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正妻张茹
在陆康坟墓上的这番举动,孙逸凡可是考虑了好久才决定下来的。如果要想招揽到陆逊,那么首先就是要化解当年孙策攻打庐江时,两家所结下的仇怨。其实成者王侯败者寇,陆逊陆绩两个聪明人想必也是非常的清楚这其中的道理的。不过知道归知道,但是要说陆家对当年的事毫不在意,那根本就不可能。总要先出了他们心中的那股怨气才好。
思来想去,孙逸凡记起了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发兵宛城时曾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给《三国演义》注解的毛氏父子看到这里时,大骂曹操真是“奸雄”:好你个曹操,死刑你就这样给免了!”
割下区区的一头头发就算是惩罚了,在现代可能算是最可笑的事情了。可在来到古代后,孙逸凡才知道其实这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叫做:“髡(KUN四声,音昆)刑”。我们知道,古代人都是长发,用簪子固定住。而短发的只有一种人:奴隶!
古代越国人都是短发,所以被说是野蛮人,在中原人看来,短发是低贱的象征。包括曹操手下的崔琰就被曹操罚为奴隶,但是不肯能会真的让堂堂一个士人去挖煤吧!他受的刑罚正式这种刑。
这种刑罚对人身没有伤害,但却是心灵上的极大处罚,尤其在古代,阶层分工明显,这种刑罚施予到士人身上,更甚于杀掉他!!
曹操没有杀掉崔琰而仅仅是对他施予这种刑罚,由此可见一斑。
而孙逸凡则正是希望通过用这种方式,向陆家传达自己的愧疚,化解陆氏对自己的怨气。而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陆氏叔侄完全被他的行动给惊呆了。在他们看来割发是难以想象的酷刑,孙逸凡的谢罪举动相当的具有诚意。
可惜他们不会知道,这种心灵上的惩罚对孙逸凡的作用不大,他自己还巴不得把整头长发给剪掉,省的洗头都不方便。不过他身为一方诸侯,不能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要是留着个奴隶的发型,将来说不定会将前来投奔自己的人才给全吓跑了。所以刚才孙逸凡也只是割了自己的一缕头发而已。不过这也已经足够了。
做完秀的孙逸凡来到呆滞了陆氏叔侄面前,拱了拱手说了声:“节哀顺变。”后,便径自领着一众随从,原路返回。
望着飘然远去的孙逸凡一行人,陆绩不禁转头向陆逊问道:“当年之事,难道当真是袁术逼迫?”从这话可以看出,陆绩确实对当年孙策攻打庐江害得自己父亲早死的事耿耿于怀。
陆逊没有回答,只是兀自喃喃道:“孙策孙伯符,果非寻常之人啊。”他当家做主这么多年,当然知道孙家现在在江东的局面:孙氏需要江东世家的支持。当年的事是不是袁术逼迫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陆家对孙氏有没有帮助。当他听到孙逸凡说想要祭拜自己的从祖父的时候,他就差不多猜到孙逸凡此来很可能就是来拉拢陆氏的,毕竟陆家如果对孙氏没用,孙逸凡想不想的起陆康这个人还两说呢。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孙逸凡竟然有如此的胸襟气度,居然当众割发,以谢当年攻打陆康之罪。连他这个已经看出了他的目的的人差不多都要被他感动了。只是陆逊想不明白,为什么孙逸凡在拜祭了陆康之后,却没有出言招揽。
这当然不是孙逸凡给忘了,他的目的本来就是招揽陆逊,之所以不当场说来,却是耍了个小手段,欲擒故纵。当时的情况,孙逸凡觉得刚刚割完发谢了罪,就出言招揽,这也太假了,一点诚意都没有,没好意思继续说下去。反正他已经表达出了足够的善意,而且顾雍已经在前来会稽的途中了。
顾雍是陆康的女婿,和陆家也是亲戚关系,等顾雍到了会稽,由他再去陆家劝说一番,想来必定水到渠成,陆氏的归顺几乎已经成为定局。
想象着陆逊被招到麾下后,为自己披荆斩棘征战天下的场景,孙逸凡脸上不自觉的露出了笑容。
当孙逸凡回到郡守府邸,将要进入书房的时候,一旁伺候的小厮,赔笑着向孙策报告说:“启禀侯爷,夫人她已经回来了。”
孙逸凡闻言,停了下来,转头看向了那个小厮:“哦,夫人回来了?现在在哪里?快带我去。”
孙逸凡酷爱三国历史,当初在网上查过一些相关资料。一次在网上看到大乔不是孙策的正妻而是小妾时,颇感兴趣,想要找到谁才是孙策的正妻。但是不管怎么查就是查不到。在成为了孙策后,他总算是知道了孙策的正妻是谁了。
东汉中平元年(184),黄巾首领张角在魏郡起事。由于这次起义八州并发,所以来势迅猛,起义火焰很快燃遍了整个中原地区。百姓风起响应。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郡县官府,处死地方官员。官吏豪强抱头鼠窜,刘氏江山摇摇欲坠。
在三十六方一旦俱发的起义声威面前,东汉统治者惶恐不安。他们调动一切力量,对起义军进行镇压。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奉调威围剿胁洛阳的黄巾军波才部。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令孙坚在淮、泗一带自行招募士兵。可偏偏孙坚当时只是个小小的县吏,官俸不多,想要招募到足够的士兵,却没有多余的钱财,购置武器铠甲。当时在下邳有一个叫张胡的商人看出了孙坚的窘境,毫不犹豫的出钱资助孙坚,帮他凑齐了一千人所需的装备,甚至打造了一柄古锭刀送给了孙坚。孙坚之后就是以这一千人为基础,正式登上了混乱的汉末历史舞台,四处征战,并创下了赫赫威名。
后来孙坚感激张胡的帮助,与他定下了婚姻,孙策娶了张胡的女儿张茹为妻。张家也就此绑上了孙氏的战车,跟随孙坚孙策迁徙到了江南。
孙策在江东征战时,张家和孙策的家人都被安排在了吴郡。后来张胡因为在吴郡重新置办了产业,没有随吴夫人以及张茹前来会稽和孙策团聚,而继续留在了那里。
三个月前吴郡传来了张母病重的消息,张茹思母心切回家探病去了,所以孙逸凡才在最初的时候只看到了大乔,却没有见到自己的这位正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