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一勤天下无难事
作为横跨最多产业、最多国家的华人企业家,如今,李嘉诚旗下的产业包括地产、酒店、电信、能源、基础建设、港口、零售、生物技术等领域,分公司遍及55个国家。而且从1950年创业至今,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没有一年亏损;他个人的资产,也没有哪一年少于前一年。
但李嘉诚传授给孩子的生意经绝非一般人能想象到的,他说:“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为什么呢?他说:“简单地讲,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自我节省,对别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合作之后都能和我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为某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李嘉诚凭借自己光明正大的做人原则赢得了尊敬与信赖,从而成就了辉煌的一生。
年,李嘉诚决定,塑胶厂不再生产玩具和家庭用品,改为生产供家庭装饰用的塑胶花。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12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李嘉诚推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将会升级,对室内装饰、美化的需求将日益增强,塑胶花受到人们的青睐是肯定的。长江公司生产的塑胶花在各大商场刚一露面,果然就被顾客抢购一空。
李嘉诚把握商机的判断力是从哪里来的呢?他说:“求知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管工作多忙,我都坚持学习。白天工作再累,临睡前,我都要斜靠床头翻阅经济类杂志,我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我的判断力由此而来。”
李嘉诚说:“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李嘉诚的勤奋,突出地表现在勤奋学习上。在14岁那年,李嘉诚历经家道中落、漂流异乡、少年失学、父亲过世的悲惨遭遇。他在打工养家之余,不懈学习,“别人是自学,我是‘抢学’,抢时间自学”。他制定了严格的纪律,除了《三国志》与《水浒传》,不看小说,不看休闲读物。在昏黄的灯光下,他摸索教学、出题的逻辑,寻找每个篇章的关键词句,模拟师生对话,自问自答。没有学历、人脉、资金,想出人头地,自学是他唯一的出路。
有一天,工厂文书请病假,但老板需要人帮他写信,老板就问:“哪个人比较会写信,字写得好一点的?”四五个职员都指向李嘉诚,“叫他写,他每天都念书写字”。老板望向这未满17岁的杂役工,问道:“你真的懂吗?”李嘉诚说:“我可以试试。”他立即动手写了好几封信。信发出后,老板的朋友很欣赏,问他:“你这位先生是什么时候请的?比原来的要好。”这让老板对李嘉诚另眼相看,很快就把他从做杂役的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李嘉诚回忆这段往事时说:“知识改变命运。如果没有一点文学底子,写信慢,还不通顺,后来也就得不到那个职务。那个职务让我懂得了货品的进出、价格,懂得如何管理货品。”
之后,李嘉诚从货仓管理员转为走街的推销员,为了省钱,他始终都是以步代车地奔走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只要讲到这段时光,李嘉诚总是不无自豪地说:“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年龄都比我大而且经验丰富。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的推销成绩位居第一,是第二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我又被提升为总经理。”虽然家里已经可以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但李嘉诚仍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只学过初中英语,却订阅了《当代塑料》等英文塑料专业杂志,勤查辞典,不让自己与世界塑料潮流脱节。他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的学问却日渐提高。”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吸取书本中的智慧,提醒自己骄傲必败,并以“长江”作为自己公司的名字,告诫自己要如长江汇聚百川,才能细水长流。
现在,李嘉诚仍每天自学不辍。“非专业书籍,我抓重点看;如果跟我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我也会把它看完。”李嘉诚演讲集的书名就叫“知识改变命运”,正是勤奋学习才使得当年穷困的他成为后来的华人首富。
李嘉诚不但对自己要求严格,而且对自己的孩子也绝不娇生惯养,而是刻意培养他们吃苦拼搏的精神。他要求两个儿子从小列席旁听董事会会议。他说:“带他们到公司开会,目的不是教他们做生意,而是让他们明白做生意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心血,开很多会议,才能成事。”有一次,他的夫人看孩子在会上一坐就几个小时非常难受,便劝李嘉诚:“孩子太小,等他们长大了再跟你们学习也不晚。”李嘉诚却对夫人说:“是的,他们年龄小还不懂事,但是我想早一点对他们进行启蒙教育,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父辈创业的艰难,学习父辈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教育就迟了。”
两个儿子在美国读大学时,李嘉诚只支付他们的生活费,至于零花钱则靠自己打工去挣。小儿子李泽楷就曾在高尔夫球场当过球童,他说,这段做球童的经历,锻炼了他的体力,培养了他的吃苦精神,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这一切都使他终身受益。李泽钜、李泽楷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李嘉诚却对他们说:“我的公司不需要你们。我想还是你们自己去打江山,让实践证明你们来我公司任职是否合格。”两年后,大儿子李泽钜开设的地产开发公司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地产公司,二儿子李泽楷的银行也办得有声有色,这时,李嘉诚才将他俩招至麾下。
§§§第二节 大智若愚,诚待天下
曾有记者问李嘉诚做生意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说:“那就是诚信,就是不妨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而不是投机取巧。”“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李嘉诚在商界以诚信闻名,他说:“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信誉、诚实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还重要。”
世纪50年代,李嘉诚做塑胶花时,常去皇后大道中一间公爵行接洽生意。“我经常看见一个四五十岁很斯文的外省妇人,虽是乞丐,但她从不伸手要钱。我每次都会拿钱给她。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见人们都快步走过,并不理会她,我便和她交谈,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她有同乡干这行。于是,我便让她带同乡一起来见我,想帮她做这份小生意。时间约在后天的同一地点。客户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我也没办法。可是在交谈时,我突然说了声‘Excuse me’,便匆匆跑开。客人以为我去了洗手间,其实我跑出工厂,飞车去了约定地点。途中,超速和危险驾驶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没有失约。见到那妇人和卖报纸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我便把钱交给她。她问我姓名,我没有说,只要她答应我要勤奋工作,不要再让我看见她在香港任何一处伸手向人要钱。事毕,我又飞车回到工厂,客户非常着急:‘为什么在洗手间找不到你?’我笑一笑,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李嘉诚对一个陌生人尚能如此守信,对客户就更能信守承诺了。
李嘉诚凭借诚信度过了很多次危机。1950年,李嘉诚筹措了5万港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日用品,开始了创业之路。
他对工人进行简单的培训后,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昼夜不停地生产。李嘉诚对推销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就卖出去了。接下来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一时间长江塑胶厂产销两旺,发展得很快。
春风得意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设备落后,工人技能跟不上,导致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退回的玩具成品。办公室里天天都会有来索赔的客户、追货款的原料商、银行催缴贷款的人。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来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一见这情形扭头就走。由于形势恶劣,部分员工面临辞退,遭辞退的人整天在办公室里闹着不走,整个工厂被搞得鸡犬不宁。
长江塑胶厂危机四伏,李嘉诚四处奔波,脸色憔悴,眼中也布满血丝。这时,他母亲讲的一个故事启发了他:
很久以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寺庙。住持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就把两个弟子召到方丈室,将两袋谷种交给他们,要他们去播种,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谁收的谷子多就可接任做本庙的住持。到谷熟时,大徒弟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小徒弟却两手空空。住持问小徒弟,他惭愧地说,他没有管好田,种谷没发芽。住持便把袈裟交给小徒弟,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大徒弟不服,师父说,因为我给你俩的谷种都是煮过的,根本发不了芽。
李嘉诚恍然大悟: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是战胜一切的不二法门。
第二天,李嘉诚回到厂里,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他揽过一切责任,承认自己在经营管理上犯了错误,是他拖垮了工厂,连累了员工。他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表示经营一旦好转,辞退的员工都可回来上班,并保证今后绝不再损害员工利益。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共同携手渡过这次难关。经过真诚沟通,员工们的情绪得到了稳定。
接下来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客户、原料商,向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放宽追款的期限,并承诺在期限内一定偿还所有欠款与罚金。李嘉诚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危机——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大家请教走出危机的对策。他的真诚得到了大家的谅解,大家也看到只有帮助他才能避免双方的损失。李嘉诚获得了初步的回旋余地。
李嘉诚还筛选淘汰掉次品,卖掉正品来抵偿部分债务,并培训工人的操作技能……就这样,经过努力,李嘉诚一步步走出逆境。1955年的一天,李嘉诚怀着喜悦的心情召集全体员工开会。他首先向员工们鞠了三躬,感谢大家的精诚合作,接下来宣布:“我们厂已基本还清各家的债款,昨天得到银行的通知,同意为我们提供贷款。这表明,长江塑胶厂已走出危机,将进入柳暗花明的佳境!”
年,李嘉诚赴意大利考察塑胶花生产,回港后,他率先推出塑胶花,立即成为热销品。但因为资金有限,设备不足,严重地阻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长江公司规模太小,不可能获得银行的大笔贷款。在李嘉诚伤透脑筋之时,一个机遇来到他面前。有位欧洲的批发商看到样品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赞不绝口,他对李嘉诚说:“我们早就看好香港的塑胶花,品质和品种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价格不到欧洲产品的一半。我是打定主意订购香港的塑胶花,并且是大量订购。你们现在的规模,满足不了我的数量。李先生,我知道你的资金有限,我可以先行做生意,条件是必须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为你作担保。”
该批发商的销售网遍及西欧、北欧,那是欧洲最主要的市场,所以李嘉诚太想做成这笔生意了,但担保人却遍寻不到。因为被担保人一旦无法履行合同,或者丧失偿还债务能力,担保人就必须承担一切风险。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深厚背景,他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
没有找到担保人,李嘉诚并没有彻底放弃,他和设计师通宵达旦,连夜赶出9款别具一格的极佳样品,期望能以样品打动批发商。批发商十分欣赏李嘉诚的办事作风及效率,因为他当时只表露出想订购3种产品的意向,结果,李嘉诚每一种产品都设计了3款样品。
接着谈生意,李嘉诚坦率地告诉批发商:“承蒙您对本公司样品的厚爱,我和我的设计师,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总算没有白费。我想您一定知道我内心的想法,我是非常非常希望能与先生做生意。可我又不得不坦诚地告诉您,我实在找不到殷实的厂商为我作担保,十分抱歉。”
批发商目光炯炯地看着李嘉诚,并未表现出吃惊和失望的神情。于是李嘉诚继续真诚地说道:“请相信我的信誉和能力,我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小业主,在同行和关系企业中有着较好的信誉,我是靠自己的拼搏精神和同人朋友的帮助,才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的。先生您已考察过我的公司和工厂,大概不会怀疑本公司的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因此,我真诚地希望我们能够建立合作关系,并且是长期合作。尽管目前本公司的生产规模还满足不了您的要求,但我会尽最大努力扩大生产规模。至于价格,我保证会是香港最优惠的,我的原则是做长生意,做大生意,薄利多销,互利互惠。”
李嘉诚的诚恳感动了对方,批发商对他说:“从你的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诚实君子。我这次来香港,就是要寻找诚实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李先生,我知道你最担心的是担保人。我坦诚地告诉你,你不必为此事担心,我已经为你找好了一个担保人。”李嘉诚一愣。“这个担保人就是你。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于是,两人在愉快的气氛中签订了购销合同。这次合作,批发商提前交付货款,基本解决了李嘉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问题,并且他还提出一次付清,可见他对李嘉诚信誉及产品质量的充分信任。
外商的大力相助,使得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由此李嘉诚成为香港的“塑胶花大王”。1958年,长江公司的纯利润达一百多万港元,李嘉诚赢得了平生的第一桶金。
§§§第三节 做生意应顾及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