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是以南北走向的格尔木河为界,自然而然地将格尔木分为河东河西。以上提到的那些单位在河东,我们的汽车团驻在河西。本人在格尔木的7年时间里,常常去文化馆浏览各种报刊——我真佩服这个文化馆当时的负责人,在那个年代订了全国各省市那么多的报刊,使我一饱眼福。文化馆距我们团队约二里地,每次我去文化馆都是步行,从来没有骑过自行车。那阵子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很希罕,轮不到我等购买,即使轮到了,也很难付出这笔购车款。格尔木所有的路,包括这条穿境而过的青藏公路全是沙石上路,汽车过后,沙尘卷扬在空中久久不落,几步之外什么也看不清。我每次跑一回文化馆,都要弄得一身一脸尘土。遇到落雪的日子,在冻得硬咣咣的路上摔几同跤的事也是难免的。因为渴求知识的热切希望在胸中燃烧,那扬满沙土的路并没有阻拦住我向文化馆前行的步伐。每次归来,我兜里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摘录下来的精彩短文。李瑛的诗、杨朔的散文、刘绍棠的小说,我就是那时候在那个文化馆里读到的,这三位前辈的作品滋润了一个文学青年饥渴的心!
历史老人迈着刚健的步子走进了八十年代初。我离开高原后第三次重返格尔木。
一声长长的、宏亮的汽笛划破了昆仑山下数千年的寂寞。火车通到了格尔木。这时整个城市的中心从原先的金峰路挪到了东南方向的戈壁滩上,靠近了火车站,靠近了昆仑山。穿市而过的青藏公路也挪位了,从新的城区穿过,取名柴达木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柴达木盆地是祖国有名的“聚宝盆”。柴达木路之意显然是在向世人宣布:格尔木人要把这座高原新城向资源开发的城市转型。
如今柴达木路成了格尔木的“长安街”。虽然它才是十八九岁的花季,却已经向人们勾划出了这座新城的建设远景框架。这条笔直、宽拓、平坦的柏油公路箭簇般向东西射出,你站在公路的巾段看不见头,也瞧不到尾,但是你可想象得出:头在西宁,尾在拉萨。道路两旁的杨、柳树已经长得半楼高了,为大道蓬起丁绿荫。
道路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绿篱式林带隔开了每一种道。路两旁和路中央不时出现的花坛、花圃,是格尔木人精心设计的路景。有一位外地的旅游者这样描绘了柴达木路上的景色:“花簇拥着路,绿树掩高楼,清水夹街流,人在画中走。”大戈壁滩有的是地盘和资源,智慧的格尔木人怀揣着美景向明天走着。
新的城市雕塑是柴达木路上的另一种景观。在这条路的西端是高高的“军民共建文明青藏运输线”纪念碑,它刺破青天般的威严,在开着汽车行至离格尔木还有十多公里的地方,你首先看到的那顶塔状的建筑便是它。柴达木路靠火车站与江源路交汇处,形成一个转盘路口,这里耸立的雕塑是旅游城市的标志“马踏飞燕”,整个给人一种万马奔腾、展翅翱翔势不可当的感觉。这条路上还有一处惹人注目的雕塑,那便是“双拥模范城”的纪念碑。格尔木已经连续四年被国家授予“双拥模范城”的光荣称号了,这里的数十万军民用心血和智慧铸造着这座新兴城市的灵魂。柴达木路上蕴含的丰厚的精神文明内容便是一例。
“旧貌换新颜”这句话对已经发生巨变和还要发生巨变的格尔木显然不十分确切了。因为它是在新的地方换上了新颜,旧貌作为“遗址”依然保留着,对人们发生另一种启示和警示的作用。金峰路上的老市委已搬迁到了柴达木路上,新市委的门楼属于现代建筑风格,是这座城市新形象的象征;柴达木路上的格尔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大楼,是原金峰路上市政府工商科;柴达木路与昆仑路交汇处的市文化局综合办公大楼和群众文化娱乐中心,则是原金峰路上老文化馆、老图书馆、老电影院的变迁;全市最大的商场之一格尔木购物中心,便是在原金峰路上饮食服务公司、食品公司的网点原址上新建起来的。金峰路衰老了,但是它并没有腐朽;柴达木路放出了光彩,但是总有一天它也会变成“遗址”。正是在新新老老地更替中,格尔木在一代又一代格尔木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自然,柴达木路上的许多单位和建筑是当初金峰路上所没有的。如:高纯镁砂厂、硫酸钾厂、铁合金厂、盐化总厂、昆仑宝玉石矿厂和矿泉水厂,等等,这些具有柴达木盆地经济特色的企业,大都是在八十年代后建立起来的。
1999年底,在人类即将迈进21世纪时,青藏公路的第三条穿过格尔木市的黄河路破土动工丁。2000年10月,当我站在这条还喷发着浓浓沥青味的、正在修建的路上时,分明感受到了这个新兴城市新的脉搏已经强烈地跳荡起来。我急切地想知道在西部大开发热浪中格尔木已经开始的和即将开始的新的举措。于是,在汽车某团政委秦大章的引见下,我走进了格尔木********李鹏新的办公室。
也许因为有几个大书柜占去了不少地方,****新的办公室里显得有几分拥挤。哦,还有办公桌上堆积的那些文书、文件,使人马上想到它们的主人总是在忙碌着处理种种需要他裁决的事情。
我特别留意了书柜上方一位当地书法家写的八个大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我们的谈话就从这八个字开始。
“为什么不挂一幅‘明镜高悬’的横匾?”我开了个玩笑。
“那我不成‘七品芝麻官’了吗?”他也用开玩笑回答我。
之后,他才告诉我:刚来格尔木上任时,发现这幅匾半挂半耷拉地挂在会议室里,几次开会我都看到它快要掉下来的样子,没有人去收拾。后来我就对市委的几位领导说,谁把这幅匾“收藏”起来吧!过了些日子,仍然没人动它,我便把它挂在我的办公室里我知道一个官员把这八个字堂堂正正地悬挂在办公室里,光有勇气不行,还得要有由这种勇气产生的干出一番政绩的行动。
试想想,任何一个他所管辖地域内的公民,包括伸冤告状的平民百姓,他们走进这间办公室,看见这八个字,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这八个字审视眼前的这位官员。****新有意将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这位刚刚40岁的年轻书记,对我这个“老格尔木人”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他说,你是咱们格尔木出来的军队作家,我感到骄傲。咱们格尔木这个城市和部队有特殊的缘分、感情,是两亲家,谁也离不开谁。格尔木起家于兵城,后来的发展靠了部队,明天的辉煌还必须有部队的支持。我希望在你的笔下,把格尔木的今天和明天真实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格尔木,让更多的投资者走进格尔木。你需要的材料我尽力给你提供,下午如果谈不完,晚上咱一起吃个便饭,边吃饭还可以边聊。我说,40年间,我对格尔木的这份情缘始终未断,而且与日俱增。我很高兴地看到西部大开发带来的诱人的春风已经吹醒沉睡的戈壁滩。我相信格尔木的明天一定会升起一轮新鲜的太阳。
那天,****新一边处理手头急于要办的工作,一边给我介绍情况,晚饭时他又继续说了许多格尔木的话题。后来,我稍加归纳、整理,有以下几个要点:
——资源丰富,区位重要。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柴达木盆地中南缘的格尔木河冲积平原上,通衢四省,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交通要道。辖区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它是一个资源型地区,初步探明有钾、镁、钠、锂、金、铜、铅、锌、玉、水晶、天然气、石油、煤等50余种矿藏,有30余种位居全国前10位,其中钾、镁、钠、锂储量位居全国第一;——以盐湖化工和石油天然气化工为主体的特色工业经济体系。盐湖资源和石油天然气是格尔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大物质基础,是格尔木经济发展的着眼点和立足点。
紧靠格尔木市的察尔汗盐湖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盐湖之一。它东西长16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5856平方公里,比整个上海市还要大。这个盐湖各种盐类矿物总储量达600多亿吨,如果开采出来,可供全世界的人口食用近千年。格尔木市现在正积极支持盐湖集团钾肥扩建100万吨的项目。
已探明石油储量3亿吨,远景储量可达10亿吨。涩北天然气的储量已探明1575亿立方米,远景储量可达3000亿立方米,是中国四大天然气田之一,而且储量集中、埋藏浅、易开发。目前,石油天然气化工正向油气一体化、多元化发展。石油加工从单纯燃料型产品,逐步走向化工型产品。并与盐湖资源开发相结合,建立独具特色的石油天然气盐化工联合企业,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以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和昆仑文化为轴心的旅游资源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目前已经开发的世界屋脊汽车探险游、马可波罗探险游、南丝绸之路旅游线、昆仑山道教寻祖游、昆仑山国际狩猎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格拉丹冬、万丈盐桥、长江源头考察、登山探险、高原野生动植物考察、冰川冻土、雅丹地貌以及草原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正引起游客的日益关注。
格尔木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前景。
告别****新书记回到青藏兵站部指挥所我下榻的住处,我的心潮久久无法平静下来。几十年间我所经历的高原自然风光,本来已经像化石似的积淀在心间,此刻却被****新的一番介绍鼓动得翻腾起来,浪头拍岸一般撞击着我的心怀。化石溶解,积淀变成了潺潺溪流。我开始重新走我过去曾经十次、数十次走过的高原旅途。有了****新栩栩如生的点拨,有了这种点拨后新的感悟,这次旅途所见所闻所感,与过去任何一次都不一样了,那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与格尔木人文特点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深邃内涵的新景观。
自然,我是在神游——
我已经从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长江源头的冰川道上跋涉出来,步人了昆仑山下的戈壁滩上,向乌图美仁乡的牧村走去……
这是柴达木盆地少有的一个晴朗、明媚的天气,不知是昆仑山头那皑皑积雪的映衬,还是蓝缎似天空的拓宽,我只觉得眼前的大戈壁成为人世间一个美妙的广阔的空间。我走在根本无路可循的荒漠上,心中升腾起一种深远、豁达和可以敏锐地产生许多感受的轻松醒悟。我轻捷的脚步越走越快,突然,前方的地平线上闪出一泓清粼粼的水波,我马上明白,这是沙漠湖。我以更快的步伐迈至湖畔,其实是个很小的湖,跟家乡的涝池无二。湖面上悠闲地游荡着数十只野鸭,我的到来丝毫也没有使它们惊飞的意思。环绕半边湖的是被风吹蚀后形成的千奇百怪的地形地貌,就在这看起来连半滴水也挤不出来的畸形地上,一种又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植物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视线——梭梭草、沙拐枣、黑果枸杞、白刺等,这些起源古老的植物在别的地方早灭绝或更新换代了,却在柴达术盆地仍然逍遥自在地繁衍着后代。这正是柴达木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令人惊叹、深思之所在。我站在沙漠湖畔久久地观望着在别处踏破铁鞋也难觅寻到的这些花花草草,咀嚼着其中的内涵。
我继续前行。
不久,我就看到了蒙古族牧民住的白色蒙古包,还有藏族牧民住的黑色帐篷。他们都依一条小河而棲,却互不干扰,形成了两个小村落。蒙古族的马和藏家的牦牛,都各自在主人的照料下啃吃着草料。骠悍、威武是从它们的体表就能显露出来的特点。据说,狼群在袭击牦牛时,狼们毫不例外的都是牦牛的蹄下牺牲品。
我不由得想起了终年居住在这里的牧民们的性格:粗犷而质朴、含蓄而豁达、刚直而柔媚、深沉而热情。高原人正是在柴达术这种独特的环境里磨练了一身豪气和顽强不屈性格,他们的容颜似乎粗糙了一些,如同这里的自然风光一样。但是,他们的内含却极为丰富、细微。柴达木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颇具个性的牧民的品质,互相映衬,和谐相通,构成了一幅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相融洽的美妙画面。这正是柴达木文化的内秀特征,是开发格尔木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阳光从窗缝射进来,我从神游中醒过来。格尔木又是一个无风、无云、无沙尘的好天,融融陶醉不期而至。
2000年10月,格尔木已经开始迈入它一年中最漫长的冬季了。在这个世纪末的最后一个冬于,我特地从京城来到格尔木,在这几十年来使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告别昨天,迎接明天。中午的阳光依旧以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在格尔木的每寸土地上,清晨地面上冻结的那层薄薄的霜冻即刻融化。我在这个时刻游览了两个地方。
我首先来到金峰路上,参观当年格尔木市委的遗址。旧房,残墙,陈砖破椽,遍地杂草丛生……——从我的眼中筛过。我在寻找什么,或者想回忆什么吗?不知道。我只是怀揣一种复杂的心情在这座几乎被不少人遗忘了的院里走着,浏览着。
突然,从茅草丛中闪出点点红殷殷的亮点,跳进我的眼中。我大步上去,弯腰一看,噢,是一串串熟透了的枸杞,均匀地分布在枝头的绿叶间。我不忍心下手去摘,只是贪婪地看着,一串一串的,红玛瑙似的。我真的馋了,这里的枸杞竟然比别处的枸杞要大得多,殷红得多!
当我放眼望去时,才发现几乎所有的茅草丛中都闪耀着红红的亮点。遍地都有如此壮实而色泽艳亮的枸杞,只是它们藏得太深,我未发现罢了!
我在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