风险很大。不过如果你决定了,我会支持你!” 他叹口气,然后直起他的背,郑重其事地说。
我扑哧笑出声来。
其实我并不是多有魄力多勇敢,而是我太了解我自己了。我明白若给自己留后路,自己就一定不会百分之百地用力。
我做过太多“哎呀,没关系啦,大不了我就……”的事情,最后我就真的只做成了后者的事情。
之后,我离开了那里,去了其他国家辗转。而他,在那段时间里,看完了我的书,开始频频关心我的动态。
再之后,我回国开始筹备开店。这期间我无数次备受心灵的折磨,无数次濒临放弃的边缘。
有很多次,崩溃到觉得这绝对没法忍了!不可能坚持下去了!觉得自己做错了决定,觉得自己错误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一天我在被商场负责招商的老女人给耍了一番以后,给梁先生发信息,我说当时真该听你的给自己留条后路。
他秒回信息:“说的什么屁话!留什么后路!你现在只顾低头往前走,当你再抬起头,就会发现,前面的路简直太多了!”
过了几秒钟,又收到了一条:“再说了,不用给自己留什么后路了,我就是你的后路。”
他确实这么做了。
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帮我和替我分忧上,他把每个周五和周六的晚上都花在了六小时的往返飞机或者十八小时的中转高铁上;装修时他帮我做苦力搬运工,每周末过来当服务生,店里缺了什么我不会做的东西,他总是第一时间买好寄过来,在每一个我熬夜的晚上帮着我出谋划策。
有一次我看着他趴在地上,耐心地擦拭着墙角的缝隙,给花草浇水,湿了眼眶。
这个男人,他的关怀事无巨细,疼你疼到骨子里。但是最让你感动的是,他把你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去实现。
他把你的快乐,当成自己最大的成就。
他和我相距那么远,他不懂浪漫,不会拍照,不懂说动人的话,可是他用一切微笑的行动,证明着他是我的坚强后盾。
这就是梁先生,一个除了长得高点丑点,一切都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男人。
可我想告诉他,你已经是我内心最光亮和宽敞的那条后路。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满满都是感动。
我见过太多说着情话,却不做一丝一毫牺牲的人们。
我常常收到很多信,问我找一个怎么样的男生更好?
思来想去,若是他喜欢你的外在,挺好;他重视你的内在,更好;他珍惜你的纯真,极好;但最好的,莫过于,找一个把你的梦想当成他的梦想去实现的男人,他陪着你,披荆斩棘。
他们始终和你在一起
有篇最近很火的文章,题目是《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意思是你身边的人什么样,什么层次,直接影响了你是什么层次的人。
其实很早就看过这篇文章,当时在看的时候,我正因为躲避我妈的嫌弃躺在同桌Jean的床上。
我边看边对旁边正在电脑上陪男人斗地主的她说:“简直是放屁!什么叫作和你一样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能变得优秀?什么叫作你身边的人怎么样,你就怎么样?拉倒吧!你看我这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这么多年了,你也没变得和我一样!是不是?”
她回头白我一眼,摇摇头,从我怀里一大碗快被吃空的草莓里拿一颗,笑笑,然后继续斗地主。
这样的画面,从我的高中时代起,就不陌生。无论我说什么出格的话,做什么异于常人的举动,她都在那边笑笑,摇摇头,不附和,不反驳。
可我每次看到她的笑,就知道,她始终站在我这边。
哪怕所有人都站在我的对面。
Jean可以算是我为数不多的闺蜜之一。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我这么一个疯婆子,最好的女友居然是一个如此文静,甚至说话声音有时都小得让人听不见的女孩。
其实我也不明白。
我们几个好朋友高中毕业后进了不同的大学,虽然都在北京,却极少见面。从大学开始,我的人生轨迹就越来越与他们不同,当我做任何“疯狂”的举动时,我偶尔也会担心,几个哥们儿知道了估计又该骂我了。可我从来不担心Jean会骂我。
在我这几年最孤单落魄绝望觉得全世界都没有人理解我帮助我的时候,当我想到她,就会好受些,应该还有她不会指责我嘲笑我。
我对Jean的信赖或许是从高一那年起。
班主任因为嫌我讲空话、迟到、早恋、成绩一般于是无比讨厌我,把Jean叫到办公室,威逼利诱让她不要跟我坐在一起(好幼稚的行为啊,无力吐槽)。当时另一个好朋友春风正好去交作业,他说他听到了他这辈子以来听过的jean说的最大声的三个字:“不可能!” 然后转身走人了。留下班主任和春风愣在原地。
关于这一场她为了我而第一次告别乖乖女与班主任作对的战争,Jean没有跟我提过只言片语。直到一年后春风无意间告诉我,我的眼睛瞬间红了。
我不是个善于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以哪怕我内心有万千只叫作感动的小马在奔腾,我也还是没有说给Jean听。我想,这一点,我俩很像。
但从此以后,我的心里便有了一张名单,一张“挺你到底”的名单,这张名单上,Jean即使不在第一,也在第二。
在我独自闯荡的这些岁月里,我诚惶诚恐地得到了许多赞许,却也踉踉跄跄地遭到了许多诋毁。我知道周围有着无数的嘲笑鄙夷和不看好,但是我始终都如同一只打不倒的小怪兽一般,披着满身伤痕,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因为这张让我温暖的名单。
在我成长的路上,如此幸运地拥有了可以温暖着我的几个人,在我成功时不会嫉妒我不会诋毁我不会想着来蹭点什么,而是替我开心;
在我落魄时不会嘲笑我不落井下石也不拽我,只是默默蹲下看着我,陪着我,不管多久,等着我抬头跟他们说:“好了,我没事了。”
所以,我时常在埋怨命运不公时转而对自己说,上天哪有对你不公,都给了你最宝贵的他们了。
所以,我在第一次看到那篇文章时就想对Jean说的不是什么玩笑话,而是:“其实你是谁一点也不重要,你和谁在一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你是谁,总有几个人始终和你在一起。”
但我没有说。
而今天终于放下该死的“我怎么会说这种肉麻话”的面具来说这些,是因为昨晚高中老师看到了Jean写我的一段文字,发给我看,说:“有友至此,足矣。”
这段文字是Jean在我第一本书出了的时候,买了一本看完然后写的一篇文字,依旧是没有告诉我。我在很久后看到,眼泪掉了下来。
“高中同学见面的时候,总会有人问我丫头的近况,最近又去哪里疯了,或者最近又发生什么事了。‘这家伙总是让人这么不省心。’话题一般都是以这句话结束的。在旅行这件事上,我始终持保留态度。跟她一起爬过一次泰山之后,我断定对于我这样的死宅来说,她的旅行方式确实有点自虐。离开温暖舒适的环境,睡不好、穿不暖,又有可能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于我而言,这些弊端远大于乐趣。
正因为这种不理解,我也不曾好奇地问她的旅途经历。第一次她从四川回来的时候,她跟我讲过一些路上的事。第二次她远行回来,讲得少了。第三次,第四次,渐渐更少。后来,我只知道她又走了。再后来,直到她在网上发一些照片,我才知道,哦,原来你在那里。聚焦于自己的生活,很多事情就更想不起来了。只知道,她在路上,有好多故事。每一次再见到她,她都在变化。这种变化是内在的,我难以名状。
直到拿到这本书。
拆封后,我拿书拍了个照发给她,证明我要看了。她叮嘱我要好好看,这样才能了解她这些年。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我想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在路上,是什么让她改变了。
沿着她的述说一路看下来,文字的随意程度让我几度捏汗:这么写书,真的可以吗?尽管如此,我还是常常不经意地笑出声来,或者感动得起鸡皮疙瘩。一路的故事,关乎勇气,关乎信任,关乎感恩,都是真切且强烈的感受。我相信,文字所能够传达的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的深入血液的体悟,是文字无法承载的。
看完书,我有种强烈的感觉,她并没有变。旅行,只是让她褪去那些本不属于她的东西,更成为她本来的样子。
前言里,她提到锋芒一词,这个我深有体会。过往越是被她在乎的人,越是容易被她刺到。这些刺,往往更深地刺向她自己。我总不知道怎么劝,明明刺到别人会让自己比别人更难受,为什么还要这样呢?真正的她并不希望如此。可这些刺,就像她穿着不那么合身的盔甲,脱不下来。
旅行中,面对着接连不断的未知,还来不及调动各方防御,人的判断往往直接凭借最为真实的直觉。在书里,我看到的是,她越来越信任自己的直觉,直觉到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善良,什么是自己真正的意愿和感受。直觉强大了,就能够凭借真实的自我来应付一切,盔甲自然就不需要了。而真实的她,真的是最动人的。
很喜欢封面上的那句话:年轻的时候我们有很多选择,在路上或者在心上。
这话让我有点安慰。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心上,我们各自走向相同的终点。”
当时看完,心里感受万千,却无法用文字来表述。若必须要,那恐怕就是:有人可以懂自己,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