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了慕生忠将军。这位“青藏公路之父”在1959年底离开格尔木时是作为“彭德怀的亲信”被贬官的,“****”中又被打成“****分子”,受尽折磨。但是他没有死,他不能死,他的魂在青藏线上,他要回到青藏线上!于是,他三次重返格尔木,每次回来,都要把格尔木的角角落落走遍,看遍,问遍。他最后一次回格尔木是1993年8月,83岁高龄的他,不顾子女们的竭力劝阻硬是回来了。
也许老人已经预感到了什么,此次回格尔木前,他把后事都作了交待,用他的话说他是“豁着命来格尔木的”,“我只要活着就要回青藏线,死了魂也要留在青藏线”。那次离开格尔木时,老人用颤颤的手握着青藏兵站部部长魏广坤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有点泣不成声地说:“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来青藏线了,如果有一天马克思要见我,我一定还会回到青藏线来!”这是将军在青藏线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次年10月18日,慕生忠将军与世长辞。他的遗嘱只有一句话:“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青藏线,我离不开那个地方!”
10天后,将军的九个子女捧着父亲的骨灰,从兰州特地赶到格尔木。格尔木市在将军楼前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然后,军地领导又陪同将军的子女上了昆仑山,把将军的骨灰抛撒在昆仑山口。
当时,有一队军车正好通过山口,驾驶员们停车下来,在将军的骨灰盒前长跪不起,放声嚎哭。然后,驾驶员们回到车上,数十辆军车上的喇叭一齐按响,响彻天宇……
“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与昆仑同在,青藏路上隆隆的车轮声就是他永远跳动的脉搏!
据我记忆,几十年间,来格尔木瞻仰将军楼的将军们不下百十名,其中上将中将就有三十多名,主要有:肖华上将、张震上将、洪学智上将、赵南起上将、傅全有上将、周克玉上将、王克上将、周坤仁上将、扬德清中将、张达志中将、张池明中将、宗顺留中将等。他们站在将军楼前,无一例外的都要恭恭敬敬地行一个军礼。我知道他们崇敬的不仅仅是这里曾经是一位将军的住宅,更重要的是这座小楼在世界屋脊上托起了一条举世闻名的青藏公路。我像崇敬慕生忠将军一样崇敬那些在将军楼前行过军礼的将军。我在这儿要特别提到一位女将军——总后政治部副主任谢彬。这位女将军在她从1997年起任现职的三年中年年要上一次青藏线,看望终年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青藏兵站部的官兵们。自然将军楼是她必去的地方。在将军楼前那张留影成了她的骄傲和动力,她多次对大家说,我要是早几年知道慕生忠将军的事,乘他在世时我一定要去拜访他。因为他是一位太了不起的伟人了!女将军三次上高原走了兵站所属部队分布的三条线,一条是格尔木至拉萨,另一条是格尔木至敦煌,还有一条是格尔木至西宁。三条线上的每一个单位她都去过了,大单位里的小单位,小单位里单独执勤的兵,她总是尽量地走到,和战士们见见面。那次,青藏兵站部政委文义民陪她去拉萨,翻越唐古拉山时,她高山反应严重,文义民考虑到首长的安全,就没有打算在唐古拉山兵站停留,直奔那曲镇。没想到,她不但让车停在了兵站,还到战士的宿舍、炊事班、发电机房、锅炉房,一一去看望大家。之后,又步行到兵站附近的机务站、泵站和指战员们合影留念。在和战士们握手时,她总足说:“你们是最了不起的人,我要向你们学习。”当同志们说“向首长学习”时,她很幽默地说:“在你们面前我可不敢狂称‘手掌’(首长),我还没有你们的脚掌高呢!”战士们的脚下是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谁能与他们比高低?说话风趣,爱开玩笑,这是谢彬的性格,这样一下子就缩短了她和官兵之间的距离,大家对她由敬畏变得亲热。她每到一个单位,极力反对摆酒宴,大吃大喝。所以她都提前给她要就餐的单位打招呼,说:“我今天就在你们这儿用餐,咱们是吃挂面放醋有言(盐)在先,不准你们大摆酒席,具体地说,我是吃土不吃洋,吃近不吃远,吃下不吃上。”这番话把大家说得好一阵发愣,她笑笑,解释说:“我就吃你们自己种的菜,当地土特产,不跑路上饭馆就在你们食堂,而且最好是在下面连队的食堂。”她在格尔木时好几个团队都留她吃饭,她吃的全是团里种的菜,有个团里还特地给她做了三个团队院里长的野菜:地皮菜、苦苦菜、枸杞菜。她吃得很香,连连说:好吃!好吃!从来没吃过这么舒服!
2000年9月,她在格尔木主持召开了总后基层文化工作会议后,就要返回京城,离火车开车只有半个小时了,她还坐在兵站部指挥所里修改本次会议给上级的报告,大家焦急地催她,她一边修改着材料一边说:“着什么急,到火车站不就是20分钟的路嘛!”她终于在上火车前把报告修改完毕,在末尾特地加上了这样一句话:
他们不愧为“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
“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是1990年7月7日由中央军委授予的荣誉称号。就本人所知,中央军委给部队基层师一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就此一家。如今已经10年了,这面飘扬在雪山冰岭上的红旗,依然那么鲜艳!
2000年初冬的一天清晨,当青藏高原上的第一缕闪烁的阳光溅起格尔木大街上昨晚落下的一层薄薄的冰雪时,我站在柴达木路上“军民共建文明青藏运输线”纪念碑前,仰视着这座高高的石碑,心儿搜遍了4000里运输线上的每一个地方。同样的纪念碑,也矗立于西宁和拉萨街头。西宁,青藏公路的起点;拉萨,青藏公路的终点;格尔木,青藏公路的大本营。世界屋脊上的这三座城市托起了青藏公路。不,应该说是青藏公路托起了这三座城市,托起了整个世界屋脊!
酝酿了三十多年的青藏铁路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终于开始破土动工。格尔木又成了修筑青藏铁路的大本营。可以预想到,这个城市的更加繁荣辉煌期为时不远了。
我手头有两份材料,是孙传章部长和文义民政委在1999年12月25日召开的青藏公路通车4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此次会议是在格尔木召开,由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青藏兵站部共同承办,文义民讲话时的身份不仅是兵站部的政委,而且是军民共建文明青藏公路运输线领导小组组长。他在讲到确屯跨世纪的军民共建文明青藏公路运输线的奋斗目标时,提出沿线军民要做到:“大局共护、线魂共铸、要事共商、稳定共促、文明共讲、环境共保、科技共传、实事共办”,从而使青藏公路运输线成为:“革命气节尚,军政军民亲;沿途无纠纷,各族向前进;生态环境美,文明之花艳”。
太阳升起一竿高的时候,我踏着从纪念碑前隆隆响过的奔上漫漫青藏公路车队的车轮声,回到青藏兵站部指挥所,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
一支部队与一座西部新兴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