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表彰会振人心
一连五天,叶天忙着军营的事情,先是开总结会,内部讨论这次作战的得失,从普通士兵到哨官都要发言,每个人都要谈自己的体会,谈心得,揭露错误,吸取教训,这也是后世解放军常用的军事策略,让每个士兵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打仗,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好在哪里,让他们从根本认识战争,熟悉战斗。
总结会完了以后,叶天还要求每个军官每人撰写五百字的心得,他要考核军官们有没有发现这次战斗的得失。从此以后,叶天带领的部队每次战斗后总要开总结会,写总结报告,这些习惯慢慢地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所有军官。
此后随着这些军官的逐渐成长为一方将领的时候,他们也把这些习惯散步至明军的各支部队,朝廷后来发现而来军中的习惯,遂而命令大明各军推广这一办法,最终形成大明标准军制操典的内容,这是当初叶天始料未及的。
军营内部开完总结会后,叶天又说服李青彦开一个全县代表参加的表彰大会,邀请了乡绅、商户、百姓们参加,给有功的士卒们发奖金,戴红花,发奖牌。叶天的意思是想增强军人的荣誉感,一支军队没有荣誉传统,一个军人没有荣誉感,那就不称为军队,不称为军人。叶天想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物质奖励,当众表扬的手法,培养手下的荣誉感。
同是也想让百姓们改变对大明军人的看法,让他们知道保家卫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在于行动,也是告诉那些百姓们,你们的安定祥和的生活,是由这些你们之前瞧不起的军汉们所保障的。
当然在开会前,依旧上演了一出城门献俘的把戏,并且当众砍了几个俘虏的头颅,以正民心和军心,这些倭寇为祸乡里,着实让百姓们苦不堪言,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亲戚朋友惨死在倭寇的刀下,这一出让百姓们分外解气,当然其余的俘虏,叶天早安排人连同报捷的奏表送往兴化府,由那边统一安排处理。
在表彰会上,叶天按照后世的办法组织几个在战斗表现优秀的军人代表,上台讲述自己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真正为了百姓安定幸福而不怕牺牲的过程,当然这些演讲词,都是叶天根据需要撰写,里面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是核心就是,身为军人,如果不能保一方平安,不能保黎民百姓,则不配为军人,不配为大明的儿郎。
军汉们慷慨激昂的讲述自己的思想转变,讲述自己面对倭寇是脑袋中想的是身后的家园和父母兄弟,亲人姐妹,为了他们哪怕自己战死都是值得。当讲到这些的时候,那些从未见过这等结会的乡绅、商家、百姓们感动的一塌糊涂。
仙游县那些原本瞧不起军汉武夫的士林儒生们,也逐渐改变了观念,有的儒生还以春秋大义,家国正气来评价他们,而叶天的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他的声望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他不再是单纯的武将,而是懂得礼仪,懂得家国大义的儒将。
会上,李青彦代表县衙给表现优秀士兵的家人,颁发了拥军拥属模范称号的牌匾,让那些几辈子都没见过县老爷的百姓们,又是惶恐,又是激动,这一出收到了奇效,为后来顺利的招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没瞧见那些获得父母大人表彰的百姓们,趾高气昂的回到家,请客吃饭,大摆筵席,拿着牌匾,四处炫耀,自个儿屋里祖宗冒青烟了,让自己的子弟光宗耀祖,大为张脸。那些之前不愿意让自己子弟当兵的人,开始期盼叶大人啥时候招兵,好让自己的子弟也为家人长脸。
轰轰烈烈的表彰会在一片祥和之中落下帷幕,仙游县城上演了一出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情景剧。
现在的仙游县境内,已经见不到一个倭寇,县城的治安也非常良好,以前作奸犯科的无赖地痞,流氓混混都老老实实找份活儿干,又或者走走后门,窜窜人情,希望能有机会进入叶天的军营,套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咱也是大明的爷们儿,都是一个脑袋,一张嘴,咱也可以保家卫国。民风自此而产生了转变。
仙游县千户叶天在本县境内名气是震天响,乡间邻里之间传闻,这叶天可是天上星宿下凡,智勇双全,武艺超凡,曾经一个人赤手双拳就独自杀死了上百个倭寇,说是老天爷看这些倭寇闹腾实在是看不过眼了,就将叶天降下凡尘,来搭救咱福建的百姓的。
因为是天上星宿,所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原本那些残弱不堪的军汉;见到倭寇就跑的那些世袭军户们;世代务农小伙子们,经过叶天的调教,现在可是个个武艺高强,杀倭寇那就跟玩似的,而且还不用刀,动动手就让倭寇死闭了。
虽然人家叶大人是天上真神下凡,可人家没有神仙的傲气,县里许多人都是见过,都说是个很年轻的后生,长得标致,待人接物和气很,身上没有官老爷的官气,做事说话条理分明。经过民间这么以讹传讹,叶天的名声早已传遍福建八府五十县。
过了两日福建都指挥司公文便下来了,正式任命叶天仙游县千户,让他整顿和编练仙游县境内和莆田县靠近仙游县附近的各个巡检司。
叶天召集军官们商议,这些世袭的军户多少了解巡检司的情况,详细地介绍给叶天听。叶天听完后,觉得有必要考察一番,于是第二日,便带着人马,按照都指挥司发布的命令文件,挨个挨个的查探情况,这一去啊就是二十来天。
他走的第二天,李秋霜就进了县城,二人也就这么错过了,让苦受相思之苦的李秋霜心里憋屈的很,无奈何公事为重,只好在县城住着,等着叶天回来。
虽说都指挥司的文件中有十余处巡检司,等到叶天实地考察才发现,只有一半的巡检司名额正常,有几个巡检司在倭寇的侵袭下早已经名存实亡,不过这些巡检司所处的位置倒是很重要,其中两处巡检司位于海边,这让叶天起了航海贸易设立海关的念头,当然如今情况暂时不允许。
叶天每到一个巡检司,总要清查名册,核实人员,这些世袭的军户早已经不在是职业军人了,很多人家都是世世代代务农,只不过还挂着军籍罢了,当然这里面也有大概是二百多户保持的军事训练。
但是即便这样,这些世袭卫所体制下的军户们,身体里还是流淌着先辈们战斗血液,骨子有刀枪战斗的因子。
特别是些后生小伙儿,那些不能继成军户身份次子和三子,日子过得苦,可底子不错,年轻人心里总有些报复,总想光宗耀祖,听说天上真神下凡的叶大人要整顿卫所,招兵买马,纷纷要跟着叶天一起,杀倭寇,保境安民,这才是大明好儿郎。
当然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叶天给予待遇很高,每月饷银发放,那可是真金白银,而且还不克扣,每日三餐饱饭,顿顿都有肉食吃,对于这些有上顿没下顿的穷苦子弟来说,那可是天堂般的生活。
对于裁汰下来的老弱,以及没有选上的军户们,叶天也不是放任不管,恰好李记商会的茶叶太过走俏,有些供不应求,继续扩大产茶基地。
于是叶天招呼李青鸿从李家寨的茶叶基地派出种茶能手,带来了种子,发放了银钱,购买了器具,规划了茶田,前来教导他们栽种铁观音和乌龙茶,反正仙游县的土地气候,山岭面貌都差不多,如今凭空增加了十多处产茶基地,三两月上市的茶叶产量可就翻番了,军户们有了生活保障,那些入选的子弟知道自己家里没了后顾之忧,心里都暗暗感激叶大人,决心为叶大人效命。
又是招兵,又是安民,这一下叶天的银子如同流水般哗哗地没了多少,无奈之下,叶天派人给李青彦打招呼,要他问他老子李老大人拨款,总不能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吧,同时还嘱咐让他赶紧招募工匠,扩大营区,准备接收这千多人的新兵。
接到叶天的来信,李青彦不敢怠慢,赶紧行文给自己的老子,又安排人招募工匠扩充兵营,忙着昏天黑地的,连自己的妹子都没时间搭理。
自己的大哥忙的团团转转,自己的心上人忙着连人影也见不着,这事情让李秋霜心里头郁闷的紧,还不如在家里带着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