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684400000035

第35章 非各各相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①当度②众生③。须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④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⑤。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⑥。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⑦,而凡夫⑧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⑨,是名凡夫。”⑩①我:指如来。

②度:划分、度量。

③我当度众生:论述了“是(如来)”与是者(众生)的关系不是各各相的关系。

④何以故:追问了“是”与是者为什么不是各各相。

⑤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论述了我与众生(“是”与是者)不能够划分开来。

⑥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如果认为如来与众生各各相,那么,如来便成为一个什么,也即如来是一个相。如柏拉图的eidos正是与是者分开来,而成为一个相。

⑦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如果以为有一个如来我,就是认为存在一个孤立的形而上学式主体。佛陀有时把如来称作“我”,这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非存在一个可称为“我(真如)”的东西。

⑧凡夫:一般指执迷不悟、尚未觉悟的人。巴门尼德在“意见之路”中,把承认“非是”的人们称为凡人,认为凡人是走在歧途的人们,并认为凡人的意见是虚假的。从根本上否定了凡人对本体的认识。被巴门尼德称为凡人的人,其实也是哲学家。此处,佛陀也许与巴门尼德一样,把外道哲学家称为凡夫。

⑨非凡夫:非字之后、凡夫之前可能存在一个定冠词限定了凡夫,使这个被限定了的凡夫指我们日常意义上的凡夫。那么,非凡夫便不一定是愚昧之人,其实他们都是哲学家,只是走上了认识的歧途,尚未觉悟的人。

⑩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这一三段论应是第二十一品:“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的另一说法。就当时佛讲经的环境而言,此处凡夫当指须菩提等人,因为须菩提还一直疑惑于佛的说法。

【译文】

“须菩提,你是什么看法?你们不要对如来有这样的认识:如来与众生各各相。须菩提,千万不要这么想。”

“为什么‘是’与是者不是各各相?”

“实在没有办法把如来(“是”)与众生(是者)分割开来。如果众生能够与如来分割开来,如来便具有我、人、众生、寿者等一切外在形式,也即如来成为一个相。须菩提,平时把如来称为‘我’,只是为了叙述方便,但凡夫便真的以为存在一个在众生之外的‘我’。须菩提,所谓凡夫,其实也不一定就是凡夫,他们只是对‘是’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我们便称其为凡夫。”

【评析】

西方哲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就割裂了两个世界的联系,他们把两个世界当成了各各相,并一直认为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是独立于并先于感性具体事物而存在,关于它们的认识才是真实的知识。而感性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影子,对它们只能有意见而不能有知识。由此造成对确定性、普遍性的追求与认为现实世界的不稳定性、特殊性处于永恒的矛盾之中,致使西方哲学要么以天国的秩序约束人间,要么以人间的欲望滥觞一切、亵渎一切。如柏拉图把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当成了各各相的世界;亚里士多德在问“诸存在”的“存在”时,认为表象、经验世界的后面有一个更深层、更纯粹的世界“在”那里,这是一个普遍的“存在”。直到康德才开始认识到理念世界不属于现象界,但却比现象界更重要。理念世界是现象界的根据和基础,这两个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胡塞尔也认识到这两个世界是交互融通的,本质世界并不在现象世界之外。

奥义书哲学中,把与思维相对应的、不变的、绝对的、永恒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把与感性相对应的、变化的、相对的、暂时的世界当作虚假的世界,造成了人们认为在此岸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彼岸世界,感觉世界与超感觉世界相分离,也即世界被“二重化”,而为上帝的存在留出了空间。部派佛教各派一般都认识到有一个本体存在,并把它称为无为法。但由于部派佛教各派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不同,对有为法与无为法之间是什么关系出现了不同的认识。大多数部派都认为无为法是有为法之外的存在,是与有为法不同的另一种法,由此,“是”与是者成为了各各相的存在,“是”也成为了是者,而呈现出二分性哲学的特征。大乘佛教也许认识到“是”并不是抽象的、外在的,而是在事物的自身中自在自为地规定事物的“东西”,由此提出了“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的哲学主张,而将“是”拉回到是者之中。“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揭示了“是”是最普遍、抽象的范畴,它逻辑地包含着一切所是。而众生也不是单纯的是者,而是原初的是者,都是依“是”的方式而为其所是,或传达出“是”的消息。也即是说,众生都是“是”与是者的复合物,也即一切是者都包含着“是”。因此,人们便能通过众生追问“是”。《八千颂》第十六章中“如来之真如tathagatatathata”一语中以如来作为是者,而以真如作为是者中的“是”。龙树在《大涅槃经》把如来藏当成是如来和藏的复合词,指一切众生中隐藏着的清净自性,这个清净自性实质上便是物之性,而这个物之性即是如来的“是”。换成现代哲学语言,即是“是”与是者不能被割裂开来,既不能在各个方向上和用各种方式在秩序中作割裂,也不能汇拢。

中国佛教也一直不断地追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中国佛教首先把佛性与众生的关系分为有情和无情两种,以有情众生表述有生命的存在,无情众生表述无生命的存在,由此产生了有情有佛性和无情无佛性两种认识。如慧能在《坛经·付嘱品》说过“无情无佛种”;《神会录》中记载神会主张“佛性遍一切有情,不遍一切无情”。在达摩未来中国之前,道生法师凭借自己对佛教哲学的理解,提出“佛性当有”说,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即使一阐提人皆得成佛。后来,这一思想观点得到《大般若涅槃经》的映证,道生法师也被誉为神悟、通情、孤明独发、涅槃圣之称。湛然的《金刚錍》也论证了佛性的遍在性,他的无情有性说认为不能发心修行的无情识之物也有佛性。也即认识到佛性的遍在性,也即佛性充满一切处。但由于在我国语言中佛性与众生、真如与万物不存在“是”与是者这样的逻辑对应关系,我国佛教便没有把佛性与众生、真如与万物的学问发展成为本体论,也就未演绎出本质与存在的讨论。

本品中,论述了如来不是一种脱离万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如来与万物的关系既不是两个东西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外在并列关系,也不是一个东西内部所包含的两种不同构成元素。万物也不是一种与如来分离独立的东西。人们既找不到一个完全没有如来的单纯事物,也找不到一个完全脱离万物的如来。如来与万物如果是比肩而立的两种不同的东西,那么,如来将是一个有限物,成为万物之外的另一种东西。如来与万物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而成为一种“内在”的联系,它同时地、全部地分布在它所包括的众多个体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与事物既同一又不同一。我们不可能用直观的或机械的,以及任何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加以区分的两种东西。“众生佛性犹如虚空,非内非外”指出了如来不在事物的背后、之上或之外,从如来过渡到众生不是过渡到如来以外的东西,而是和它自身在一起,我们不能发现一个叫如来的东西。

再有,西方哲学家大多的一种凌驾于普通社会意识之上的智识优越感,不同程度地显示出一种傲视和低估民众的倾向,把普通民众视为需要教导和监管的学生。赫拉克利特具有一种自大狂的精英意识,他不仅蔑视普通民众,而且骂遍了同时代和以往时代的一切名人。而巴门尼德又骂赫拉克利特既聋又瞎、群氓。佛经中,佛陀从未用真理去贬低意见,用理性去贬低感性,用本质去贬低现象,骂他人为群氓的情况。佛陀只是认为,凡夫并不是没有能力去知,而是有能力却未去知。展现了佛陀的宽容胸怀。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佛陀对待不同观点的人的态度和胸怀。

同类推荐
  • 浪子回家集(译文经典)

    浪子回家集(译文经典)

    《浪子回家集》共六篇文字:纳蕤思解说、恋爱试验、爱尔·阿虔、菲洛克但德、白莎佩、浪子回家,既像散文诗、像小说,又像戏剧,而作者却统称之为“专论”(Traités),译者卞之琳先生觉得译为“解说”算是差强人意。六篇文字的素材皆取自希腊和《圣经》中的神话、传说或者寓言,以象征诠解象征,书中有书,画中有画,层层叠叠,意味百出;充分体现出20世纪最复杂的文学大师纪德独特的美学观、艺术观、宗教观和道德观;六篇文字各有侧重而又交相辉映,可以视为纪德最艺术化的精神自传。
  • 徐迅散文年编:雪原无边

    徐迅散文年编:雪原无边

    本书为徐迅散文年编第一卷,收入了作者1985到1998年创作的一百余篇散文随笔,其中以有写景、忆人、读书、追怀往事、怀念故乡为主题的作品,以及为他人撰写的序言及书评文字。文字清新温暖、朴素清新,写景的趣味盎然,抒怀的深刻隽永,导向积极,记录与友人交往的文字可见作者亲切真挚的为人。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 所有梦想都开花

    所有梦想都开花

    在我们老家,问你多大年龄,不问多少岁,而是问多少“罪”。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问,如果是方言,“岁”和“罪”的发音相差也太大了。后来,经历了人世间的一些艰难后才渐渐明白,你活了多少岁,其实就是在人世间受了多少罪。老家人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玄机,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是比所谓的哲人要深刻得多。我的父母已经60多“罪”了。
  • 伊索有话说

    伊索有话说

    本书立足《伊索寓言》,畅谈人生智慧,其文笔之精非夸夸其谈者可比,其点题之妙非误人误己者可言。其忠于原著、超越原著,即令伊索活转过来也将叹为观止、缄口不言。顶多背地里嘟囔:“所谈智慧……多少有些牵强附会,然而……”然而青出于蓝胜于蓝!所谓“牵强附会”,可作此解:因为强,所以牵;因为会,所以附!莫迟疑,捧读本书!捧读本书,你将如梦方醒——这不就是我以前想到过的,还没来得及归纳的“我的智慧”吗?对,这是你的智慧!
热门推荐
  • 悯生术

    悯生术

    有些人是猪队友,比如那个讨债的徒弟!三月算是服了这个阿斗。风景:我第1次见到你就知道你一定就是我小姨夫了。是啊,第一次见面玩什么捉奸,谁家小姨床上不能藏个王炸男。坐在船帆上,两个人豪气冲天,大山侃着侃着三月就被徒弟轻薄了。“谁都别想挡我,阿鼻元屠在手。五大圣人,满天神佛,谁敢以杀入道!”讹兽:“好汉不提当年勇!二婚男也就算了!被人包养在鱼缸里也就算了!能看不能吃也算了!壮志雏身,有本是你从鱼缸游出去!”花月机智的关上了门上怕人看见,老祖和他宠物斗嘴争食……破坏他的光辉形象。
  • 红鸢恋

    红鸢恋

    树下,女孩扯下头上的红布,盯着男孩盯眼睛贪婪的看着说“好看……”呵呵直笑然后咬了有些呆萌的男孩一口说道“我的···”十四岁建立暗夜阁,酒店买卖几年遍及七国。”他十五岁请愿出城征战厮杀;十七岁为拜师学艺到处奔波甚至到达极地;十九岁到暗焚谷只为取得无生剑;“我自知配不上她,与她有天壤之别,为了能在她身边,十三年来我做的每一件事都与天下无关;”“我夺的不是天下,是她!”当真相浮出水面,且看她和他如何携手看红尘;
  • 天使危机

    天使危机

    这是天使的传说,但绝非神话这里有惊剌与恐怖,也有阴谋与爱情;有殊死的抗争,也有精心的谋划。在这里,金钱与权势可以颠倒黑白,漠视天理人伦;在这里,卑微的生命总是自强不息,一次次地创造出奇迹无数次拨开面前笼罩着的迷雾,我们会发现:真相,竟然如此惊人。
  • 过去的好故事

    过去的好故事

    本集所选《边关野菊花》、《军粮》、《一枝梅盗宝》、《包公捉鬼》等几十篇作品虽然都是古代题材,但多是以新故事笔法创作,并借鉴吸收传奇、武侠、民间传说的表现形式,语言生动,故事丰满,人物鲜活,情节曲折,饶有趣味,通俗而不低俗,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且不乏时尚感和幽默感,其中很多作品立意高远,以古喻今,警人醒世,好读耐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绿茵莽汉

    绿茵莽汉

    坚毅少年,奋勇前行!步步为营,勇攀高峰!
  • 别无选择的穿越

    别无选择的穿越

    大学生杏韵在上课时,被老师发现玩手机后,被老师罚去打扫卫生,却意外碰到不靠谱的系统,被迫绑定,开启了她迷茫的快穿生活
  • 网王之天籁旋律

    网王之天籁旋律

    打架是她的专长,翘课是她的最爱,耍酷是她的本性,神秘是她的兴趣,嚣张是她的名言,死缠烂打是她的绝招。俗话说得好“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好吧,尽管她不是个不要脸的人,但脸皮也绝对有你家地板厚!当她来到网王的世界,这种种小脾气谁能受的了呀!
  • 13岁前,“富养”女孩的100个关键

    13岁前,“富养”女孩的100个关键

    13岁前,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大,性格、习惯、人格、素养等方面将会基本定型,从而成为孩子一生成长的奠基石。男孩与女孩的培养方式与培养侧重点不同: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本书从探秘女孩一生的成长、让女孩具备做人美德、培养女孩优雅的气质、培养女孩的开朗性格、培养女孩强大自信心、让女孩拥有丰富知识、培养女孩的独立能力、让女孩拥有成熟心智、培养女孩的良好习惯等9个方面总结了“富养”女孩的100个关键,从而帮父母更好地培养女孩。
  • 锦缘春

    锦缘春

    痴心相付,你十里红妆迎娶她人。泪眼相望,你冷声传诏许我良人。撞柱求死,本以为今生已过,此生不复相见,却哪知,死生不过是你鼓掌玩物,一切都是故布迷局。纷纷扰扰,时过境迁,如何回到原点?万里春色,满目山河,相顾泪如泉。诸云幻境、江南疑案、丹霞迷宫、草原狼战,幕幕皆在眼前;悬浮沼泽、魔塔诅咒、百慕玄阵、极地冰川,困苦左右相伴。缘来缘去,生死相随。锦缘春色,真爱不曾变,良人在侧,万世长晴天。【作者企鹅:943651085,欢迎勾搭,么么哒……】