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之中必然有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人们熟知又称颂不已的名句。“大漠孤烟直”,自然是诗人在凉州一带看到的奇特景观,而“长河落日圆”则描写的究竟是哪一条河流呢?通常的解释是黄河,黄河的知名度不言而喻,王维出使途中也是过了黄河的,但我认为这首诗中的“长河”描写的是清水河上黄昏落日的壮观景象更为接近历史的真实。诗是以倒叙的手法来写的,先提到的是诗人足迹到达的最远的地方一一居延,即甘肃张掖附近,再“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到“固原萧关”,由远及近。顺着二百多里长的清水河河谷行进,不仅能看到朝餒,更能观到落日。清水河是浩渺庞大的,沿着广阔平坦的河床奔流北去,景象万千,诗人一路风尘途经这里,白日饱览了两岸的风景,时近黄昏,落日浑圆,猩红色的太阳仿佛带着一天的疲惫欲投入河流的怀抱沐浴。王维被自然的景观深深地感染,此情此景,唯“长河落日圆”方能真切地抒发诗人兼画家心中的无限情怀与感慨。王维的足印裹着久远岁月的风沙留在了清水河、留在了萧关、留在了固原,当我们今天在萧关故址旁默读刻在由固原市政府立的“萧关碑”上的《使至塞上》的诗句,我们的心情一样会被感染,只是时境、情形不同而已。
清水河是美丽的,让“长河落日圆”美景图画永远地留在她的身边,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原载2010年第五期《六盘山》)
美丽的传说
2004年7月17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仿佛是对一个流传了许久的美丽传说做着注脚。正是在这一日,在地处内陆偏僻的宁夏南部山城固原举行着一个特别的仪式:民间传说邮票《柳毅传书》首发式。这看起来平常的一件事,其实却包含着巨大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发式之所以选在固原举行,原因很简单,固原是《柳毅传书》这一美丽传奇故事的发生地或者叫首发地。这也是固原当地学者徐兴亚先生及公子徐华淼几经查阅史料反复考证得出的结论,并因此为固原争得了该邮票的首发式,使固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固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为特殊的地缘环境,各种文化曾在此交汇融合,因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在固原市所辖的五县(区)中,遗留下来的各种传奇、传说、故事、笑话、寓言等很多,且内容丰富多彩,诸如流行于原州区的《太阳和月亮》、西吉县的《火石寨的来历》、隆德县的《龙爬山》、泾源县的《魏徵梦斩老龙》、彭阳县的《金雀雀》等传说和故事,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地劳动人民朴素的思想感情、美好愿望和对未来的幻想,千百年来对陶冶净化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同自然做斗争的勇气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虽然《柳毅传书》是唐代陇西人李朝威写的一篇传奇故事,但故事却发生在属于固原辖区内的泾河源头及泾水两岸,自然也归于固原这片热土的历史文化范畴。这是一篇描写神怪、爱情、侠义三者交织在一起的人神恋爱的故事:传说洞庭龙君的女儿嫁给泾河龙君的儿子为妻,受到虐待,被赶出龙宫,在凄凉的泾河边上牧羊,终日以泪洗面。书生柳毅在长安考试落第探友途经此处,遇龙女哭诉托书,遂日夜兼程赶往洞庭龙宫传书报讯,终使龙女得救,返回洞庭,后几经波折和柳毅结为夫妻。故事赞颂了柳毅见义勇为、刚决明直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的痛苦遭遇,寄托了作者渴求冲破封建藩篱的理想,具有一种可贵的叛逆精神。整篇故事情节曲折、优美动人,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柳毅传书》这篇产生于唐代、取材于固原、流传到现在的著名传奇故事,一千多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其他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一样,就是因为它的丰富的人文环境。唐时的固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又处于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境内山清水秀、景色优美,尤其是泾河两岸水草丰茂、风光旖旎,引人人胜之处不胜枚举,为故事的产生提供了必需的客观条件,当然更重要的是人文环境,这就是当地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历史上秦皇汉武曾多次出巡陇山〈六盘山〗,祭山拜岳;北魏时开凿的须弥山石窟更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佐证;唐初诗人卢照邻、王维等也曾在此留有著名诗篇。由此可以看出,《柳毅传书》取材于此,自应在情理之中。这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为这块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感到自豪的原因,同样前人的辛勤付出也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在今天我们更应当珍视这份资源,而不是丟弃、遗忘或者背叛。
如今,《柳毅传书》已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董永和七仙女》齐名,并称中国四大民间传奇故事。后三个故事不仅发行了邮票,也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广为传播。我想,随着传统文化回归潮流的不断涌动以及固原当地旅游业的逐渐兴盛,《柳毅传书》这个美丽的传说将为天下更多的人所知晓,为未来固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必将带来双重的效益。
(原载2005年第八期《朔方》)
夕阳中的王府遗址
王府大多建在历史上立过都城或藩镇割据的地方,是封建时代权贵的象征,一般地方是没有王府的,即使有也早已湮没在了岁月深处,无从寻觅。但在西北边地的宁夏南部固原却有一处王府,确切地说是王府遗址,它毁于一场地震,地面上的建筑荡然无存,四处散落着瓦砾残片,昔日的恢宏被深深地埋在了地下。也许你不相信这里怎么会有一处王府,但王府的存在的确是事实,它就是元初建在距今固原城不到二十公里的开城镇西山脚下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它就是元安西王府。
在一个春日的下午,我和几位朋友相约来到安西王府遗址踏青游览,这也是我心中存放了很久的一个愿望,今天终于得以实现,别提有多高兴。虽然在固原生活了数十年,多少次乘车从这里经过,每次从车窗向外眺望山野、村庄,看的都是四季变换的风景。春天苍茫的远山在风中一天绿过一天;夏天绿茸茸的草地上各色花儿竞相绽放,织着艳丽的大地花衣;秋天硕果累累的枝头伸出农家的庭院,成熟的季节怎么关也关不住;冬天的北风在空旷的原野上肆意奔跑,河流、山野披着厚厚的雪衣却显得异常静默。无数次地经过、无数次地眺望,这山原之地竟蕴藏着神奇的秘密,我浑然不知。第一次知道“安西王府”是从固原地区地方志上看到的,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但当时并不在意。后来有机会在原州区文管所见到了许多文物,大都是黄绿色琉璃的物品。听介绍在古代琉璃属于皇家专用,民间是不能用的,这些东西出土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难道在原州还有什么皇家或与皇家有关系的人家,以前从未听说过。一问才知道这些文物全出土于“安西王府”遗址,这下才算彻底明白过来,原来固原在历史上并不简单。
沿着一条乡间常见的土路,我们徒步走向安西王府遗址所在地的广阔原野,这是一片呈馒头形状的土地,东面和北面是一个缓坡状,西面依山,南面是一条河水冲击的沟道,周围的台地上是一些散落的村庄。站在中间的高地上四面环顾,这一块足足有着数千亩的原上之地有着它的“来龙去脉”:它位于六盘山东麓,踞于清水河西岸,依山傍水,氤氳缠绕,草木茂盛,气势开阔,真称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不然,皇家的宫殿怎么会建在这里。自然的造化,必然会赐予首先发现它、开发它、珍惜它的人们。在原野之上,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任由山野之风劲吹,使我的思绪也随之飞扬。
蒙古人崛起于漠北,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无人能挡,它的成功离不开两样东西:马和草。剽焊的骑兵以马的速度勇猛制胜,但马需要吃草,草原上有吃不完的草,走出草原,也得驮上粮草,那该有多麻烦。元代以前的时候,六盘山东麓开城一带河汊众多,水草肥美,夏季气候凉爽是避暑的胜地。南北征战的蒙古人终于发现了这块宝地,在灭夏攻宋时,把这里作为他们的根据地,而且是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三代君主在此经营,足见其地位之重要。据《元史》记载,1227年成吉思汗率大军渡过黄河,四月进军六盘山西麓隆德,拔德顺军,并避暑六盘山,闰五月病逝于此。1253年,忽必烈征伐云南时屯兵六盘山。1272年,忽必烈三子忙哥剌受命出镇西安,将陕西路改为安西路。“至元九年十月,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西安〕为封地,驻兵六盘山’,‘以镇守秦、蜀’”。当时在西安也建有一个安西王府,安西王冬季住在西安,夏天就避暑于六盘山下开城。1280年,安西王忙哥刺病逝,其长子阿难答承袭安西王王位。到1287年,阿难答因参与争夺皇权失利被罢黜,安西王府辉煌的历史由此结束。1306年八月,在固原以南的开城一带发生较为强烈的地震,安西王府受到了灭顶之灾,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我查阅了有关资料,这次地震为6.5级,震级并不算高,但它正好处于南北强震构造带北段六盘山东麓断裂带上,从而使这一地区成了重灾区。据《元史成宗纪》《元史五行志》等记载:“开成〈即开城〉路地震,王宫及官民庐舍皆坏,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以钞万三千六百余锭,粮四万四千一百余石赈之”。安西王府在地震中有五千余人遇难,由此可见王府规模之宏大。这次地震使王府毁灭,埋人地下,昔日的繁华不再,开城作为王府的所在地从此也走向了衰落。安西王府从建成到消失,荣华富贵不足百年时间,世事变化如此之大,让人万般感喟。皇家的命运始终与政治关连,权力才是一切欲望毁灭的根源,历朝历代概莫能外。当然,再高贵的王府,再华丽的宫殿也经不住大自然之手的“抚摸”,这也使我们人类常常发出的最无奈的叹息。
走过宽阔的“王府”地面,到处都是农民耕田种地时拣出的瓦片砖块,一堆一堆地放置在田埂边上,随手拿起一块看看,以黄色和绿色为主色调的琉璃砖瓦虽然残破不全,拂去它们身上的泥土,摸上去手感依然光滑细腻,虽经几百年风雨侵蚀而色泽依旧,你不得不叹服前人的陶瓷工艺和烧制技术。在一堆砖瓦下面,我翻捡出一个圆形瓦当,除了边沿有几处磕碰磨损釉面脱落外,其余部分都较为完整,绿釉的外圈,中间是一条飞舞的黄釉蟠龙,形象生动,极具美感,让人爱不释手。曾经茂盛的草场变成了华丽的王府,曾经不可一世的王府瞬间又变成了堆满瓦砾的荒原,沉寂了许久的荒原在人口迅速增长中又变成了耕田。几番轮转,自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历史的遗产也遭到了更严重的破坏,究竟是谁之过,真的不好妄加评判。我听文管部门的朋友讲,以前这里的农民耕地耕出的文物很多,基本上都让迅速得到信息的文物贩子收走了,文管部门限于资金收购或征集到的文物却很少,听了这话,理解之外只有惋惜。偌大一个国度,文物之多、遗存之广,难以计数。但等我们真正在认识上解决了问题的时候,文物已流失殆尽,没有流失的,埋在地下的,却在继续被人为地破坏,这就不再是让人惋惜,而是痛心疾首。值得欣慰的是安西王府遗址已于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一定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在安西王府存在的几十年中,这里发生的每一个重大事件都与元王朝的政治息息相关。第二代安西王阿难答就是个显著的例子。史料记载,阿难答自幼被寄养在一个中亚******家庭,受到宗教文化熏陶,对******教信之颇笃,并能流利背诵《古兰经》。至元十七年0280年)阿难答袭封安西王后,他的部下十五万蒙古军队中大半跟随其信仰******教。当时的元成宗认为他背叛“祖宗之道”,将其拘捕下狱,迫令归信佛教。阿难答曾与之激烈辩论并最终说服成宗。成宗鉴于阿难答领地广阔,所统军队和属地居民大都信奉******教,恐激而生变,遂抚慰放还。元成宗于大德十一年〔1307年〉病逝后,阿难答在帝位之争中失败被处死。不论怎样,阿难答及其部下钣依******教,这是中国******教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对壮大元代******队伍及西北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固原地区最初******教的传播发展和回族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远去的历史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值得我们去珍惜、爱护并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