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处方的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医生,特别是有点名望的医生,每班都可能面对很多病人,没有余裕可让其将处方写得更清楚,因而显得分外潦草难于辨认了。其次,医院追求经济效益,开药多少跟医生利益挂钩,医生为防患者不去医院药房购药,而拿处方去外边药店买更便宜的药,于是,便将处方视作“人质”,让你无法弄懂,只得就范。前文所述二、三类型均属此。
不管属于哪种类型的“天书”处方,共同的要害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损害剥夺了患者的“知情权”。不自觉的尚属服务意识问题,有意这样做的,往轻里说,也难避腐败之责。
要杜绝“天书”处方之患,恐非易事。但作为患者,一旦拿到此类“天书”,却一定要找医生,问个明白,讨回“知情权”;决不可以因怕麻烦,怕得罪人而委曲求全;否则,就只能永远“盲”下去了。
2002年2月
“不得夹寄……粮票”
因寄挂号信,详看邮局所给收据第298号说明栏,感触颇多。
收据上的说明共三条:一,查询或领取补偿应验本收据;二、查询期限为自交寄邮件之日起,以一年为限;三、挂号邮件内不得夹寄钞票、粮票。
这三条中,第一条不必说了,这是起码的认证常识。但第二条所规定的查询答复期限为一年,这似乎太长了点儿,长到让人感到真的出了什么问题需要查询时,不会葙几个人能有如此大的耐心等待那么长的时间听候查询结果的。在这条多少有些有悖常理、不近情理的条款背后,仿佛有一张冰冷的、浮动着霸气的面目在晃动。继而,还极容易使人联想到“官商”“垄断行业”“霸王条款”等等非常负面的字眼。至于最后一条中的“不许夹寄……粮票”云石,现时看来,简直近乎在开玩笑了。因为,“粮票”这—计划经济时期的重要票证,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已渐渐丧失了它的功能,并早已退出了流通领域。现时,即在新世纪也已过去4年之后,如果有谁还在挂号信内“夹寄”这一票据,除非有非常特殊的用途,如收藏等(如是这样,这粮票作为购粮凭证的功能便异化为商品了),否则,这样“夹寄”的人,不是傻瓜,也是甘愿将因此而多出的邮费贡献给邮政部门的人了。
可这一在今天看来类乎无的放矢的规定,直到现在也竟没人想到要把它删改去掉,这至少说明,在管理者眼中,它该是多么微不足道。然而,这纸片儿虽小,却毕竟属于国家邮政部门交到消费者手中的收据凭证,既关乎国家邮政事业的尊严和信用,也关乎消费者的权益的。如此草率马虎,怎么说得过去?再细看这收据,较之盼些年拿到的同样的收据,显然已变小了一点儿。这说明管理者是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小的。由此可见,要说主管部门毫无市场意识,不知“今夕何夕”也不全对。可这市场意识里不也包含着服务意识吗?将明显含有计划经济时期印痕的条款,任其保留至今天,而不想去改一改,这能说是市场意识的真正建立吗?连这么点与改革开放潮流格格不入的剌眼痕迹也迟迟不挎去掉,那么,人们还能指望我们的邮政事业有些什么更大的作为呢?
据说电信与邮政分家后,邮政方面的收入已大不如前。这也许是真的。但从自身找原因,不也有许多旧的作风,旧的意识需要彻底去除和改变吗?这小小的挂号收据不合时宜的说明的赫然存在,便证明着这改革的紧迫性。
2004年2月12日
加密了又如何
刘篾云编剧的《手机》电影正在国内上映,引起了广泛注意和反响。这种反响不只停留在观众或影视评论者通常对影片的内涵及艺术水平的评价和争论上,而是远远超出这一范围。其表现为:
一、《手机》因泄露丈夫婚外情这一事件,出人意料地引起了手机厂家紧急聚集一起商讨“加密”问题。由于泄密而引起的夫妻家庭出现的道德伦理问题,似乎已波及影响到了普通的消费者对手机这一现代化通讯工具的信赖和购买欲望,从而可能导致一次商业危机。但这似乎又是好事。因为由此而可能催生手机功能的一次大升级,并可能因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使手机生产厂家获得更大利润。
二、这次,电影《手机》引起媒体,其中包括外国媒体(如埃菲社北京2004年1月17日电讯稿)广泛注意的是其故事内容所引发的关于夫妻婚外情而导致的互相猜疑,很可能使不少使用者将手机这一现代化通讯工具视为谎言工具。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也同欧美等发达国家—样,存在利用现代工具撒谎这一社会问题。据说在欧美,几乎有9成的婚外情与移动电话有关。而在美国,87%的网恋情侣甚至不认为自己的这一行为是对婚姻的不忠。
三、《手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天说的话有几句是真的?要达到通常意义上的诚实的标准,是多么难啊!
四、中年男女最容易遇到《手机》中描述的那种婚外情,尤以事业成功者为最。
五、然而,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婚外情并非因有了手机而产生,而是因了手机才使这种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社会上的婚外情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中。如果没有婚外情,手机岂奈我何?而且,经过更新换代,具有保护隐私功能的手机即使出现了,也丝亳改变不了文明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婚外情的出现和存在,甚至会因上了“保险”,而使这一状况更加肆无忌惮也说不定。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手机与婚外情无关!婚外情的发生及由此而引起的诸如家庭道德伦理危机,唯一的化解之途是教育,是整个社会道德婚姻的重新加固和构建,而不是其他。
电影《手机》泄露出的最大秘密正在于此。
如果舍此不顾,即使加密了的手机,又奈婚外恋、谎言何?!
2004年1月21日
搭车种种
在交通不便、私家车更其匮乏的时代,人们为了赶路,往往要想尽办法去搭车。那时,可搭的车,除公共汽车、火车外,便是卡车、拖拉机、马车,甚至有时还得去搭自行车。一句话,只要是比双腿快的、省点儿力气的,没有谁不想搭一搭的。
现时,交通自是较以往不知要发达多少倍了,私家车也不知多了多少倍,但“搭车”现象非但没有减少,而且名堂花样反倒越来越多了。当然,我说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搭车”。现试举数种,以广视听。
一日商品搭车。某些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尽可能的赚取最大的利润,便千方百计地抢搭各种政治的、经济的,甚或灾祸的车。最有名的搭车,便发生在年前那场几乎祸延大半个地球的“非典”流行时期。那会儿,一些商家不失时机地将自己的商品品牌、性能,生拉硬扯地往防止“非典”上靠,企图以此为契机大发一笔。现时,不是崇尚绿色食品吗?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绿花开”,一下子便冒出数也数不清的打着绿色旗号的各种品牌的食品。至于它们谁是真绿,谁是假绿,谁是全绿,谁是半绿,作为普通消费者,又有几个能弄个明白?
二自文化搭车。这种搭车,直到冃前,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其实,只在稍稍留心,便不难发现许多商业性的演出、展览,无一不是借着“支援XX”“慰问XX”“宣传XX”“下乡送X”等等既高雅又动听的名义进行的。这一搭车的又一个著名例子便是搭《辞海》的便车了。你出了正版,我就打擦边球,也出个“XX辞海”的上市,跟你争,跟你抢,弄你个不得安宁,而最终上当受骗的,还是那些粗心大意、见山头就拜的普通读者。
三日邪恶搭车。干坏事的,为了掩人耳目,或不被暴露,或已经暴露而为了逃避惩罚,便也忽地打出某一冠冕堂皇的旗号,或者干脆以冒充某种人听人怕的疾病患者身份,或以专门防治某种恶性疫病工作单位的名义来自救。如正在行窃的小偷劣行忽然暴露,便会以“我是非典患者”“我是艾滋病患者”等等去吓唬追捕他的人,并趁对方犹疑的一霎逃之夭夭。同样是在“非典”时期,有人驾车去某小区会友,被门卫阻挡,驾车人急中生智,便谎称自己是“非典办”的专车来此公干,守门人一愣之下,他便闯了进去。
四日权力搭车。这条最好理解,即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便是。五日腐败搭车。有文章揭露,一些贪官为了敛财索贿,便以“住院”为借口,让下级或有求于自己的人“志愿”孝敬各种“红包”,等达到预设数目后,这才“痊愈出院”。这是目前较为时髦的一种收受贿赂的办法。对于收行双方来说,都是比较安全方便的途径。所以,一旦某些掌握特殊权力的长官因病入院,你切记不要以为那些络绎不绝于病室内外的探视者送去的,仅仅只是一篮艳丽的鲜花,或者只是一箱可供患者滋补的食品而已。
以上种种搭车现象,无不颇具“中国特色”。其实,在国际上,也有抢搭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甚至军事便车的。
“搭车”名堂多矣。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还会不断冒出一些新的花样来。但无论怎样,善良的人们应该记住的是,那些形形色色向过往“车辆”频频招手、呼唤甚或强行拦“车”,并非都是如当年父辈那样,仅仅只是为了赶路而来搭车的人!
2004年12月3日
练兵乎?遁词乎?
在结束小久的14届亚运会期间,中国队夺金掠银,气势如虹,以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为第一的骄人战绩,雄踞亚洲40余国之首,着实让国人兴奋自豪不已。有外国记者竟连连感叹:中国队平均一小时便有一块金牌入账!这从又一侧面反映出中国体育在亚洲的所处地位。
现时,大会虽已落幕,我相信,我们还有相当多的人仍在回忆着那一场场令人感奋的比赛,议论着健儿们为国争光、奋勇拼搏的动人事迹。
在激情渐冷之后,我忽然又记起了在赛前赛中赛后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我们来到釜山目的是练兵,我们最终目标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然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么讲的,有我们的带队官员,有教练员,甚至还有运动员,当然,我们众多的媒体,也都如出一辙地这么说着。这种说法,乍听起来,既顺口又有理,可稍稍往细里一想,不对了,怎么越听越觉得有点儿别扭。
首先,这明明是一个大洲的运动会,四十多个亚洲国家几近万人参加的体育盛会,明明是比赛,怎么偏偏我们成了“来练兵”呢?所谓练兵,就是参加战斗前一方的操兵演练,虽然也有假设的对手和目标,但毕竟跟实战有别。可这亚运会,却是一个大洲范围内的体育竞逐,是真枪实弹,动真家伙的战斗,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激烈程度可以称得上残酷!我们明明是来参加比赛,即角逐战斗的,却偏偏要说成是来“锻炼队伍”“练兵”的,这岂不让人感到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吗?可再往细处想去,在这种说法背后,却有深义存焉。想透了,亚运赛场上中国队种种出人意料的表现,也便一一可解了。
一是它所表现出的一个亚洲体育大国的心态的傲慢。亚洲的体育竞技水平,与西方的体育列强比起来,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并非全部如此,亚洲也自有自己的可跟世界诸强一争高下的项目。这一估计,不仅适用于亚洲其他国家,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己。怛遗憾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觉着自己跟亚洲大多数国家不一样了,我们有点儿瞧不起在自己所属的洲际举办的最大最重要的比赛了,即使参加了,也好像是为什么更大更重要的赛事来热身、来练兵的。这样分析,似乎有些逆耳,可你能说,我们那样讲时的心态,难道不正是这样吗?我们不尊重自己还不大要紧,但如不尊重对手,那就可怕了,那样一来,人家亚洲其他国家会怎么看我们?!
其次,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中国队在亚运会夺金掠银收铜的同时,种种让人大跌眼镜的表现便纷纷出现了。我们某些自认为可以稳拿金牌的项目几近全军崩溃;有些优势项目虽然最终勉强保住了金牌,却也被人家逼得心惊肉跳……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教练员、运动员的轻敌麻痹准备不足,最终酿成了苦果。
再其次,“练兵”之说,成了失败、挫折的最为冠冕堂皇的遁词。“我们是来练兵的!”“我们着眼于某某年某某奥运会”等,实在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由此看来,“练兵”之说着实让人感到别扭感到有些牵强附会、文过饰非、南辕北辙!在傲慢轻敌的心态支配下,即使“练兵”,也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何况,此说的荒诞之处还在于,它使我们不能严肃地正视自己的失误和不足,遑论汲取教训,以利再战?我们连亚运会的某些优势项目都未曾拿下,又凭什么去未来的奥字号大赛中拼搏呢?
2002年10月20日
变了味儿的微笑
应该感谢张开元先生,他的《毛病出在微笑上》(《新民晚报》1998年12月16日“灯花”)给了我这个题目。
本人也曾有过无意中逛商店,却不幸被服务小姐的“微笑”粘住,盛情难却之下,买了不需要买的东西的经历,因而对那种职业性微笑的威力便敬畏有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