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涵在这里恳请各位多多投票!请收藏!请推荐!
在外近二十余天,巡视一圈后,叶天带着千余名新招募的士卒回到了县城。作为侦查员出身的他,当然知道要掌握详细地形地理的好处,这是常识。于是每到一地,叶天都要领着手下人员,仔细查探当地的地形地理,指导他们如何查看,如何纪要,如何制图。叶天借着这个机会,给手下的军官们培训培训,培养他们的意识,和他们地图作业的能力。
一圈下来,将仙游县境内所有山岭、道路、峡谷、村庄等山川摸的一清二楚,还分别画了上地图,标上了记号,回到县城就安排人制作了一个大沙盘,安放在营区内。
千余名新兵安置,编组,训练,后勤等等工作量那是相当的大,叶天回来又是一通忙的昏天黑地的,身心疲累,心想要赶紧培养人才,要不然这样下去自己的还不得给累死。
这千余名新兵,加上原来的二百名老兵,总共一千三百余人,相当于后世的一个团的规模。上次战斗后,作战斗总结后,叶天发现军队中的编制问题,所以不打算按照明朝的军制来定,他发现明朝的军制太过复杂,而且指挥起来有些麻烦,不过解放军的编制又不太适合,于是他参照后世武警部队的做法,来重新编制。
最底层的当然还是班,一个班十一人,普通士卒十人,设班长一人,副班长一名;三个班组成一个小队,设小队长一名,副小队长一名;三个小队组成一个支队设支队长一名,副支队长一名。文书一名;三个支队组成一个中队,中队一人,副中队长一人,参军一人,录事一人;三个中队组成一个大队,大队长当然就有叶天自己兼任,设副大队长一名。当然这里面还有特种斥候小队,后勤辎重中队。
最突出的还有一个教化小队,除了教习队员们识字外,还有进行生活上、思想上的辅导组织。教化小队总共十五人,由一些习文识字的年轻童生或者那些向往军伍的秀才组成。
这些人员原本瞧不起军汉们的,但是那场总结表彰大会,打动了他们,加上如今做官也难,虽说大明福利对于童生和秀才都有补贴,如今世道不好,早不是前些年了,大明国力日趋下降,旱灾、水灾、倭寇、蒙古等天灾人祸肆虐,早已经没有了洪武朝、永乐朝的光景了,那么一点米粮那够家人们吃饭用啊,于是在生存的压迫下,这些士林儒生们,也有些放下面子入了伍。
叶天就帮他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当然不需要掌握后世那样的意识形态,阶级斗争,上纲上线的思想工作,那是政委,虽然教化小队有政委的功能,但是更多的是稳定人心,凝聚向心力,告诉士卒们今天好日子是谁给的,顺带着灌输精忠报国,报效大明,报效皇上的思想,只不过这样的思想能够有多少被士卒们接受,那就不得而知了。
架子搭起来了,中层干部的人选也都定好了,可就这副大队长可费了叶天好大的心思,徐元化和赵成龙,各有特点和优势,徐元化沉着,稳重;赵成龙勇猛,敢打敢拼;另外一个刘国政其实也在叶天的眼里闪现,他可是文武双全的人物,略动兵书战策领会叶天练兵的精要也是最快的,可就是资历稍微差了一点。
最后叶天决定让徐元化出任副大队长,授百户,刘国政出任参军录事(相当于参谋长)授百户,赵成龙出任主力中队的中队长,绝大部分由老兵组成的。
叶天把剩余的老兵打乱重组,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加速新兵成长,便于稳定队伍,在原有的基础上表现出色的老兵都升了官,特别是这次有功人员,最次都是个班长。
当然这些都内部的叫法,对外还是按照明朝的军制称呼来定军衔和官位,好在官兵都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叶大人给的,这些饷银都是叶大人掏腰包得来的,官府和朝廷那曾管过他们,他们日子有过这么好么,可以这么说经过整编这支军队已经成为叶天的私人军队,上上下下打下叶天的烙印,叶天就是这支军队的魂。
嘉靖四十二年七月底,忙活了小半个月,好不容易将编制、器械、人员理顺了的叶天刚想松一口气,又有新麻烦找上他。
啥事儿呢,李青鸿哭穷来了,每月底下月初的时候,李青鸿都会按照叶天的要求来给他看账目,汇报一下营收情况,后来叶天又把军营的钱粮交给他统一管理,李青鸿倒是让人放心紧,请了两个账房,一个官商会的,一个管军营,处理的井井有条。
当然账目的记录方法,不消说,是叶天教导的,采用现代会计入账的方法,阿拉伯数字啊,借贷式记账等等,虽然叶天没做过会计,不过后世多少听说过些,何况他也就懂这么多。不过就凭这个,也镇住了那两个多年老账房,打消了他们动歪心思的念头。
这日,李青鸿循例将账本拿给叶天看,汇报了上个月的进项出处,听完汇报后,叶天心里凉了半截了,原本以为有个那么五千多两银子,怎么着全年都够用了,谁知道,这一招兵,稳定军户,这钱就去了五分之三了,剩下的钱估计也就只能耗个两月,虽说有李老爷子的拨款,加上自己商会的钱,也只能对付三个多月,这还得要紧着化。叶天还打算自己锻造兵器,改良改良火铳呢,这都是要大把花银子的地方。
县衙就甭指望了,它那些税收,还不够军营现在一个月的花销呢,仙游县是个小县,人口少,加上倭寇肆虐,百姓们死的死,逃的逃,有些村庄都鸟无人烟了,这会儿明朝收的是人头税,工商税还没开始呢,很多都是用啥布匹啊、绢啊来替代,虽说这玩意儿也可以换钱,但总没真金白银来的实在。
叶天有些头疼,他还没那点石成金的本事,连续关在房里琢磨了两日,把后世他所知道的一些商业手段通通过了一遍,发现都不适合这个时代,有些太超前了,有些没有市场基础。
思虑了几日都没结果,叶天心里有些烦躁,恰好这时李秋霜遣人过来,要叶天陪她逛街聊天。
从叶天回来,二人也见过那么几次面,经过李秋霜的暗示,紫鹃的调侃,李青彦的点拨,再怎么没谈过恋爱,没有啥泡妞经验的叶天,这会儿也多少知道李秋霜对自己的青睐和爱意,放着这么美的佳人不爱,那就是傻瓜,放在后世人家鸟都不鸟你呢,也就只有在古代,才有可能一亲芳泽。
既然有这么机会,叶天也乐得陪美女逛街喝茶,来到仙游县自己还没怎么放松过呢,趁这个机会好好放松一下,顺便谈谈情,说说爱,日子还是要过嘛,不能把自己搞的太累,想通了叶天也就不再去思考烦心的事情,索性就不去想。
仙游县只有一条贯穿东西两门的直通大街,沿街两旁到处都是酒楼、茶肆,杂货铺,小摊小贩,琉璃厂的彩色琉璃,做工精细的软竹编工,上好的青花瓷器,各种各色各味的小吃,应有尽有。
现如今倭寇被剿灭,兴化府也被收复了,这南北中断的商路一恢复,最先出门的就是做生意的客商了,仙游县处于交通要道,来往便利,因此很快就恢复了生气。
街上人来人往,虽说这天气炎热,可这热闹劲却并没有少多少,老百姓依旧是上街窜门,买卖东西。
大街上来自各地的客商,买卖自己乡货的百姓,采购物事的伙计,摩肩殼击,喧嚣嘈杂。如今原本士气低弱,满脸菜色的城门口护卫的军汉们,也如这天气般,个个衣甲鲜明,精神抖擞。
穿梭在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叶天悠闲的陪着李秋霜漫步,还是那身一样的打扮,还是那副样子,雍容大方。他神态清爽,情致颇浓,不住地四下张望,兴趣盎然,欣赏着自己治下的都市街景。
李秋霜则和丫鬟紫鹃一样,满是好奇,官家的女子不同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抛头露面,虽说李老爷子不同一般的腐儒,但饱读诗书的李秋霜,却紧收本分,不轻易路面,她知道自己的容貌会引起一些个登徒子的围观,索性就带着面纱。
爱逛街,爱购物,这是古今中外女人们的通病,如同李秋霜这般才学广博,目光甚高的仙子都不落俗套。这不还没半个时辰,跟随叶天出来,护卫他们的几个亲兵手上就满满的,好在这年头物价不是很贵,银子的购买力很强,加之李秋霜也不买贵的,只是挑些稀奇好玩的东西,这么多东西,不过才花费了叶天二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