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建铁厂更兵器
今日凌晨要冲榜,会更新一章,请大家踊跃投票,谢谢!!!
仙游县城西边十里地,靠河边有一处很大的平地,如今这里是繁忙的工地,占地百十亩,工地上面人来人往,抬木头,垒砖头,砌房子,不是听到干活的号子声。
这是仙游县城正在建设的铁厂,叶天设计好图纸,又找到了李青彦,让官府出面办了个批文,让出了二成干股,随后又叫李青鸿请了仙游县城的那些富商、乡绅们一起出资,如今这些富商和乡绅们都知道叶天是个财神爷,一个夏天让这些人等挣得个盆满钵满,这会儿一听要建铁厂,知道这玩意儿挣钱,个个都是奋勇入股。
有钱好办事,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叶天招募了大把的人手,几乎仙游县城内的所有闲人被一扫而空,恰好农忙时节也过,不少有些力气的农民听说天神大人要招募工人,都从四乡八邻地汇集在仙游城,趁着冬闲的时候,挣点工钱,准备过个好年。
叶天给的工钱足,每个人每天三十文钱,分成三班倒,大家都愿意干,不到一月,这铁厂就建的七七八八了。
这流民里面,各色人等都有,不少都是有家传手艺的人,其中有一个从龙岩那边过来的一户人家,家里男人叫孙兴旺,祖祖辈辈都是做烟花,炼制火yao的,手上有一手绝活儿,就是能够把烟花做出不同颜色来,也算是少见。
原本在龙岩有一个自己的烟花作坊,做的烟花在当地小有名气,可这矿民一反,生意便差了,后来龙岩被造反的流民攻破,孙兴旺害怕家人被波及,就丢弃了作坊,逃到了仙游县城安家。
逃难过程中,细软盘缠都没了,一家老乡十来口等着吃饭,孙兴旺只好带着两个大的小孩,在城里打些零工,挣点小钱糊口,这回见叶天开铁厂招募工人,也报名进去了,可他们家不是世代不是打铁的,这铁厂一旦建成了,以后就不需要他们这些搞土木工程的普通工人了,心里头盘算自己好歹有些手艺,就差启动的银钱,便趁着叶天在工地的时候,装着胆子,找到叶天,想借笔款子。
初始,叶天还觉得纳闷,这流民有这么大胆的,借钱都敢借到官老爷这里了,后来一听孙兴旺这么一说,知晓他们家能做烟花,那就是火yao了,刚好自己正在研制,说不定指点一下,能够做出更厉害的火yao来,于是便吩咐李清鸿给了银子给他,但是不是借,是入股,这个烟花厂,叶天占四成,孙兴旺占六成。
那时候的老百姓淳朴,见叶大人给了自己银子,还不是占多数股,自己就是凭着一张嘴,一份手艺,就是大掌柜,这从哪儿找来好事,当告诉孙兴旺时,孙兴旺死活不肯,最后决定五五分账,烟花厂有孙兴旺打理,只不过有一点要求,就是要按照叶天指导来做东西。
叶天指导的东西要保密,其他民用的他自个决定,听了叶天的吩咐,孙兴旺心里头多少有些明白,当下感恩不尽,带着一家老小非要给叶天磕头,还说:“叶大人是他们家的恩人,以后,但凡叶大人驱使,哪怕上刀山下火海,孙家的人绝不含糊。”
孙兴旺的事情就这么定了,至于如何建烟花厂,叶天就不干涉,只是告诉他,要按照这边的工厂模式建设,而不是手工作坊,孙兴旺也很爱学习,不时请教李青鸿,逐渐学习了现代式工厂和管理方法。
李青彦和李青鸿等人都不太明白,这孙兴旺啥都没有,叶天就敢入股投资,而且仅仅是五五分账,也不派人管理。二人就这事,讨论几次,弄不出个所以然,叶天私下听了,心里就乐,这是后世的风险投资模式,选择个好项目,好团队,投入进去,回报将是上十倍,百倍,当然有点区别的,这年代没有上市一说。
孙兴旺的事情,给叶天提了个醒,心里头琢磨开来,自己投资建工厂,自己再能搞也不能什么都搞,大而全,先不说自己的精力够不够,二来自己手头上也没那么多人才来管理,现在手头有些银钱,无论是茶厂、批发市场、运输行等每个月都有大批进项,除去部队开支,自己绰绰有余。
大明的民间有很多手艺人,手上有绝活,做的东西未必差,市场需求也很旺盛,可以或借钱或入股给他们,让他们开办工厂,这不就是给他们渔网吗。
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仙游县成为大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以工商税为主的县,推动工业化进程,虽然离欧洲大英帝国所谓的工业革命,还有点差距,但是这是个好的开始,说不定这个小小的种子播了下去,经过一番积累,说不定再合适的时候发芽生根,让大明成为这个时代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国家,也说不定呢。不过,这个事情得要好好商量,搞个章程来,有序发展才对,先把铁厂的事情解决了。
到了十二月中旬,铁厂建好了,只见一个高耸的烟囱伫立在仙游河畔,高大的竖炉,矮小精巧的平炉,无一显示这座铁厂的与众不同,则了个吉日,敬了神仙,又让李青彦等带领着各股东和有名望的乡绅搞了剪彩仪式,这铁厂算是开业了。
谈到炼铁,当然离不开焦炭,可说到焦炭,这还有个插曲,叶天只知道现代炼铁炼钢是用焦炭,可焦炭的具体制作工艺他不是很清楚,大明这个时候只是用木炭来进行冶炼,效率低,时间长,单位产量不高。
于是叶天就找到了几个打过铁的老师傅一起商议,一起琢磨,煤炭的应用呢,这年月早就开始,福建省内倒也有不少的煤矿产地,购买了不少,几个人扎在一起实验攻关,经过多次的失败后,终于把焦炭给搞出来。
将准备好的铁矿石与焦炭一层层隔开放入高炉。一声点火,顿时红焰在炉子里升起,烟囱冒出了滚滚的浓烟,那些老铁匠师傅看着这浓烈的烟囱,知道这竖炉就是天神也得给炼化了,心中充满了期待。
叶天知道这样的炉子肯定能够成功,也不管他,吩咐老师傅们随时注意观察火候,合适的时候就通知他。他自己和李青彦带着股东、乡绅们喝茶去了。
到了第二天,老师傅前来禀告说是火候差不多了,这炉铁水可以出炉了,叶天又喊上一干人等前去观看,铁水出炉的壮观景象。
到中午时分,火候已到,在老师傅们的指挥下,伙计们打开阀门机关,一股彤红彤红的铁水滚滚流出,登时热浪扑面而来,内里的炉火照着四周亮堂堂的,仿佛要把太阳都比下去,铁水顺着水槽留下,火星四溅,紫烟飞舞,在场的诸多不管是有数十年经验的老师傅,还是见多识广的乡绅,个个都是目瞪口呆,那曾见过这等景象,一炉下来几千斤的铁水。
那个克鲁斯看到这样的情形,不住的划着十字,口里喃喃自语,逗着在他旁边的百姓们只乐。
铁水出来了,老师傅们指挥徒弟和伙计,引导至铸槽,铸造成一个个的铁块,叶天吩咐拿出一半供铁匠铺他们打制铁器使用,另外一半放入平炉当中,他要直接冶炼成钢。
过了三四天,叶天估计这钢炼的差不离了,开炉放钢,等钢水冷却后,一块一条精钢成型了,散发着冷辉的幽光,那些世代炼铁的匠户们,看着眼前的情形,激动的热泪盈眶,自打老祖宗开始,多少年了,咱大明的钢都是千锤百炼打出来,或者灌铁为钢,哪像这叶大人的法子,直接就把铁炼就成钢,当成是天上神仙,用的是仙法。
有了原材料,叶天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了一批唐刀和大刀,并且把部队所有的长枪头都换成了精钢枪头,把那些铁箭枝统统换成精钢制的箭枝,虽然射程短了些,但是杀伤力增加数倍。
士卒们看着新发的装备,不少人兴奋不已,用新装备与旧装备比试比试,所有的兵器好像是纸糊般,经不起一回合,一碰即断,朝廷的制式铠甲也是一刀下去劈开两瓣,号称最锋利的倭刀,也被两下砍断,只在新刀留下一个小小的缺口。
武器质量提升了数个层级,士卒们的技能也精炼了许多,叶天可以好不夸张的说道,他这一千三百余人的队伍,面对相同单兵素质的队伍,可以一敌三,如果遇到大明一般的军队,一敌十以上,至于倭寇嘛,五六千人,当然如果火枪和火炮成功的话,那么万把倭寇,他还没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